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育友好型社会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建立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支持力度
第一财经· 2025-07-31 02:31
合理确定产科服务价格水平,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适时调整相 关医保支付政策。 7月31日,据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 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 其中提到,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并实施生育补贴制度。落实好3岁以 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 健全住房支持政策。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纳入公共租赁住房 优先配租范围,并在户型选择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子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子女父母同时申请保障性住 房的,优先考虑就近配租配售。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结合实际出台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 贷款额度等政策。多子女家庭租赁房屋并备案的,可按实际月租金提取公积金,不受月缴存额限制。 优化妇幼医疗保健资源配置,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加强生殖 保健技术研发应用,提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保健等生育医疗服务水平,强化孕产妇心理健康服 务,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规范诊疗行为,改善产妇生育体验。合理确定产科服务价格水平,将适 ...
北京: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倡导重视生育的社会价值 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快讯· 2025-07-31 02:19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 施》的通知。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重视生育的社会价值,落实积极生育支 持措施,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发挥家庭、社会、学校作用,引导青年树 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婚恋指导服务,打造"青春志爱团"等 青年交友服务品牌,提供有公信力的婚恋交友服务,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扎实推进婚俗改革和移风 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培育积极向上的婚俗文化。 ...
北京:优化托育支持政策 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价格和财政补助动态调整机制
快讯· 2025-07-31 02:16
托育服务政策支持 - 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价格和财政补助动态调整机制 [1] - 落实托育服务税费优惠及托育机构水电气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政策 [1] - 明确新建小区托育服务设施配建标准 要求与住宅区同步规划建设交付 [1] - 通过城市更新项目补齐老旧小区托育服务设施短板 [1]
900亿元育儿补贴将发放 多部门合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18:03
"育儿补贴主要通过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领,同时,我们也保留了线下办理渠道和 人工服务,因特殊原因无法通过线上申领的群众,可到婴幼儿户籍地乡镇、街道办理。大家可根据自身 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办理渠道。"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表示。 据悉,家庭申领时只需提交婴幼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等证明婴幼儿身份和抚养关系的必要材料。同 时,各地省级政务服务平台都将设置育儿补贴申领专区,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服务平台也将开通育儿 补贴申领入口。 育儿补贴为家庭提供了直接的经济支持,而生育保险制度则在医疗保障和收入补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 用,共同构成生育支持的经济支柱。 ◎记者 张雪 为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国家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出一揽子生育支持政策。在7月30日举行的国新 办新闻发布会上,来自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有关负责人详细介绍 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措施的推进情况。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透露,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部署,中央财政将 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 对于发放国家基 ...
育儿补贴来了!真金白银为养娃减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2:57
育儿补贴政策 - 全国性《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将于明年实施 覆盖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 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家庭 [1] - 补贴对象为2022年1月1日后出生且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 涵盖一孩、二孩、三孩家庭 [1] - 2025年后出生的孩子可享受36个月连续补贴 之前出生的按剩余月数折算 [1][2] 补贴发放标准 - 年度补贴金额为3600元 一次性发放 [2] - 2025年出生孩子3年累计可获10800元 2023年12月出生孩子可获7200元 [2] - 补贴需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或省级政务平台申请 需提交出生证明等材料 [2] 配套支持措施 - 补贴金额设计参考国际标准(占人均GDP2.4%-7.2%) 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 [4] - 对低收入家庭免征个税 不计入低保收入认定 [4] - 2025年目标实现每千人4.5个托位 同步推进免费学前教育试点 [4] 政策意义 - 政策是国家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关键举措 被专家称为"育儿第一桶金" [5] - 政策组合拳从短期补贴到长期托育、教育支持 系统性降低家庭养育成本 [4][5]
产假调整!各地普遍延长至158天及以上,均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
中国基金报· 2025-07-30 11:18
在托育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推进托幼一体服务,发展社 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等多种方式的托育服务。截至2024年底,全国托位数已达到千人口4.08 个。 在妇幼健康服务方面,推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扩大分娩镇痛服务覆盖范围,持续实施母婴安 全五项制度。2024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0‰,妇幼健康核心指 标达到历史最优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扩大儿科医疗服务供给, 部署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部提供儿科服务,保障广大儿童就医需求。 (原标题:产假调整!各地普遍延长至158天及以上,均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 母育儿假) 来源:央视新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0日14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2024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 出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介绍,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 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取得积 ...
