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
icon
搜索文档
证券行业周报(20250728-20250803):IPO:港股募资额同比高增,A股受理提速-20250804
华创证券· 2025-08-04 09:13
行业投资评级 - 证券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预期未来3-6个月内行业指数涨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 [6] 核心观点 - 港股IPO市场表现强劲:2025年1-7月港股IPO募资总额达1275亿港元,同比增长604%,已超过2022-2024年各年全年水平,其中宁德时代募资410亿港元占比32 1% [2] - A股IPO受理加速:2025年6月A股IPO受理量达148家,占1-7月总量的84%,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的29家,主要因企业需在6月30日前提交申请以避免财务数据更新 [3] - 科创板与创业板标准调整: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及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启用,有望拓宽未盈利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加速IPO进程 [3] 市场数据 - 港股IPO数据:2025年1-7月共52只新股上市,同比增长30%,募资额创2021年以来新高 [2] - A股IPO数据:2025年6月受理量同比激增410%(148家 vs 2024年6月29家) [3] - 两融数据:截至7/31市场两融余额19848亿元,7/28-7/31期间融资净买入372亿元 [9] 重点公司分析 - 广发证券:2025年预测EPS 1 45元,PE 13 36倍,PB 1 17倍,评级"推荐" [5] - 中信证券:2025年预测EPS 1 82元,PE 15 76倍,PB 1 53倍,评级"推荐" [5] - 华泰证券:2025年预测EPS 1 91元,PE 10 38倍,PB 1 04倍,评级"推荐" [5] 板块表现 - 券商板块估值:截至2025/8/1,PE TTM 21 21x(近5年50 5%分位),PB 1 52x(近5年62 6%分位) [9] - 相对表现:券商板块近12个月绝对收益42 8%,跑赢沪深300指数24 3个百分点 [7] 投资建议 - 配置方向:建议围绕行业供给侧改革与整合布局,推荐顺序为广发、中金H、中信、华泰、东财、国泰海通 [9]
高盛:偏长线资金增加港股新股配置 行业龙头股更受青睐
智通财经· 2025-08-04 07:54
港股IPO市场回暖 - 近期港股新股吸引逾30万人认购,投资气氛明显回暖 [1] - 2023年香港IPO基石投资者中外资占比从不足20%提升至28%,但仍低于2020-2021年水平 [1] - 海外养老金、主权基金等长线配置型资金参与度增加,这类资金更关注中长期基本面 [1] 外资投资偏好变化 - 长线资金持仓稳定性较高,导致本轮IPO公司上市后表现相对稳定 [1] - 行业龙头H股因资本充裕、资源优质、运营高效,在A/H股比价中折让幅度较小甚至出现溢价 [1] - 外资更青睐具有行业整合潜力的龙头企业,认为其最终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1] 香港IPO融资规模 - 2023年上半年香港IPO融资额达141亿美元(不含SPAC),超过纳斯达克和纽交所 [2] - 宁德时代(03750)单笔融资410亿港元,恒瑞医药(01276)和海天味业(03288)融资均超100亿港元 [2] - 当前IPO平均规模仍不及2019-2021年超巨型IPO密集期,但市场认为渐进式融资更健康 [2] 当前IPO市场特点 - 年内50多家香港新股总融资1250亿港元,不足港股总市值的1% [2] - 申请中的IPO项目规模普遍较小,预计总集资将呈缓慢渐进式增长 [2] - 与2021年爆发式增长不同,当前IPO节奏对市场流动性冲击较小 [2]
合续科技拟冲击A股IPO:董事长李文生控股32.6%,曾涉足房地产
搜狐财经· 2025-08-04 06:15
IPO辅导进展 - 公司于2021年12月29日启动IPO辅导 当前辅导期为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2] - 辅导期内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与业务财务协同 需加强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协同 [2] - 正结合经营业绩和资本市场政策变化 与辅导机构讨论创业板或北交所等申报板块选择 [2]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2年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及生活垃圾处理设备领域 [3] - 业务涵盖标准化 智能化 高效节能设备的研发 生产及销售 [3] 股权结构与管理层 - 控股股东李文生直接持股30.58% 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股12.02% 合计控制32.60%股份 [4] - 李文生现任董事长 曾于1998年离开体制进入房地产行业 2012年转型进入环保行业 [4][5]
港股重大变革,今日生效
证券时报· 2025-08-03 22:41
