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中铁携手四川首台高端装备川山甲1号盾构机下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0:45
高端装备制造突破 - 中国中铁与四川省合作打造的首台"四川造"土压平衡盾构机"川山甲1号"正式下线 即将应用于欧洲高纬度水利工程 [2] - 设备具备3.72米开挖直径 整机长度135米 专为零下40摄氏度永久冻土层施工设计 [2] - 采用15.5寸滚刀配小刀间距大开口刀盘 结合强力主驱动系统 解决冻土开挖效率与防结泥饼难题 [2] 核心技术国产化 - 实现控制系统 监测预警 施工装备全链条国产化 自主研发攻克主轴承技术 [3] - 主轴承性能超越进口产品 价格仅为进口60% 制造工期缩短至进口四分之一 [3] - 设备关键部件采用耐低温材料 配备专用加热系统 保障极寒环境稳定运行 [2] 智能制造产能规划 - 中铁智能装备基地定位西南首个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智能总装产线 目标建成"灯塔工厂" [3] - 规划年产盾构机14台 隧道施工设备50台套 钢结构50000吨 [3] - 预计年产值达18亿元 创造就业岗位超1000个 [3] 行业地位与产品矩阵 - 盾构机含超10000个零部件 单控制系统含2000控制点 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 [2] - 基地同步展示首台再制造盾构机"中铁502号"及大机配套装备 体现多元制造能力 [2]
中国制造震撼全球!3000吨“钢铁巨鲸”问世,西方求购遭拒
搜狐财经· 2025-07-19 02:36
昆仑重型等温锻压机技术突破 - 成功研发3000吨级重型等温锻压机"昆仑",具备顶起3000吨重物的液压系统,温度控制精度达±5℃ [3] - 设备工装平台面积超过两个篮球场,全机十万多个零部件实现100%国产化 [3] - 德国工程师评价其性能"超出计算模型边界",展现技术颠覆性 [1] 高端装备制造国产化进程 - 突破钛合金锻件等关键部件"卡脖子"技术,实现大飞机、万吨巨舰等核心部件自主制造 [3] - 应用于国产大飞机承力结构、火箭极端环境部件等高端装备领域 [5] - 西方工业巨头在法兰克福展会上密集关注,日本顶尖研究所主动寻求合作 [5]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重塑 - 设备被列为国家非卖品,拒绝国外客户巨额采购请求 [3] - 重新标定全球超重型锻压装备技术标准,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5] - 标志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进入自主创新阶段,未来十年将涌现更多同类重器 [7] 技术攻关历程 - 研发团队经历数千次失败,攻克金属流动/传力结构/多轴联动等核心技术难题 [3] - 耗时十余年突破液压泵站、智能控制系统、高温密封装置等子系统 [3] - 院士级专家带队攻关,强调"工业脊梁必须自主掌控" [3]
银河高端装备混合发起式A,银河高端装备混合发起式C: 银河高端装备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2季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05:00
基金概况 - 基金全称为银河高端装备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管理人为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 基金合同生效于2023年12月6日,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10,391,741.03份 [1] - 基金分为A类(代码020057)和C类(代码020058),报告期末A类份额10,207,949.73份,C类份额183,791.30份 [1] - 投资目标为聚焦高端装备主题,通过进口替代、海外拓展和周期波动三个方向筛选优质公司,追求长期稳定增值 [2] 业绩表现 - 2025年Q2,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0.55%,跑输业绩比较基准0.52%,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0.70% [5][13] - 过去六个月A类累计收益7.43%,超越基准7.19个百分点;过去一年A类收益18.11%,小幅领先基准0.59个百分点 [5] - 截至Q2末,A类份额净值1.2424元,C类份额净值1.2429元 [13] 资产配置 - 股票仓位84.30%,总持仓市值10,914,929.04元,其中港股通投资占比35.78%(4,619,975.20元) [16] - 行业配置以制造业为主(42.28%),其次为信息科技(13.34%)、工业(8.26%)和电信服务(8.03%) [16][17] - Q2增配电子、通信板块,降低电力设备和港股比例 [12] 基金管理 - 基金经理石磊拥有25年证券从业经验,管理5只公募产品合计规模12.43亿元 [7][10] - 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持有A类份额1000万份,占总份额96.23%,锁定三年 [19] - 报告期内存在单一机构投资者持有超20%份额的情况,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 [20] 市场观点 - Q2市场受海外关税政策和地缘冲突(印巴冲突、以伊战争)显著影响 [12] - 国内主题投资活跃,轮动方向包括自主可控、军工出口、固态电池等新兴领域 [12]
中国造硬岩隧道掘进机贯通东南亚第一长铁路隧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7-17 16:13
项目进展 - 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敞开式TBM"云顶二号"顺利贯通东南亚第一长铁路隧道——云顶隧道 [1] - 云顶隧道是马东铁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 全长16.39公里 最大埋深750米 [1] - 该隧道被《马来西亚纪录大全》认证为该国最长、最高覆盖层铁路隧道 [1] 技术突破 - "云顶双雄"TBM刀盘直径8.98米 总重2500吨 国产化率98% [1] - 设备集成了L1区锚、网、拱架、喷联合强支护等多项世界先进技术和70项首创技术 [1] - 刀盘结构按照5倍安全系数进行有限元校核 配备超前地质探测系统可探测前方100米地质 [2] 工程难度 - 隧道穿越蒂迪旺沙山脉 地质条件包含200兆帕超硬花岗岩和70%石英含量的片岩 [1] - 面临日均1万立方米突泥涌水、强岩爆、断层破碎带等世界性难题 [1] 经济影响 - 云顶隧道贯通为马东铁项目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2] - 项目将带动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快速发展 促进"陆桥"物流转型 [2]
金沃股份: 浙江金沃精工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
