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

搜索文档
在开放合作中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信长星许昆林会见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嘉宾
新华日报· 2025-09-11 23:34
9月11日,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在南京会见出席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的部分嘉 宾。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吴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何宏平,诺贝尔化学 奖获得者库尔特·维特里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 者、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苏州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常进,东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 国科学院院士张荣,华南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等先后发言。 大家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江苏是 创新高地、产业高地,连续多年举办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广泛集聚创新资源,深化开放合作,将进一 步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密切互动,加快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将更好发挥优势,当好桥梁纽 带,在现有良好基础上,拓展与江苏的交流合作,创造更加丰硕成果。 省领导周红波、刘建洋、储永宏、马欣、赵岩参加会见。 信长星、许昆林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各高校院所长期以来给予江 ...
不少“新面孔”首次亮相,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引人瞩目4100多项科技成果拉满“创新浓度”
新华日报· 2025-09-11 23:27
初秋的南京,微风轻拂,舒适宜人。9月11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 会如约启幕,几十位院士、百余家高校院所、数千家科技企业、超万名科技人员应邀相聚。集中发布 4100多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3600多条企业技术需求,组织4000多家企业与专家教授、技术经理人、金 融机构等对接洽谈,使大会主题"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创新融合发展打头阵"具体可感、内涵丰富。 江苏连续3年召开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聚焦产业重点方向和新领域新赛道,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 创新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今年的大会,有什么新面貌,又将催生 哪些新合作? "创新之光"在这里汇聚 这一天,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也许是江苏创新浓度最高的地方。记者走进会场内的发布区,仿佛走进 一座硬核科创宝库,一系列科技成果让人目不暇接。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3项成果,是 江苏科技创新地基日渐坚实的缩影;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国内首台10MW纯 氢燃气轮机整机等创新成果的模型,标注着江苏科技创新能力的高度。 这里的200余项标志性成果,可谓是近3年江苏产业科技创新的"全明星阵容"。其 ...
北京建成1100余家蔬菜标准化基地
新京报· 2025-09-11 15:14
农业标准化生产与源头管控 - 北京市建成1100余家农业标准化基地 年产优质农产品118万吨 占全市菜篮子产品总量46% [1] - 绿色有机认证主体达500余家 年产量超40万吨 较十三五时期提升85%以上 [1] - 实现樱桃苹果蜂蜜等主要食用林产品追溯体系全覆盖 [1] 智慧监管与追溯体系 - 创新实施一户一码智慧监管模式通过北京农安宝小程序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到上市全流程可追溯 [1] - 全市74家校外供餐企业摄像头接入市场监管系统 运用AI技术精准识别风险 [2] - 常态化开展药物残留攻坚治理专项行动 [1] 校园食品安全与供餐模式 - 创新推行中央厨房加微厨房模式 通过净菜直供集中配送减少食品制作环节和接触人员 [2] - 率先开展穿透式大型食品销售企业体系检查 强化跨区域风险防范 [2] - 推动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协同发展 [2] 产业创新与审批优化 - 北京海淀某公司获得全国首张具身智能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 [2] - 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整合多部门许可事项 审批时限从52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 [2] - 通过铁拳昆仑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2]
城记 | 一支钢笔、一条产业创新带、一条苏州河 从三个“一”看上海“西大堂”普陀蝶变
新华财经· 2025-09-11 14:24
新华财经9月11日电(杨子华)GDP较"十三五"末增长40.8%,研发服务等四大产业提前完成"411倍增计 划",科技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近日,上海普陀"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发 布。从一系列数据来看,普陀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面 向"十五五",普陀区将进入经济动能跃升换挡期、协同创新效应溢出期、城区品质迭代焕新期。一个经 济发展有声有色、城区形象出新出彩、品质生活可感可及的上海"西大堂"正敞开大门,迎接来客。 "英雄"归来,一支钢笔书写产业基因 "英雄"钢笔,是不少80、90后的童年记忆。作为沪上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工业品牌之一,上海英雄(集 团)有限公司不仅总部和工厂在普陀,去年在苏州河畔还开出首家精品文创门店。金色门头搭配复古绿 外墙,一眼"老钱风"的外观,让走过路过的行人感叹,"国民钢笔变潮了,变高级了!" 小小一支钢笔,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却不小。据上海英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文斌介绍,一 支钢笔包含了20多个零部件,核心技术在于笔尖。"好的笔尖书写顺滑,整笔不漏墨,仅笔尖制造就要 经过30多道工序。"董文斌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键盘 ...
