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跷跷板效应

搜索文档
固收| 9月利率中枢在哪儿?
2025-09-07 16:19
行业与公司 * 固收行业 利率市场 债券市场[1] * 房地产行业[1][5][6] * 出口行业[5] * 投资领域(螺纹钢 水泥 动力煤)[6] * 银行业(大型银行 非银机构)[11][12] * 保险行业[12] * 政策性银行[19][24] 核心观点与论据 * 8月PMI为49.4 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速度减缓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仍高于临界点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处于扩张状态[3] * 8月地产高频销售数据好转 新房销售与重点城市二手房销售同比增速转正 受益于低基数和政策放宽(深圳 上海首套房 二套房贷款政策放宽)[1][5] * 出口数据持续好于预期 但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回落 港口货运吞吐量维持高位 预计未来出口可能趋弱[5] * 螺纹钢和水泥等投资相关指标显示表观需求延续低位 政府主导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均未见明显改善 螺纹钢和动力煤价格在高位筑顶后有所回落 总体投资仍处于低位徘徊状态[1][6] * 反内卷和去地产化预计每年使利率中枢上移15个基点 前提是反内卷持续推进 按三年计算每年15个基点影响有望实现[1][9] * 央行维持不紧不松的货币政策 呵护市场流动性 月初资金面季节性宽松 上周投放1万亿3个月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0) 9月还有3000亿6个月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及3000亿MLF到期[1][10] * 大型银行月初季节性融出回升 非银机构(货基为主)融出占比偏低 货基持有存单久期约105天(比上周减少2.5天 处于近三个月2%分位数水平) 债基久期2.83年(比上周略增0.028年 处于近三个月11%分位数水平) 农商行净买入长期国债和政金债规模仅1亿元(远低于经验性1000亿元规模) 保险公司净买入长期国债和政金债为负66亿元(低于过往经验性150亿元) 配置盘接受程度较低[11][12] * 股债跷跷板效应月度维度突出但周度维度钝化 上证综指每变化100点对应10年国债收益率变化约4个基点(相关系数0.94) 若上证综指3800点对应10年国债收益率中枢1.8% 4000点对应1.88% 3600点对应1.2%[1][13][17][18] * 基本面因素对债市影响较小 债市基准趋势调整主要由股市情绪驱动 布兰克三因子模型显示9月基本趋势支撑位置在1.66(与8月基准位置无明显变化)[1][15] * 年内利率供给偏少 国债发行进度达70% 地方债完成75% 政策性银行债净融资达1.74万亿 全年利率供给预计还有4万亿(低于去年同期6.04万亿)[3][19] * 9月至12月地方债净融资量预计1.38万亿元(主要由新增债构成 用于满足实物工作量需求) 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是专项债主要资金投向 土地储备专项债用途比例不小且有提速迹象[3][23] * 政策性银行债券9月至12月还有0.66万亿元净融资需求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额度还要提升 第三季度超幅融资增长显著 9月和10月保持较高水平 11月和12月可能减弱[24] * 四季度存在利率窗口性机会 但中长期行情推进节奏较慢[3][27] 其他重要内容 * 8月出厂价格指数自7月财经会议以来持续回升 物价筑底迹象显现 经济内生动能边际修复倾向[1][3][4] * 需求偏弱和就业压力仍存[1][3][7] * 反内卷交易自7月以来逐步降温 需求端内生支撑力有限 财政支撑力存在变数和余量 外需大概率下行(时间可能延后) 经济数据对债券市场不构成利空[8] * 模型优化以60个月为步频滚动窗口 样本外预测拟合优度接近0.95 对基本面因素决定的基准位置有较好描述能力[16] * 财政部对消费贷贴息刺激消费 真金白银形式消费刺激概率下降[20] * 四季度可能增加特殊再融资债额度 但延续到元旦后春节前更顺畅 今年安排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风险资金总额2万亿 提前下达也不足以带来去年那样大的利率供给压力[20] * 截至8月底新增一般地方政府专项发行额3.88万亿(占全年额度75%) 其中新增一般地方政府专项发行额6200亿元(占比77.6%) 