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轻资产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中交地产(000736.SZ)轻装上阵,走出“城市运营”新路径
新浪财经· 2025-08-10 12:27
战略转型 - 中交地产已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草案,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完成交割后,公司将正式进入轻资产运营道路,实现战略转型升级 [1] - 重组完成后,公司将以中交服务为主要运营主体,聚焦物业管理与资产运营,在城市更新、空间服务和商业资产管理等方面逐步拓展布局 [1] - 这是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下的一种结构性演进,也是企业战略自我调适的体现 [1] 行业背景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人民城市"治理理念,推动物业服务从传统"小区管理"向"城市运营"转型 [2] - 具备规模化管理能力、服务标准化体系和综合运营能力的物业企业正在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支撑 [2] - 中交服务业务能力覆盖60余座城市,服务业态涵盖住宅、商写、公建、机场、港口、学校等多个维度 [2] 业务能力 - 截至2024年末,中交服务在管物业服务面积超过6,200万平方米,行业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TOP23 [2] - 公司明确聚焦"大全城市服务"和"全交通服务"两大主赛道,提供住宅、轨道、空港、港口等多类资产的综合服务包 [4] - 深圳中交科技城园区已实现90%以上出租率,集聚了逾百家企业,包括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代表 [3] 协同优势 - 中交服务背后有中交集团全产业链资源的协同支持,有望成为连接"开发—建设—运营"闭环的重要节点 [3] - 公司具备纵向整合能力,可承接自有集团项目,也能面向政府端和产业端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3] - 中交服务代表中交集团推动轻资产化、市场化、科技化转型的重要一环 [5] 未来发展 - 公司计划在数智赋能、标准体系、产品服务、人才机制等方面持续优化,打造具有"中交特色"的服务品牌 [4] - 商业管理与资产运营方面,公司已启动转型路径探索,推动商管业务向科技型、数据驱动型发展转型 [4] - 中交服务将从开发周期中的"后端配套"走向前台,参与城市空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5]
半年报预告(二)!中免少赚6.4亿仍称王,华夏航空赚2亿成黑马
搜狐财经· 2025-08-07 06:01
免税行业 - 中国中免2025上半年净利润259,324.91万元,同比下降19.9%(从323,770.03万元)[7] - 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近1个百分点,存货周转率同比增长10%[7] -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承压,出境消费分流和市场竞争加剧是主因[7] 酒店行业 - 锦江酒店预计盈利39,000-41,000万元,较同期38,851.52万元微增,轻资产模式显效[10] - 南京商旅预计盈利550-850万元,较同期1,028.37万元下滑46.5%-17.3%[10] - 锦江酒店二次赴港上市,已递交招股书[10] 航空行业 - 三大航持续亏损但幅度收窄:南航亏损175,400-238,000万元(同期-346,400万元)、东航亏损160,000-210,000万元(同期-296,700万元)、国航亏损180,000-240,000万元(同期-344,000万元)[11] - 华夏航空预计盈利20,000-28,000万元,同比暴增14.9-21.3倍(从1,255.50万元)[11] - 海航控股亏损收窄至4,000-6,000万元(同期-87,007万元),受益汇兑收益和航油降价[12] 区域旅游 - 秦淮风光净利润4,299.41万元,同比下降14.7%(从5,037.84万元)[14] - 大美游轮净利润2,454.81万元,同比下降13.9%(从2,850.74万元),客单价下降15元至2200元[15] - 腾轩旅游亏损523.59万元,基本持平(同期-528.43万元)[15] 香港旅游 - 香港中旅亏损0.70亿港元(同期盈利0.63亿港元),主因投资物业减值[16] - 2025上半年访港旅客2400万人次同比增12%,内地旅客1780万人次占74%[16] 文体装备 - 大丰实业预计盈利6,423-7,252万元,同比大增55.0%-75.0%(从4,144.08万元)[17] - 增长源于文化体育领域科技型业务需求旺盛及智元机器人合作订单[17] 行业趋势 - 存量博弈时代效率成为核心竞争力,需在成本、结构、场景三方面提效[1] - 免税龙头以市占率换利润,酒店龙头以轻资产换估值,航空龙头以减亏换生存[1] - 支线航空和文体装备通过技术、补贴等实现"小而美"增长[1][17]
英格卡卖盘风起 十大荟聚或打包出售
北京商报· 2025-08-05 13:35
近日,十大荟聚要被打包出售的消息在业内传开,荟聚购物中心和宜家家居母公司英格卡或想通过变卖资产进行战略转型。8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位接 近北京荟聚的人士处获悉,收购后单体项目运营团队不会改变,变化的是项目主体成为合资公司。宜家出售荟聚项目的消息并非偶然,近年来,宜家家居和 荟聚面临本土品牌与电商冲击,市场份额萎缩,经营压力持续加剧。作为城市核心商业体,荟聚若此时出售,可将资金调配至高增值新建项目,优化资产结 构。此举亦可能预示英格卡集团的战略转向,未来或调整中国市场布局。 或将出售10座购物中心 英格卡正计划打包出售国内的10座荟聚购物中心的消息,在业内已不是秘密,首批出售的是位于北京、武汉、无锡的三座购物中心。不过,此次英格卡将所 持10个购物中心项目,整包出售的估值与出售金额,市场暂未有明确预期。 针对上述消息,英格卡购物中心方面在截至发稿前并未回复。不过,此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有接近北京荟聚购物中心的人士透露,此次消息应当属实,即使 险资公司收购之后,运营团队也不会发生改变。 据介绍,英格卡购物中心隶属于英格卡集团,是全球性的商业地产开发及运营管理公司。该集团业务还包括宜家零售和英格卡投资。英格卡购物 ...