真金白银,支持生育的坚实一步
北京商报· 2025-07-30 02:35
事实上,此前不少地方已纷纷开展发放育儿补贴的探索,补贴标准不一,更多向二孩、三孩家庭倾斜。 国家生育补贴政策落地。养育0—3岁婴幼儿的家庭可领取育儿补贴金,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 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按当前方案标准计算,一孩、二孩、三孩家庭最多共计可领取10800元、21600元、32400元育儿补贴。 作为首个全国性的育儿补贴制度,因为兼具普惠性与公平性,市场上同样反响热烈。受到政策利好影 响,母婴、乳制品板块集体大涨,相关行业活跃度明显提升。 本次补贴政策突破了以往各地补贴政策个别聚焦的局限。政策让一孩家庭同样被关照,不仅缓解了新手 爸妈的焦虑,也消除了孩次间的差异"对待",展现出政策惠民于民的诚意,对于加速构建生育友好型社 会的意义非凡。 从国家层面"统一"发放育儿补贴,就是要向全社会传递鲜明信号:用真金白银支持生育,实打实为家庭 减负。 生育并非简单的个体决定。影响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因素,既有个人意愿、职场焦虑等主观因素,还有 经济支撑、托育保障等多重现实因素。 育儿 ...
育儿补贴,真金白银为生育减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2:52
育儿补贴政策核心观点 - 全国性育儿补贴政策标志着生育支持体系进入系统化制度化新阶段 旨在破解"生育焦虑" [1] - 政策微观层面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宏观层面传递国家重视人口发展的信号 推动配套政策协同改革 [1] - 政策具有普惠性特征 覆盖所有婴幼儿家庭 体现公平性原则 [2] - 建立中央财政基础保障机制 通过转移支付平衡区域差异 实现"全国一盘棋" [2] - 采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 确保政策长期可持续性 为地方政府预留调整空间 [3] 政策实施特点 - 实行不分孩次的普惠性补贴 基于一孩生育率持续下降的现状(2017年1 76个 2021年降至1 64个) [2] - 电子政务系统支撑全流程高效办理 简化申请审核发放流程 [3] - 未来将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态势 发达地区可动态提标 欠发达地区侧重非现金补贴 [3] 地方实践经验 - 各地已探索阶梯式补贴 教育医疗挂钩补贴 育儿消费券等多种形式 [2] - 区域差异显著 部分地方存在财政可持续性不足和政策协同性不强问题 [2] - 发达地区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增加现金补贴 欠发达地区优先采用托育减免 教育优惠等非现金形式 [3] 未来政策方向 - 构建"现金+服务+权益"组合模式 形成系统性养育支持体系 [4] - 需协同住房教育就业等政策 建立普惠共享的儿童福利和公共服务体系 [4] - 完善家庭友好型职场环境和劳动权益保障 形成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制度环境 [4]
【西街观察】真金白银,支持生育的坚实一步
北京商报· 2025-07-29 14:47
育儿补贴政策内容 - 国家自2025年1月1日起对0-3岁婴幼儿家庭发放育儿补贴 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1] - 一孩 二孩 三孩家庭累计最高可领取10800元 21600元 32400元补贴 [2] - 政策突破地方性补贴局限 首次实现全国统一标准并覆盖一孩家庭 [2] 政策影响分析 - 母婴 乳制品板块因政策利好集体大涨 行业活跃度显著提升 [2] - 补贴制度通过现金支持直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形成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拼图 [3] - 政策与托育服务扩容 教育资源均衡等举措形成支持生育的合力 [3] 行业联动效应 - 政策释放明确信号 将带动母婴用品 婴幼儿食品 早教服务等关联产业链发展 [2][3] - 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增加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与补贴政策形成配套支持 [3]
育儿补贴,3600元背后的三重深意
人民日报· 2025-07-29 00:54
育儿补贴政策核心内容 -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按年发放 对2025年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 [1] -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在低保和特困人员认定时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1] - 全国每年两千多万婴幼儿可领取补贴 这是我国首次对居民发放普惠式现金补贴 [1] 政策战略意义 - 体现"投资于人"导向 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为国家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2] - 有利于人力资本长期积累 实现增加家庭收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等多重目标 [2] - 将人的发展置于经济社会系统核心 从关注物质积累转向重视人的价值 [3] 人口发展背景 - 我国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 老龄化少子化程度加深 [3] - 2024年国务院提出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 涵盖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多个环节 [3] - 政策旨在保持人口规模优势和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助力经济动能转换 [6] 民生保障作用 - 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背景下实施 体现"民生为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 - 调查显示多数育儿家庭面临较大经济压力 政策回应降低养育负担的呼声 [4][6] - 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教育"双减"、普惠托育等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4] 经济与社会价值 - 我国照料经济价值约占GDP25% 其中女性贡献近2/3 补贴体现对照料劳动价值的尊重 [6] - 降低生育直接/间接成本及机会成本 激发生育意愿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6] - 完善生育支持体系有利于释放内需潜力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