香港证券市场改革 - 香港交易所宣布下调最低上落价位 第一阶段调整将于8月4日生效 涉及股价10-20港元股票的最小变动单位从0.02港元降至0.01港元 20-50港元股票从0.05港元降至0.02港元 [1] - 联交所发布优化IPO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咨询总结 并就持续公众持股量建议展开进一步咨询 [5]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引导信贷合理增长 支持化解产业结构性矛盾 加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监管 [2] - 中国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此前已发行债券利息继续免税至到期 [4] 宏观经济数据 - 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7.3万个 低于预期的10万个 6月和5月数据合计下调25.8万个职位 失业率小幅上升 [3] - OPEC+同意9月原油日产量增加54.8万桶 计划在12月底前评估每日166万桶的增产计划 [6] - 中国7月CPI同比预计-0.5%左右 PPI同比环比均有望回升 [10] 公司动态与市场表现 - 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至111.6亿美元 受美国政府贸易政策负面影响 [7]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规范平台佣金、技术服务费等收费行为 [5] 新股与解禁 - 北交所新股志高机械将于8月5日申购 发行价17.41元/股 申购上限102.03万股 [8] - 本周A股32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总市值931.72亿元 润泽科技解禁市值超500亿元 江波龙超100亿元 [9] 机构策略观点 - 光大证券预计8月市场风格偏顺周期 关注家电、非银、电力、设备等行业 下半年行情有望突破2024年高点 [11] - 招商策略认为8月中下旬市场可能创新高 半年报将强化A股重估逻辑 场外资金持续流入 [12] - 银河证券预计8月市场维持震荡偏高中枢 融资余额重返1.9万亿元上方 关注结构性配置机会 [13]
奥美森、三协电机 北交所IPO获证监会批复同意
中国证券报· 2025-08-03 21:17
公司IPO进展 - 奥美森和三协电机于7月31日获得证监会关于同意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 [1] - 两家公司于今年6月在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上"闯关"成功 [1] - 奥美森计划募资约1.95亿元,主要用于提升金属管材数字化成型装备等智能设备的生产能力、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运营资金 [1] - 三协电机拟通过本次IPO募集资金约1.59亿元,旨在推进绿色节能智控电机的产能扩充、升级研发体系并补充流动资金 [1] 奥美森业务与财务 - 奥美森是一家智能装备制造生产商,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器、环保、风电和锂电新能源等领域 [2] - 2021年至2024年,奥美森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2.79亿元、3.25亿元及3.58亿元 [2] - 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98.46万元、1208.96万元、4208.24万元及5271.63万元 [2] - 本次IPO拟募资1.95亿元,其中8960.59万元用于"金属管材数字化成型装备及其他订制类智能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7545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3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2] 三协电机业务与财务 - 三协电机主要产品包括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无刷电机及与其配套的产品 [2] - 2022年至2024年,三协电机营业收入分别为2.87亿元、3.62亿元、4.20亿元 [3] - 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7.63万元、4864.08万元、5633.50万元 [3] - 2025年1-3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32.05万元,增幅为28.9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678.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78% [3] - 本次IPO拟募集1.59亿元,用于三协绿色节能智控电机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3] 奥美森问询重点 - 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对奥美森问询了业绩真实性、可持续性及募资补流合理性等问题 [4] - 要求说明使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3000万元是否审慎、合理,结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正,持有非经营性资产1.04亿元等因素 [4] - 要求说明毛利率波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不一致且高于宁波精达的原因及合理性 [4] - 要求说明2022年销售收入波动幅度远高于空调行业销量下滑程度并与换热器设备行业规模变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 [4] - 要求说明维持主要客户合作稳定、持续获得新增订单的主要措施和比较优势,以及新客户拓展情况 [5][6] 三协电机问询重点 - 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对三协电机问询了雷赛智能入股原因及销售价格的公允性,以及向诺伊特销售的真实性及合理性 [7] - 要求说明对雷赛智能销售价格的公允性,以及价格变动趋势是否与其他客户一致 [7] - 要求说明雷赛智能入股后业绩持续增长的原因及可持续性 [7] - 2022年雷赛智能入股三协电机,持股比例约为9%,当年三协电机向雷赛智能的销售均价显著上涨,双方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三倍 [7]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对雷赛智能及其子公司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311.76万元、5088.88万元及6653.55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02%、14.06%及15.84% [8]
