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

搜索文档
在校园中培养,在项目中历练,在企业中成长 高素质工程师如何锻造(解码)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05
哈工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体系 - 学院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联合培养 现有在读硕博研究生927人 校企导师1000余人 [1] - 校内导师调整课题研究方向 既符合学校理论创新要求 也满足企业实践需求 [2] - 校企联合将企业技术痛点转化为科研命题 缩短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落地周期 [2] - 学院建立多元化评价范式 专业学位申请人可用工程设计报告等实践成果形式进行学位答辩 [2] - 学院承担产教融合机制构建者 人才培养枢纽创新者 学位评价改革先行者三种角色 [3] 盾构装备制造及施工技术发展 - 海太长江隧道使用自主研制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 最大开挖直径16.64米 整机长145米 总重量5000吨 [5] - 盾构机配置升级版伸缩功能与监测系统 采用第四代同步双液注浆技术 提高隧道施工稳定度 [5] - 每日掘进进度达12至14米 [5] - 盾构班组形成梯队建设 00后已进入核心岗位 [6] - 国内复杂地质构型提供大量实战机会 海量实践数据为装备制造及施工工艺升级奠定基础 [6] 杭州灵伴科技AR技术研发与人才发展 - 公司研发AR眼镜重量仅49克 基于衍射光波导成像技术投射虚拟界面 搭载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导航购物翻译等功能 [7] - AR产品已进入200余家博物馆和景区 在能源教育医疗等200多个行业场景完成验证 [8] - 研发团队占员工比例达70% 活跃开发者生态突破万人 [8] - 跨界融合催生复合型人才 工程师需同时精通SLAM空间建模与行业专业知识如核电安全规范 [8] - 当地出台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强化智力要素保障 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机制 [8]
石景山高水平建设首都西大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2 22:53
地区经济发展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973.8亿元增至2024年1312.9亿元 年均跨越百亿元台阶 [1] - 2024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6亿元 同比增长7.6% 增速居中心城区首位 [1] 产业结构转型 - 二三产业占比从7:3反转为1:9 形成"主导+特色+未来"梯次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60% [2] - 科幻/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四大特色产业年收入达1300亿元 [2] - 建立"一产业一链长"机制 由区级领导担任链长推动重点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 [2] 重点区域建设 - "两园一河"被定位为京西地区转型发展核心引擎 重点打造水滩岸城融合空间 [3] - 2025年将推动首钢园北区潮玩悦享水岸等项目亮相 建设滨水活力岸线 [3] - 服贸会永久落户首钢园 打造近2平方公里集办展/游玩/购物/住宿多功能于一体的"会展小镇" [3] - 潮玩悦享水岸项目(永定河集)总体量约5000平方米 规划落地30个空间设计作品和品牌 [6] 城市更新进展 - "十四五"期间实施481个城市更新项目 带动投资超900亿元 [4] - 完成106个/55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楼本体改造 上下水改造率达93% [4] - 老楼加装电梯竣工173部 更新219部住宅老旧电梯 [4] - 首钢园2024年游客量达1300万人次 成为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4] 项目推进计划 - 潮玩悦享水岸项目将于服贸会前亮相11个空间设计作品和品牌 [6] - 首期"开集生活节"计划于9月10日至14日与服贸会同期举办 [6] - 结合滨水绿带与工业遗存设置艺术装置 构建露天艺术长廊 [6] - 发展首店经济和夜间经济 与服贸会/WTT中国大满贯等大型活动形成联动 [6]
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一年迈一个百亿台阶
北京晚报· 2025-08-22 06:04
地区经济发展 - 石景山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973.8亿元增至2024年1312.9亿元 四年间累计增长约339.1亿元 年均增长超百亿 [1] - 2024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6亿元 同比增长7.6% 增速居中心城区第一 [1] 产业结构转型 - 产业体系由"1+3+1"升级为"2+4+4"新格局 二三产业占比从7:3反转为1:9 [2] - 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60% [2] - 科幻、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四个特色产业年收入达1300亿元 [2] - 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空间四大未来产业 获授牌"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 [2] 城市更新与重点项目 - "十四五"期间实施481个城市更新项目 带动投资超900亿元 [3] - 首钢园2024年游客量达1300万人次 成为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3] - 建设近2平方公里特色"会展小镇" 融合工业遗存改造与现代会展功能 [3] - 潮玩悦享水岸项目(永定河集)总体量约5000平方米 规划落地30个空间设计作品和品牌 [4] 产业推进机制 - 建立现代金融、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未来健康五大产业"一产业一链长"机制 由区级领导担任链长推动产业链建设 [2]
华鑫证券:给予海油发展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21 23:29
