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证监会: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 完善发行上市等制度机制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10:52
资本市场改革部署 - 加快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任务落地 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化科创板 创业板 北交所改革 完善发行上市等制度机制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1][16] - 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推动完善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 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竞争力[1][16] - 加强顶层设计 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 在优化发行上市制度 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系列改革举措[7] 监管执法强化 - 全链条加强监管 推动出台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意见 初步建成部际 央地联动的综合惩防制度体系 加大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力度[8] - 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优化稽查执法工作机制 有效压降办案周期 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 加大罚没款催缴力度 提高违法违规成本[8] - 完善中国特色监管执法协作体系 修订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 加强部际联动和央地协作 全面加强信息共享与风险处置协同[8] 投资者保护措施 - 建立重大政策法规制定修改的中小投资者保护审查机制 完善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监管协作与投资者保护机制[6] - 制定推进先行赔付制度落实工作方案 推动相关经营主体赔付受损投资者 畅通投资者投诉渠道 12386服务平台接通率显着提升[6] - 出台更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硬招实招 把以投资者为本贯穿制度建设 改革发展和监管执法全过程[6][17] 风险防控机制 - 提升市场风险监测防控能力 健全市场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加强高频量化交易监管 组织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9] - 稳妥有序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 统筹地方融资平台 房企债券风险化解与合理融资支持 加强涉地方交易场所清理整治[9] - 加强资本市场预期管理 提高新闻宣传实效性 加强对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宣传解读 压实行业机构 上市公司声誉管理责任[9] 中长期资金入市 - 坚持投融资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协同各方持续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占比提升[2][17] - 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 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5] - 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 推动建立各类中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机制[12]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 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对从事IPO业务的中介机构开展常态化滚动式现场检查[7] - 以更大力度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健全严把入口关 强化持续监管 动态有序退出的全链条监管[12] - 发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 鼓励一年多次分红 回购注销 2024年以来全市场分红和回购均创历史新高[5]
中共上海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24年4月16日至7月20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 党委进行了巡视。2024年10月20日,中央巡视组向上交所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 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党委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上交所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证监会党委坚强领导和中央纪委 国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有力监督下,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 践行"两个维护"。 (一)坚持思想引领,强化整改内在自觉。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必须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和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整改全过 程,以思想整改带动行动整改,切实增强巡视整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坚持以上率下,层层压实整改责任。建立覆盖整改全周期的闭环工作机制,压实整改责任,确保 整改质量。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办重点难点问题;聚焦重要环节,强化统 筹部署,压严压实责任,做到负总责、首责。党委副书记将整改重要事项纳入总经理办公会议题,落实 好党委部 ...
中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24年4月15日至7月20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 中国证监会)党委开展了常规巡视。2024年10月19日,中央巡视组向中国证监会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 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党委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中国证监会党委坚持把中央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二十届中央 第三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驻证监会纪检监察组全过程监督下,坚决扛起整改责任,自 觉从对党忠诚的高度抓好整改任务落实,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突出政治引 领,强化思想武装。把加强理论学习贯穿整改始终,中央巡视反馈后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研究 部署整改工作。集中整改期内,组织召开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巡视工作、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对巡视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高质量开好巡视整改专 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摆存在问题及深层次原因,不断增强整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 持以上率下,落实落细责任。建立覆盖整改全周期的责任体系和制度流程,健全问题领办、包片联系 ...
证监会主席吴清: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中国资本市场“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国经营报· 2025-09-22 10:36
四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统筹开放与安全,稳妥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 放,"十四五"期间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沪深港通、沪 伦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出台"惠港五条",大力支持香港巩固提 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 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可以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二是融资端改革持续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逐步走深走实。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 展,接续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畅通募投管退循 环等方面加快作出一系列优化完善安排。今年6月,又在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 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也迎来首单受 理。 三是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两次修订信息 披露管理办法,系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上市公司运作更加规范、 ...
