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税战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想抢巴西订单,不到48小时,卢拉打来电话,中方送上定心丸
搜狐财经· 2025-08-23 12:15
特朗普要求中国增加美国大豆进口的背景 -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提出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应提升至目前四倍 旨在缩小中美贸易逆差并满足中国进口需求 [1] - 该要求在中美关税暂停措施延期90天前夕提出 暗示可能将其纳入后续贸易谈判 [3] 中美大豆贸易变化趋势 - 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占比从2016年40%下降至2024年21% 进口量约为2213万吨 [3] - 贸易萎缩直接源于中美互相加征10%关税 中方反制措施针对美国大豆和猪肉等农产品 [3] 中国大豆进口战略考量 - 若按特朗普要求增加四倍进口 美国大豆将占中国总进口量80%以上 违背去风险化政策 [5] - 巴西大豆相比美国具有15%成本优势 且供应链稳定性更高 [5] - 巴西总统卢拉主动与中方通电话 寻求加强合作并通报美巴关税纷争进展 [5] 中方立场表态 - 中方明确支持巴西维护国家主权和正当权益 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7] - 中方表态相当于承诺维持现有贸易格局 不会大幅转向采购美国大豆 [7]
中美会谈结束后,不到24小时,特朗普就收到噩耗,美联储拒绝降息(2)
搜狐财经· 2025-08-23 06:35
货币政策与美联储决策 - 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强调9月降息为时过早 [1]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展现强决断力 面对压力未更改经济形势判断 [1] 美国财政与债务状况 - 美国财政赤字失控 无法偿还36万亿美元巨额债务 [1] - 若无法遏制赤字增加 美国破产可能性将无限接近100% [1] 贸易政策与外部环境 - 关税战直接破坏国际贸易秩序和美国经济秩序 [1] - 与欧盟/日本/韩国达成的贸易协议未立即签署且执行面临强烈反对 [1] - 通过关税战施压他国协助化解美债的可行性较低 [1] 市场反应与投资情绪 - 国际投资者对美债更不看好 推动美债收益率一路上涨 [1] - 美债收益率上涨导致美联储不敢进行降息操作 [1]
关税后果初现,百亿美元或蒸发,美盟友陷焦虑,中国成最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8-23 04:58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 - 美国对欧盟、日韩等国施加15%关税并要求投资至少1000亿美元进入美国市场 [5] - 日本汽车制造业遭受重创 对美汽车出口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 丰田汽车2025年整体收入减少1.4万亿日元 净利润降至2.66万亿日元 [7] - 日产汽车全球裁员2万人 关闭7家工厂以压缩成本 [7] - 日本汽车产业承受25%关税压力 每小时损失1亿日元 [8] - 韩国汽车对美出口量下降17% 现代汽车和起亚面临50亿美元额外成本 [9] - 德国宝马等车企面临数十亿美元额外成本 寻求与美国达成协议 [9] 钢铁行业受关税冲击 - 美国将钢铁和铝进口税提高至50% 对英国和加拿大等钢铁出口国造成严重冲击 [11] 美国本土汽车企业业绩下滑 - 福特汽车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从31.7亿美元骤降至4.35亿美元 跌幅达86.2% [16] - 通用汽车净利润46.8亿美元 同比下降20.9% [21] - Stellantis集团净利润22.6亿欧元 同比下降60.09% [21] 欧洲车企业绩表现 - 大众集团营收1584亿欧元(-0.3%) 净利润44.77亿欧元(-38.36%) [21] - 宝马集团营收676.85亿欧元(-8.0%) 净利润40.15亿欧元(-29.0%) [21] - 梅赛德斯-奔驰营收663.77亿欧元(-8.6%) 净利润27.88亿欧元(-55.8%) [21] - 奥迪营收325.7亿欧元(+5.3%) 净利润13.46亿欧元(-37.5%) [21] - 保时捷营收181.6亿欧元(-6.7%) 净利润7.18亿欧元(-66.6%) [21]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扩张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308.3万辆 同比增长10.4% [19] - 长城汽车在巴西工厂竣工 生产高价值车型进军拉美市场 [19] - 比亚迪在巴西建立新乘用车工厂 小鹏汽车在印尼建设首个海外工厂 长安汽车在泰国落地建厂 [20] 欧盟政策与新能源车发展 - 欧盟宣布2035年前禁止销售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燃油车 加速新能源车发展 [22] - 中国凭借新能源领域优势成为政策最大受益者 [22]
加拿大宣布取消多项针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将于9月1日生效
凤凰网· 2025-08-22 23:17
