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医保惠及全民、教育普及程度提高 一览“十四五”以来社会民生成果
央视新闻· 2025-09-28 06:35
截至2024年末,全国人口总量为140828万人,人口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我国城镇人口达94350万 人,城镇化率为67.00%,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国家统计局今天(28日)发布"十四五"以来社会民生统计报告。"十四五"以来,我国人口总量总体稳定, 人口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就业总体稳定,居民收支稳步增长,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支 撑。 人口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居民文化消费不断提升。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2020年增长67.8%,增速快于同期 人均消费支出。2024年末,我国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分别为10.7亿人、7.5亿人和 5.7亿人,分别比2020年末增长15.5%、13.6%和24.9%,数字文化消费已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重点群体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社会民生政策强化兜底帮扶,重点群体民生保障更有力度,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 平惠及全体人民。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就业人员继续增长。2024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比2020年 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202 ...
2024年末,全国人口总量为14.08亿人
搜狐财经· 2025-09-28 02:50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314元,比2020年增加9125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2021— 2024年年均实际增长5.5%,与同期GDP增速同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4188元、 23119元,年均实际增长4.5%、6.9%。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比2020年增加7017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2021—2024年年 均实际增长6.5%。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为2.34,比2020年下降0.22;东部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59,比2020年下降0.03。 社会事业向好发展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十四五"以来社会民生统计报告 【大河财立方消息】9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十四五"以来社会民生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2024年末,全国人口总量为140828万人,人口总量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我国16—59岁劳 动年龄人口为85798万人,占总人口的60.9%,规模优势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2024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比2020年提高1.0 ...
国家统计局:人口规模总体稳定,人口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央视网· 2025-09-28 02:01
人口分布向城镇和东部地区集聚。2024年末,我国城镇人口94350万人,城镇化率为67.00%,比2020年 末提高3.1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东部地区常住人口为5670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 40.32%,比2020年提高0.30个百分点。 人口发展质量持续提高。2024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比2020年提高1.07岁,比世界平 均水平高5岁。全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21年,比2020年提高0.46年。我国公民 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37%,比2020年提高4.81个百分点。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9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十四五"以来社会民生统计报告》。 其中, 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优势依然明显。2024年末,全国人口总量为140828万人,人口总量 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5798万人,占总人口的60.9%,规模优势和人 口红利依然存在。 ...
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筑基培元,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扬子晚报网· 2025-09-26 11: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国办印发 《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这是优化人口结构、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赓续华夏文明的治本之策。 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筑基培元,重点在于构建职场性别平等的安全网。当职场女性因生育而面临晋升受 阻、薪资不公甚至"隐形辞退",当"准妈妈"的简历屡屡石沉大海,这既是人力资源的浪费,更是社会文 明的伤痕。唯有严格执法,根除职场性别歧视,倡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完善灵活弹性工作制度, 才能让女性在职场与家庭之间寻得坚实的平衡点。当每一位母亲不再因职业发展受限而焦虑犹豫,生育 的勇气才会自然萌发。 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筑基培元,根本还要社会价值观念重塑与公共精神培育。当"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 被"精致利己"悄然取代,当"丁克"成为某种值得炫耀的时尚标签,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生育"的社会价 值。这关乎社会活力的永续,文明血脉的延续。因此,公共空间对婴幼儿的包容、社区对育幼家庭的支 持、舆论对多子女家庭的友善,绝非可有可无的细节——它们共同编织着鼓励生育的温暖社会心理环 境,是在无言中发出生命的礼赞。 ...
全球观·中国策丨对话张许颖:逐步建立、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开端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9-22 11:00
人口变局下的破局之道 【开栏的话】 近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等知名学者、国际组织负责人到中心交流研讨,以汇聚全球顶尖智 慧,共研时代重要命题。这些跨越国界、充满智慧的真知灼见,不仅能为中国发展提供镜鉴,也为世界理解中国打开了新的窗口。为将这些优秀思想成果 分享给业界及企业,中国经济时报自即日起开设"全球观·中国策"版面,聚焦前沿理论与学术观点,以深度报道架起中外思想者对话的桥梁。首期聚焦"人 口变局下的破局之道",以全球视野探寻人口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专访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许颖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当前,中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口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总体上看,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 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 人口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许颖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十五五"时期 我国将进入稳定的人口减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资源配置能否及时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并作出"结构性"调整将是主要 ...
准确把握“十五五”的阶段性要求
中国发展网· 2025-09-21 13:04
——把握经济增长速度的阶段性要求。经济增速,历来与发展阶段相关。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中国经 济增速正实现稳步"换挡"。按照目标导向,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不妨以此倒推,"十五五"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是多少。高质量发展,不"唯GDP",但保持合理增速、稳 步扩大经济规模,仍至关重要。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评论员 杨禹 秋色渐浓,十月将至。谋划"十五五",正步入深处。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必须准确把 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 如何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不妨从这几个角度入手: ——把握历史方位的阶段性要求。"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 时期。根据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安排,我国将通过3个五年规划期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十四五"开局起步,"十六五"冲刺收官,"十五五"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 ——把握改革开放的阶段性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任务,都要在2029年完 成。而202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50周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 ...