证券之星· 2025-07-17 09:1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浙江金沃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金沃股份,证券代码300984,成立于2011年6月14日,注册资本12,326.8602万元 [10] - 公司注册地址为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凤山路19号,于2021年6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0] - 公司主营业务为轴承制造及销售,涵盖轴承套圈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最终应用于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家用电器等领域 [33] 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郑立成、杨伟、赵国权、郑小军、叶建阳五人,合计控制公司53.47%股份 [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前十名股东合计持股59.29%,其中郑立成直接持股13.01% [11] - 实际控制人于2018年10月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并于2025年6月续签,协议执行情况良好 [11] 行业概况 - 全球轴承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八大跨国轴承企业市场份额合计超过75% [17] - 中国轴承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行业营业收入达2,750亿元,预计2024年将超过3,000亿元 [17] - 行业专业化分工趋势明显,国际轴承企业将部分核心工序外包,促进零部件供应商业务体量扩大 [19] 公司市场地位 - 公司已进入舍弗勒、斯凯孚、恩斯克等全球大型轴承企业供应链体系 [28] - 2023年公司轴承套圈销量6.53亿件,市场占有率约1.19% [29]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五洲新春、海宁上通优必胜轴承等企业 [30] 业务模式与产品 - 产品分为球类、滚针类和滚子类三大类轴承套圈 [33] - 采用专业化生产模式,专注于轴承套圈制造环节 [33] - 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达89.49%,客户集中度较高 [4] 技术研发优势 -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完整的研发体系和专业研发团队 [31] - 通过ISO9001、IATF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32] - 多次获得舍弗勒、斯凯孚等客户授予的"优秀供应商"称号 [32] 募投项目情况 - 本次拟募集资金9.5亿元,用于多个项目建设 [1] - 包含墨西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境外投资 [7] - 募投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6]
N华新创大盘股上市首日涨幅新纪录 A股新股“赚钱效应”持续凸显
上海证券报· 2025-07-17 00:21
华电新能上市表现 - 华电新能7月16日登陆上交所主板 盘中最高涨幅达220%至10 17元/股 创A股千亿市值公司首日涨幅新纪录[1] - 收盘报7 18元/股 上涨125 79% 全天成交额127 02亿元居A股第三 最新总市值2942亿元[1] - 发行价3 18元/股为年内最低 发行股票数量为年内最多 网上中签率0 56%为年内最高 中签号码438 92万个[1] 华电新能业务概况 - 公司系中国华电新能源业务整合唯一平台 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投资运营[1] - 主要产品为电力 业务模式为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1] 新股市场整体情况 - 2025年截至7月16日共55只新股上市 首日平均涨幅225 42% 较2024年同期134 54%显著提升[2] - 江南新材首日涨幅606 83%居首 广信科技等4股涨幅超400% 48只新股首日涨幅超100%占比87 27%[2] - 年内新股平均发行价22 69元 较去年同期25 21元有所下降[2] 新股市场趋势分析 - 新股周期指标未见顶部信号 震荡活跃行情或延续 但已现冲顶迹象可能逐步进入后段[3] - 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支持优质企业IPO和并购重组 加强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3] - 新股定价趋于合理叠加市场回暖 打新收益大幅增加 高端装备制造为政策重点支持方向[3]
稀土磁材 板块业绩超预期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稀土行业 - **公司**:MP、北西、包钢、广深有色、中国稀土集团、金力永磁、卧龙电机、做稀土回收的公司 [1][3][11][1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 - 国内进口海外稀土原矿量或下滑,对国内供给有负面影响,稀土价格有上涨空间,看好稀土产业上游稀土矿 [1][2][3][4] - 稀土会成为各国博弈的产品,中国严控供给,需求端不断增加,未来稀土价格有较大弹性,是长期机会 [8][10] - 永磁材料国内全球领先,相关公司在价格上升过程中持续受益,电机公司地位提升 [9][11][12] - **论据** - 美国与MP的战略协议体现发展自身稀土产业链决心,美国国防部承诺MP混合系统价格不低于110美元每公斤(约80万人民币每吨),高于国内40多万每吨的价格,且国家可能放开对稀土价格的管制 [1][2][3] - 中国稀土储量占60%左右,精炼产能占90%以上,技术和成本优势显著,美国扩产成本高仍投入,说明对中国管制认知非短期 [7] - 过去稀土用量分散,未来永磁体特别是永磁电机场景增多,且难以绕过稀土环节,产品不可替代、稀缺且需求大 [8][9] - 国内在相机、新能源车、T控等场景有领先优势,永磁材料全球领先,高价值量场景演绎下,供给紧张时价格弹性大 [9] - 目前价格40多万一吨,涨到50%仍距美国价格有空间,长期110美元价格可能非上限,多数公司处于价格下跌后的低位,上行弹性大 [10][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上半年市场波动大,出口管制重点针对中东稀土,导致之前广深有色、中国稀土集团等中东稀土标的关注度高 [3] - 马斯克提到因稀土问题机器人量产进程放缓,5月福特、日本林默等车企因稀土磁铁问题部分工厂停产 [6]
广东建工: 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4 16:23