是否过度融资?慧谷新材申报前“输血”实控人,中信证券稳赚不赔
搜狐财经· 2025-08-03 16:19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9年,主营业务为功能性树脂和功能性涂层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家电、包装、新能源、电子等领域 [1] - 2025年6月28日IPO申请获受理,拟冲刺创业板,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1] - 递表前外部投资者包括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证投(持股3.12%)、广州穗开艾科(1.7%)和嘉兴丰全医疗(0.76%)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64亿元、7.17亿元、8.17亿元,复合增速约10% [3][9] - 同期扣非净利润从2683.66万元暴增至1.42亿元,增长超4倍 [9] - 2024年应收账款达2.89亿元,应收票据及融资款2.04亿元,合计占营收60% [11] - 主要产品均价持续下降:家电类从9.64元降至8.93元,包装类从23.71元降至20.65元,新能源类从24.11元降至17.16元 [10] 公司治理与风险 - 全资子公司慧谷工程2019年因安全管理漏洞导致爆燃事故致2人死亡,2022年该子公司被注销 [13][15] - 2024年以6500万元收购实控人唐靖关联方广州恒辉的商业物业 [19] - 报告期内累计现金分红近5000万元,2024年末账面现金2.31亿元 [17][20] - IPO募资9亿元中2.5亿元(27.8%)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3][17] 上市对赌协议 - 中证投2023年11月以3630万元认购3.19%股份,投后估值11.38亿元 [4] - IPO发行后估值预计达36亿元,中证投投资增值超2倍 [4] - 协议规定新投资者条件不得优于中证投,否则需补偿 [5][6] - 若上市失败,中证投有权要求实控人按约定价格回购股份 [6][7] 行业与竞争 - 可比公司包括松井股份(资产负债率16.53%-25.40%)、东来技术(31.99%-45.95%)等 [18]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19.85%,低于行业均值26.38% [18]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2年7.22%降至2024年6.72% [21]
IPO周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单获受理,泰诺麦博拟融资15亿
第一财经· 2025-08-03 12:36
IPO市场动态 - 沪深北交易所新增受理1单IPO申请,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适用企业泰诺麦博,拟融资15亿元 [1] - 当周有2家拟IPO企业过会,4家企业获得IPO批文 [1][2] - 北交所披露1家企业锐思环保于7月25日终止审核 [1][3] 泰诺麦博财务及投资情况 - 公司2022年~2025年一季度营收分别为433.98万元、0元、1505.59万元和16.93万元 [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亏损4.29亿元、4.46亿元、5.15亿元和1.77亿元 [1] - 获得珠海高瓴投资,其近5年有5家以上被投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1] 过会企业情况 - 德力佳从受理到过会间隔7个月,被问询业绩稳定性及客户依赖问题 [2] - 长江三星能源科技排队时间7个月,被问询业绩可持续性和收入确认合规性 [2] 获批文企业情况 - 创业板2家:云汉芯城拟融资5.2159亿元,北京昊创瑞通拟融资4.7654亿元 [2] - 北交所2家:奥美森智能装备和三协电机均于7月31日获批 [2] 锐思环保经营状况 - 脱硝还原剂制备系统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71.49%-91.66% [3] - 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02.82万元、1265.84万元、-4753.68万元和-1757.86万元 [3] - 公司面临营运资金不足风险 [3]
7月9家公司首发上会8家过会 券商和银行IPO接连折戟 A股公司赴港IPO提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08:27
A股IPO市场情况 - 7月有9家公司首发上会,8家过会,1家暂缓表决(恒坤新材),为自去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暂缓表决 [1][2] - 7月有8家新股上市,数量与6月持平,所有新股首日涨幅均超1倍,最高涨幅达479.12%(鼎佳精密) [1][3] - 7月IPO终止申请公司数量为6家,较6月的10家下降,其中包括顺德银行和开源证券(6月终止),显示券商和银行IPO进程受阻 [1][4] - 目前仍有3家银行或券商(东莞银行、南海银行、东莞证券)处于IPO审核状态,均于2023年获受理且状态为"已受理" [5] - 7月仅受理1家科创板企业(泰诺麦博),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受理企业,其核心产品为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2022-2025年一季度累计亏损15.67亿元 [6] 企业赴港IPO动态 - 7月赴港IPO递表数量为21家,创4月以来月度新低,较6月的74家大幅减少,其中包括4家A股上市公司(星源材质、澜起科技等) [7] - 7月有17家A股公司首次公告拟赴港IPO,数量创年内新高,涉及芯海科技、立讯精密、长春高新等 [8] - 7月港股市场有9家公司上市,较6月减少6家,其中2只新股首日破发(破发率22.22%),维立志博-B首日涨幅最高达91.71% [9] 重点公司案例分析 - 超颖电子(上会企业)外销收入占比超80%,前五大客户收入集中度(44.99%-51.59%)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7%-30%),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12.61%但扣非净利润降17.92% [2][3] - 多彩新媒和双瑞股份(终止IPO企业)均于2022年获受理且已过会,但最终终止申请,目前仍有3家类似情况的创业板公司(容汇锂业等)待注册 [4]
