绿电直连

搜索文档
中金 | 新能源运营商观察(1):成本管控+交易能力打造全新竞争力,进入“负荷为王”时代
中金点睛· 2025-06-25 00:12
新能源行业全面入市与竞争格局重构 - "136号文"是绿电行业划时代文件 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行业从"大锅饭"模式转向综合实力比拼阶段 [1][3] - 政策采用"新老划断"机制 存量项目保障性较强 增量项目需通过竞价确定机制电量和电价 执行期限按8-12年回收期设定 [8][9] - 地方政府在机制电量规模设定上需平衡招商引资与用户成本承受能力 不同区域策略分化 湖南设定2025年竞价上下限0.38/0.26元/千瓦时 [12][13] - 电企投资策略转向理性 偏好沙戈荒大基地和海上风电项目 2025年1-5月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134%/150% 但6月后需求明显降温 [16][17] - 海上风电凭借资源禀赋和负荷就近优势 在市场化交易中更具竞争力 广东海风项目执行期限达14年 保障性更强 [18] 市场化交易机制与电价走势 - 差价结算机制重构商业模式 项目最终电价=市场交易价+(机制电价-市场均价) 经营能力强的项目可获得超额收益 [20][21] - 三北地区市场化交易比例超80% 电价呈现企稳迹象 蒙东风电场中长期交易价稳定在0.19-0.20元/千瓦时 中东南部区域仍存降价压力 [3][23] - 现货市场建设加速 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风电现货均价较光伏高75-194元/兆瓦时 甘肃现货价同比大幅反弹 [28][29] - 数据中心等用户预期用电成本上升 南方某数据中心预测电费年增0.5% 国家要求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80% [27][52] 消纳政策与负荷侧改革 - 2024年全国风电/光伏利用小时数同比降4.4%/5.8% 限电率反弹 政策转向"负荷为王"时代 优质负荷成为稀缺资源 [4][35] - 绿电直连模式突破电网主导 要求并网型项目自发自用比例不低于60% 帮助出口型企业应对CBAM碳关税挑战 [46][47][49] - 零碳园区建设加速 鄂尔多斯产业园实现80%绿电直供 政策要求到2027年电解铝行业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30% [51][53] - 特高压建设进入高峰期 2025-26年将密集投产 蒙西至京津冀等通道推进 甘肃规划2030年外送能力达4800万千瓦 [57][59] 行业财务与补贴现状 - 10家主要新能源电企2024年末补贴余额合计约1900亿元 应收账款占市值比达23-137% 压制估值表现 [4][62] - 补贴缺口通过专项融资解决 国网/南网成立可再生能源结算公司 第二批合规清单审核仍在推进中 [63]
深度解读丨绿电直连费用几何?核算标准呼之欲出
中国电力报· 2025-06-24 00:27
绿电直连政策核心突破 - 首次明确允许光伏、风电等绿色电源项目通过专线直接输送给特定用户,打破全额上网或电网统购统销限制 [1] - 政策文件《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从国家层面为绿电直连"开闸" [1] - 政策目标包括提升新能源消纳效率(如内蒙古2024年11月首个工业园区绿电项目投运)和满足企业绿色贸易需求(如江苏2025年2月启动宁德时代等5个试点) [1][2] 新能源消纳与企业需求背景 - 2025年3月底全国风电光伏装机达14.82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但风电/光伏利用率同比分别下降3.5/2.8个百分点至92.8%/93.6%,青海、蒙西等地利用率低于90% [2] - 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加码(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企业面临供应链绿电使用刚性需求 [2][5] - 绿电直连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并提供物理溯源凭证满足ESG评级与碳足迹管理需求 [2][3] 政策机制创新 - 构建"物理直连+数据溯源"机制,通过专用线路与计量表实现绿电物理溯源,解决传统电网容量限制对新能源消纳的制约 [3][5] - 明确项目申报容量与电网责任上限,推行"谁受益谁付费"原则,鼓励储能配置降低电网依赖 [6] - 覆盖出口外向型企业(不限于受欧盟法规影响企业),赋予地方灵活决策权制定差异化路径 [5] 经济性与实施挑战 - 项目需承担建设成本(如输配电费、政府性基金等),但可通过储能配置、辅助服务等市场化手段提升收益 [7][9] - 盈利性受资源禀赋、负荷特性及市场条件影响,有关部门正制定就近消纳输配电价机制 [7][9] - 政策定位为新能源发展的"有益补充",需平衡规模与经济性天花板 [9] 行业影响与定位 - 突破传统电网"无限责任"模式,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向"有限且可评价的责任"转型 [6] - 作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需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协同推进技术研发与市场机制完善 [9]
