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

搜索文档
台积电与东京大学合作建立芯片实验室
半导体芯闻· 2025-06-12 10:04
产学研合作 - 东京大学与台积电联合开设芯片研究实验室,聚焦材料、器件和设计研究,并开展芯片原型设计教育 [2] - 这是台积电首次在中国台湾以外与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 [2] - 实验室位于东京大学主校区,将为博士生提供教育支持和实习项目,研究成果将被台积电研发和制造业务利用 [4] 合作背景 - 双方合作始于2019年,已共同开展21个项目 [5][6] - 2019年合作重点为开发节能专用半导体,以应对AI处理需求增长带来的数据量增加 [5] - 日本正致力于重塑芯片产业,近年来加强了与台积电的联系 [7] 台积电在日布局 - 台积电在熊本县菊阳町的首家工厂已于2023年12月投产 [8] - 第二家工厂计划2024年下半年开工,原计划第一季度开工但被推迟 [8] - 熊本县政府希望引进第三家能生产尖端芯片的台积电工厂 [9] 政府支持 - 日本政府已提供超过1万亿日元(69亿美元)补贴支持台积电前两家工厂建设 [9] - 更多日本学校正在加强芯片相关教育项目,包括熊本大学 [9]
山西晋中:高校“活水”浇灌科技成果生“金”
环球网资讯· 2025-06-12 07:07
山西银圣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硅钢级氧化镁粉生产,产品应用于变压器制造领域[1] - 技术团队采用1150℃高温退火工艺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特种材料性能达标[1] - 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将实验室搬至生产车间,实现研发周期缩短三分之一[1] 晋中市产学研协同模式 - 晋中市拥有21所驻地高校和34.6万名师生,科教资源集聚度居山西省首位[2] - 政府推动高校全面开放校园及场馆,并建设创新生态基地促进校地融合[2] - 采用"链式思维"引导龙头企业与28所高校组建产学研联盟,例如祁县玻璃器皿产业研发无铅水晶玻璃新材料[2] 区域产业学院建设 - 已建成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设立5家省级特色产业学院包括太谷玛钢、平遥牛肉等产业学院[3] - 校地合作提升区域品牌效应,某企业广交会展位从1.5个增至16个,订单转化率提高30%[3] 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 山西晋农生物研发的猪牛支原体检测试剂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 - 介休聚贤石墨突破超高功率电极技术,打破进口垄断[4] - 太原理工大学与汾西华益合作开发千米级潮式喷浆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5] 校地合作量化成果 - 截至2024年底累计签订校地校企协议352项,科技创新类占258项,合同总额1.28亿元[5] - 合作覆盖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八大领域,例如安泰钢铁高纯净帘线钢技术打破中西部产业空白[5]
国产色谱仪迎来新选手,海目星三款产品正式入局
仪器信息网· 2025-06-12 06:53
核心观点 - 海目星旗下子公司海科晶医疗科技推出三款自主研发的色谱仪,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提升行业自主性 [1][2] - 三款产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优化,覆盖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3][4][6] -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落地,部分产品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9] 产品技术细节 H-1000液相色谱仪 - 采用先进流体控制系统与智能化操作平台,具备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和快速分析能力 [3] - 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3] 二维液相色谱仪 - 通过多维分离技术提升复杂样本分离效率,解决传统一维色谱分离度低、耗时长的问题 [4] - 适用于临床体外诊断中的血药浓度检测 [4] - 采用三泵串联流路设计和智能梯度控制技术提升分析效率 [8] H-5000离子色谱仪 - 以高精度、低检测限为特点,可高效检测环境水质、食品添加剂及药品中的阴阳离子 [6] - 采用高性能PEEK双柱塞恒流泵及高精度步进电机驱动系统,提升可靠性及耐用性 [8] 研发与战略 - 依托海目星集团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积累,组建色谱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 [8] - 三款产品均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 [8] - 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生命科学、环境监测及新材料等应用场景 [9] - 已与多所高校及第三方检测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9]
激活产业基础、创新能力、要素支撑等优势 江苏南京:竞逐新兴产业新赛道(走进产业地标·发展一线探变化)
人民日报· 2025-06-10 21:54
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2024年南京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 [1]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8600亿元 智能电网产业链国内领先 机器人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1] - 累计开展供需对接活动200余场 服务企业3000余家次 发布应用场景超5000个 开放合作需求超1.4万个 [4][5] 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 - 埃斯顿自动化实现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20分钟完成一台底座装配 [2] - 南传智能减速器供货量预计2025年较上年翻番 与埃斯顿共同参与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 [2] - 科远智慧自主研发多智能体软件平台 使机器狗送样效率提升50% 具备15分钟任务预测能力 [3] - 宁和智能地铁检修机器人检测准确率超96% 通过场景对接优化导航定位等关键技术 [4] 产学研融合机制 - 南京机电与南航合作开发加速试验方法 缩短航空产品验证周期 [7] - 南航创新港研究院孵化10余项专利技术 突破低空精细管理等行业难题 [8] - 2020-2024年在宁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15.06亿元增至21.42亿元 增幅42% [9]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诚迈科技峰昇OS4.0系统实现整车智能化管理 新增10余项智驾应用 [11][12] - 原力数字攻克动作捕捉软件标记点遮挡难题 参与《战神》等国际项目制作 [13] - 钢铁行业开发超高强耐磨钢等特钢产品 石化行业延伸出锂电池隔膜等高附加值产品 [13]