IPO月报丨7月9家公司首发上会8家过会 券商和银行IPO接连折戟 A股公司赴港IPO提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08:20
A股IPO市场概况 - 7月有9家公司首发上会,8家过会,1家暂缓表决(恒坤新材),为自2023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暂缓表决案例 [1][2] - 上会企业分布:上证主板2家(德力佳、超颖电子)、科创板3家(恒坤新材、北芯生命、禾元生物)、北交所4家(长江能科等) [2][3] - 7月新股上市数量8家,与6月持平,首日涨幅均超100%,最高达479.12%(鼎佳精密) [1][4] 企业融资与审核细节 - 9家上会企业预计募资总额94.27亿元,禾元生物募资额最高(35.02亿元),长江能科最低(1.6亿元) [3] - 超颖电子境外收入占比超80%,前五大客户集中度(44.99%-51.59%)显著高于行业均值(27%-30%),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12.61%但净利润降17.92% [4] - 7月仅1家新受理企业(泰诺麦博),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核心产品刚获批,2022-2025年累计亏损超15亿元 [10] IPO终止动态 - 7月终止IPO企业6家,较6月减少40%,涉及银行(顺德银行)、传媒(多彩新媒)等行业 [1][5][6] - 顺德银行与开源证券(6月终止)显示金融类IPO进程受阻,目前仅3家银行/券商处于"已受理"状态(东莞银行等) [7][9] - 终止企业中多彩新媒、双瑞股份曾过会但未提交注册,另有3家2022年受理企业过会未注册(容汇锂业等) [7] 港股市场动态 - 7月港股递表21家,创4月以来新低,较6月降72%,仅3家获备案批文(奥克斯等) [11][12] - A股公司赴港热度上升:17家首次披露拟赴港IPO(芯海科技、立讯精密等),数量创年内新高 [13] - 港股7月上市9家,破发率22.22%,首日最高涨幅91.71%(维立志博-B) [13]
中诚咨询IPO深度分析:北交所上会在即,隐患重重亟待厘清
搜狐财经· 2025-08-03 01:08
公司背景与主营业务 - 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营企业管理咨询和数字化转型服务,2024年营收达3.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4.19% [4]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20.41%降至2024年的18.20%,但仍存在收入稳定性风险 [4] - 招标代理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的53.38%降至2024年的48.58%,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主要业务毛利率下滑 [5] - 研发投入占比不足5%,低于行业均值8%,数字化转型服务同质化风险显著 [5][6] - 咨询收入占比超90%,业务单一化使其易受经济周期影响 [6] IPO进展与承销商问题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4日上会北交所,保荐人为东吴证券,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 [1][7] - 中信证券旗下基金通过关联方间接持有公司0.5%股权,证监会2024年问询函质疑独立性冲突 [7] - 中信证券过往参与的同类型项目如"智联咨询"因财务瑕疵被否,凸显风控漏洞 [7] - 公司拟募资2亿元用于研发,但承销环节可能成为上市绊脚石 [9] 实控人与公司治理问题 - 实控人张华持股35%,曾任职于关联企业"华诚投资",2023年与公司发生多笔交易,证监会质疑潜在利益冲突 [10] - 张华家族成员担任高管,形成家族化治理,可能削弱决策独立性 [10] - 2023-2024年CFO和CTO相继离职,技术人员流失率2024年达25%,远高于行业10%均值 [11] - 2025年Q1新任CTO缺乏行业经验,招股书未披露补救措施,运营稳定性存疑 [11] 财务数据与经营表现 - 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7%,但经营现金流仅增20%,证监会质疑收入确认激进 [17] - 2024年新增客户账期延长至180天(行业平均90天),可能衍生坏账风险 [17] - 2025年Q1营收环比2024年Q4下降30%,应收账款占比反升,异常波动暗示客户流失或服务交付问题 [17] - 毛利率持续下滑:2022年35% → 2024年30% → 2025年Q1 28%,核心业务衰退风险 [17] 关联交易与合规问题 - 2023-2024年与实控人关联企业"华诚投资"交易额累计0.25亿元,占营收15%,定价低于行业价20% [19] - 2023年卷入与"智云科技"的服务合同诉讼,涉及金额0.08亿元,潜在赔偿风险未消 [19] - 2024年因数据隐私违规被罚50万元,证监会质疑内控失效 [20] 行业与市场竞争 - "双减"政策延申影响企业培训需求,2024年相关收入下滑10% [12] - 数字化服务收入占比增至60%,但客户续约率2024年降至70%,反映服务竞争力不足 [12] - AI竞品涌入市场,公司研发费用年增仅4.75%,创新滞后可能导致边缘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