深度解读丨绿电直连费用几何?核算标准呼之欲出
国家能源局· 2025-06-23 13:46
绿电直连政策背景与进展 - 内蒙古2022年11月将21个项目纳入首批工业园区绿色供电清单 2024年11月完成首个项目送电 [1] - 江苏2025年2月启动阿特斯、宁德时代等5个绿电直连试点项目 聚焦企业绿电消纳与用能需求 [1]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2025年6月联合发布650号文 首次明确允许光伏风电通过专线直供用户 [2] 新能源装机与消纳现状 - 2025年3月底全国风电光伏装机达14.82亿千瓦 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4] - 2025年3月全国风电利用率92.8% 光伏利用率93.6% 同比分别下降3.5和2.8个百分点 [5] - 青海、蒙西、陕西等地区新能源利用率低于90% 消纳压力持续显现 [5] 政策战略目标与机制创新 - 政策目标包括解决新能源就近消纳需求 满足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绿电消费需求 [5] - 构建"电源-用户"直连电力新生态 防止电网容量限制对新能源发电和用电需求的双向制约 [6] - 通过专用线路实现物理溯源和点对点供应 配置计量表提供可追溯绿电消费凭证 [7] 制度框架与实施特点 - 650号文明确定义绿电直连为新能源不接入公共电网 通过直连线路向单一用户供电的模式 [9] - 覆盖所有面临国际降碳要求的出口企业 非仅限于受欧盟碳边境机制影响的企业 [9] - 采用权限下放机制 允许地方根据电力供需和新能源消纳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路径 [9] 责任机制与成本结构 - 电网责任从"无限责任"转变为"有限可评价责任" 以项目申报容量作为供电责任上限 [10] - 项目需缴纳输配电费、系统运行费用、政策性交叉补贴及政府性基金等费用 [11] - 盈利性受新能源资源禀赋、负荷特性、储能配置及市场条件多重因素影响 [11] 项目经济性与发展定位 - 企业可通过优化自发自用比例、配置储能降低成本 通过销售上网电量和辅助服务获得收益 [12] - 绿电直连经济性存在天花板 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有益补充而非主流模式 [12] - 政策构建以电力市场交易、峰谷价差为核心的市场化机制框架 赋予项目自主决策权 [11]
什么是绿电直连?对新能源影响几何?
中国能源网· 2025-06-22 08:21
绿电直连政策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绿电直连的定义、边界与操作路径,为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和用户侧用能结构转型奠定制度基础 [1] - 绿电直连是破解能源转型与碳关税壁垒双重挑战的制度创新,回应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问题,推动新能源生产与消费融合发展 [1] 绿电直连定义与分类 - 绿电直连定义为风光等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而通过专用电力线路与单一电力用户直接连接,实现电量清晰物理溯源的模式 [2] - 绿电直连项目分为并网型和离网型两类:并网型项目电源、用户和线路作为整体接入公共电网,离网型项目完全不与公用电网发生电气连接 [2] - 新能源可以是分布式或集中式,分布式光伏需按《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执行,项目建成后可自主选择离网或并网运行模式 [2] 政策背景与需求 - 伴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和新能源跃升式发展,部分电力用户提出就地消纳、绿电直连诉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也从高质量发展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2] - 新能源消纳遇到瓶颈,政策鼓励更精准的新能源与负荷匹配,提升消纳能力,同时为工业产品出口提供有力支持 [3]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和新电池法案对"可追溯"绿色用电提出要求,国内供用电模式缺少"物理路径"证明,导致外贸成本增加 [3] 绿电直连应用场景 - 新增负荷可通过配套建设新能源项目实现绿电直连 [4] - 存量负荷开展绿电直连需满足条件,如自备电厂足额清缴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发电空间需通过调减自备电厂出力实现 [4] - 出口外向型企业可探索开展绿电直连,充分利用周边新能源资源 [4] - 存量新能源项目若未开展电网接入工程建设或当地电网消纳空间不足,履行必要变更手续后可开展绿电直连 [4] 新能源与负荷匹配机制 - 政策鼓励发电与负荷"双向奔赴",新增负荷可配建新能源,存量负荷可就近绿电直连,新能源项目履行程序后也可开展绿电直连 [5] - 