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

搜索文档
光芯片,成为关键
半导体芯闻· 2025-09-23 10:38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来自 technews 。 人工智能(AI)运算能力的军备竞赛持续升温,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正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浪潮。 然而,AI 产业在处理器之间数据移动方面,正遭遇「一堵根本性的高墙」。因为现有采用铜线的 互连技术,已无法有效扩展,进一步服务新世代AI 所需的数百万个处理器。在此背景下,光子芯 片(Photonic Chips)新创公司Celestial AIAI 和OpenLight 正迅速崛起,提供更快速、功耗更低 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亚马逊、微软和Google 等超大规模(hyperscaler)客户的需求。 Celestial AI有台积电与三星投资, 锁定伺服器纵向扩展市场 为应对市场对下一代AI 基础设施飙升的需求,光子芯片新创公司获得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并深化了 与代工伙伴的合作。其中,Celestial AI 在2025 年8 月份获得了来自台积电相关的VentureTech Alliance 和三星Catalyst Fund 的2.55 亿美元投资,使其总募资金额达到5.2 亿美元。 Celestial AI计划利用这笔新资金加强其供应链,并深化 ...
咨询巨头警告:算力需求激增,2030年AI行业或现8000亿美元营收缺口
华尔街见闻· 2025-09-23 07:09
数据显示,包括微软、亚马逊和Meta在内的科技巨头将在下个十年初将AI年度支出提升至5000亿美元 以上。OpenAI和中国DeepSeek等公司新模型的发布进一步刺激了对AI服务的需求,推动整个行业加大 投资力度。 在AI公司竞相宣布数千亿美元数据中心投资计划的背后,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正在浮现——如何产生 足够收入来覆盖这些巨额支出。 近日,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贝恩咨询警告称,人工智能行业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收入缺口危机。该公司 最新发布的年度全球技术报告预测,到2030年AI公司将需要2万亿美元的年收入来支撑预期的计算需 求,但实际收入可能短缺8000亿美元。 这一巨大缺口源于AI服务变现能力远未跟上数据中心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支出需求。以ChatGPT为代表的 AI服务虽然用户增长迅速,但盈利模式仍不明朗,而OpenAI等头部公司每年亏损数十亿美元。 贝恩全球技术实践主席David Crawford表示:"如果当前的扩展规律持续,AI将日益拉紧全球供应 链。"该报告预测,全球AI算力需求到2030年可能激增至200吉瓦,其中美国占据一半份额。 这一预警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AI行业估值和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质疑。尽管 ...
速递|算力与收入隐忧:OpenAI千亿美元AI基建宣布后,贝恩咨询预警2030年或面临8000亿美元收入缺口
Z Potentials· 2025-09-23 06:52
OpenAI 等人工智能公司迅速公布了斥资数千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的计划,但在展示如何通过创收来覆盖这些开支方面却进展缓慢。咨询公司贝恩 公司最新评估显示,这一资金缺口可能远超此前预期。 贝恩在周二发布的年度《全球技术报告》中指出,到 2030 年 AI 公司需要合计 2 万亿美元的年收入,才能支撑满足预期需求所需的计算能力。但 贝恩预测,由于 ChatGPT 等服务的货币化进程,滞后于数据中心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这些企业的实际收入可能比目标缺口达 8000 亿美 元。 这份报告,势必将引发关于 AI 行业估值与商业模式的更多质疑。随着 OpenAI 的 ChatGPT 、 Google 的 Gemini 等服务的走红,以及全球企业争相 布局 AI ,算力与能源需求正急剧攀升。 但 AI 带来的成本节约效应与企业创收能力,却远远跟不上这种扩张速度。 贝恩全球科技业务主席 David Crawford 表示: " 如果当前规模经济规律持续生效, AI 将日益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沉重负担。 " 贝恩咨询称,到 2030 年全球新增 AI 算力需求可能飙升至 200 吉瓦,其中美国将占据半壁江山。尽管技术和算法的突 ...