支持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持续创新突破、做强做优主业!陈吉宁调研高科技企业
第一财经· 2025-09-11 11:42
调研期间,陈吉宁分别同两家企业管理及研发团队深入交流,听取企业下一步发展的计划打算,共同研 判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变革方向,关切询问还有哪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哪些政策服务需要跟进,逐一 回应企业诉求,明确具体对接部门。陈吉宁说,深化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科技企业是不可或 缺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加快关键核心 技术攻坚突破上挑重担、当尖兵,积极抢占前沿领域科技制高点,提升创新效率,激发创新活力,加快 技术迭代,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出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高精尖新产品和技术解决方 案。要在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走在前、作示范,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推动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培育发展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 水平。上海将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为企服务,加强高效对接,助力企 业保持敏捷性,抢抓"窗口期",对标国际顶尖,明晰发展战略,把握战略主动,开拓新市场、构筑新优 势。相关部门和区要进一步提高政策服务的整体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的具体问 题,支持企业 ...
报告显示:今年以来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经济增长等指标进展顺利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05:1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受国务院委托作报告时介绍,从目前掌握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以 及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经济增长、就业、消费、外贸进出口、居民收入、基 本养老保险、粮食能源生产、绿色生态、金融等指标进展顺利。 报告指出,下半年要实施好党中央部署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 业创新深度融合,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 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多措并举保障改善民生,加强重点领域 安全能力建设。(经济日报记者李万祥) 9月10日,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 议。 ...
博览乡村生活,助力休闲产业
南京日报· 2025-09-11 02:21
展会紧扣"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将全面展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乡村的休闲线路、民宿 村居、乡野疗愈以及城乡规划、民房改造、数字农业等全产业链内容,通过现场交流互动、实景体验、 成果分享等多元形式,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为实现"让城市了解乡村,让乡村走近城市"的美 好愿景,本届"乡博会"首次构建"展城村"三级联动生态,让城市展会资源从"展示"直连乡村产业"落地"; 首次打造"乡村+X"跨界生态矩阵,围绕主题延伸出"乡村+健康""乡村+科技""乡村+艺术""乡村+消费"等四 大跨界方向;首次实现"秋展春续"长效赋能,打破传统会展短期效应,创新"3天核心展+365天常态化运 营"模式。 本届"乡博会"共划分乡村休闲线路及民宿区、乡村健康生活区、户外生活体验区、园林园艺区以及 金陵禅意文化用品区等五大核心展区,从"行住食游购娱"全场景覆盖乡村休闲产业,让观众"一站式"触 摸乡村生活多元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产业链展示之外,展会还将同期举办第七届乡村文化振兴高层论坛、第二届乡 村产业优秀成果邀请赛、乡博会农房及民宿运营成果邀请赛、南京都市圈及跨区域文旅线路推介会等活 动,更将成立乡村休闲产业跨行业专家库 ...
张国清在四川调研产业创新等工作
新华财经· 2025-09-10 23:26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1] - 要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1] - 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完善激励保障措施[1] 企业培育体系构建 - 健全梯度培育体系以培育产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 - 重点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1] - 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1] 产业创新实施路径 -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根基推进产业创新[2] - 加强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2] - 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2] 产业链供应链建设 - 一体推进软硬件创新和标准制定实现自主可控[2] - 打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2] - 建设高水平产业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2]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 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培育懂技术懂产业的科技经纪人[2] - 促进技术交易实现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匹配[2] - 运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推动创新产品迭代[2] 调研企业案例 - 调研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生产经营与研发创新情况[1] - 考察四川凌空天行科技公司转型升级进展[1] - 走访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实验室及工厂车间[1]
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人民日报· 2025-09-10 22:13
产业创新政策导向 - 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 - 要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1] - 提出健全梯度培育体系 培育产业领军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 科技创新实施路径 - 需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 推进关键共性技术 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2] - 要求一体推进软硬件创新和标准制定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2] - 建设高水平产业服务平台 提升中试验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能力 [2]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 完善技术转移促进机制 培育懂技术懂产业懂市场的科技经纪人 [2] - 坚持应用导向 用好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支持政策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2] - 形成以创新带应用 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2] 企业调研案例 - 调研中国东方电气集团 四川凌空天行科技 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企业生产经营和研发创新情况 [1] - 期间调研四川天味食品集团食品安全工作 强调全链条监管要求 [2]
张国清在四川调研时强调 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新华网· 2025-09-10 13:54
其间,张国清还来到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调研食品安全工作。他强调,要将"四个最严"要求贯穿于食品生 产、流通、储存、消费各环节,抓在日常、严在平时,强化全链条监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责任编辑:何俊熹 新华社成都9月1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8日至10日在四川调研产业创新等工 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科技创 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 能新优势。 在成都市和绵阳市,张国清先后来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长虹智能制造产 业园等企业,深入实验室、工厂车间,详细了解生产经营、研发创新、转型升级等情况。他强调,要强 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完善激励保障 措施,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产业创新生力军。要健全梯度培育体系,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 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领军企业,发展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 角兽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张国清强调,要以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