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

搜索文档
这家锂电企业IPO终止!
搜狐财经· 2025-08-27 01:35
公司IPO终止与财务表现 - 福建德尔科技沪市主板IPO于8月22日终止 由公司和保荐机构申万宏源证券主动撤回申请[1] - 2022-2024年累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87亿元 符合主板新规2.5亿元门槛[1] - 2024年扣非净利润8618万元 未达主板隐性1亿元净利润门槛[1] - 净利润从2022年2.21亿元骤降至2023年1.19亿元 跌幅近50%[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31亿元 仅为2022年巅峰时期的60%[1]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主营氟化工基础材料、新能源锂电材料、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1] - 新能源电池材料核心产品为六氟磷酸锂 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1] - 客户包括天赐材料、杉杉股份、新宙邦等头部电池材料企业[1] - 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收入占比连续下降 从2022年39.73%降至2024年12.28%[3] 产品价格与成本变动 - 六氟磷酸锂销售单价从2022年27.73万元/吨降至2024年4.64万元/吨[3] - 原材料氟化锂采购单价从2022年68.96万元/吨降至2024年13.14万元/吨[3] - 销售单价降幅高于原材料采购单价降幅[3] - 六氟磷酸锂毛利率从2022年44.84%降至2024年7.95%[3] 行业周期与市场格局 - 六氟磷酸锂价格2022年2月达59万元/吨峰值 2024年11月跌至5.4万元/吨历史低位[2] - 截至2025年8月24日价格约5.44万元/吨 处于产能过剩周期[2] - 行业头部供应商开工率较高 中小企业因成本劣势被淘汰[3] - 公司认为新能源材料周期为5-6年 目前处于底部盘整阶段[4] 产能建设与募投调整 - 六氟磷酸锂当前年产能5475吨 在建年产能10000吨[4] - IPO募资规模从30亿元缩水35%至19.45亿元[4] - 募投项目从7项削减至3项 新能源材料项目全部剔除[4] - 保留项目包括电子级三氟化氯生产线、含氟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级电子材料项目[5]
伟明环保(603568):环保业务稳健增长,新能源材料嘉曼项目已投入试生产
长江证券· 2025-08-26 14:1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39.04亿元,同比下滑5.1%,归母净利润14.25亿元,同比增长0.13% [2][6] - Q2单季度营业收入18.94亿元,同比下滑10.04%,归母净利润7.09亿元,同比下滑0.24% [2][6] - 综合毛利率49.0%,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 [11] - 期间费用率增加0.4个百分点至8.1% [11] - 收现比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至79.8% [11] 环保业务运营 - 控股垃圾焚烧项目垃圾入库量689.32万吨(其中生活垃圾655.68万吨),同比增长8.71% [11] - 完成上网电量18.63亿度,同比增长7.65% [11] - 环保运营业务收入17.11亿元,同比增长6.2% [11] - 项目运营业务毛利率提升4.0个百分点至62.7% [11] 装备制造及服务业务 - 新增订单35.59亿元,同比大幅增加(2024H1设备类订单12.13亿元) [11] - 贡献收入21.75亿元,同比下滑12.5% [11] - 毛利率提升1.0个百分点至38.1% [11] 新能源材料业务进展 - 嘉曼公司年产2万金吨富氧侧吹生产线投入试生产,上半年生产2,306含镍金属吨产品 [11] - 伟明盛青公司一期年产2.5万吨电解镍项目已投产,二期正在进行调试 [11] - 上半年生产镍板约4,445吨,销售3,526吨,实现营业收入3.85亿元 [11] - 印尼共布局13万吨富氧侧吹高冰镍冶炼项目 [11] - 拟出资8,000万元参与福建泉州年产6万吨碳酸锂项目10%权益投资 [11] 产能与项目布局 - 运营垃圾焚烧项目共55个,产能规模约3.73万吨/日 [11] - 昆山项目及延安项目在建 [11] 分红与资本结构 - 2024年分红比例提升至30.07%(2023年为20.67%) [11] - 未来随着资本开支稳定,分红比例存在提升空间 [1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6亿元、34.7亿元、39.7亿元 [11] - 对应PE分别为11.2倍、9.6倍和8.3倍 [11]
