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

搜索文档
整理:6月26日欧盘美盘重要新闻汇总
快讯· 2025-06-26 15:24
国内政策与金融改革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央行联合发布方案 计划五年内基本建成高质量综合普惠金融体系 [1] - 国办印发信用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提出统一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和完善失信分类标准 [1] - 上交所召开科创板"1+6"政策保荐机构座谈会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 [1] 科技与制造业动态 - 小米发布首款SUV汽车YU7 定价25.35万元起 Pro版27.99万元 Max版32.99万元 [1] - 小米同步推出首款AI眼镜 起售价1999元 [1] - 龙芯3C6000国产通用处理器发布 标志自主研发取得进展 [1] 医疗与航天领域 - 2025年医保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指南发布 首次纳入商保创新药 [1] - 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航天工程持续推进 [1] 国际经贸与地缘政治 - 印度与美国贸易谈判陷入僵局 双边关系面临挑战 [2] - 伊朗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并颁布相关法律 [2] - 欧盟指控美袭击前伊朗转移浓缩铀 加剧地区紧张 [2] 美国经济数据与货币政策 - 美国5年/3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突破101基点 创2021年以来最陡水平 [2] - 美国5月商品贸易逆差意外扩大 出口创疫情后最大降幅 Q1 GDP下修 [2] - 美联储官员释放信号:巴尔金称加息非主要话题 戴利预计秋季降息有望 古尔斯比提出通胀达标或开启降息路径 [2]
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 这份文件作出新部署
新华社· 2025-06-26 14:31
信用修复制度新部署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提出十方面举措以帮助信用主体高效便捷重塑信用 [1] - 方案以统一、便利、协同为核心理念,推动信用修复规范化建设,解决制度碎片化问题 [1] 统一实施机制 - 明确"信用中国"网站为集中公示各类公共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行业主管部门按统一标准公示本领域信息 [1] - 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标准,解决各部门、各地方规则不一致问题 [1] - 聚焦公示平台、修复渠道、信息分类标准、修复信息更新四个维度的统一 [1] 失信分类与修复规则 - 将失信信息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设定差异化公示期限,最短公示期满后可申请修复 [2] - "信用中国"网站作为信用修复"总窗口",接受行政处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各类修复申请 [2] - 失信分类更精准,修复规则更统一,部门职责更清晰 [2] 便利化措施 - 简化信用修复申请材料,"信用中国"网站需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行业主管部门需在7个工作日内提供修复结果 [3] - 信用主体可通过网站或直接向主管部门提起异议申诉 [3] - 建立"线上+线下"双渠道,压缩非法中介寻租空间 [3] - 创新信用修复结果同步更新机制,要求主管部门及时停止公示并更新网站数据 [3] 破产重整企业专项机制 - 设立"绿色通道",允许重整企业凭法院裁定书申请暂时屏蔽失信信息、更新信用评价并解除惩戒措施 [4] - 该设计有助于消除失信惩戒对破产重组的阻碍,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经营和融资 [5] 制度影响 - 方案针对信用修复痛点推出精准政策,为构建统一制度、优化信用生态提供保障 [5] - 通过差异化分类和协同机制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5]
1.5万元就能删法院判决书?信用修复江湖大起底
虎嗅· 2025-06-26 12:25
信用修复行业现状 - 信用修复公司提供从裁判文书网撤下判决书服务 报价1 5万元 从信用中国撤行政处罚1万元 从天眼查等第三方撤负面信息5000元 [1] - 中介宣称可处理各类负面信息 包括贷款逾期 违法犯罪记录等 覆盖监管部门官网 银行风控系统等平台 [2]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 提出十项重点任务规范信用修复流程 [3] 法院判决书撤回操作 - 中介声称民事判决书撤下费用1000元/案号 刑事判决书5000元/案号 含第三方平台同步撤下 [7] - 最高人民法院前负责人指出刑事案件尤其是"八大重罪"判决书通常难以撤回 民事案件履行完毕或存在错误时申请较易 [10] - 律师表示裁判文书撤回需严格符合法定条件 中介操作可能涉及灰色地带违法 [12][14] - 企业和个人可申请匿名处理已公开文书 但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不利影响 [15] 行政处罚信息修复 - 信用中国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修复需满足超出最短公示期(普通3个月 特定领域1年)且执行完毕的条件 [21] - 修复流程为在线提交申请材料 10个工作日内审核 无需中介介入 [19] - 目前信用中国仅受理法人组织行政处罚修复 不涉及自然人 [18] 征信逾期记录处理 -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为行为终止后5年 中介主要针对5年内记录收费处理 [23] - 中介声称通过找银行法律漏洞施压可消除记录 四大行收费最高 地方银行2000-4000元 [24] - 律师指出此类恶意投诉行为已被银行程式化应对 成功率极低 [24] 第三方平台信息更新 - 天眼查 企查查等平台表示官网信息撤下后 提交资料核实可在5天内免费同步撤下 [32] - 银行信贷审批更关注官方信息 已执行完毕的处罚或诉讼不影响贷款 未履行义务的终本案件视为重大负面 [33] 国家政策导向 - 国家发改委明确信用修复为免费公共服务 将统一受理渠道 实行"前店后厂"模式提升效率 [37] - 方案将失信信息分为轻微 一般 严重三类 明确相应公示期限 简化申请材料 [34][35] - 官方强调将打击有偿修复和"提前修复"诈骗行为 [38][39]