天量投资VS盈利难题:贝恩测算显示AI收入仍存8000亿美元缺口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03:32
贝恩指出,到2030年,全球AI增量算力需求可能飙升至200吉瓦(GW),其中美国将占据一半份额。尽管 技术与算法的突破或能缓解这一压力,但供应链限制或电力供应不足仍可能阻碍AI行业的发展进程。 智通财经APP获悉,OpenAI等人工智能(AI)企业纷纷披露数百亿美元的数据中心投资计划,但在如何创 造收入覆盖这些成本方面却进展缓慢。如今,咨询公司贝恩发布测算称,这一收入缺口可能比此前预期 的更为庞大。 贝恩在周二发布的年度《全球科技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AI企业需合计实现每年2万亿美元的收 入,才能为满足预期需求所需的算力提供资金支持。然而贝恩预测,由于ChatGPT等服务的商业化进程 跟不上数据中心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支出需求,这些企业的收入或将比这一目标少8000亿美元。 该报告可能引发外界对AI行业估值与商业模式的进一步质疑。当前,OpenAI的ChatGPT、谷歌的 Gemini等服务日益普及,全球企业纷纷布局AI领域,这意味着算力与能源需求正快速攀升。但AI带来 的成本节约效应,以及企业通过AI创造额外收入的能力,却未能跟上这一增长步伐。 贝恩全球科技业务主席大卫·克劳福德(David Crawf ...
国产芯片:智算需求强劲,性能生态再进阶
2025-09-23 02:34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人工智能(AI)芯片、智算芯片、量子计算、存储市场以及大模型应用领域[1][3][27] * 涉及公司包括华为、寒武纪、海光、平头哥、中芯国际、商汤科技、国盾量子、凯普云、沐曦、壁仞、摩尔、广利微、台积电、英伟达、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百度等国内外科技企业[1][2][6][13][14][24][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全球算力需求扩张** * 全球科技巨头正构建大规模算力集群 例如美国科技公司建设5000亿美元规模集群 Stargate Cosmos去年建成20万卡集群 Meta建设1.75瓦大型海外集群 阿联酋建设5G瓦主权AI产业园[5] * 国内大模型Tokens日消耗量从2024年初千亿级跃升至2025年3月10万亿级别 扩张100多倍 机器人和智能驾驶等领域对底层计算能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5] * 国内云厂商如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和百度在2025年到2027年期间预计投资3800亿人民币以上 推动行业增速保持50%以上[13] **国产芯片技术突破与性能进展** * 华为发布AI芯片蓝图 计划未来三年实现算力翻倍 推出950P2(算力1P FLOPS)、960(2P FLOPS)和970(4P FLOPS)系列芯片 通过超节点集成提升集群能力[1][2][4] * 中芯国际14纳米良率超95% 7纳米量产稳步推进 华为升腾910C采用7纳米EUV工艺 FP16算力提升至448 TPU FLOPS[1][6] * 华为910C采用Chiplet双芯封装 1024芯片集群达819.2 P FLOPS 对标英伟达H100 在预填充阶段每个NPU计算效率达5655 Tokens每秒 优于英伟达的3.76 Tokens每秒[18][21] * 寒武纪4590支持八芯片封装 通过动态系数计算提升30%效率 算力逼近英伟达[18] * 2024年中国AI加速芯片市场超270万张卡 其中国产AI芯片卡超80万张 占比超30% 2025年升腾芯片预计出货量70万片[14] **生态系统与软件适配挑战** * 国产芯片单卡性能达英伟达B200的70%至80% 但综合生态系统仍有差距 CUDA的兼容性是重要挑战[7][22] * 华为通过硬件变现和软件开源 对标CUDA生态系统 以CANN为核心软件生态 适配Torch和TensorFlow等主流AI架构[8][23] * 海光提供完备软件站DTK 与国内头部互联网厂商适配 寒武纪推出统一基础软件系统 提升端侧推理性能[23] * 英伟达用户许可协议禁止非其硬件运行CUDA软件 对国内厂商造成约束[22] **市场前景与国产化替代** * 中国AI市场规模预计达500亿美元 国产芯片有望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整体体量或达2000亿人民币[1][9] * 寒武纪2025年收入目标50亿至70亿人民币 收入增速显著[14] * 商汤科技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超35% 突破1000亿港币市场规模[24] **大模型与垂直应用发展** * 国内大模型如Deepseek、千问、R1全球使用量占重要地位 垂直应用推进医疗、电力、交通等领域落地[10] * 杰为星辰联合升腾、沐曦、壁仞等十几家厂商成立模型生态创新联盟 在大模型设计初期考量国产芯片硬件特性[3][25] **量子计算与存储市场** * 国盾量子2025年半年报量子计算收入5600万 同比增长283% 签约6200多万订单 预计全年收入突破1亿人民币[27] * 量子技术在医疗制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呈现非线性增长[3][27] * 存储市场经历涨价潮 凯普云收购存储公司 积极关注该领域[3][28] 其他重要内容 **制程工艺差距** * 台积电向2纳米及3纳米制程推进 计划迈向1.4纳米工艺 华为仍处于7纳米加EUV工艺阶段 通过软件优化形成差异化竞争 中芯国际推进14纳米制程及纯国产光刻机成熟制程[15][16] **国际动态** * 英国和美国联手投入3100亿英镑推动AI和量子技术产业发展 参与机构包括微软、英伟达、谷歌和OpenAI[11][12] **产业链标的** * 第一梯队芯片厂商包括华为、寒武纪、海光 服务器层面包括曙光浪潮、超聚变 数据中心领域如科华万国 交换机领域如化工光讯 端侧领域如瑞幸微[26]