调研速递|多氟多接受长江证券等69家机构调研,上半年营收43.2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11:1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28亿元同比下降6.65% 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降16.55% 主要因行业竞争激烈及产品价格低位运行[1] - 公司计划通过扩展市场、优化服务、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应对当前挑战[1] - 新能源材料板块营收占比最高达34.97% 毛利贡献最大为19.53%[2] - 六氟磷酸锂上半年出货2.3-2.4万吨 全年预计5万吨 毛利率15%-20% 下半年盈利能力有望回升[2] - 锂电池板块上半年出货3.2GWh 下半年预计提升 产能释放后将成新利润增长点[2] 业务板块营收与盈利结构 - 氟基新材料营收占比30.39% 毛利贡献8.62%[2] - 电子信息材料营收占比5.55% 受光伏行业低迷影响出现产品价格倒挂[2] - 新能源材料营收占比34.97% 毛利贡献19.53%[2] - 新能源电池营收占比25.30% 毛利贡献9.74%[2] 主要产品经营情况 - 六氟磷酸锂价格波动受原材料成本驱动 公司采用现货期货结合采购模式动态调整库存[2] - 电池业务因产能饱和实行预收款政策锁定客户 六氟磷酸锂预付款主要面向海外长期订单[2] - 电子信息材料板块将重点拓展半导体及芯片客户 产品已获国内主流客户认可[2] 新兴业务布局 - 固态电池聚焦聚合物/硫化物等材料路线 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 重点优化性能与成本[2] - 硼同位素产品应用于原子能/医疗/半导体领域 现有产能100吨 规划1000吨产能(一期200吨在建)[2]
多氟多(002407) - 2025年8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6 10:1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3.28亿元,同比下降6.6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降16.55% [2] - 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股 [2] 业务板块营收占比 - 氟基新材料营收占比30.39%,毛利贡献8.62% [3] - 新能源材料营收占比34.97%,毛利贡献19.53% [3] - 新能源电池营收占比25.30%,毛利贡献9.74% [3] - 电子信息材料营收占比5.55% [3] 产品出货量与产能 - 六氟磷酸锂上半年出货量2.3-2.4万吨,预计全年出货量5万吨 [3] - 六氟磷酸锂毛利率15%-20% [3] - 锂电池上半年出货量3.2GWh,预计全年出货量8.5GWh [3] - 7月大圆柱电池单月出货量880万支,8月预计超1000万支 [4] 战略布局与新兴业务 - 硼同位素产品在原子能、医疗和半导体领域应用,现有产能100吨,规划产能1000吨 [4] - 固态电池研发聚焦聚合物、硫化物路线,暂未大规模产业化 [4] - 电子信息材料板块转向半导体及芯片客户,收缩光伏业务 [5] 市场策略与成本管控 - 六氟磷酸锂价格波动主要由原材料成本驱动,非需求主导 [3] - 碳酸锂采购采用现货与期货结合模式,动态调整库存 [3] - 电池业务预收款政策用于锁定客户,六氟磷酸锂预收款主要面向海外长期订单 [5] 行业环境与展望 -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低位运行,盈利能力承压 [2] - 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覆盖动力汽车、储能等多领域 [4] - 公司将通过市场扩展、运营优化和成本控制提升盈利 [2]
又一家!靠收废锂电年入超330亿 格林美筹划发行H股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25 08:16
H股上市计划 - 公司董事会于8月21日通过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相关议案 旨在满足全球化发展需求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 - 本次发行将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24个月或同意延长的期限)选择适当时机完成 并已聘请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机构 [1][5] - 公司曾于今年1月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目前已在中国深交所和瑞士交易所上市 [5] 业务模式与全球布局 - 公司采用"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双轨驱动模式 