新增专项地方政府专项发行额3.26万亿元(占比74.2%) 整体地方政府净融资规模约7.2万亿元 节奏较往年前置 特殊再融资占97%[21] * 明年特殊再融资额度可能提前下达 但量不会全部在今年完成 仅部分贡献 今年剩余特别再融资额度不会导致整体利率供给压力大于去年[22] * 美联储年内可能还有一次降息机会(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25] * 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发债节奏总体均匀 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大概率集中在9至10月 导致11至12月发行低谷[25]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信号释放”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13:18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预期 - 央行四季度可能实施降准并恢复国债买卖操作以保持流动性充裕和释放稳增长信号 [1][2] - 财政部与央行联合工作组二次会议讨论金融市场运行、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和央行国债买卖操作等议题 [1] - 市场预期央行将很快重启国债买卖操作以稳定债券价格和避免债市动荡 [2] 债市稳定措施 - 央行去年8月启动国债买卖操作实现基础货币净投放并维持国债收益率曲线合理形态 [4] - 截至去年底央行通过国债买卖操作净买入1万亿国债 [5] - 央行今年1月阶段性暂停国债买卖操作因债券收益率下跌压力加大 [6] 债市近期动态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历史低点1.6%回升至1.75%因资金弃债投股 [6] - 理财子和债券基金面临资金赎回压力而减持债券加剧债市下跌压力 [6] - 近期国债收益率下行显示投资机构提前买入短期国债待涨 [7] 货币政策工具使用 - 央行一季度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补充资金缺口规模达1.7万亿、1.4万亿和8000亿元 [9][10] - 截至3月末买断式逆回购余额5.1万亿较上年末增加2.4万亿 [10] - 央行需综合使用降准、国债买卖、MLF和逆回购等工具调节资金流动性 [10] 资金面趋紧因素 - 9月政府债券发行处于高峰期且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达3.5万亿 [11] - 股市走强带动存款搬家加剧资金面趋紧压力 [11] - 国有大型银行6月债券投资达9574亿元7月进一步放量买入短期国债 [11]
债券市场2025年8月月报:震荡区间上移博弈修复机会-20250905
南京银行· 2025-09-05 03: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市场方面美国推进降息美元预计走贬,欧元兑美元预计走升,日元兑美元预计震荡,人民币兑美元预计升值;国内宏观经济7月需求和生产收敛,需求端下行大,生产端有韧性,出口有压力,债券收益率底部或随通胀中枢上移 [3] - 货币政策及流动性上8月央行净投放,资金价格中枢下移,后续资金面扰动增加但无趋势性收紧基础 [4] - 利率债策略上8月债券收益率先下后上,后续利率中枢抬升,震荡区间上移,交易盘可博弈修复机会,配置盘关注中长端 [4] - 信用债策略上8月债市受“股债跷跷板”压制,中短端修复长端调整,建议防御为主,降低久期,关注3年以内品种和1年期国股存单 [5] 各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 海外市场 - 美国经济有韧性,制造业和服务业扩张,就业放缓通胀走升,美联储或9月降息,美债一级需求弱,收益率短端下行长端震荡,美元预计小幅走贬 [8][10][24][29] - 欧元区经济向好,通胀适中,欧元兑美元有所走升,预计短期小幅升值 [31][34][38] - 日本经济好坏交织,制造业收缩降低服务业扩张放缓,核心通胀降温,日元兑美元有所走升,预计短期小幅震荡 [39][40][44] - 国内结汇需求释放,人民币兑美元稍走升,预计短期小幅升值 [45][55] - 8月金价震荡走高,非商业净多头小幅下降,黄金ETF持仓增加,新兴经济体央行购金持续但节奏放缓,预计金价高位震荡 [58][61][65] 第二部分 国内宏观 - 投资方面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持续放缓,地产仍在探底,销售增速略有回升,土地成交溢价率下降,钢铁需求弱库存回升 [71][75][78][80] - 消费方面补贴效应递减,消费增速继续下行 [81][83] - 出口方面保持韧性,新兴市场潜力释放,但后续有下行压力,进口增速回升,贸易顺差后续或收窄 [86][88] - 生产方面7月工业小幅放缓,钢铁、煤炭开工率整体上行 [90][93] - 就业方面季节性上行,中小企业用人需求下降快,后续就业压力大 [96] - 通胀方面CPI同比持平,旅游、黄金拉动核心CPI上行,PPI同比增速止跌,后续跌幅或缩窄 [99][102] - 增值税新政对新发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影响包括新老券利差扩大,利好同业存单、信用债,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两端有冲击 [103][104][106] 第三部分 流动性及货币政策 - 8月央行整体净投放,短期资金价格中枢下行,长期资金价格中枢变化不大,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中下旬减少 [116][117][122] - 7月新增信贷转负,企业和居民贷款减少,政府债拉动社融多增,M1和M2增速超预期,社融增速提升 [127][130] - 后续资金面扰动增加,但融资成本下降趋势延续,流动性无趋势性收紧基础,需关注股债跷跷板、债券供给及银行负债稳定性 [133] 第四部分 利率债策略 - 8月债券收益率震荡上行,利率曲线陡峭化,期限利差中5Y、10Y国债和7Y、10Y国开债较陡,隐含税率整体上行 [137][138][145][146] - 债市对基本面反应钝化,通胀中枢上移带动利率底部上升,资金利率平稳,广义流动性新增贷款弱非银存款上升,股债比价下行债券配置价值升高,中美利差倒挂幅度收窄 [151][154][157][160][163][167] - 后续债券市场利多因素有资金宽松、经济下行压力大;利空因素有反内卷政策、股市上涨、增值税新政 [172] - 建议交易盘在利率调整上行时把握修复机会,配置盘若利率上行至区间上沿可介入中长端 [173] 第五部分 信用债策略 - 8月债市受“股债跷跷板”压制,信用债中短端修复长端调整,收益率震荡走升,信用利差长端走扩,期限利差整体走扩 [177][179][184] - 一级市场净融资规模回落,高等级主体占比下降,发行利率上行,同业存单净融资额持续负区间,收益率震荡略走升 [188][191][194][197][198] - 8月主体评级上调主体多为国企,均和集团出现信用危机,中装建设首次违约 [203][204][208] - 建议防御为主,降低久期,关注3年以内品种票息机会和1年期国股存单配置价值 [209]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信号释放”
经济观察网· 2025-09-05 02:17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预期骤然升温。 9月3日,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作组召开第二次组长会议(下称"二次会议"),就金融市场运行、 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央行国债买卖操作和完善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机制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作为股份制银行债券交易员的刘纯向记者表示,这令市场预期央行将很快重启国债买卖操作。 在他看来,此次央行重启债券买卖操作,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在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下,近期 债券价格回调压力较大,容易引发类似2022年四季度的"债券回调—理财赎回—债券市场动荡下跌"的负 反馈效应,央行重启净买入国债可以稳定债券价格,避免上述债市动荡下跌状况再度发生,确保债券市 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拓宽央行向市场投放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令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灵活 性进一步增强。 稳债市 面对去年债牛行情导致长期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去年8月起央行启动国债买卖操作,既实现基础货币 净投放,又维持长短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保持合理形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当时央行"买短卖长"的国债买卖操作,有效稳定市场利率中枢,避免 长短期国债收益率曲线过度平坦化所带来的市场扭曲。 截至去年底,央行通过国债买卖操作,净买 ...