【最全】2025年物流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区域布局、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8-05 05:09
行业概况 - 中国物流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大部分企业侧重地产或物流单一领域,同时涉及物流地产的企业主要与仓储、轻资产运营相关 [1] - 行业企业可分为三类:金地、中储等7家物流地产业务为核心或重要;嘉里、传化等将物流地产作为战略资产;富力、大悦城等物流业务为附属非核心 [1] 上市公司业务布局 - 嘉里建设:内地重点布局物流仓储设施,总资产超千亿港元 [3] - 中储股份:拥有超1000万平方米物流基地网络,央企背景 [3] - 顺丰控股:自营全货机84架,覆盖全球供应链服务 [3] - 万科A:拓展物流仓储与冷链赛道,旗下万纬物流管理高标冷链仓储 [3] - 南山控股:控股宝湾物流品牌,业务涵盖物流园区开发 [3] 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呈现分化:顺丰控股2844亿元、万科A3432亿元、中国外运1056亿元为千亿级;中储股份631亿元、金地集团753亿元为百亿级;南山控股84亿元、嘉诚国际14亿元为十亿级 [4][5][6] - 毛利率水平:嘉诚国际33%、嘉里建设33%为第一梯队;大悦城22%、南山控股20%为第二梯队;顺丰控股14%、万科A10%为第三梯队 [5][6] - ROE表现:顺丰控股、中国外运、嘉诚国际超8%;富力地产、华远控股、大悦城、万科A为负值 [12] - EPS表现:顺丰控股2.1最优,嘉里建设、嘉诚国际、中国外运为正,富力地产、大悦城、华远控股为负 [13] 区域布局特点 - 华远控股:聚焦京津冀,探索智能物流产业园 [9][10] - 金地集团:覆盖120余城,聚焦核心城市群 [9] - 中储股份:全国20多省设100+仓库,形成网络化布局 [9] - 顺丰控股:以鄂州、嘉兴、深圳为核心布局空港物流设施 [10] - 万科A:上海、广州、沈阳为重点,万纬物流形成全国网络 [11] 业务发展规划 - 中储股份:升级全国仓储网络智能化,与普洛斯合作开发高标仓 [15][17] - 顺丰控股:通过丰泰产业园加大高标仓投入,布局跨境物流节点 [17] - 万科A:万纬物流深耕高标仓与冷链,优化全国布局 [17] - 南山控股:宝湾物流扩大沿江沿海"T型"网络,借助REITs扩张 [17] - 嘉诚国际: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建设跨境电商智能物流中心 [17][18]
国民女装第一股,靠直播起死回生?
36氪· 2025-08-04 11:17
今年618 ,抖音女装品牌榜出现了一个老国货女装品牌:拉夏贝尔。 作为曾经的"国民女装第一股",拉夏贝尔命运跌宕起伏:同时在港交所和A股上市,却因连续6年亏损退市,经破产重整后重回大众视野,还在抖音销售 额破亿、登上女装榜一。 服装行业低迷,亏损和退市的品牌并不少,拉夏贝尔却能重回市场,它是如何逆风翻盘的? 01 老牌国货登顶抖音女装榜 拉夏贝尔的"起死回生",离不开分销网络的广泛布局。 因此,可以看到,除了抖音,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有不少拉夏贝尔的关联店铺。 先来看看其在抖音上的布局—— 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抖音618大促期间,拉夏贝尔销售额破亿,其中直播带货贡献了近半业绩(46.31%),商品卡销售占比 41.87%,视频推广 则占 11.82%。 通过与4749名带货达人的合作,打造了 4.4 万场带货直播,实现了可观的销售声量。 价格策略方面,拉夏贝尔的平均客单价在100-150元之间,低于品牌数年前几百元的服饰定价,这与受众人群匹配度高,大促期间拉夏贝尔的消费者画像 为31-40岁的女性,主要位于三四线城市,这类人群比较关注性价比,习惯直播购物。 此外,拉夏贝尔关联的抖音店铺多达35 ...