回收处理20余种关键矿产资源及典型废弃物 [5] - 在全球8省市及南非、韩国、印尼等地建设16个工厂 年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10%以上 报废汽车占6%以上 镍资源占原镍开采量20%以上 [6] - 供应链合作伙伴包括SAMSUNG SDI、CATL、BYD、青山等全球知名企业 [6] 2024年财务业绩 - 营业收入332亿元(人民币 下同)同比增长8.75% 归母净利润10.20亿元增长9.19% 扣非净利润12.91亿元大幅增长636.24% [7][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55亿元增长41.14% 综合毛利率提升3.05个百分点至15.29% [10] - 分行业收入: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原料257.62亿元(占比77.59% 增长10.24%)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74.37亿元(占比22.41% 增长3.87%) [11] 产品收入结构变化 - 三元前驱体收入160.75亿元(占比48.42%)同比下降8.57% 四氧化三钴收入20.32亿元(占比6.12%)增长24.82% [11] - 镍资源(MHP、镍板)收入58.48亿元(占比17.61%)大幅增长143.47% 钴回收业务收入20.55亿元(占比6.19%)增长26.23% [11] - 钨资源回收收入16.57亿元(占比4.99%)增长63.52% 电子废弃物回收收入5.06亿元(占比1.52%)下降50.73% [1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动力电池拆解良率超92%(行业平均80%) 除胶率100% 并完成PTC技术系统化升级 [8] - 磷酸铁锂电池再生技术实现锂回收率≥95% 铁磷回收率≥90% 三元电池黑粉处理中镍钴锰回收率>99% 锂回收率≥95% [8] - 公司提出3"芯"超级创新计划 聚焦稀缺资源、新能源材料及新赛道创新 以应对全球行业竞争 [12] 市场与区域分布 - 境内收入253.52亿元(占比76.36%)增长18.06% 境外收入78.48亿元(占比23.64%)下降13.33% [11] - 所有收入均通过自营模式实现 总额331.99亿元 [11]
石大胜华股东质押占比9.76%,质押市值约8.5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4 23:22
股东质押情况 - 截至8月22日股东质押比例达总股本9.76% 质押股份数量为2270.10万股 分为4笔 全部为无限售股[1] - 质押总市值为8.51亿元 质押规模位居两市第950位[1] 公司业务与研发 - 主营业务聚焦新能源材料领域 主要产品包括碳酸二甲酯系列/甲基叔丁基醚系列/气体系列/其他产品系列及贸易业务[1] - 公司及子公司拥有有效专利460项 其中发明专利43项 实用新型专利417项[1] - 报告期内新获授权专利92项 含16项发明专利及76项实用新型 同期申请专利135项 含47项发明专利申请及88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 股票表现 - 近一年股价累计上涨32.94% 反映市场积极表现[1] 公司治理 - 董事长为郭天明 总经理为于海明 管理层结构稳定[1]
中材科技20250822
2025-08-24 14:47
公司概况与整体业绩 - 公司为**中材科技**,主营业务涵盖玻璃纤维、风电叶片、锂电池隔膜、储氢气瓶及航空复合材料等[1][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6% 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115% 扣非归母净利润8亿元,同比增长245% 净现金流20亿元[4] -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主要受益于玻璃纤维产品价格同比上升及风电叶片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 核心业务板块表现 **1 玻璃纤维业务(泰山玻纤)** - 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13% 净利润5.8亿元,同比增长216% 毛利率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2][6] - 受益于太原基地产能释放及特纤布产品(如低介电、低膨胀石英布)放量[2][6] - 上半年AI用低介电1~2代、低膨胀石英布等全品类产品销量约895万米,深度卡位国际头部核心客户[2][3][4] - 为国内唯一能够批量供应LCTE和石英布等四大类产品的企业,产品性能全球领先,主要客户为美国头部企业[5][16][27] - 预计2026-2027年特种布产能将达到1亿米以上[3][31] **2 风电叶片业务(中材叶片)** - 销量达15.2GW,同比增长103% 销售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84% 