并网型项目"以荷定源",设置市场限制、电能平衡要求和反送限制,强调绿电直连应以服务负荷需要为主 [5] - 提高匹配度的方法包括根据生产负荷可调节能力判断新能源配置规模、结合项目投产计划合理决策、配置或租赁储能容量形成"源荷储"模式 [5] 绿电直连发展前景 - 允许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绿电直连项目,包括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将激发新能源领域投资活力 [6] - 以绿电直连为基础场景,配置储能、供热供气、制备氢能等场景及数字技术加持,将发展更多元有源主体和商业模式 [6] - 随着市场规范,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碳管理服务、绿色金融中间商等中间服务商将得到发展,为能源电力市场注入新活力 [6] 政策落地与协同 - 绿电直连可为用户实现清洁低碳生产和转型发展提供保障,但需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和社会责任 [7] - 价格政策应向确保同类项目"公平承担成本、公平参与市场"的方向发展 [7] - 政策落地需省级政府主管部门细化管理、电网企业和市场运营机构支持服务、国家层面指导监管 [7]
人民日报海外版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文,开展绿电直连项目——从“拼团”到专线,让绿电直抵用户
国家能源局· 2025-06-17 06:51
绿电直连政策解读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建设新能源发电点对点直连电力用户的项目 [2] - 绿电直连是指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不接入公共电网,通过专属线路直接向单一用户供电,实现电量物理溯源 [3] 绿电直连实施背景 - 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导致消纳压力增加,直连模式可挖掘就近消纳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和电池法案促使出口企业急需绿电,直连是获得物理溯源绿电的有效方式 [4] - 特斯拉等跨国企业要求供应商限期实现100%绿电生产,否则将终止合作 [4] 适用主体与项目类型 - 适用主体包括新增负荷、符合条件的存量负荷、出口外向型企业和部分新能源项目 [5] - 项目分为并网型和离网型,并网型在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允许余电上网 [6] - 铝材出口企业案例显示,直连光伏电站可替代传统电力,降低产品碳关税成本 [5] 投资建设机制 - 负荷企业为主责单位,允许民营企业等各类主体(不含电网企业)参与投资 [7] - 电源可由用户或发电企业投资,直连专线原则上由用户和电源主体共同投资 [7] - 不同投资主体需签订长期购电协议和设施建设运营协议 [7][8] 运营模式创新 - 打破电网主导接入模式,为多元市场主体创造制度空间 [8] - 部分地区原有模式限制投资主体和余电上网,新政策提升市场活力 [8] - 允许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余电上网,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方向 [6] 电价与市场机制 - 项目内部通过协商形成购售电价格 [9] - 需缴纳输配电费、系统运行费等费用,建立合理分摊机制 [9] - 项目整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享有平等市场地位 [9]
从“拼团”到专线,让绿电直抵用户
人民日报· 2025-06-16 19:57
绿电直连定义与模式 - 绿电直连指新能源发电不接入公共电网,通过直连线路向单一用户供电,实现电量清晰溯源[1][2] - 电源类型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涵盖新建和存量项目[2] - 分为并网型(可余电上网)和离网型两类,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允许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为辅[5][6] 政策推动背景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通知》鼓励绿电直连,旨在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响应企业绿电需求[1][3]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2026年实施,出口企业需通过绿电直连降低碳关税成本[3] - 特斯拉等跨国企业要求供应链100%绿电生产,绿电直连提供物理溯源解决方案[3] 适用主体与场景 - 四类主体可参与:新增负荷配套新能源、存量负荷调减自备电厂、出口外向型企业、未并网存量新能源项目[4] - 典型案例:铝材出口企业通过直连专线使用周边光伏电站电力,替代传统电网供电[5] 投资与运营机制 - 负荷侧企业为主导投资方,发电企业或第三方可参与,电网企业不介入[7][8] - 电价通过协商形成,需缴纳输配电费、系统运行费等费用[8] - 市场化机制保障用户、发电企业、电网三方共赢:用户免碳税、发电企业获消纳渠道、电网维持收益[9] 行业影响 - 打破电网主导接入模式,为民营等多元主体创造制度空间[7] - 解决部分地区投资主体限制、余电上网禁止等问题,提升市场活力[8] - 新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就近消纳场景拓展[3]
