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南自贸港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打好新基座 畅想新未来——海南自贸港重大项目建设一线见闻
新华网· 2025-08-27 00:29
海南自贸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T3航站楼处于室内装饰装修阶段 室内高漫反射蜂窝铝板吊顶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 施工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1] - T3航站楼通过新建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提升旅客吞吐能力和航线网络辐射范围 计划年底完工[2] - 航站楼屋盖钢结构采用凤凰展翅造型 由海南机场集团投资建设 中建三局承建 是海南省"十四五"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工程[1] 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项目三号工位处于导流槽基坑开挖阶段 导流槽土方与支护工程进度过半[2] - 项目计划建设三号、四号工位 建成后将提升商业航天发射场综合发射能力 满足商业航天发射需求[3] - 8月26日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2] 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 海南省人民医院南院(观澜湖)项目整体进度超九成 预计年内投入使用[3] - 项目为集医疗教学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将实现全省"1小时三级医院服务圈"全覆盖[3] - 项目与海口秀英院区形成互补型发展关系 是海南省重点工程[3] 项目综合影响 - 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将强化海南自贸港基础设施支撑 增强产业承载能力[4] - 航天发射场建设是海南省"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事项 重点发展商业航天发射等产业[2] - 机场改扩建项目为封关运作后国际航班旅客物流提供保障能力 助力自贸港政策红利释放[2]
海外华媒海南采访行:在江东新区感知活力自贸港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2:52
园区发展定位与规划 - 总体规划为“一港双心四组团” 包括以美兰国际空港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 滨海生态总部聚集中心 滨江国际活力中心 以及文化交往 综合服务 离岸创新创业和高教科研等功能组团[3] - 展现出自贸港先行区的示范形象 实现生态 生产与生活协同融合[6] 招商引资与企业集聚 - 累计招引重点企业483家 包括48家世界500强企业[3] - 形成临空经济 新金融 消费精品 数字智慧等产业集群[3] - 现代商贸服务产业集群营收规模超8000亿元 临空经济产业集群营收规模超1300亿元[3] 经济发展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经济外向度达198% 较2024年提升25.5个百分点[3] - 通过“以商招商”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组建大宗商品贸易 现代服务业 临空经济及产城融合活力江东4个专业委员会[5] 重点项目投资 - 富德集团推进江东新区千江悦城市综合体项目 占地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 总投资100亿元[5] - 依托海南自贸港国际平台持续引入符合“海南所需”的国际资源与项目[5] 媒体关注与传播价值 -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认为园区在航空产业和对外经济领域布局综合且推进迅速[5] - 通过国际媒体渠道向海外受众传播海南自贸港建设新进展[1][5]
海南自贸港首票发动机变速箱保税维修业务落地
海南日报· 2025-08-24 01:24
业务突破 - 海南自贸港首票发动机变速箱保税维修业务落地 价值71万元 [1] - 业务针对宝马 奥迪 路虎等知名进口汽车品牌的发动机变速箱 [1] - 填补海南高端汽车产业保税维修领域空白 [1] 公司运营 - 中车国际车辆产业(海南)有限公司承接该业务 系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企业 [1] - 业务主要来自马来西亚 阿联酋及中国香港等市场 [2] - 公司下半年预计完成保税维修汽车变速箱2000台至3000台 [2] 政策支持 - 企业享受境内维修+免担保便利化措施 维修所需进口零部件免征关税 [1] - 维修完成后产品可直接复出口 大幅降低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1] - 依托加工增值免关税 零税率等政策叠加优势 [2] 行业生态 - 海口综合保税区已吸引4家汽车 电子产品等领域企业布局保税维修业务 [2] - 1月至7月进出口总值突破1亿元 [2] - 正加速构建面向太平洋 印度洋的全球维修产业集群 [2] 发展前景 - 推动境内维修-海南检测-全球交付新型商业模式 [2] - 为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供范例 [2] - 业务版图将逐渐扩大 让中国维修品牌从海南蜚声海外 [2]
省委统战部举办“港澳创享汇”活动
海南日报· 2025-08-24 01:18
海南自贸港人才政策 - 海南自贸港针对港澳人才推出"1+3人才政策"体系 涵盖创业扶持 安居保障 子女教育及税收减免等支持政策 [2] - 政策解读聚焦港澳青年在琼长远发展需求 旨在增强其发展信心 [2] 港澳青年创业实践 - 澳门餐饮品牌"大堂街炸鸡"通过"首店经济"政策实现文化融合与市场拓展 [2] - 海南云端无人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把握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 在琼开展创新业务实践 [2] 自贸港发展机遇 -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将为港澳青年创造就业与创业新机遇 涉及贸易 投资及税收等领域政策红利 [2] - 活动系统解读核心政策并现场解答项目落地 补贴申请及人才公寓等实操问题 [2]
美兰空港(0357.HK):1H仍亏损;看好自贸港红利/枢纽地位
格隆汇· 2025-08-21 19:11