吴清:中国资产吸引力明显增强
券商中国· 2025-09-22 09:4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9月22日(星期一)下午3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 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 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吴清表示, 去年9·26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财政、金融、产业等一揽子大力度、超预期政策扩围增效,有利 地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一批现象级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产品相继出圈, 资本市场" 1+N "政策体系加快落地见效。 在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资产吸引力明显增强。 会上,吴清提到,"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超过10.6万亿元,比"十三 五"增长超过八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同时,"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 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吴清表示, 外资持有A股 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吴清表示, 过去五年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五年信心满满,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需 ...
证监会主席吴清:截至今年8月底 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09:07
一是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制定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建立完善投资收益为核心 的考核评价体系,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中央金融办会同证监会和相关部门出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方 案,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入市的痛点堵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等重要举措相继 落地,"引长钱、促长投"的改革效果加快显现。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 三五"末增长32%。 二是融资端改革持续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逐步走深走实。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接续推出"科 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在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畅通募投管退循环等方面加快作出一系列优化完善安排。 今年6月,又在科创板推出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在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完成注 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也迎来首单受理。 三是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系 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上市公司运作更 ...
证监会:严格出清“害群之马”“空壳僵尸”,“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9-22 09:06
投资端改革 - 制定实施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并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3]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出台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3]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3] 融资端改革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3] - 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举措优化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流程[3] - 科创板推出"1+6"改革举措 已有3家未盈利科创企业完成注册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迎来首单受理[3]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并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4] - "并购六条"发布后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4] -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4] 资本市场开放 - 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4] - 优化沪深港通 沪伦通和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 建立境外上市备案制度[4]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4]
中金:A股“长期”、“稳进”的四大条件
中金点睛· 2025-09-21 23:54
历史上涨行情特征分析 - 过去三次A股上涨行情持续时间均达2-3年 整体涨幅明显 增量资金入市推动成交显著放大 行情启动点均为历史大底时期(2005年6月 2013年6月 2019年1月)[2] - 上涨过程中伴随数次震荡回调 市场波动率逐渐加大 投资者行为分化 2024年9月A股从大底回升后经历波折调整(如2024年10月 2025年4月)[2] - 驱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或流动性改善结合关键产业景气上行 2007年受益工业化与全球景气周期 2015年受益经济转型与货币宽松 2021年受益科技制造国产化与新能源渗透率提升 2024年本轮上涨由成长风格主导[3] 资本市场改革作用 - 历次上涨均伴随资本市场制度改革 2004年"国九条"推动2005-2007年行情 2013-2015年创业板再融资放开及双融条件宽松 2019-2021年科创板设立与注册制推进加速机构化趋势[4] - 本轮行情中新"国九条"推动"1+N"政策体系完善 2024年下半年市值管理 中长期资金入市 公募基金 并购重组等领域新规落地 金融政策重点关注科创企业[4] 盈利与估值表现 - 2005-2007年盈利与估值共振 2006-2007年A股盈利维持高增长 2013-2015年行情更多由估值推动 2019-2021年初期估值修复后期盈利改善[5] - 2024年9月底政策转向推动风险偏好改善 估值修复带动指数回升 预计2025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结束四年连降 整体增速转正至3.5% 非金融业绩增速或超8%[5] 板块轮动特征 - 2005-2007年周期和金融板块涨幅突出 大小盘均有表现 2013-2015年TMT板块(传媒 计算机 通信 电子)表现突出 