市委举办第七期干部学习大讲堂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南京日报· 2025-08-31 01:15
人口发展新形势分析 - 中国人口发展面临主要矛盾 需深入分析发展态势[1] - 需全面认识并正确看待人口发展新形势 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1] 人口高质量发展战略 - 推动"十五五"及更长时期人口高质量发展 提出意见建议[1] - 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 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1] - 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1]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健全生育支持政策 综合施策破解人口总量增长乏力困局[2] -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2] -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多措并举增强城市吸引力与产业带动力[2] 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需求完善政策措施[2]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持续建设幸福城市与文明城市[2] - 营造宜居宜业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2] 人才发展机制 - 加大育才引才留才力度 构建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2] - 强化产业基础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良好人才生态[2] - 不断释放人口红利[2] 工作机制创新 - 发挥人口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作用[2] - 聚焦人口高质量发展关键问题加强研究[2] - 推动人口工作从管理向引导和激励转变 凝聚工作合力[2]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人民日报· 2025-08-27 21:48
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 保持合理经济增速 统筹中长期目标和远景目标有效衔接 [1] - 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在维护产业链 供应链和市场完整性上的支撑作用 [1] -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1] -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1] - 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增加基础研发投入 有组织推进原创性基础性研究 [1][6]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6] - 分行业开发垂类智能化大模型应用 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3] - 部署量子科技 脑机接口 生物制造 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重大科技项目 [6] - 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升级 开发智能服务机器人 [3] - 构建"关键金属研发+战略储备+循环利用"体系 实现关键金属自主可控 [19] 内需扩张与消费升级 -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2] - 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夯实消费增长基础 [2][4] - 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 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性住房投入 [2] - 通过稳就业 稳岗政策提升消费能力 [4] - 提高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投入力度 提振消费意愿 [4] - 打造社会体验型消费场景 满足现代消费需求 [5] 数字经济与数据要素 - 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赋能作用 [1] - 健全数据产权 交易流通 收益分配 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 [1] - 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1] - 推动企业间 行业间数据互联互通 实行数据开放共享 [3] - 探索建立国家级农业数据交易平台 完善数据要素规则 [10] 能源资源保障 -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21] - 推进核能 新能源 储能关键技术突破 [21] - 推动新能源转化为绿氢 绿氨 绿醇替代化石燃料 [21] - 完善重要矿产资源评价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制度 [22] - 建立探产供储销全过程预测预警和应急保障机制 [22] 乡村振兴与农业发展 - 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乡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10] - 积极推进"种业芯片"攻坚 实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 [10] - 发展定制农业 共享农场 农产品电商直供等新业态 [10] -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 加强高技能数字新农人培训 [10] - 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智慧系统 发展农业碳汇智能监测与交易 [10] 教育资源配置 - 建立学龄人口动态监测机制 前瞻规划配置教育资源 [7] - 扩大优质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容量 [7] - 优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提高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7] -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适应国家战略需求 [8] 生态环境保护 - 设定PM2 5下降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作为约束性指标 [19] - 2030年全国PM2 5年均浓度保持"十四五"降幅 二氧化碳排放稳中有降 [19] - 推进蓝天 碧水 净土保卫战 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 [20] - 加强减污降碳扩绿 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20] 国际创新合作 - 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产业共性技术平台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22] - 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22] - 鼓励外资企业参与产业应用研究项目 优化海外人才引进流程 [23] - 完善与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23]
为绘好“十五五”发展新蓝图献计出力——全国政协常委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协商议政
新华网· 2025-08-26 11:51
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 统筹中长期目标和远景目标有效衔接 保持合理经济增速 重视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1]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全面发力关键时期 [1] - 破解内卷式竞争需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产业结构高端转 市场生态公平优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提升 [4] 农业与乡村振兴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与产业深度变革 破解发展瓶颈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2]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探索建立联县包乡兴村梯次结对机制 健全项目信息库 强化企业发展特点与城乡资源禀赋适配性结对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破除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障碍 [2] 人口发展与社会建设 - 人口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实现人口素质优良 总量充裕 结构优化 分布合理及其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态平衡 [2] - 部署加强养老服务科技创新 研究涉及养老服务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2] - 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 [3]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3] 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 - 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3] - 支持中央企业 地方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建设高水平海外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和创新联合体 加强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持续优化开放环境 [3]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1]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进行大会发言王沪宁出席
新华网· 2025-08-26 08:01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更突出战略位置 [2] -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动能 [2] -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深度变革 推进乡村振兴 [2] 内需与消费体系 - 将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规划战略基点 [2] -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 提振消费意愿 拓展消费场景 扩大消费供给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2] 数字经济与产业智能化 -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2] 教育与人力资源 - 统筹优化教育规模类型及层次结构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2] - 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 [2] 乡村振兴与民营企业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发挥民营企业在城乡循环和共同繁荣中的作用 [2] -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和市场体系 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2] -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 对外开放与创新协同 - 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