核心观点 - 华鑫证券发布海油发展公司事件点评报告 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稳健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三大主业作业量平稳增长 同时积极布局深海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业绩增长可期[1][2][3][5][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5.97亿元 同比增长4.46% 实现归母净利润18.29亿元 同比增长13.15%[2]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22亿元 同比增长0.78% 环比增长24.30% 实现归母净利润12.35亿元 同比增长10.75% 环比大幅增长107.97%[2] 三大产业营收情况 -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9.93亿元 同比增长2.79% 其中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6.11% 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4% 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42%[3] -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70亿元 同比增长11.17% 其中新能源技术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89% 安全应急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2.70% 炼化催化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9.02% 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0.17%[3] -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40亿元 同比增长5.13% 其中码头装卸工作量同比增长6.23% 商品销量同比增加15.61%[3] 费用结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同比微升0.01个百分点 主因业务发展资源投入增加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05个百分点 主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 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4] 产业转型升级进展 - 公司发布十大数字化模块产品 包括生产管理、能碳管理、安全管理等 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 新增3家进入试运行阶段[5] - 海洋石油钻完井一体化施工设计平台投入使用 数据分析效率提升64倍 设计编写效率提升超30%[5] - 完成1,436台/套设备设施更新改造 实施5个节能降碳技改项目 节能1634吨标煤[5] 新兴业务布局 -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方案 优化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目录 深化布局6大领域、137项产品与服务[5] - 开展计量业务、海上风电一体化服务、VOCs等业务专题调研 研究"钻头+"业务新方向[5] - 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进入"十船同造"阶段 积极推进海洋大数据生态系统建设 已完成设备陆地调试[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华鑫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0亿元、47.49亿元、53.26亿元[6]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9.9倍、8.6倍、7.7倍[6] - 最近90天内共有8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目标均价为4.9元[9]
河南:到2027年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0:34
人民财讯8月21日电,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 业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7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比重超过27%,未来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形成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梯次接续发展格局。布 局50个左右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突破50项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培育50家左右具有产业生 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打造100个典型应用场景,建设8个左右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 造业集群。 ...
抢占前沿领域制高点 产业基金投资跑出加速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20:20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投资动态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在四个月内完成两批共12只子基金投资决策,覆盖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硬科技等前沿领域 [1][2] - 第二批参投子基金包括上海浦清本草创业投资等6只基金,首批6只子基金于4月18日官宣,投资范围涉及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等 [2] - 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周期15年(可延长3年),重点布局未来健康、未来信息等六大前沿领域 [3] 多地母基金近期动向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总规模890亿元)启动第三批子基金遴选,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 [4] - 浦东人工智能种子基金发布,总规模20亿元(首期5亿元),已签约18家企业,专注种子轮投资 [4] - 成都首只未来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120亿元(远期2600亿元),瞄准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十大领域 [6] - 广东省粤科母基金旗下15只母基金启动常态化子基金遴选,机制创新具全国示范性 [5] 硬科技赛道布局 - 上海政策端支持力度显著,设立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并规划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7]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强调"耐心资本"角色,重点关注科学属性强、转化风险大但潜力巨大的创新技术 [7] - 部分GP机构已前置布局,深入高校及科研院所挖掘早期技术项目,推动技术商业化 [8]