贸易政策调整 - 加拿大决定自9月1日起取消多项针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 但对美国汽车 钢铁和铝的关税暂时维持 [1] - 取消措施针对美方在《美墨加协定》(USMCA)范围内的商品 与美国对加拿大商品降低关税形成对应 [1] - 美国对加拿大商品的实际平均关税率约为5.6% 加拿大出口商品整体面临较低水平的美国关税 [1] 双边关系进展 - 美国已明确表示不会对符合USMCA的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 被加拿大视为积极进展 [1] - 加美两国重新实现绝大多数商品的自由贸易 加拿大政府将加强与美国方面的接触以推动新贸易与安全关系 [1] - 白宫回应欢迎加拿大举措 期待继续就贸易和国家安全问题与加拿大展开讨论 [1] 政策背景与演变 - 加拿大总理卡尼曾暗示可能取消部分报复性关税以帮助产业渡过关税战 [2] - 卡尼政府近期采取系列温和措施:6月底取消数字服务税提案 7月放弃进一步制裁说法 [2] - 特朗普政府于7月31日签署行政命令 将部分加拿大商品关税提高至35% 但不包括USMCA覆盖产品 [2] 历史制裁情况 - 加拿大政府已三次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包括对价值60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 [2] - 对美国汽车加征额外关税的措施在历史报复性行动中持续存在 [2]
加拿大宣布取消多项针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2 16:37
关税政策调整 - 加拿大取消多项针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 但对美国汽车 钢铁和铝的关税暂时维持 [1] - 上述措施是对美国降低加拿大商品关税的对应行动 [1] - 加拿大政府此前已三次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包括对价值60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 [3] 高层外交互动 - 加拿大总理与美国总统就关税战及其他国际问题进行通话沟通 [1] - 加拿大外长与美国国务卿在华盛顿举行会谈 释放解决关税战信号 [1] 美国关税政策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部分加拿大商品关税提高至35% 于8月1日生效 [3] - 该关税政策不包括《美加墨协定》覆盖的产品 [3] 政策调整背景 - 加拿大总理曾暗示可能取消部分报复性关税以帮助产业渡过关税战 [1] - 美国对加拿大汽车加征额外关税的措施仍在实施中 [3]
美债突破37万亿!特朗普高喊"美国全胜",财长紧急向中国求援遭拒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46
美国财政状况 - 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1] 政府赤字高达1.83万亿美元[1][2] - 政府收入4.92万亿美元 支出6.75万亿美元 赤字达1.83万亿美元[2] - CPI同比涨幅重回3.5% 通胀压力上升[11] 特朗普政府政策应对 - 组建政府效率部计划削减部门及冗员 目标年节省数百亿美元[5] - 对4.11万亿美元进口总额加征10%关税 预期年增收4000多亿美元[7] - 推行"大而美"法案 为华尔街巨头和能源公司减税 削减医保补贴[15] 政策实施效果 - 加征关税导致美国零售商将成本转嫁消费者 商品价格上涨5%-15%[11] - 欧盟拒绝加征关税要求 日本采取拖延策略 加拿大澳大利亚执行困难[9] - 政府效率部改革遭遇官僚集团抵制 三个月内终止[7] 国际融资努力 - 要求日本增持美债及汽车产业投资 遭财务省以企业债务压力为由拒绝[17] - 要求欧盟增加能源进口补贴页岩油 遭欧盟委员会以企业裁员为由拒绝[17] - 美财长贝森特寻求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 希望增持美债及增加农产品采购[20] 中国回应措施 - 中国美债持仓减少200多亿美元 创三年新低[20] - 大豆进口量较去年减少近30% 转向与巴西阿根廷签订新采购协议[20] - 明确要求美国停止围堵打压政策作为合作前提[22] 经济政策矛盾 - 特朗普竞选时强调削减开支减少债务 执政后宣称"美国在所有事情上都获得了胜利"[3][5] - 白宫发言人声称经济基本面强劲 与巨额债务现状形成反差[3] - 既实施对华遏制政策 又要求中国增持美债和农产品采购[22]
货币战又要来了,欧美逼人民币升值!金融战回旋镖重创美国制造业
搜狐财经· 2025-08-22 09:29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电动车加征关税导致零售价格暴涨23% [2] - 沃尔玛等零售商承担全部关税成本并紧急催促中国供应商发货 [9] - 中国通过人民币升值稀释12%的关税成本压力 [9] 金融市场动态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日暴涨5% 创1981年以来最高纪录 [7] - 美国国债规模达36万亿美元 年利息支出1.1万亿美元超过军费开支 [12] - 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升至7.5% 在107国日均结算8000亿元人民币 [12] 产业竞争格局 - 中国半导体出口额达1600亿美元 成熟制程芯片占据全球竞争优势 [4] - 特斯拉上海工厂对美出口逆势增长18% despite关税政策 [9] - 德国大众38%销量依赖中国市场 欧洲制造业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 [9] 货币战略部署 - 美国财长提议9月降息50基点 同时施压日本加息 [4] - 中国持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1% [6] - RCEP区域内35%贸易采用本币结算 沙特阿美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12] 经济数据表现 - 美国核心PCE物价指数飙升至2.8% 通胀压力持续高企 [9] - 东盟地区本币结算比例大幅提升 形成去美元化贸易堡垒 [12] - 中国7月出口数据超预期 对美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12]
关税战玩不转,美国又要对中国使出阴险杀招?