新华财经晚报: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及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新华财经· 2025-06-26 10:10
信用修复制度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从十个方面系统规范信用修复,包括统一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完善失信信息分类标准、明确信用修复申请渠道等 [1] - 方案要求同步更新信用修复结果,健全异议申诉处理机制,协同推动破产重整企业高效修复信用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国家发改委将于7月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并分领域制定月度、周度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以保障政策有序实施 [1][2] 民航安全新规 - 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晰或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1][2] 稀土出口管理 - 商务部表示中国依法加快稀土出口许可审查,已批准一定数量合规申请,并将持续加强审批工作,愿与相关国家加强出口管制对话 [1] 医保目录调整 - 国家医保局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2025年调整方案,标志着商保在多层次医保体系中作用提升 [2] 香港数字资产发展 - 香港特区政府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计划通过代币化应用场景多元化构建数字资产生态圈,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3] - 多家香港本地券商已完成虚拟资产牌照升级,未来更多机构可能入局,主要开展分销性质交易服务 [3] 国产处理器发布 - 龙芯3C6000发布,采用自主龙架构指令系统,性能相当于2023-2024年市场主流产品,满足多场景计算需求 [4] 国际政策动态 - 韩国央行计划自7月起通过定期回购操作增加货币供应量,每周开展14天期和7天期回购 [6] - 韩国总统李在明表示将制订补充预算案,包含发放消费券、加大投资等措施应对经济困境 [6] - 菲律宾预计2025年GDP增长5.5%-6.5%,2026-2028年增长6%-7% [6] - 法国财政部目标2025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4%,需额外削减50亿欧元支出 [6] 金融市场数据 - 上证指数跌0.22%至3448.45,深证成指跌0.48%至10343.48,创业板指跌0.66%至2114.43 [7] - COMEX黄金涨0.31%至3353.3美元,白银涨1.29%至36.91美元 [7] - WTI原油跌0.14%至64.83美元,布伦特原油跌0.17%至66.32美元 [7]
桐庐市场监管局“年报三乐章”:奏响企业信用与发展新旋律
江南时报· 2025-06-23 15:20
年报工作的重要性 - 年报是企业向社会公示经营状况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维护企业信誉和健康发展 [1] - 及时准确报送年报可避免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降低经营风险 [1] - 桐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年报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内企业经营近况,提供精准服务 [1] 新设企业年报服务措施 - 采取"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提升新设企业年报意识 [1] - 制作方言版年报宣传短视频和微信群推送操作指南 [1] - 针对常见年报诈骗话术制作防骗指南,线下"一对一"开展填报服务 [1] - 已为1013家新注册企业提供定向指导,确保报送工作规范有序 [1] 重点企业年报管理 - 针对往年逾期未报、行业风险较高的企业建立动态管理清单,专人跟踪 [1] - 通过系统筛查、实地走访对80余家重点企业实施"日提醒、周跟进" [1] - 重点企业年报率已达88%,有效降低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风险 [1] 异常企业信用修复 - 通过电话核查、实地走访确认企业实际经营状态 [2] - 对正常经营但被列入异常名录的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指导信用修复 [2] - 对经营规范、信用风险较低的企业合理减少检查频次 [2] - 已帮助105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2] 下一步工作计划 - 深化年报服务工作,通过视频宣传、现场答疑提升经营主体对年报政策的知晓率 [2] - 做好信用监管、信用评定及信用修复工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2]
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推31件实事,打造副中心“暖商”新生态
新京报· 2025-06-19 05:21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制定《2025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细化31项任务举措,推动副中心营商环境提升[1] - 方案从六个维度推动准入提速、监管提效、服务升温,包括规范便捷制度环境、平等有序市场环境等[1] - 企业设立登记全面实现"一日办结",外资企业全程网办同步提速,为重点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全链条服务[1] - 食品经营许可进一步扩大免现场核查范围,年内持续推进许可"瘦身"[1] 智慧监管与执法创新 - 试点推行大型游乐设施"一台一码"智慧监管,完善"扫码检查"全链条工作机制[1][2] - 非现场监管实施范围扩大,非现场检查占比将达50%以上[2] - 依托"风险+信用"分级分类模型,"无事不扰"白名单企业扩容至全区企业总数10%以上[2] - 推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运用提醒告诫等方式防止"小过重罚",实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提示函"两书送达"[2] 企业服务与支持 - 深化"知识产权管家"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1] - 加大企业参与质量奖申报服务指导力度,鼓励认证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认证服务[2] - 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服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2] - 深化京津冀区域协作,推进营业执照异地办理、发放和领取,提升跨省迁移、注销便利度[2]