清洁能源业务扩张 - 公司董事会全票通过投资建设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电化学200MW/8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动态总投资约77,976万元 [1] - 该项目旨在扩大清洁能源业务规模,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和规模优势,提高利润水平 [1] 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发展 - 公司董事会通过控股子公司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7,500万元与控股股东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出资3,500万元,共同投资设立广州华隧盾构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2] - 该投资旨在培育和发展多功能隧道掘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务,提升盈利空间 [2]
东莞这座“宝藏小镇”,凭什么被看见?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01:25
谢岗镇经济高速增长 - 2024年一季度GDP增速达20.4%,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排名第一 [3][9] - 2024年GDP达140.40亿元,较2019年突破百亿元大关(104.2亿元)实现显著增长 [11] - 2022-2023年GDP增速仅为0.7%和1.9%,2024年增速提升至7%,2025年一季度增速达20.4% [11] 产业发展与重大项目 - 新能源、高端制造装备、低空经济三大产业协同发力,形成经济增长引擎 [3][9]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一期投产,带动弗迪动力一季度产值达28亿元,有望成为首个百亿产值企业 [9] - 2025年1-3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7.3%,主要来自比亚迪增资扩产项目 [9] - 兆科智能科技总部项目总投资2亿元,聚焦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建成后年产值约6亿元 [9] 产业空间拓展 - 土地开发强度仅27.3%,通过"全域统筹+连片改造"模式拆除低效用地超500亩 [2][9] - 释放银瓶现代产业园(310亩)、银湖现代化产业园(7720亩)等高品质载体,保障17.9亿元工业投资落地 [11] - 划定储备约650亩土地用于低空经济集聚区建设,包括崖山低空经济试点片区和银瓶山低空经济文旅片区 [26] 产业集群构建 - 形成"1个百亿元项目+4个20亿元以上项目+62个亿元以上项目+314家规上企业"的先进制造业矩阵 [17] - 新能源产业集群依托比亚迪等"链主"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拥有润星科技、冠佳技术等行业领军企业 [17] - 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迅猛,吸引研发设计、整机生产、零部件制造、商用服务等企业聚集 [9][26] 银瓶合作创新区发展 - 与松山湖、滨海湾、水乡并称东莞四大核心战略平台,定位为探索跨越式绿色发展新路径 [12][13] - 在比亚迪等项目引领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低空经济产业展现发展潜力 [14] - 粤海产业园、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等平台效能显现,推动超160家规上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25] 低空经济布局 - 被赋予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产业集聚区战略定位,形成政策、土地、交通、生态叠加优势 [26] - 崖山片区建设无人机测试场地,银瓶山片区规划低空飞行观光线路及航空文化展览馆 [28] - 与厚街、沙田等镇街形成差异化产业分工,参与东莞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建设 [28]
中国中车半年预盈超67亿创新高 向新而行推进全产业链“走出去”
长江商报· 2025-07-13 23:29
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67.22亿元至75.62亿元,同比增长60%至80% [1][2] - 预计扣非净利润62.16亿元至70.56亿元,同比增长85%至110%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86.71亿元,同比增长51.23%,归母净利润30.53亿元,同比增长202.79%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或创上市以来同期新高,此前最高为2016年上半年的47.95亿元 [2] 订单情况 - 2024年新签订单约3222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3181亿元 [3] - 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底签订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547.4亿元,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22.2% [3] - 重大合同包括城市轨道车辆、动车组销售、风电设备销售、储能设备销售等 [3] 国际业务 - 国际业务营收持续增长,2020年至2024年分别为170.64亿元、200.34亿元、243.82亿元、277.33亿元、283.37亿元,营收占比从7.5%提升至11.5% [4][5] - 2023年国际业务新签订单量打破纪录,达584亿元 [5] - 2016年至2022年国际业务签约额分别为533亿元、404亿元、213亿元、481亿元、421亿元、350亿元和509亿元 [5] 研发投入 - 2017年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1027.57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为159.37亿元 [1][5] - 2017年研发费用为99.77亿元,此后维持在超百亿元规模 [5] 业务发展 - 产品销量增长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铁路运输行业景气度提升,动车组业务收入显著增长 [1][2] - 公司产品出口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 [4] - 2015年重组至今,公司年度营收均超2000亿元,年度净利润均超百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