华尔街到陆家嘴精选丨打破九月魔咒 华尔街看涨美股!老牌存储股领跑美股 风险几何?大摩看涨中国股市!量子计算风口强劲!
第一财经· 2025-09-23 01:39
标普500指数目标价上调 - 高盛将标普500指数年度目标从6600点上调至6800点 隐含约2%上行空间 并分别将6个月和12个月预期回报率上调至5%和8% 对应目标价7000点及7200点 [1] - 上调逻辑基于美联储鸽派立场带来的利率下行预期 利率下降降低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率 推高估值水平 同时美国企业盈利表现强劲 标普成分股EPS预期保持增长 [2] - 其他投行也纷纷看涨 德意志银行预测2025年达7000点 富国银行预计年终6650点且2026年底7200点 巴克莱将预期值从6050点上调至6450点 [1] 存储板块因AI需求表现突出 - 希捷科技成为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佳股票 股价累计飙升156% 西部数据公司以137%涨幅位列第三 美光科技2025年迄今涨幅达93% 位列第五 [4] - 上涨动力来自AI计算设备需求旺盛 企业订单和长期合约显著增长 部分高带宽内存供不应求 这些公司估值较低 当前市盈率仍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3倍 [4][5] - 分析师提示周期后期风险 投资者转向这类次级标的或处周期后期 AI概念被过度炒作 希捷等股价已超华尔街平均目标价 部分人士建议获利了结 [4] MSCI中国指数表现强劲 - MSCI中国指数过去12个月总回报达48% 为全球最佳 年初至今回报38% 全球第二 升势背后有结构性改善支持 包括ROE回升和资金流向高质大型股 [6] - 每股盈利增长连续三年对指数回报作出正面贡献 互联网 科技 医药 汽车等核心板块盈利预测持续上调且估值合理 内银板块盈利预测调降但对整体影响有限 [6] - 政策层面对民营企业和创新领域持续释放支持信号 降低不确定性 电商价格竞争预计今年结束 2026年板块盈利将重新加速增长 [6][7] 量子计算领域全球关注度提升 - 英国和美国签署《科技繁荣协议》 承诺在310亿英镑私人投资支持下重点开发量子科技 推进可信可互作的技术标准并建立联合基准测试工作组 [8] - 英伟达9月连投三家量子计算公司 美国政府正规划对量子计算战略全面改革 上海量子人工智能联合体成立并发布量子计算十大应用场景 [8] - 国内量子计算龙头企业本源量子启动A股IPO 聚焦量子计算产业生态建设 量子技术潜在战略价值成为推动股价重要驱动力 [8][9][10]
在变化中求发展的中国智慧(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9-22 22:02
过去3年,我走访了许多位于广东和福建的工厂。这些工厂扎根民营经济一线,生产范围涵盖家具制 造、儿童食品加工、消费电子等领域。当美国加征关税时,这些中国企业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扩展与 其他国家企业的合作,统筹业务布局。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这些企业展现出非凡的灵活性和在变化中 求生存、谋发展的智慧。虽然面临美国关税挑战,但中国产业链仍具备强大的适应性。正如活水总能找 到出路,贸易流向也迅速适应新形势——中国通过其竞争优势深嵌于全球生产网络之中。通过这一轮贸 易摩擦以来的情况不难看出,中国在外交上愈发自信,经济上展现了巨大韧性。 正如活水总能找到出路,贸易流向也迅速适应新形势——中国通过其竞争优势深嵌于全球生产网络之中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频繁加征关税,加剧了全球经贸的动荡形势。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美国关 税政策实际上是在对美国消费者加税。所谓关税能有效振兴美国制造业的说法,基本上是一种幻想。美 国经济结构侧重于高科技和服务行业,若要真正实现制造业回流,不仅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其成效也 难以预料。 (作者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中国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为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
新华鲜报|高“含科量”!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 2025-09-22 21:08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区块链等快速发展,不仅深度影响社会经济活 动,也在深刻改变着'科技-产业-金融'的融合发展态势。"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说,如何更好地服务高质 量发展,成为摆在金融市场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促进资源更加高效配置,才能让科技企业迸发活力、资金更好实现价值,金融管理部门可以从哪些方面 发力? 科研技术贷款年均增长高达27.2%,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是科技企业,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 1/4……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管理部门的负责 人透露出一个个高"含科量"数据,展现出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的"加速度"。 资金缘何不断流向科技领域? "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 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道出近几年金融体系在科技领域所下的功 夫。 "十四五"期间,从明确科技金融的"施工图",到15项举措支持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再到创新推出债 券市场"科技板"……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举措加速落地,科技金融领域的变化显而易见。 发布会上的一组数据 ...
