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生物制药
icon
搜索文档
新加坡投资巨头大手笔增持 和铂医药何以成为国际资本“新宠”?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02:14
核心观点 - 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GIC增持和铂医药股份 持股比例从1.62%提升至6.37% 斥资5.11亿港元[2] -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1倍至5.23亿元 总收入同比增长327%至7.25亿元[6] - 与阿斯利康等国际医药巨头达成多项战略合作 潜在里程碑付款总额超60亿美元[4][5] 资本运作 - GIC以每股12.7133港元均价增持4022.2万股 涉资5.11亿港元[2] - 阿斯利康以每股10.74港元认购9.15%新发股份 认购价较当日收盘价溢价37.2%[4] - 现金储备达22.91亿元 较去年底增长92%[6] 技术平台 - Harbour Mice平台可生成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包括H2L2和HCAb形式[3] - HCAb平台开发的HBICE免疫细胞衔接器突破传统抗肿瘤疗效限制[3] - HBICATM双特异性免疫细胞拮抗剂支持免疫疾病创新药研发[3] - 四大技术平台(Harbour Mice/HBICE/HBICATM/单B细胞克隆)构成下一代抗体研发引擎[7] 商业合作 - 与阿斯利康达成三项合作:2022年双抗授权 2024年临床前抗体许可 2025年战略合作含1.05亿美元首付款及45亿美元潜在里程碑[4] - 诺纳生物与辉瑞签署HBM9033抗体偶联药物全球独家授权协议[5] - 与大塚制药合作开发HBM7020 获4700万美元首付款及6.23亿美元潜在付款[5] - 累计达成40多项合作 潜在总金额超百亿美元[6] 研发进展 - 重点推进HBM4003、HBM9378(TSLP单抗)、HBM1020等临床管线[7] - 与英矽智能合作利用AI加速抗体发现[5] - 将TSLP单抗HBM9378海外权益授权Windward Bio 潜在金额9.7亿美元[5] - 与阿斯利康在北京共建创新中心 合作期限最长十年[4] 商业模式 - 创新"项目+股权+联合研发"深度绑定模式[4] - 多元化合作模式包括战略合作/授权合作/平台合作/创新孵化[6] - 2025年上半年通过BD达成4项合作 涵盖传统授权与NewCo模式[6]
IPO周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单获受理,泰诺麦博拟融资15亿
第一财经· 2025-08-03 12:36
IPO市场动态 - 沪深北交易所新增受理1单IPO申请,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适用企业泰诺麦博,拟融资15亿元 [1] - 当周有2家拟IPO企业过会,4家企业获得IPO批文 [1][2] - 北交所披露1家企业锐思环保于7月25日终止审核 [1][3] 泰诺麦博财务及投资情况 - 公司2022年~2025年一季度营收分别为433.98万元、0元、1505.59万元和16.93万元 [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亏损4.29亿元、4.46亿元、5.15亿元和1.77亿元 [1] - 获得珠海高瓴投资,其近5年有5家以上被投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1] 过会企业情况 - 德力佳从受理到过会间隔7个月,被问询业绩稳定性及客户依赖问题 [2] - 长江三星能源科技排队时间7个月,被问询业绩可持续性和收入确认合规性 [2] 获批文企业情况 - 创业板2家:云汉芯城拟融资5.2159亿元,北京昊创瑞通拟融资4.7654亿元 [2] - 北交所2家:奥美森智能装备和三协电机均于7月31日获批 [2] 锐思环保经营状况 - 脱硝还原剂制备系统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71.49%-91.66% [3] - 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02.82万元、1265.84万元、-4753.68万元和-1757.86万元 [3] - 公司面临营运资金不足风险 [3]
冲刺港股倒计时“炸雷”!迈威生物董事长被查,三年狂亏超30亿
格隆汇· 2025-05-11 07:48
董事长涉嫌短线交易 - 迈威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2] - 调查仅针对刘大涛个人,公司称不会对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4] - 刘大涛持有公司1510万股股份,2024年税前薪酬为270.47万元 [4][5] 公司基本情况 - 迈威生物成立于2017年5月,2022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6] - 公司聚焦抗体药物研发与产业化,深耕肿瘤、自身免疫、代谢性疾病等领域 [4][6] - 刘大涛与唐春山共同创立公司,带领其成为国内抗体药物领域头部企业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772.82万元、1.28亿元、2亿元,同比增长70.88%、361.03%、56.28% [7] - 同期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分别为-9.55亿元、-10.53亿元、-10.44亿元 [7] - 近三年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 [6][7] - 2024年主营业务成本飙升至2891.12万元,同比增长2064.74% [8] 研发投入与商业化进展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7.59亿元、8.36亿元、7.83亿元 [8] - 营收增长主要来自核心产品迈利舒®销售额提升及新药迈卫健®上市 [8] - 营业成本与销售费用随商业化加速同步上升 [8] 资本市场表现与H股上市计划 - 2024年4月25日至5月9日股价累计跌幅超过12% [5] - 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申请,目前处于审批阶段 [8][10] - H股上市需获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及联交所批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