实验室新材料走进绿色“好房子”——中国农业大学团队产学研合作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6-09 09:22
"使用水代替芳香烃作为溶剂的环保涂料早已存在,但在市场上并未取代油性漆。"在日前举办的南康好 家具走进人民"好房子"活动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安杰表示,当前水性漆的使用存在过程污染、有效封 闭木料难、施工烦琐、成本高等缺点,致使家具在绿色化推进过程中遇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 色、智慧的"好房子"。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安杰教授团队从新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做起,解决产 业痛点,并与企业开展早期的深度合作,及时转化新材料合成技术,借助第三方评估等力量,助力地方 产业转型升级,破题"好房子"绿色化瓶颈。 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的绿色转型之路 研发适用于木材喷涂的涂层技术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家居产业规模2016年已突破千亿元,2024年达2800亿元。产业发展对当地环境污染 的情况引起中央环保督察高度关注,这一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资料显示,木器涂装这一细分领域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达到人类活动VOC总排放量的2% —5%。家具"绿色"是实现"好房子"绿色、健康的核心支撑,推动绿色家具落地成为科研力量与企业行 业共同面临 ...
复肿大内科X有临医药闭门沙龙破局肿瘤新药研发痛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3 07:12
会议概况 - 第五期"友临会客厅"闭门沙龙聚焦肿瘤新药研发痛点 汇聚临床研究者、药企、战略专家与投资人进行高强度思想碰撞 [1] 临床研究资源与能力 - 复旦肿瘤医院大内科拥有8大亚专科+细胞基因治疗平台+人源化模型+庞大晚期患者标本库 覆盖从罕见肿瘤到主流癌种 [4] - 转化团队拥有60余名专职科研人员 实验室建设特色晚期患者标本库 支撑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研究闭环 [18] - 医院通过长期构建标准化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 严守质量底线 吸引药企深度绑定 [6] - 核心优势在于超大容量临床队列积累的多维度诊疗数据 通过AI驱动系统实现患者信息智能筛选与深度挖掘 [16] 研究成果与突破 - 恶性黑色素瘤研究提出三大破局路径:PD-1联合替莫唑胺方案提升肢端型患者ORR至37.1% 新辅助治疗pPR率达45% [8] - 单细胞测序发现CAF屏障导致免疫抵抗 构建多细胞类型预测模型 [8] - 原创靶点开发MITF抑制剂TT-012通过激活NF-κB通路增敏免疫治疗并逆转MAPKi耐药 [8] - 一款坚守研究8年之久的药物获得长效生产证并获批上市 [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抗体药物爆发增长 实体瘤细胞治疗遇冷 [11] - 细胞治疗领域靶点同质化严重与商业化成本过高 削弱资本投资意愿 [13] - 创新药项目在医院申报至启动耗时长达3-6个月 可能错失全球同步开发窗口期 [15] - 中国创新药工艺与安全水平国际领先 可深度优化欧美原创靶点药物 [11] - 利润分配严重失衡 跨国药企以数亿元获取权益 年收益达百亿级 [11] 技术发展与创新方向 - AI是医药研发的革命性工具 核心价值在于临床精准患者筛选 [11] - 中国CGT行业已走到世界前沿 [17] - 小核酸药物潜力巨大 在心血管及多个领域应用 核药在中国有良好成长空间 [17] - 诊疗融合模式因整合监管、临床与工程资源 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17] - IIT研究成为未来新技术疗法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引擎 [13] 企业战略与合作 - 复星医药海外收入占比近30% 通过全球化战略掌握长期价值分配权 [11] - 有临医药构建覆盖新药研发全周期的智能化服务体系 具备中美双报和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服务能力 [19] - 多家企业专注特色领域研发:泛瘤种药物、免疫细胞疏通疫苗、小分子抗肿瘤创新药等 [14][15][16] - 临床开发阶段最具价值的发力点在于转化医学和生物标记物两大核心领域 [16] 产学研合作模式 - 需要打破企业、科学家、CRO与临床专家之间的壁垒 [4] - 跨职能、跨行业、跨学科、跨主体的产学研合作至关重要 [11] - 通过源头共创机制协同破局 聚焦科研课题的临床试验设计 [17] - 期待复肿平台承载90%的中国新药研发使命 [15]
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专场活动成功举办
中国发展网· 2025-06-03 03:52
中国发展网讯5月30日,由山东省科技厅指导,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山东大学、山东人才集团等共 同主办,山东科技大市场、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人才投资有限公司等联合承 办的"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专场活动"在山东科技大市场成功举办。 山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峰,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 院长胡大伟,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副校长、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李盛英出席活动并致辞。山东 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山东人才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杨光军,济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 长吕家亮,山东产权交易集团党组委员、副总经理彭利民,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孟凯等领导出 席活动。 会上,山东大学的九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了发布路演,山东科技大市场及大市场线上平台、山东人才科 创投融资导航平台、山东省科融信平台运营单位负责人介绍了平台有关情况。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山 东科技大市场展陈区、业态区。 本次活动邀请了省内各市科技局、高新区、农高区相关负责人和生物制造企业、生物医药企业技术成果 需求方和金融机构代表等130余人参会,旨在搭建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交流的高 ...