【电新公用环保】持续看好风电、虚拟电厂、核聚变及固态电池投资机会——电新公用环保行业周报20250615(殷中枢)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6-16 13:39
欧盟聚变能源战略 - 欧盟委员会2025年6月-7月将展开为期4周的聚变能源战略征求意见 旨在强化欧洲在ITER项目中的研发主导地位 并提升与中美日英的聚变战略竞争优势 [3] - 任正非在《人民日报》头版对话中提出核聚变可能是下一阶段重要的能源技术革命 虽然商业化仍需时间 但各国已展开军备竞赛 研发和投资达到新高度 [3] - 核聚变领域的技术进步 融资及项目进展 以及与AI的合作可能成为板块催化剂 [3] 绿电直连与新能源市场 - 市场高度关注"136"号文和"绿电直连"政策 各省机制电量 电价细则及竞价逐步展开 [3] - 5月新能源现货交易数据显示价格同比整体下跌 反映消纳及电力供需压力 其中光伏电价较低 风电电价相对稳健 [3] - 绿电直连的核心逻辑在于提供更多消纳场景和出口产品绿色认证 但面临打破电网垄断的阻碍 [3] 投资方向 - 虚拟电厂作为电力需求侧响应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资源聚合和数字技术控制可有效压低电力负荷曲线峰值 [4] - 风电在"136"号文背景下装机逻辑重塑 因出力曲线较优 风电电站销售有望回暖 风机制造利润可能修复 [4] - 储能及电力设备领域2025年重点关注欧洲大储 东南亚工商储 非洲离网储的高增长 短期关注户储月度数据环比提升 [4] - 可控核聚变和固态电池可能持续受市场炒作 可控核聚变重点关注国内实验堆招标及中美技术进展 固态电池关注电池大厂技术进步 [4]
电新公用环保行业周报:持续看好风电、虚拟电厂、核聚变及固态电池投资机会-20250616
光大证券· 2025-06-16 01: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1] - 公用事业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1] - 环保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6 - 7月欧盟为制定聚变能源战略征求意见,有望强化其在ITER项目研发主导地位,吸引投资;任正非称核聚变可能是重要能源技术革命,虽距商业化远,但各国竞争开启,技术进步等或成板块催化剂[3] - 市场关注“136”号文和“绿电直连”,5月新能源现货交易价格同比下跌,消纳和电力供需有压力,绿电直连有优势但打破电网垄断阻碍多,应立足优质资产,风电、虚拟电厂及微网、储能是较好选择[3] - 投资方面,建议关注虚拟电厂的国能日新、威胜信息;风电的明阳智能、运达股份、金风科技(H);储能及电力设备的德业股份、艾罗能源、海博思创;可控核聚变和固态电池的合锻智能、宏工科技[4] 各行业情况总结 人形机器人 - 6月11日埃斯顿酷卓科技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 02,身高170cm、体重70kg、单臂负载5公斤,全身自由度31个(不含灵巧手)[6] - 剑桥大学团队用明胶基水凝胶实现172万个信息通道的触觉感知[6] 风电 - 2024年我国陆风新增装机容量约75.8GW,同比增长9.68%;海风新增装机容量约4.0GW,同比减少40.85%;2025年1 - 4月国内风电新增装机量为19.96GW,同比增长18.53%,4月新增5.34GW,同比增长298.51%[6] 钢价 - 2025年6月13日中厚板价格为3511元/吨,螺纹钢价格为3238元/吨,铁矿石价格为654元/吨,轴承钢价格为4908元/吨,齿轮钢价格为4060元/吨[11] 锂电 - 碳酸锂现货价格小幅上涨,从6.025万元/吨涨至6.065万元/吨,供应增加,需求弱,锂矿价格稳定提供支撑,市场对后市谨慎[16] - 磷酸铁锂价格止跌反弹,动力订单下滑,储能市场较好,电芯厂6月优先出口美国订单[16] - 三元正极动力市场部分头部电芯厂采购需求增长,消费电子去库存,小动力市场东南亚及印度需求好,预计价格短期下行[16] - 负极材料价格因原料焦价下行和产能过剩而下降,后续成本或延续弱势,产能过剩难改善[17] - 电解液价格预计窄幅震荡,电芯企业生产排产谨慎,市场需求增长动能弱,行业产能过剩[17] - 隔膜价格预计短期稳定,行业产能释放周期长,存量产能未消化,供应过剩[17] 光伏 - 本周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下探,硅料混包料价格下滑因下游需求萎缩,硅片价格取决于去库进度等因素,电池环节有差异但整体平稳,组件接单不明朗,截至6月11日各环节无经营利润[28] 储能 - 展示德国、法国电力现货市场价格和Dutch TTF天然气期货价格走势[32][33][35] - 2025年6月8 - 14日国内重点招标项目规模合计306.25MW/625MWh,中标项目规模合计997MW/2512.44MWh,中标金额265654万元[36] 公用事业 - 截至2025年6月13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618元/吨持平;防城港5500大卡动力煤场地价675元/吨,较上周降10元/吨;广州港5500大卡动力煤场地价700元/吨,较上周降10元/吨[37] - 展示各地区电网代理购电价格及同比变化,如云南同比涨4.68%,山东同比涨6.35%等[51]