核心业绩表现 - 1H25收入10.79亿元 同比下降6.1% [1] - 归母净亏损0.70亿元 同比缩窄71.7% [1] - 毛利润0.33亿元 同比下降1.25亿元 [2] - 营业成本10.46亿元 同比增长5.5% [2] 流量与业务分析 - 旅客吞吐量1391万人次 同比下降4.1% [1] - 航空性业务收入5.76亿元 同比下降4.6% [1] - 非航空性业务收入2.60亿元 同比下降15.6% [1] - 特许经营权收入2.43亿元 同比增长2.5% [1] 成本结构变化 - 人工成本增加0.13亿元 [2] - 维修费用增加0.19亿元 [2] - 营业外支出减少致亏损缩窄(1H24仲裁赔偿2.74亿元) [2] - 剔除营业外支出因素后净亏损同比扩大0.79亿元 [2] 战略发展动向 - 与樟宜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运营非航业务 [1] - 海南机场可能收购控制权 提升航空资源使用效率 [1][2]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启动 [2] - 封关政策特征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 [2]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76亿元(原2.67亿元) [2] - 下调2026年净利润预测45%至2.71亿元 [2] - 下调2027年净利润预测29%至4.99亿元 [2] - 2025-2027年对应EPS为-0.16/0.57/1.05元 [2] 估值与评级 - DCF估值法WACC从13.3%降至12.2% [2] - 永续增长率维持2.0% [2] - 目标价提升至11.50港币(原11.00港币) [2] - 维持"买入"评级 [2]
美兰空港(00357):1H仍亏损,看好自贸港红利、枢纽地位
华泰证券· 2025-08-21 05:4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提升至11.50港币(前值11.00港币)[1][6][10] 核心观点 - 1H25业绩低于预期:收入10.79亿元(同比-6.1%),归母净亏损0.70亿元(同比缩窄71.7%),主因旅客吞吐量下滑4.1%至1391万人次及成本刚性[1][2][3] - 中长期看好海南自贸港红利:2025年12月全岛封关运作或刺激人员往来,海南机场潜在控制权收购有望提升航空资源效率[1][4] - 合资公司布局非航业务:与樟宜中国合作或增强流量变现能力,特许经营权收入逆势增长2.5%至2.43亿元[1][2] 财务表现 收入端 - 航空性收入5.76亿元(同比-4.6%),非航业务收入2.60亿元(同比-15.6%),广告业务支撑特许经营权收入增长[2] - 下调2025-27年盈利预测:25年归母净利润从2.67亿元下调至-0.76亿元,26/27年分别下调45%/29%至2.71/4.99亿元[5][11] 成本端 - 营业成本10.46亿元(同比+5.5%),人工成本增加0.13亿元,维修费用增加0.19亿元[3] - 剔除1H24仲裁赔偿影响后,1H25净亏损同比扩大0.79亿元[3] 估值调整 - DCF估值参数优化:WACC从13.3%降至12.2%,永续增长率维持2.0%[5][17] - 2025-27年EPS预测调整为-0.16/0.57/1.05元,对应PE为-60.52/16.96/9.20倍[10][11] 业务展望 - 产能爬坡周期进行中,短期无重大资本开支[1] - 2026E旅客吞吐量预期从3182.9万人次下调至3055.5万人次(-4.0%),非航收入下调14.1%至13.62亿元[11]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 | 焕新颜 展笑颜 革命堡垒变身开放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8-21 04:07
历史贡献与战略意义 - 琼崖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打击日寇、保存力量的核心堡垒 依托地理和群众优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5] - 根据地有力阻止日军"南进"计划 牵制超过2万名日军兵力 支援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7] - 对日伪作战2200多次 击毙日军3500多人 击伤日军1900多人 占全岛总面积三分之一 [7][9] 农业科技转型 - 梅山抗日根据地曾开垦800多亩荒地种植经济作物 现转型为南繁科研育种基地 [9] - 全国70%以上农作物新品种诞生于此 成为农作物品种研发战略平台 [9][11] - 三亚崖州累计培育40多个大豆新品种 "中黄301"在黄淮海地区实现连续八年亩产300公斤高产纪录 [11] 现代经济发展 - 海口江东新区作为自贸港重点园区 累计招引451家重点企业 推出24项制度创新举措 [15] - 13个重点园区聚焦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 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 [17] - 五指山水满乡发展生态茶园650亩 依托热带雨林资源推动茶产业国际化 [19] 区域协同与生态建设 - 抗日根据地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同频共振 从革命堡垒转型为开放前沿 [1][13] - 汇聚全球要素与人才 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度和营商环境 [15][17] -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 茶产业带动村民收入增长和旅游业发展 [19]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海南专项研究生实地感受海南重点园区发展新貌
海南日报· 2025-08-21 01:52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海南专项研究生实地感受海南重点园区发展新貌—— 在自贸港建功立业愿望更加强烈 海南日报海口8月20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杰)"这里有许多行业创新的东西,让我们开了眼 界。"8月20日,走进海南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材料工程专业研 究生何海燕兴奋地说。 8月20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海南专项研究生自贸港重点园区行(以下简称园区行)活动进入 第二天,40名海南专项研究生奔赴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文昌国际航天城和海口江东新区,感 受产业发展新貌。 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被誉为"水产硅谷",以科技赋能,促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走出 了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径。在这里,鱼虾螺纷纷"上楼",让同等面积的土地产出提高60%以上。 "这里有海洋专业的海南专项研究生吗?我们可以留个微信。"在园区内中云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伭宏伟一边介绍公司情况,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微信二维码,希望能和大家有进一步的交 流。"这几年公司发展迅速,十分需要海洋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没想到园区行活动'送才上门',让 我可以和海南专项研究生面对面交流,真是太好了!"伭宏伟感慨道 ...
