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口老龄化
icon
搜索文档
据日经新闻: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财政控制对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潜在经济冲击而言“非常重要”。
快讯· 2025-06-26 06:11
IMF对日本财政政策的评论 -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强调财政控制对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潜在经济冲击"非常重要" [1]
生育率这次有救了!二胎奖励5万,三胎奖10万,网友看后直呼心动
搜狐财经· 2025-06-23 07:04
生育率下降现状及影响 - 中国生育率持续下降趋势明显 且短期内难以扭转[5] - 老龄化人口已超过3亿人 社会结构面临挑战[13] - 日本案例显示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 老年人被迫延迟退休[9] - 日本年轻一代面临职场晋升瓶颈 社会阶层固化问题突出[11] 地方政府刺激生育政策 - 东莞社区推出二孩奖励2万元 三孩奖励5万元现金补贴[15] - 呼和浩特实施阶梯式补贴 二胎家庭累计可获5万元 三胎家庭达10万元[17][19] - 补贴采用分期发放模式 要求家庭长期居住以保障政策效果[19] - 配套推出"妈妈岗位"等就业保障措施 降低女性生育职业风险[21] 补贴政策实际效果争议 - 网友反馈10万元三胎补贴仅覆盖养育成本5%(按200万总成本计算)[26] - 单孩养育至大学阶段需花费数十万元 三孩成本超150万元[24][26] - 年轻群体生育观念转变 非经济因素影响生育意愿[27] - 奶粉等刚性支出高昂(年奶粉费3万元+托儿费2.4万元)[27]
澳洲退休地产爆发!Keyton冲刺两万套,百万豪华养老村热销
搜狐财经· 2025-06-23 01:44
公司概况 - 公司是澳洲最大退休社区运营商之一,目前运营约13,500套住房 [4] - 公司市值32亿澳元,由Lendlease剥离而来 [1] - 公司大股东包括Aware Super(持股49.9%)、荷兰养老金巨头APG、Lendlease(剩余25%股份正在出售) [10] - 公司运营现金收益率为3%至3.5%,股本回报率为8%至10% [8] 发展战略 - 公司中长期目标是运营规模提升至2万套 [5] - 目前每年新增200至300套住房 [4] - 并购是核心增长策略,已储备约1100套可开发用地 [5][7] - 公司正在出售西澳10个项目组合(约1600套),聚焦东海岸发展 [8] 项目情况 - 最新项目包括伍伦贡大学健康园区200套住房、悉尼北岸Greenwich高端系列(售价200万至600万澳元)、墨尔本Richmond Kennedy Place项目(已售出90%,售价90万至270万澳元) [12] - 公司平均每套房价约为65万澳元 [10] - 购房模式包括退出时支付延期管理费或一次性支付押金等多种组合 [12] 行业趋势 - 澳洲退休住房空置率仅4%,单位平均售价为当地中位房价的59% [11] - 到2040年澳洲75岁以上人口将从200万增至370万(增长85%) [11] - 未来5年仅新增1.2万套,供需严重错配 [11] - 行业竞争者如Scape正洽谈收购Brookfield旗下Aveo业务(10,000套,交易金额超30亿澳元),GemLife即将上市(估值约15亿澳元) [10] - 一半以上新建项目将为多层/公寓式建筑 [10]
中国人口往何处去(2025年简洁版)
人口对经济的影响 -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变化取决于20年前后出生人口数量,未来中国劳动力数量及抚养比例可提前计算[1] - 1962-1974年婴儿潮导致1980-2010年人口抚养比从10:7降至10:3.4,同期GDP年均增速10%,累计增长20倍(美国仅2.8倍)[1] - 2010年后抚养比升至10:4.8,GDP增速降至5%,预计2050年达10:6.8,家庭开支和财政压力增加[2]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出生人数增减难以改变老龄化加速趋势,因人口基数大而新增规模小[3] - 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低于预期,需下修生育率模型起点值,参考日韩下降速率调整分年龄段生育率[4] - 预测2027年总人口跌破14亿,2039年跌破13亿,2047年跌破12亿;2025年出生人口或低于900万,2028年跌破800万[5] - 2024年结婚登记数同比下降20%,2025年出生人口可能低于800万[8] 生育率与国际比较 - 中国15-29岁生育率高于日本、英国,但30岁以上明显偏低,二孩及以上比率较低[9] - 移民政策是关键变量(如美国生育率更高),补贴政策有效(法国、瑞典案例)[9][11] - 性别比例失衡(男性多15%-20%)、高学历女性占比提升、收入压力及新媒体影响导致结婚率下降[11] 人口流动与城镇化 - 城镇化增速放缓:2023年农民工增量仅191万(2010年代年均500万+),跨省流动比例下降,中西部人口回流[12][13] - 都市圈虹吸效应加剧: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集聚明显,浙江净流入第一(电商及产业转型驱动),上海净流入率0.6%[13][14] - 省会及"双子星"城市主导人口流入(如杭州+宁波占浙江50%净流入),山东整体流出但济南青岛保持流入[14] 产业结构与就业 - 工业就业人口从2012年2.32亿降至2024年2.13亿,服务业就业占比49%(低于GDP占比8%)[16] - 高新技术制造(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占工业30%、合肥新能源汽车137.6万辆)和服务业(杭州案例)拉动人口增长[17] -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占比70%(日德)至83.4%(美国),中国提升空间显著[16]