9月利率策略展望:债券研究
国盛证券· 2025-09-05 00:23
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9月债市将呈现渐进式修复走势 随着股市压制减弱 "反内卷"政策预期降温 资金面维持宽松及资产荒持续 债市将回归基本面定价 利率调整空间有限 推荐逐步增配并采取哑铃型策略 [7][43] 市场表现与现状 - 8月债市呈现震荡上行走势 曲线进一步陡峭 10年国债利率月末收于1.84% 较7月末上行13.4bp 10年国开债 农发行债和进出口行债收益率分别上行11.3bp 10.2bp和10.7bp [1][11] - 股债跷跷板效应主导8月债券市场交易逻辑 权益资产大幅上涨对债市形成明显压制 [1][2] 股市对债市压制因素减弱 - 非银仓位持续下降 配置型机构仓位提升 股市对债市压制效果或将减弱 [2] - 8月制造业PMI为49.4% 低于荣枯线 无风险利率与股市估值倒数之差逆势上升 显示债券性价比明显提升 [2][17] - 企业回报率处于趋势性下行周期 将带动广谱利率延续下行趋势 [2][18] 政策预期回归基本面 - 南华工业品指数从7月25日3824点下降至9月3日3602点 降幅达221点 反映市场对"反内卷"政策强度预期回落 [3][19] - 大宗商品价格回归基本面实际供需表现 "反内卷"政策对债市压力缓和 [3] 基本面疲弱态势延续 - 7月制造业PMI仍低于枯荣线 三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 社会融资同比多增主要依赖政府债融资支撑 [4] - 居民及企业贷款同比减少 8月地产销售弱于历史同期 PMI新订单-生产差值降幅走扩 [4][20][23] - 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价格指数较7月末下行1.75点 出口航运价格多数回落 [4] 资金面与流动性展望 - 截至8月31日国债净融资进度69.4% 地方债净融资进度74.7% 后续债券供给将同比少增 [5] - 财政存款下降有望为市场补充流动性 央行存在加大资金投放甚至降准可能 [5] - 2025年以来央行对资金面呵护力度增大 二季度末R007月均值较5月仅上行2bp 预计三季度末流动性冲击有限 [5][32] 利率与曲线走势 - 年初债市超涨已逐步消化 10年国债利率从去年10月至今年1月累计下行51bp [39] - 截至9月3日1年存单与R007利差为15.1bp 显著高于2024年均值6.2bp 10年国债与1年AAA存单利差达14.6bp [39] - 曲线斜率恢复正常 短端宽松流动性有望由短及长对长债形成保护 [6][42] 9月投资策略 - 利率继续调整空间有限 10年和30年国债调整上限分别在1.8%和2.1%左右 [7][43] - 推荐哑铃型策略 逐步增加配置 如存在降息可能债市有望创新低 [7][43]
股市波动大?试试固收+策略,稳健投资减少焦虑
搜狐财经· 2025-09-04 11:00
市场行情特征 - 近期股市行情加速上涨且波动显著增强 上周中期出现大幅调整和深V走势 [1] - 9月以来市场持续震荡上扬 日成交额稳居2.5万亿元以上 [1] - 投资者情绪高涨但观点分化 存在"牛市终结"和"牛市调整正常"两种对立观点 [1] 投资者行为分析 - 部分投资者对入场时机感到困惑 担心被套牢或资金耗尽 [1] - 尽管处于牛市环境 部分投资者未能获利且存在踏空恐惧 [1] - 基金收益未达预期导致投资者焦虑情绪蔓延 [1] 固收+策略优势 - 固收+基金以债券为基础资产 辅以少量权益资产配置 [1] - 兼具固收资产稳定性与权益资产收益潜力 [1] - 适合追求稳健与收益弹性的投资者群体 [1] - 利用股债跷跷板效应 股市走强时布局债市 [1] - 历史数据显示股市与债市大部分时间呈负相关关系 [1] 固收+产品表现 - 一级债基 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产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均展现平稳上涨趋势 [4] - 相比权益类基金波动性更小 给予投资者更多安全感 [4] 国泰合利基金产品特性 - 国泰合利6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属于偏债混合型产品 [4] - 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介于10-30%之间 包含港股投资权限 [4] - 固收部分精选高等级信用债 灵活配置长久期利率债 [4] - 权益部分采用红利+成长双策略平衡风险收益 [4] - 设置6个月持有期避免投资者频繁操作 提升持有体验 [4] 基金管理人背景 - 基金经理程瑶具备宏观研究背景 擅长自上而下资产配置 [4] - 管理国泰民安增利基金期间长期和短期业绩均超同类平均水平 [4] - 拥有丰富的股债策略管理经验 [4] 目标客群定位 - 适合寻求稳健收益且难以接受大幅波动的新手投资者 [4] - 适合认为当前点位过高不知如何入场的犹豫型投资者 [4] 债市环境分析 - 当前市场货币环境保持宽松状态 [6] - 宽松货币环境为债市提供有效支撑 [6] - 市场货币宽松环境下债熊难以出现 [6]