高“含科量”!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 2025-09-22 16:45
高"含科量"!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记者吴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区块链等快速发展,不仅深度影响社会经济活 动,也在深刻改变着'科技-产业-金融'的融合发展态势。"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说,如何更好地服务高质 量发展,成为摆在金融市场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促进资源更加高效配置,才能让科技企业迸发活力、资金更好实现价值,金融管理部门可以从哪些方面 发力? 因研发周期长、见效慢,科技企业发展成熟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提出,培育 壮大耐心资本,着力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 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科研技术贷款年均增长高达27.2%,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是科技企业,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 1/4……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管理部门的负责 人透露出一个个高"含科量"数据,展现出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的"加速度"。 资金缘何不断流向科技领域? "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满足科技型企业不 ...
新华鲜报丨高“含科量”!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新华网· 2025-09-22 16:04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框架 - 金融管理部门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 持续提升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 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2] - "十四五"期间明确科技金融"施工图" 推出15项举措支持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2] - 金融管理部门着力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3] 科技企业融资表现 - 科研技术贷款年均增长高达27.2%[1] -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2] -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是科技企业[1]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1] - A股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2] 保险与跨境融资支持 - 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 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2]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 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3] - 外汇局升级推广科创类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 提升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自主借用外债额度[3] 资本市场改革举措 - 证监会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 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4] - 改革支持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茁壮成长[4] 重点支持技术领域 - 金融活水精准灌溉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以及生物医药与新能源研发前沿[2] -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区块链等技术深度影响社会经济活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