虎嗅· 2025-08-22 07:36
地缘政治策略转向 - 美国关税政策未能削弱中国制造业竞争力 [1] - 美国金融压制措施未能实现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1] - 美国政府正酝酿采取更具对抗性的新战略手段 [1]
中美“关税战”最大牺牲品浮出水面!特朗普突遭晴天霹雳,中国铁了心不再购买美国大豆
搜狐财经· 2025-08-22 06:15
美国大豆出口形势分析 - 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量约1.05亿吨 其中美国大豆仅2213万吨 与去年持平但新季对美采购一船未签 为近二十年来最晚开局[1] - 中国将9月及10月进口窗口优先锁定巴西 9月进口800万吨 10月进口400万吨 并可能继续追加订单[1] - 美国大豆出口高度依赖中国 2018年前七年平均28%产量销往中国 占其大豆出口总量60% 2023/24年度对华出口近2500万吨 对欧盟不足五分之一[3] 美国农业面临的压力 - 美国大豆价格下跌 同时化肥、柴油、设备及利息成本上涨 农民现金流紧张 面临仓储、利息、违约及保险等多重压力[1][3] - 美国农业采用合同化生产模式 订单中断将引发连锁财务风险 2018年加征25%关税时对华出口跌至830万吨 造成约20亿美元经济损失[4] - 白宫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一方面要求中国增加四倍大豆采购 另一方面又延长关税暂停期九十天 导致市场规则不可预期[5] 中国采购策略调整 - 采购转向南美主因价差优势 南美增产周期叠加运价回落使FOB贴水更友好 到岸价竞争力增强[4] - 供应链节奏优化 中巴双方协调港口、通关及压榨环节 实现月度稳定调度 买方按周安排仓容与压榨产能[4] - 实施多元化风险控制 以南美豆为主力 保留美豆弹性窗口 同时采用菜籽油、葵花籽油替代部分油料需求 并推进豆粕减量化饲料配方[4] 中国供应链韧性建设 - 强化南美主力供应地位 优化船期、通关及国内压榨-物流-仓储链条 提升期现对冲效率[7] - 推广豆粕减量技术、低蛋白日粮配方及DDGS等替代原料 降低对单一来源的依赖[7] - 通过多元化替代品组合增强弹性 减少政治噪音对供应链的干扰[7] 美豆潜在竞争优势与改进方向 - 美豆具备稳定的品控、成熟的金融与保险配套以及可靠的物流组织能力[8] - 若降低政治噪音、收敛关税不确定性并实现检疫通关数字化协同 美豆仍有机会在季节性窗口夺回份额[8] - 具体改进措施包括制定关税处理时间表、设立装船联络机制、对接检疫数据、提供稳定融资保险条款 并将农产品议题与其他战略话题分轨处理[8] 市场博弈核心逻辑 - 市场订单流向取决于价差优势而非政治表态 中国采购策略基于风险管理而非情绪化反应[10] - 美国豆农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其困境源于经济议题被捆绑进不可交易的政治要价[4][10] - 最终胜出方将是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不确定性的一方 而非将政治作为交易主线的一方[10]
外交部:中国优质产品享誉世界是关税战、贸易战改变不了的
新华社· 2025-08-21 11:07
外贸表现 - 中国外贸运行持续向好 展现出强大经济韧性和全球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旺盛需求 [1] - 7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创今年来新高 外贸数据尤为亮眼 [1] - 外贸持续增长凸显全球对中国商品的广泛认可 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重要驱动力 [1] 增长驱动因素 - 基于比较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实现共同发展 各方都从中受益 [1]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1] - 中国优质产品享誉世界 多元稳定市场广受青睐 [1] 外部环境 - 面对复杂多变外部环境 中国外贸仍保持向好态势 [1] - 关税战等外部风险冲击全球贸易 让中国出口市场持续承压 [1] - 中国将继续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