海油发展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8.29亿元 同比增长13.15%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04:11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5.97亿元,同比增长4.4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29亿元,同比增长13.15% [1] -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营业收入79.93亿元,同比增长2.79% [1] -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营业收入38.70亿元,同比增长11.17% [1] -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营业收入116.40亿元,同比增长5.13% [1] 产业转型升级 - 加速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1] - 发布十大数字化模块产品,包括生产管理、能碳管理、安全管理等 [1] - 新增3家智能工厂进入试运行阶段 [1] - "海洋溢油应急及台风预警场景"入选国资委首批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应用成果 [1] 新兴产业发展 -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方案,优化6大领域、137项产品与服务目录 [2] - 开展计量业务、海上风电一体化服务、VOCs等业务专题调研 [2] - 研究开展"钻头+"业务新方向 [2] 行业发展趋势 - 油服行业正在构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格局 [2] - 行业主要发展方向为智能化、绿色环保、技术创新和多样化 [2] - 在传统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同时,积极在新能源领域谋求转型升级 [2] - 行业正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2]
人口净增长超11万,青年人为什么选择南沙?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14:56
政策支持 - 南沙区实施"图南筑梦"计划 围绕大学生乐游 乐学 乐业 乐创 乐居提出五大行动共13条措施 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首选地 [3] - 出台"青出于南""图南之智"等专项人才政策 以就业补贴形式推动企业聘用青年人才 [5] - 累计提供32708晚次大学生住宿服务 2025年计划举办不少于12场校园招聘和12场公益活动 [5] 人才增长 - 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底南沙区人口净增长11万人 实有人口近130万 [1] - 2010-2020年青年人口增长16.9万人 增幅达147% 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者从7089人升至17894人 [1] - 2025年已举办94场招聘会 吸引3579家次企业参与 实际招聘14692人 其中大学生7186人 [5] 产业布局 - 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 人工智能 半导体 生物医药 新型储能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5] - 龙头企业提供高薪岗位 如广船国际"副总信息师" 广州远正智能"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等百万年薪岗位 [7] - 紫川电子科技公司团队从6人扩至100多人 产值突破亿元规模 服务120多个城市300多个行业客户 [7] 科创平台 - 加快建设南沙科学城 冷泉大科学装置 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区等科创载体 [5]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累计孵化师生创业项目超150个 注册公司70余家 聚焦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 [10] - 建成19家港澳青创基地 入驻企业超2600个 其中港澳台侨项目超1300个 带动就业超7000人 [10] 港澳协同 - 实施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 258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南沙执业 27名港澳工程人才获评内地职称 [10] -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与南沙管委会签署联合招才引智备忘录 强化区域协同与资源整合 [8] - 庆盛枢纽构建"环港科大创新区为核心"的科创生态系统 吸引港澳青年与科创企业聚集 [10]
6年超7000亿产业投资,临港如何站上产业最前沿
第一财经· 2025-08-19 13:38
产业投资与项目落地 - 盛合晶微三维芯片集成项目落地临港 总投资额超400亿元[1] - 六个重大产业项目涵盖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 汽车软件 人工智能等关键方向[1][3] - 盛合晶微是中国内地唯一大规模量产基于硅通孔转接板的2.5D集成企业[1] 产业发展成效 - 临港新片区6年累计签约679个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 涉及投资额超7300亿元[3][8] - 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 其中集成电路等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8.3%[3] - 集成电路产业近300家企业集聚 6年平均增速超50% 今年保持两位数增长[6] - 智能汽车产业规模突破2800亿元 上下游企业近200家[6] - 航空航天产值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2.9%[6] - 储能产业2024年预计产值达300亿元[7] 产业生态建设 - 形成"4+1"主导产业生态(集成电路 民用航空 高端装备 智能新能源汽车 数字经济)[3][4] - 集成电路形成设计 高端制造 装备材料 先进封装 芯片贸易全产业链布局[6] - 通过链主企业带动 产业图谱补短板 专项资金引导等方式构建产业生态[4] - 产业生态带来综合成本优势 订单优势 场景优势[8] 未来产业布局 - 规划布局脑机接口 宽禁带半导体 可控核聚变 空天计算等未来产业[10] - 推出"拨改投"机制 "360"创业政策 临港天使会机制支持创新创业[10] - 发布首批15家链主企业名单 覆盖五大产业11个细分赛道[10] - 建设"临港科创城" 与张江科学城形成双轮驱动[11]
收评:三大股指尾盘翻绿,北证50指数逆市拉升,人形机器人概念等活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07:35
市场表现 - 8月19日两市股指午后震荡回落 沪指微跌0.02%报3727.29点 深证成指跌0.12%报11821.63点 创业板指跌0.17%报2601.74点 北证50指数逆市涨1.27%并续创历史新高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6413亿元 保险、券商、银行、半导体板块走低 酿酒、家居、零售、汽车、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板块拉升 华为概念和人形机器人概念活跃 [1] 流动性分析 - 8月中旬以来A股主要指数连续上涨 市场交投热度回升 流动性充裕是主要驱动力 7月M2增速回升至8.8% 较前值高0.5个百分点 [2] - 8月15日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122.06亿元 8月5日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创10年新高 显示杠杆资金和外资活跃度提升 [2] 资金动向 - 政策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 外资和险资作为潜在增量资金值得关注 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带动投资者信心提振 [2] - 两融资金表现活跃反映市场情绪显著回暖 风险偏好回升迹象明显 [2] 配置建议 - 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具备广阔空间 建议关注科技成长板块配置机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