海大集团(002311) - 2025年7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9 15:48
经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8.31亿元,同比增长12.5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39亿元,同比增长24.16% [2] - 饲料销量约1470万吨(含内部养殖耗用量约105万吨),同比增长约25%,海外地区上半年饲料外销量同比增长约40% [2] - 生猪养殖业务推行“外购仔猪、公司 + 家庭农场、锁定利润、对冲风险”模式,总体养殖风险可控、盈利可观 [2] - 水产养殖主要养殖对虾等特种水产品,适当控制生鱼养殖规模 [2] - 禽养殖、屠宰相关业务因上半年禽肉价格低迷录得亏损 [2] 战略目标 - 2030年达到5150万吨饲料销售总量 [3] 海外业务 - 凭借研发创新驱动的产品力、产业链优势和服务体系优势在海外市场具有竞争力 [3] - 已在越南、印尼等国家投建水产和禽的种苗场,未来将根据当地养殖品种特点针对性布局 [3] 行业情况 - 目前普水鱼行情向好,盈利可观;虾蟹养殖产量平稳、管理趋精细化;特水鱼养殖部分品种如加州鲈盈利可观 [3] 业务规划 - 种苗、动保业务作为核心业务,持续投入资源提升技术水平 [4] 养殖成本 - 生猪养殖成本因聚焦团队能力建设和轻资产模式创新持续进步 [4] 对虾养殖 - 工厂化对虾养殖通过技术迭代、精细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建设成本和养殖成本明显下降 [4] 参会机构 - 共有157家机构参与业绩说明会,包括贝莱德资产管理北亚有限公司、中国守正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等 [5][6][7]
湖南长沙金融与百姓民生同频共振
金融时报· 2025-07-29 05:31
生鲜猪肉企业案例 - 公司成立于2021年,门店覆盖长沙、湘潭、株洲三市,2024年销售额达3.5亿元[1] - 通过稳定供应链提供平价优质猪肉,但初期面临轻资产运营压力,如单一码牌收银和扩张资金压力[1] - 邮储银行长沙市分行提供聚合支付通道(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数字人民币)并定制200万元"极速贷"法人保证贷款[1] - 公司预计2024年新开50家门店[1] 卤味食品企业案例 - 公司创立于2018年,7年内门店扩张至近600家,覆盖湖南14地市及广东、江西等40余城市[2] - 邮储银行长沙市分行针对多门店、单一收款码问题,提供定制支付结算方案和收银软件支持[2] - 创新费用共担机制,实现加盟商"支付通道一键切换",并推出经营性贷款授信[2] 邮储银行长沙市分行普惠金融成果 - 截至2025年4月末累计服务2.52万户普惠小微客户[3] - 普惠小微贷款投放总额达337.3亿元[3]
1元转让地产业务!这家央企回复深交所问询函
第一财经· 2025-07-26 06:29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剥离地产业务 将房地产开发相关资产及负债以1元价格转让至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 [1][2] - 剥离后主营业务将从地产转为物业服务及资产管理 在管物业面积6265万平方米 在手订单年合同额12.18亿元 [4] - 战略转型主要因地产板块持续亏损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4亿元 -16.11亿元 -51.79亿元 [3] 财务影响 - 交易后总资产将从1076.98亿元降至20.36亿元 营业收入从183.02亿元降至10.97亿元 [4] - 净利润将从-51.79亿元改善至0.91亿元 资产负债率从89.75%降至40.17% [4] - 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89.75% 合并融资余额576.44亿元 货币资金86.45亿元将降至9.97亿元 [3][4] 行业背景 - 房地产开发业务具有周期性 易受政策监管和经济波动影响 项目回报不稳定 [5] - 物管等轻资产业务具有稳定性强 可持续性好 现金流健康 风险较小等优势 [5] - 转型后公司将重点发展高端住宅 金融机构 政府公建等领域的物管业务 并通过并购扩大规模 [5] 交易细节 - 1元交易对价主要考虑被剥离资产对应巨额负债及净资产为负的财务特征 [5] - 2024年拟置出资产相关指标为营业收入172.52亿元 净利润-64.26亿元 归母净利润-52.28亿元 [3] - 因2024年末归母净资产为负 公司已于4月1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3]
*ST中地:构建“物业管理+资产管理与运营”核心业务格局