2014年下半年金融地产阶段性表现[6] - 2019-2021年消费 科技和制造等成长龙头轮动驱动 2024年9月至今AI产业链 创新药 高端制造 新能源等成长风格为主线 有色 券商行业有相对表现[6] - 主线行情普遍具备政策红利 产业趋势明确 基本面改善预期 领涨行业涨幅多数实现翻倍 主线板块上升途中可能伴随超过20%调整但中长期趋势未破坏[7][8] 本轮行情特殊性 - 相较历史阶段 本轮行情更具备长期稳进条件 政府对资本市场重视程度强于以往 资本市场在十五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中作用提升 拥有超2亿股民 7亿基民[9] - 全球货币体系重塑过程中中国资产重估处于初期阶段 美元资产安全性下降推动人民币资产重估[10] - 2025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结束四年连降 成长风格业绩显现高景气 指数权重行业反映重要产业景气上行[10] - 当前沪深300指数PE(TTM)14倍 处于过去20年历史分位数65% 横向比较低于标普500指数(29.4倍) 日经225指数(19.2倍) 印度SENSEX30指数(23.5倍) 英国富时100指数(19.8倍)[11] - 沪深300股息率2.5% 相比十年国债收益率仍有吸引力 A股总市值超100万亿元 与GDP比值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处于中等偏低 A股总市值/M2约34%处于历史60%分位[11] 当前配置建议 - 成长风格呈现扩散(科技成长至创新药 高端制造 军工 新能源)及轮动(强势板块交替)特征 预计后市延续[12] - 临近三季度末投资者对三季报业绩关注度抬升 重要政策时点前关注新质生产力建设 绿色发展 扩大开放等领域 红利风格为阶段性表现[12]
“稳”字打底 “活”力提升 一揽子政策显效 资本市场向好势头持续巩固
中国证券报· 2025-09-21 20:43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推出一揽子稳增长、稳市场、稳预期政策,释放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政策实施近一年来资本市场"稳"的基础持续巩固,"活"的生态加速形成 [1] - 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上升,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两融余额达24024.65亿元,单日成交额数次突破3万亿元,总市值站上百万亿元规模,8月A股新开户数265.03万户环比增长34.97%同比增长165% [2] - 政策协同显效背景下市场"稳"的基础不断巩固,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从市场层次、资金结构、服务实体等多维度提升市场韧性和深度 [4]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提升市场活力和稳定性的关键,制度安排着力疏通入市堵点,推动"长钱长投" [5] - 市场回稳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但基础仍需加强,下一步需深化投融资改革,融资端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投资端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资产端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 [6][7][8] 市场活跃度指标 - 全市场两融规模上升,融资融券余额为24024.65亿元,显示投资者正不断加大A股权益配置 [2] - 日均成交额明显提升,今年以来A股市场单日成交额数次突破3万亿元,总市值站上百万亿元规模 [2] - 投资者入场步伐加快,8月A股新开户数265.03万户,环比增长34.97%,同比增长165% [2] - 融资余额、私募基金规模持续攀升,个人投资者开户数活跃,行业类ETF持续净申购成为居民增量资金入市主要渠道 [3] 政策效果与制度创新 - 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资金供给、市场结构、生态建设实现多维度突破 [1] - 科创板"1+6"政策推出、新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与公募基金改革、《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发布 [4] - 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对公募基金、养老金等全面实施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着力解决A股"长钱不足""长钱不长"等问题 [5] - 依法打击欺诈发行和持续信息披露造假,打击编传虚假信息、"维权黑产"、发行上市环节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5] 市场参与主体行动 - 上市公司掀起回购潮、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功能、国资委强力推进央企市值管理考核、机构投资者联手加仓 [5] - 中金公司认为两融余额重返高位显示市场活跃度继续提升 [2] - 招商证券认为偏股公募基金发行有望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3] 未来改革方向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提升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拓展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 [6] - 完善保险、年金等资金的权益投资监管,推广长周期考核,优化理财、信托等入市机制 [7]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财务造假惩防体系建设,用好市值管理工具,增强投资者回报 [7] - 深入落实"并购六条"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促进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严格执行应退尽退,加速劣质企业出清 [8]
一揽子政策显效 资本市场向好势头持续巩固
中国证券报· 2025-09-21 20:17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在国新办2024年9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门联合推出 一揽子稳增长、稳市场、稳预期政策,释放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今年以来,A股市场单日成交额数次站上3万亿元、两融余额突破2.4万亿元……一组最新数据折射 出"9·24"一揽子政策实施近一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稳"的基础持续巩固,"活"的生态加速形成。 (上接A01版)个人投资者开户数活跃,行业类ETF持续净申购,成为当前居民增量资金入市的主要渠 道。展望后市,偏股公募基金发行将继续接力,有望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稳"的根基筑牢 市场活跃度提高、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政策协同显效背景下"稳"的基础不断巩 固。自去年9月24日以来,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落地实施,宏观政策协调性持续增强,为市场企稳回升 和信心修复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些积极转变,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发力与精准施策。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资金供给、市 场结构、生态建设实现多维度突破。 市场人士预计,下一步,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增强市场 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