年轻人对“618”已麻木?46岁以上“熟龄人群”消费增长
第一财经· 2025-06-19 11:16
消费趋势变化 - 618促销对年轻消费者吸引力下降 因平台促销已成常态 年轻消费者更注重自身需求和性价比 [1] - 46岁以上中老年家庭支出显著增长 各级城市平均增长约2% 其中三线城市增3.3% 四线城市增6.2% [1] - 熟龄人群消费增速最高 受益于改革开放红利 追求生活品质和特定健康诉求 [2] 中老年消费群体特征 - 中老年消费增长主因包括财富积累 稳定养老金 以及消费观念转变 愿为高品质生活支付溢价 [2] - 银发家庭消费需求多元化 分为日常刚需类 健康类和悦己类 高度关注健康 [3]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 Worldpanel细分出熟龄家庭和银发家庭两类 [2] 电商平台影响 - 近40%银发家庭通过兴趣电商平台购买快消品 抖音和快手影响力提升 [4] - 品牌方利用兴趣电商内容营销和直播带货 通过健康相关内容激发中老年购买行为 [4]
报告:46岁以上中老年家庭消费在显著增长
快讯· 2025-06-19 09:34
消费趋势 - 46岁以上中老年家庭的平均支出显著增长 各级城市平均增长约2% [1] - 三线城市46岁以上中老年家庭消费增长3.3% 四线城市增长6.2% [1] - 近四成银发家庭开始利用兴趣电商平台购买快速消费品 [1] 行业影响 - 人口老龄化拉高快速消费品市场增长 尤其在三四线城市表现明显 [1] - 抖音和快手对银发家庭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1] 数据来源 - 数据来自贝恩与消费者指数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购物者报告》 [1]
年轻人对“618”大促已麻木?46岁以上中老年家庭消费却在显著增长
第一财经· 2025-06-19 09:24
中老年家庭消费趋势 - 46岁以上中老年家庭平均支出显著增长 各级城市平均增长约2% 其中三线城市增长3.3% 四线城市增长6.2% [1] - 中老年人群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积累了大量财富 拥有稳定的养老金 消费观念改变 愿意为高生活品质支付溢价 [1][2] - 46岁以上熟龄人群是消费增速最高群体 追求不输年轻人的生活品质 并有特定健康诉求 [2] 银发家庭消费特征 - 银发家庭消费需求多元化 分为日常刚需类、健康类和悦己类 高度关注健康 [3] - 近四成银发家庭利用兴趣电商平台购买快速消费品 抖音和快手对银发家庭影响力日益增加 [3] - 品牌方通过兴趣电商平台内容营销和直播带货策略吸引中老年群体 发布健康相关内容激发购买行为 [3] 电商促销效果变化 - 平台促销常态化导致年轻消费者不再因"618"等促销活动改变购买行为 [1] - 促销对消费者行为影响有限 年轻消费者更清醒地从自身需求出发 追求更高性价比渠道 [1] - 线上促销全年无休 复杂促销活动对年轻消费者吸引力下降 [1] 人口结构变化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度突破3亿人 [2] - Worldpanel细分出熟龄家庭(家庭成员45-60岁)和银发家庭(成员皆年满60岁)两类人群 [2]
特稿|蔡昉:从菲利普斯曲线到贝弗里奇曲线——应对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政策框架
第一财经· 2025-06-18 01:33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表现 - 中国城镇自然失业率从疫情前的5.05%上升至疫情后高于该水平,表明结构性失业率升高 [2] - 2008-2016年与2016-2024年期间,城镇调查失业率从5.00%升至5.14%,岗位空缺率(求人倍率)从1.04升至1.37,显示失业率与岗位空缺率同步上升 [3] - 2023年私营和非单位就业人数达3.1亿,占城镇就业比重从2013年的53.0%大幅提升至65.2%,反映就业形态非正规化加剧 [4] - 灵活就业人员约2亿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2022年达8400万人,进一步体现非正规就业扩张 [4] - 劳动力流动内卷化表现为农民工跨省/市/县流动比重下降,户籍和养老制度障碍导致非农产业生产率提升受阻 [5]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成因 - 技术进步(如人工智能)加速就业破坏,2012年后中国城镇每年净增就业数量持续小于毛增就业量,且差额扩大 [6] - 25-45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52.8%降至2020年的46.3%,老龄化推动自动化替代,加剧低生产率岗位竞争 [7][8] - 户籍制度导致37.6%城镇常住人口为非户籍人口,劳动年龄群体匹配效率低下,阻碍劳动力有效配置 [8] 应对策略与政策建议 - 人力资本培养需聚焦可持续技能,延长义务教育至学前和高中阶段,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以应对技能快速折旧 [9] - 社会保障体系需提高给付均等化,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弱化身份差异,增强普惠性以应对技术冲击 [10] - 宏观经济政策需转向个体与结构层面,强化跨部门协同,提升数据共享与资源投入互补性 [11]