绿电重组潮起!国家电投、上海电力等央国企集体入局
华夏时报· 2025-06-12 13:41
绿电行业政策驱动与重组动态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2025年密集出台政策,从电价机制、消纳保障、金融支持等多维度推动绿电行业发展 [2] - 政策催化下,央国企主导的绿电资产重组大潮加速,华电国际、上海电力、国家电投等多家企业通过并购优化资源配置 [2] 央国企绿电资产重组案例 - **华电国际**:5月16日获批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收购中国华电集团旗下8家火电企业控股权,同时加速光伏业务布局,推动"火电兜底+新能源发展"双轮驱动 [3] - **上海电力**:5月13日以2.02亿元转让上海明华电力77.8832%股权,聚焦电力主业,并通过增资入股国家电投孵化公司布局绿电转化、氢能与储能 [3] - **远达环保**:4月16日拟收购五凌电力100%股权及长洲水电64.93%股权,整合国家电投水电资产 [3] - **电投能源**:5月5日与国家电投进行资产重组,涉及内蒙古白音华煤电公司股权 [3] - **湖南发展**:3月18日拟收购湘投能源旗下4家水电公司股权(铜湾水电90%、清水塘水电90%、筱溪水电95%、高滩水电85%),扩大水电装机规模 [4]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2月26日由川投集团与省能投集团重组成立,目标打造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企业 [4] 绿电行业政策支持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新能源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60%,2030年绿电占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5% [6] - 6月3日两部门提出到2029年建成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推动办电便捷化、用电绿色化 [7] - 5月30日"绿电直连"政策明确新能源自用不低于60%、上网不高于20% [7] - 5月16日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简化审核程序支持绿电企业并购 [7] - 3月五部门下发文件强制部分行业消费绿电,明确绿证交易措施 [7] 行业影响与趋势 - 绿电重组推动头部企业规模扩张与技术迭代,促进行业集约化发展 [5] - 产业链上下游加速融合,发电、储能、电网及设备制造商通过协作强化竞争力 [5] - 华源证券指出,高耗能行业强制消费绿电政策有望扩展,绿电交易规模将持续扩大 [8]
绿电直连政策落地,旺能环境打造“绿能+算力”一体化生态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11:33
政策解读 - 绿电直连政策首次明确规则 允许新增负荷配套建设新能源项目并突破性打开存量负荷参与通道 为垃圾焚烧发电与数据中心用能协同提供政策基石 [2] - 政策要求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的绿电占比需超过80% 并将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纳入节能审查内容 [2] - 绿电直连将推动垃圾焚烧发电模式从ToG转向ToB 改善企业现金流并实现价值重估 [3] 行业趋势 - 垃圾焚烧发电凭借稳定输出与低碳属性 在绿电直连合作中展现独特优势 [2] - "绿电直连+数据中心"融合模式将成为行业趋势 存量数据中心与垃圾焚烧项目合作空间被全面激活 [2] - 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目标达15万亿元 行业前景广阔 [5] 公司动态 - 旺能环境完成湖州"零碳智算中心"备案 正推进客户对接与方案优化 项目将依托垃圾焚烧产能构建绿色能源闭环 [4] - 南太湖五期1000吨项目投运后 总处理规模达2150吨/日 年转化清洁电能超30.36亿度 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100万吨 [4] - 公司采用超高压炉内再热技术 全厂热效率从22%提升至30% 吨垃圾发电量达700度 较行业均值翻倍 [4] 战略布局 - 旺能环境构建"固废—算力—智能工厂"协同路径 从单一环保服务商升级为"绿能+算力"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5] - 公司前端布局智慧收运系统 中端打造多元业务矩阵 末端深化再生材料开发 形成全产业链生态闭环 [4] - 湖州零碳智算中心项目将为传统制造业低碳化、智能化转型输出可复制的"旺能范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