句容东霞村借力“戴庄经验”走好振兴路
镇江日报· 2025-05-29 00:14
农业产业化发展 - 东霞村通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2000余亩优质稻种植 采用责任田入股 土地分红及二次分红模式 [1] - 注册"句曲东霞"品牌 联合戴庄稻米合作联社 通过"订单农业""直播带货"拓展销路 [1] - 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43 5万元 预计2024年突破170万元 [1][2] 产业融合创新 - 推进"稻鸭共作"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建设育秧大棚降低20%育秧成本 [2] - 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建设年烘干量3000吨的谷物烘干中心丰富产业链 [2] - 实施光伏发电项目 形成"绿色融合"发展战略 [2] 品牌建设与营销 - 整合镇域资源打造"东霞大米"区域品牌 借助"句容农耕"公用品牌提升竞争力 [3] - 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学研合作 培育专业村干部队伍 [3] - 通过党员示范带动 探索品牌化营销路径 [3] 基础设施建设 - 完成村道硬化 安装太阳能路灯 改善村庄环境 [2][3] - 实施道路提档升级 河塘清淤 健身广场建设等民生工程 [3] - 吕坊 南塘庄自然村7月完成建设 9月全面竣工 [3]
港深创科园首批租户预计今年开始入驻 园区将正式进入营运阶段
智通财经网· 2025-05-28 11:37
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 -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将出席立法会互动交流答问会讨论加快北都发展议题 [1] - 港深创科园主要设生命健康科技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区新科技与先进制造区 [1] - 首批租户预计2024年开始入驻园区将进入营运阶段 [1] - 全面发展完成后港深创科园对香港经济贡献每年可达520亿港元 [1] 战略布局与合作措施 - 河套合作区由港深创科园(香港园区)及深圳园区以"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理念构建 [1] - 具有跨境合作的独特优势 [1] - 建议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探索前瞻性政策 [1] - 建议发展"中试基地"吸引国际资金和创科巨企落户 [1] 政策支持建议 - 建议在土地供应专项资助税务扣减等范畴推出更多优惠政策 [1] - 建议加强跨局跨部门协调推进园区土地开发和运输基建项目 [1] 人才培养与合作 - 建议将北都大学教育城建设成为研发和科技转移基地 [2] - 鼓励专上院校与中外知名院校加强合作 [2] - 通过共享资源和产业联动创造协同效应 [2]
这位施一公的学生,三度跨界,要为粮食的“卡脖子”难题和塑料危机提出解法
创业邦· 2025-05-28 02:45
公司概况 - 元素驱动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革新传统化工产品的生产资源与方式,实现生物制造[4] - 成立四年内完成绿色合成氨基酸、生物基高性能新材料的产品布局,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4] - 总部位于杭州,由西湖大学孵化,联合创始人刘旻昊曾担任西湖大学校长助理及西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6] 核心技术 - 开发核心平台技术MiNT X Platform,通过AI辅助设计微生物代谢系统,提升工业菌种效率[11] - 合成氨基酸管线:成功研发异亮氨酸并实现中试生产,与牧原集团合作建厂试产,目标替代豆粕饲料中的15%-20%蛋白质[8][11][12] - 生物基材料管线:研发PiX™系列材料,以可再生物质为原料,应用于快递袋、农业地膜等领域,成本可控且可降解[14][15] 行业应用 - 农业领域:PiX™地膜在新疆棉田试验中覆膜周期达113天,性能与传统PE地膜相当且不显著增加成本[16][18] - 包装领域:与唯品会合作开发低成本可降解快递袋,解决传统PE袋1.6倍成本痛点[14] - 乳制品行业:联合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发纸塑复合膜,推动包装绿色转型[23] 商业模式 - 创新产学研模式:西湖教育基金会持股5%,与牧原合资公司设计三方共赢架构,产业反哺科研[20][21] - 场景深耕策略:氨基酸产品锁定养猪产业,PiX™材料聚焦高痛点场景如快递、农业[23] - 产能布局:杭州3000平方米研发中心迭代技术,建德工厂一期年产3万吨PiX™材料产线预计2025年投产[23][25] 市场前景 - 合成氨基酸技术若全行业推广,每年可减少中国2000万吨大豆进口[14] - 生物可降解地膜在中国农业市场增长空间巨大,契合双碳目标[18] - 全球绿色转型趋势下,生物制造将成为未来经济驱动力之一[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