“摸着中国过河”,越南一把彻底取消计划生育,急什么?
36氪· 2025-06-16 02:39
越南的人口红利,正在加速消失。 近日,越南通过了《人口法令》第十条修正案,立即生效。新法规规定: 每对夫妻及个人可基于平等原则,依据年龄、健康状况、学习条件、工作性质、收入水平及育儿能力等因素,自主决定生育时间、子女数量及生育间隔。 也就是说,此前的规定限制"夫妻及个人仅允许生育一至两个孩子"彻底作废了。 这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动作。要知道,中国在2015年放开"二孩"政策时,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54。而越南目前的生育率水平,仍然为1.91,在全世界处 于中下游水平。 为什么还处在人口黄金期,被很多人视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越南,居然开始"招工难",突然拉响了人口警报? 事实上,越南如果再不扭转人口结构,恐怕连"下一个世界工厂"的影子都要看不见了。 越南的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其实非常令人意外。 众所周不知的是,越南其实从未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甚至还是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 此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只对公务员群体严格执行,超生只罚几百元人民币;在民间,男性娶好几个老婆是常态,所谓"大婆""二婆",甚至能和谐相处。 因此,虽然越南从80年代起号召"每对夫妻生育1至2个孩子",但是从2002年到2021年,越南的总 ...
宗良:完善家庭养老金融健康政策制度,充分发挥养老金融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 养老金融健康专题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3 11:01
中国家庭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 养老金融产品丰富度快速提升 截至2024年6月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达762款 包括储蓄465款 基金192款 保险82款 理财23款 [4] -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滞后 开户数仅覆盖全国人口不足10% 存在"开户热 缴费冷"现象 [5] - 养老模式从"代际供养"转向"自我养老" 61.64%受访者认为自我养老最可靠 [6] - 政府主导特征明显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7亿人 企业年金覆盖3242万职工 个人养老金开户7200万人 [7] 政府优化养老金融政策的路径 - 加强第三支柱建设 通过税收激励 产品创新提高个人养老金覆盖率 [8] - 推动养老金入市 探索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循环 提升投资回报率 [8] -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 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 [9] 当前政策不足与改进方向 - 第二 三支柱覆盖不足 企业年金仅覆盖20%城镇职工 需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税收优惠 [10][11] - 产品供给单一 需开发差异化养老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家庭需求 [12] - 区域发展失衡 基本养老金收支呈"西高东低" 服务网点分布不均 [14] 区域协调发展措施 - 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探索"东部结余补西部缺口"定向转移模式 [14] - 开发区域差异化产品 如农村地区推出小额普惠型养老保险和养老信托 [14] 养老金融与产业融合 - 推动"科技+养老金融+产业"融合 打通长期资金股权投资堵点 [15] - 加大养老产业金融支持 引导资金流向老年护理等供给缺口领域 [15] - 强化养老金资产管理 保障养老产业需求端健康发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