上海证券报· 2025-07-26 02:56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将持续打造服务型新质生产力,走轻资产运营道路,逐步形成以"物业管理+资产管理与运营"为核心的业务格局 [1] - 未来将通过业务拓展、行业收并购、发展资产管理与运营服务等措施扩大业务规模、完善布局并提升盈利能力 [1] 业务结构 - 剥离房地产业务后,剩余业务包括物业服务(保安、保洁、保绿、保修及增值服务)和资产运营管理(商业策划咨询、招商及自持物业运营) [1] - 物业服务由中交服务实施,覆盖60余座城市及住宅、商写、政府公建等多元业态 [1] 物业服务数据 - 截至2024年末,在管面积6265万平方米,年合同额12.18亿元,业务现金流稳定且续约率高 [1] 资产运营管理数据 - 商业管理业务年合同金额0.67亿元,签约面积6.26万平方米 [2] - 自持物业深圳中交科技城出租率90.32%,2024年营收8339万元,净利润3200万元 [2] 财务表现 - 重组后2024年公司营收10.97亿元,净利润0.98亿元 [2] - 货币资金余额9.97亿元,占总资产48.97%,为后续发展及并购提供资金支持 [2]
2025H1商业地产数据解读和下半年展望
2025-07-25 00:52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商业地产(集中式商业项目、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1][2] * 公司:万达、恒泰、新城、世纪金源、浙江恒泰等主导下沉市场的企业[7][38] 市场现状与趋势 项目数量与结构 * 全国集中式商业项目数量达9,201个(2025年),新增120个[2] * 购物中心总数7,315个(新增104个),独立百货1,599个(新增4个),奥特莱斯288个(新增12个)[2] * 轻资产运营和改造项目占比提升至18%(2022年为16%)[2][4] * 中小型项目占比提升(改造难度小、成本低),大型项目(20万㎡以上)稀缺[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理性主义盛行:物质消费选择平替,精神消费意愿强烈[5] * Z世代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偏好新兴事物和体验需求[5] * 奥特莱斯(平替业态)、潮玩、二次元、宠物等细分品类兴起[5][23] * 情绪消费成为主流(潮玩、宠物、运动、健康餐饮等)[3][27] 区域差异 * 高线城市:竞争激烈,人均商业面积高,依赖文旅/创新主题[7][9] * 下沉市场(三线以下城市):占全国86%面积但仅40%商业份额,偏好中小型项目(占比超70%)[7][8][38] * 典型城市表现: - 增量前三:深圳、北京、广州[13] - 人均商业面积:上海首位,南京、苏州紧随[13] - 空置率高城市:成都、西安、天津(空置率超10.5%)[25] 经营数据与挑战 客流与销售 * 购物中心客流增速持续放缓:2023年10% → 2024年22.8% → 2025年14.1%[17] * 销售额增速放缓:2021年20.5% → 2022年-12.7% → 2023年8.5% → 2024年4.2% → 2025年3%-5%[18] * 业态分化: - 中档/中高档购物中心表现较好[18] - 高档购物中心客流增速下降,2025年销售额增长不足1%[18] - 二次元商场日均客流达6.2万人(普通商场2.4倍)[22] 租金与空置 * 首层租金持续下降:2022年565元/㎡ → 2025年515元/㎡(降10%)[26] * 平均空置率上升:2024年8.7% → 2025年10.5%[25] * 闲置项目:全国约600个(购物中心400+、独立百货100、奥莱30)[14] 业态表现与调整 增长品类 * 零售:3C数码、潮流玩具(环比增30%)、会员超市[44] * 餐饮:快餐(增4%)、茶饮/奶茶(增7%),整体餐饮增3.3%-5%[28] * 其他:IP主题店、户外用品、健康餐饮[27][29] 下滑品类 * 传统服装、男装、百货、箱包、大型综合超市[27][29] * 儿童亲子业态(少子化影响,仅儿童游乐场表现较好)[30] 业态调整方向 * 高档购物中心:上调餐饮/儿童亲子比例,拓宽非奢品类(如运动品牌)[33][34] * 中高端项目:增加潮玩、3C数码、运动户外等体验型业态[34] * 中档及以下项目:强化高性价比餐饮和文体娱[34] 企业策略与案例 * 地方型企业表现突出(深耕区域,项目5-10个)[11][12] * 京东奥莱下沉策略:1-3万㎡小型场地聚焦家电,优化坪效[41] * 万达出售资产:珠海万达商馆(运营520个商场)成未来重点[42][43] 风险与机遇 风险 * 客流增长拐点临近,转化能力减弱[16][17] * 空置率超30%的项目将陷入恶性循环[24] * 下沉市场奥莱业态难渗透(低线城市闲置率高)[14] 机遇 * 奥特莱斯业态景气(运动品牌、珠宝品牌加速布局)[23] * 中小城市中小型项目需求旺盛(投资风险低)[6][38] * 创新主题(文旅、二次元、新生活方式)吸引年轻客群[9][22] 其他关键数据 * 购物中心季节性规律:Q3为客流高峰(暑假+假期),Q1/Q4低谷[17] * 同店增长重要性提升(存量时代内生性增长关键)[20][21] * 宠物店扩张快但关店频繁(经营风险高)[32] * KTV转型AI型(结合情绪消费与社交)[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