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作风建设
海南日报· 2025-08-20 01:20
作风建设与海南自贸港发展 - 作风建设是推动海南自贸港成型起势和全岛封关运作的根本保证 需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引领 破解深层次矛盾 确保改革举措落地 [1] -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需以身作则 深入一线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创新难题 为自贸港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2] 治理机制创新 - 构建"慎始-慎微-慎独"预防体系 将党性修养具象化为日常规范 建立"微腐败"识别机制 运用大数据监测精准发现问题 [3] - 创新"微教育"载体 通过案例剖析和情景模拟强化纪律自觉 克服传统"抓大放小"认知偏差 避免运动式治理短期效应 [3] 标本兼治策略 - 通过集中整治实现"不敢腐"震慑 制度建设形成"不能腐"约束 文化涵养培育"不想腐"自觉 破解作风问题反复性 [4] - 采取"节点攻坚"与"常态治理"弹性策略 构建"四责协同"机制 贯通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 形成责任闭环 [4] 政治生态构建 - 严肃查处自贸港建设中的腐败问题 形成"不敢腐"震慑 完善法规制度规范权力运行 实现"不能腐"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育"不想腐"自觉 [5] - 作风建设需融入日常工作 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 确保常抓不懈 [5] 斗争策略实施 - 坚决同特权思想斗争 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亮剑 同时运用"靶向治疗"和"分类处置"等策略性斗争方法 [6][7] - 实行"三个区分开来"制度 划清纪律红线同时建立容错机制 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7] 系统治理模式 - 构建"三不腐"协同制度体系 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项监督"统筹衔接 [8] - 实施政治引廉/制度固廉/监督促廉/文化育廉/科技助廉"五廉共建"工程 推动作风建设向生态治理转型 [8] - 将作风建设与自贸港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监督精准性 [8]
语言为“媒” 赋能科普创新实践
海南日报· 2025-08-20 01:11
文章核心观点 - 语言作为文化传承与信息传播的关键载体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通过多元语言策略提升科普效率 增强科学知识传播的精准性和亲和力 从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并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1][2][7] 语言在科普中的战略作用 - 多元语言环境(包括普通话、海南话、黎语等)是海南文化魅力所在 但需解决科学知识跨越语言藩篱的命题 [2] - 通过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如黎语中的生态智慧、海南话的生活俗语)阐释科学理念 可增强科普内容的立体性和温度 [2] - 外语工具(如英语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语言)用于国际科技交流 展示中国科技突破和海南成果 [4] 多层次科普传播体系构建 - 构建"通用语筑基、方言增温度、外语拓视野"的传播体系 [3] - 推广普通话通过强化学校教学、语言培训和科普主题演讲提升民众应用能力 [3] - 活化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科学知识 增强本土亲和力和接受度 [3] - 培养具备外语能力的科普人才 促进中外专家联合开展科普项目 [4] 语言与科技文化融合的创新路径 - "语言+科技"融合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 构建多语言智能化科普体系 [5] - "语言+文化"开发地方特色科普课程(如海洋文化主题) 用海南话和普通话讲述科学故事 [6] - "语言+艺术"通过科普诗歌、漫画、戏剧等艺术形式提升传播感染力 [6] 科普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措施 - 系统培养"科学素养+多语能力+文化底蕴"的复合型科普人才 [7] - 加大语言科技研发投入 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在科普领域应用 [7] - 创新传播方式如短视频、直播、互动游戏 推动科普与教育、文旅、农业等领域深度融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