博时又一债券ETF突破200亿元规模,解锁30年国债ETF博时的投资价值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04:41
产品规模与市场地位 -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规模突破200亿元 成为继可转债ETF后又一只突破两百亿元规模的产品 [1] - 该产品是博时旗下多只百亿债券ETF中的重要成员 [1] - 当前市场上仅有两只能30年国债ETF产品 产品相对稀缺 [4] 核心投资价值特征 - 产品核心价值在于约20年的久期 久期带来的"杠杆"价值是其核心生命力 [3] - 低利率环境下久期替代票息 期限利差替代信用利差 [3] - 衍生出三大投资价值:配置价值、交易价值、对冲价值 [5] 历史业绩表现 - 2012年以来任意一天买入沪30年国债并持有3年 平均年化收益达6.69% [6] - 持有7-10年国开债指数相同时间收益为5.09% [6] - 若持有5年 沪30年国债平均年化收益达6.11% 而7-10年国开债指数收益率为4.81% [9] - 2014年债券牛市初期买入可获得12%以上的未来3年年化收益率 [9] 交易特性与优势 - 30年国债修正久期为19.65年 较7-10年国开指数的7.5年久期高出10年以上 [11] - 波动率高于7-10年国开债指数 在低波动利率环境中交易价值凸显 [12] - 支持T+0回转交易 最小交易单位100份(约1万元)交易门槛较低 [18] 套利与交易策略 - 可通过PCF清单/IOPV估算ETF折溢价进行申赎套利 [14] - 可对比期货和现货价格用ETF代替现货进行期现套利 [15] - 在震荡行情中可采用网格策略加减仓交易 [16] 产品运作机制 - 采取实物申赎机制 支持实物申购和现金申购两种方式 [17] - 现金申购时基金经理于15:10-15:30在二级市场撮合交易锁定补券成本 [17] - 赎回时投资人即刻获取现券可用 可在二级市场卖出现券变现 [18] 发行商产品线布局 - 博时基金拥有业内最早组建的指数量化团队之一 [20] - 债券指数家族涵盖国债、国开债、可转债、政金债及信用债等多种品种 [20] - 期限策略包含短、中、长及超长期限的利率策略产品矩阵 [20] - 旗下债券ETF产品线包括30年国债ETF、国开ETF、可转债ETF、信用债ETF、科创债ETF [20]
兴业期货日度策略-20250903
兴业期货· 2025-09-03 13: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股市流动性充裕,权益资产配置价值突出,股指震荡向上格局未改;债市情绪谨慎,或延续震荡 [1] - 短期避险情绪上升,美联储大概率转向宽松,建议持有白银AG2512前多;需求未见改善,持有多晶硅PS2511前空;供应保持宽松,持有碳酸锂LC2511前空 [2] - 黄金、白银因欧洲动荡和美联储转向宽松呈多头格局,建议持有AU2512、AG2512前多;铜价因供给紧张中期向上;氧化铝震荡,沪铝下方支撑牢固可持多单;镍价区间格局未改;碳酸锂价格短期承压;多晶硅价格上涨空间有限;钢矿中螺纹、热卷偏空,铁矿区间运行;煤焦谨慎看跌;纯碱、玻璃呈空头格局;原油震荡建议逢高沽空;甲醇价格承压;聚烯烃期货预计止跌反弹;棉花区间震荡;橡胶基本面改善有支撑 [4][6][8][10] 各品种分析总结 股指 - 两融余额创新高至2.91万亿元,市场畏高情绪增加,股指进入震荡整固阶段,但股市流动性充裕,权益资产配置价值突出,震荡向上格局未变,方向看涨 [1] 国债 - 债市全线走弱,股债跷跷板效应减弱,市场谨慎情绪显著,债市或延续震荡 [1] 黄金、白银 - 欧洲动荡使市场避险情绪升温,美联储转向宽松,黄金金融和货币属性强化,白银面临关税政策风险,两者多头格局强化,建议持有AU2512、AG2512前多 [4] 有色(铜) - 铜价偏强站上80000关口,国内稳增长预期延续,供给端紧张,需求有旺季预期,中期向上格局明确,多头格局延续 [4] 有色(铝、氧化铝) - 氧化铝产能过剩但基差偏高、成本有支撑,空头格局明确但续跌空间受限;沪铝供给有支撑、消费旺季预期延续,下方支撑牢固,多单可继续持有 [4] 有色(镍) - 镍基本面无实质改善,供应宽松、库存压力大、需求未到旺季,印尼动乱和关税政策影响下,镍价高位回落,区间格局未改 [4] 碳酸锂 - 碳酸锂供给宽松,虽有部分减产但增产和进口补充充足,库存去库节奏缓,价格短期承压,关注宜春矿山储量核实报告影响 [4][6] 多晶硅 - 8月产量12.5万吨,9月预估12.5 - 13万吨,供应压力增长,产业链下游库存多,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呈震荡格局 [6] 钢矿 - 螺纹价格偏弱运行,电炉谷电成本有支撑,建议持有01合约虚值卖看涨期权头寸RB2510C3350,做空钢厂利润可1月合约多铁矿空螺纹;热卷价格延续弱势,维持谨慎看空;铁矿01合约价格区间【760,820】,做空钢厂利润驱动明确 [6] 煤焦 - 焦煤现实需求弱但产出难增量,下行趋势或放缓,关注煤矿超产抽查;焦炭供需走弱,期价承压,关注阅兵后复产进度,均谨慎看跌 [6][8] 纯碱/玻璃 - 纯碱供给大于需求,库存偏高,价格下行驱动明确,01合约空头格局;浮法玻璃供应平稳,需求难消化供给和去库,价格承压,若旺季需求不佳或重回跌价倒逼冷修逻辑 [8] 原油 - 宏观和地缘政治带来复杂影响,OPEC+或提前取消减产,供应过剩担忧增加,油价短线或因地缘冲高,中长期供应压力大,震荡区间建议逢高沽空 [8] 甲醇 - 西北样本企业签单量增加,多套检修装置计划重启,进口量高,价格承压,首选卖出看涨期权 [8] 聚烯烃 - 本月计划检修装置少,PE、PP开工率上升,9 - 12月有新产能投放,PP供应压力大,下游开工率高但订单少,9月供应和需求均增长,期货价格预计止跌反弹 [10] 棉花 - 本年度新棉丰产,开秤价格预估6.2 - 6.5元/公斤,需求旺季各环节开机负荷中等偏低,市场旺季预期弱势,价格区间震荡运行 [10] 橡胶 - 消费刺激政策利好需求,天胶原料放量缓,产区收胶价格坚挺,供需结构改善,港口库存降库,基本面对胶价驱动偏多,谨慎看涨 [10]
股牛来了,债市全无机会?
虎嗅APP· 2025-09-03 10:29
股债市场表现对比 - 2025年A股表现强劲 上证指数年内上涨12.8% 创业板指涨幅达22% [2] - 债市同期遇冷 30年期国债ETF年内下跌逾2% 6月以来跌幅扩大至4% [2] - 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 反映市场资金风险偏好转换 [2][4] 债市核心影响因素 - 经济基本面是决定债市趋势的核心因素 而非股市波动 [4] - 利率变化预期是经济基本面的金融化表达 反映宏观经济增长、通胀水平及货币政策变动 [4] - 经济走弱时降息预期推高现有债券价值 通胀预期上升则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4] - 7月新增贷款自2005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社融同比下滑 消费和投资均有回落 [5] 债市波段操作策略 - 建议跟踪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 当前分别徘徊在1.76%和2.06%附近 [7][8] - 债券价格与到期收益率呈反向变化 收益率上涨则价格下跌 [7] - 操作思路适合低吸而非追涨 收益率上行时低吸 回落时考虑落袋为安 [8] - 场内产品(国债ETF/可交易债券)流动性好交易成本低 适合波段操作 [9] 中长期配置逻辑 - 久期选择关键:短债波动小适合稳健持有 中长期债在利率下行周期能放大收益 [10] - 关注基金夏普比率 衡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表现 [10] - 预期利率下行时中长期债有优势 担心利率上行风险时短债更具防御性 [10] - 10年国债ETF(511260)长期净值震荡上行 累计回报超过30% [7]
人民币专题跟踪研究(一):再论人民币本轮升值背后的逻辑
东海证券· 2025-09-03 09:32
人民币升值驱动因素 - 人民币中间价在2025年8月触及7.10关口,即期汇率最高达7.12[2][7] - 中间价升值主要由市场驱动,逆周期因子贡献度仅26%[2][8][9] - 逆周期因子被控制在500pips内波动,政策偏向稳预期而非主动引导升值[2][9] 市场力量分析 - 美元指数年初至今下跌9.9%,美元情绪指数跌至历史低位35[2][10][11] - 贸易净结汇率从1月23.9%升至7月54.8%[18][22] - 结汇套保率提升至10%,为2024年10月以来新高[18][22] 资本流动与汇率反应 - 外资6-7月抛售4200亿元人民币债券,其中同业存单净流出2400亿元[2][23][27] - 债市资金流出未导致人民币贬值,因外资转向增持股市风险资产[2][23] - 同业存单过去12个月净流入已基本耗尽,债市减持浪潮接近尾声[2][27][28] 风险提示 - 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引发外资加速流出[2][29] - 美国经济超预期上行或减弱企业结汇意愿[2][29] - 美国通胀超预期可能加深外汇贴水,增加套保成本[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