经济日报:完善信用修复激发企业活力
快讯· 2025-06-16 22:06
信用体系对企业的影响 - 中国已建立较为完备的信用体系 该体系能反映企业自身健康状况并帮助判断合作伙伴品质 [1] - 信用强的企业在吸引合作伙伴 获得资金注入 争取谈判空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 - 失信企业因信用困扰在经营发展中受到限制 缺乏活力 [1] 信用评价的目的 - 信用体系旨在维护经济秩序 而非使企业"社死" [1] - 信用评价通过对企业经营形成监督 促使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平稳运行 [1]
完善信用修复激发企业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6-16 22:04
信用体系的重要性 - 信用是对个体或组织履行契约能力及可信度的综合评定,已成为企业无形资产[1] - 截至一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累计修复企业违法失信信息877.79万条,同比增长34.52%[1] - 信用强的企业在吸引合作伙伴、获得资金注入、争取谈判空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 信用修复的必要性 - 部分企业信用瑕疵出于客观不可抗力或经营困难阶段,需通过修复消除历史记录影响[1] - 信用评价具有滞后性,不一定反映企业最新经营状况[1] - 信用修复是对企业的正向激励,有利于激发履约意愿并推动合法经营[2] 信用修复的规则与进展 - 申请信用修复需满足特定条件,如纠正违法行为、符合公示期限等[2] - 国家税务总局明确19种情节轻微纳税失信行为可修复[2] - 3月份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上线,解决重复修复、效率低等问题[2] 信用体系完善方向 - 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3] - 未来重点推进数据共享、规则统一、区域协同等领域的信用修复创新[3] - 目标构建宽严相济、灵活公平的信用体系以守护市场秩序[3]
湖北荆门:信用“极简修复”模式 为市场主体卸下包袱注入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06-16 14:24
信用修复创新服务 - 荆门市推行信用"极简修复"服务,477户市场主体"零跑腿"完成信用修复,624条异常信息清零 [1] - 传统信用修复流程需多次往返窗口、提交大量材料,新服务实现"无感修复",企业无需提交申请、填写表格或准备材料 [2] - 自2月19日起,行政处罚机关工作人员主动为企业提交修复申请,企业只需提出需求 [2] 服务机制优化 - 荆门市实施"三书同达"机制,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行政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 [3] - 已累计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900余份,帮助企业明确整改方向和修复路径 [3] - 企业表示"三书"机制保障了失信主体的知情权,消除了迷茫感 [3] 政策宣传与指引 - 编制《荆门市市场监管信用修复操作指南》,详细列明法定条件、材料、流程及标准模板 [4] - 通过微信公众号、入企宣讲等方式开展宣传,组织5场宣讲活动,发放3000余份指南 [4] - 企业信用修复政策知晓率提升50%以上 [4]
让金融正本清源方可防风险、注活力
第一财经· 2025-06-16 00:47
金融数据与社融表现 - 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8.63万亿元,同比多增3.83万亿元,5月社融增量2.29万亿元,同比多增2247亿元 [1] - M2同比增长7.9%,M1同比增长2.3%,M2-M1剪刀差5.6个百分点,较4月缩小0.9个百分点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6.31万亿元,同比多增3.81万亿元,占社融同比多增规模的绝大部分,其中置换债券对应置换贷款约2.3万亿元 [1] 政府债券与资产负债重整 - 政府债券发行(尤其是置换债券)显著改善各级政府资产负债结构,增强经济可控性和扩信用能力 [1] - 政府通过债券置换将地方债风险匹配至可管控范围,为经济注入流动性 [4] 企业部门流动性改善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达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8.6%,需通过《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实改善流动性 [2] -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前五个月增加1343亿元(同比多增1662亿元),但5月单月减少1163亿元,反映供应链金融存在发展空间 [2] - 汽车行业承诺60天账期,缓解主导企业对供应商资金占用问题 [2] 供应链金融与政策支持 - 需清除阻碍企业并购重组或破产出清的政策,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治理,降低供应链金融成本 [2] - 建议通过财政贴息增信激励金融机构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商业承兑汇票使用率高的问题 [3] 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调整 - 需完善个人破产制度和专项政策,便利居民调整按揭贷款等中长期负债,降低资产负债表修复成本 [4] - 推广个人破产制度可为偿债无力的家庭提供重生机制,打通经济生态链卡点 [4] 经济体系信用风险 - 当前信用风险溢价过高源于市场竞争受阻和信用未有效出清,需通过企业并购重组和破产重整制度提升信用等级 [3] - 政府、企业、居民三部门需协同修复资产负债表,实现债务可持续性,解放信用潜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