净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282%[2][6] - 通过提前布局大叶型叶片、精益管理及成本控制提升盈利能力[2][6] - 巴西叶片业务预计2025年实现盈利,为明年发展奠定基础[10]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国内外政策支持(如国家136号文)、技术进步及市场化交易提升竞争力[37] **3 锂电池隔膜业务(中材锂膜)** - 销售锂电池隔膜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0%[2][6] - 尽管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承压,但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和新产能释放降低成本,二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明显[2][6] - 预计2025年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70%至80%,全年毛利率将比2024年有所提高[35] **4 储氢气瓶业务** - 销售储氢气瓶3,000只,市场份额和公告数均超过50%,保持国内第一地位[2][6][11] 新兴领域与战略布局 - 积极布局航空复合材料、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用复合材料、太阳能用复合材料等领域[11][13][14] - 在航空复合材料方面,已增资上海航空,并获得多个产品认证与批量供应订单(如C919首个国产化件)[11] - 新能源汽车用复合材料主要集中于电池隔膜及其他功能性材料(如隔热耐热、高强度轻质材料)[13] - 建筑玻纤及AI特性研究取得进展,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14] 国际化战略 - 十四五期间已在泰国、美国、南非等地设立公司[12] - 计划通过再造一个海外中国建材集团推进国际化战略,在欧洲、北美、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布局玻纤、叶片、电池隔膜和氢能气瓶等多种产品[5][12] 技术研发与产能规划 - 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获批,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上海航空联合建设,研究复合材料领域难点及未来发展方向[7][8] - 十五五期间将继续聚焦特种纤维、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三个主导产业[15] - 泰山玻纤拥有300余台特种布织布机,计划2025年底增加至400-500台,2026年上半年达到800台以上[16][40] - 每台织布机月产能约7,000-10,000米(生产石英布时降至5,000-5,500米)[40][42] - 织布机可灵活转换生产不同厚度玻纤布(30克/平米至210克/平米)[41] 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 - LCTE产品需求激增,因日本供应商产能受限 泰山玻纤3.2代LCTE已全面导入市场,2.8代产品即将完成认证并进入量产[17][18][19] - 预计2025年四季度LCTE市场需求量达每月80-100万米,2026年6月需求至少翻倍[21] - 石英布作为高端无机材料,主要应用于CCL和PCB领域,需求持续增长[22][26] - Low CTE玻纤布应用于手机、电脑、平板电脑(如iPhone 17系列)及汽车领域(如特斯拉雷达面板)[38][39] - 特种玻纤布定价周期较长,不频繁调整价格 普通玻纤布每月调整价格[43] 风险与挑战 - 锂电池隔膜行业供需阶段性过剩,价格承压[6][35] - 织布机扩展面临供应挑战(如丰田设备供给紧张),但公司已做好扩产准备[44][45] - 与巨石之间同业竞争尚无实质性进展[34]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下半年风电叶片、玻纤业务需求进一步释放,盈利水平有望稳步提升[2][6] - 到2035年,因AR产业大规模推广,特种布产能可能需要扩展至现在两三倍甚至五倍、十倍[31] - 未来将通过快速反应、灵活应变及持续研发(如降低CTE值、提升良品率)保持竞争优势[19][33][52]
万润股份(002643):Q2业绩超预期,新材料平台未来可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4 13: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核心观点 - 2025年Q2业绩超预期 单季度营收10.09亿元(YoY-1% QoQ+17%) 归母净利润1.38亿元(YoY+18% QoQ+73%) 毛利率39.77%(同环比分别+0.73pct/+2.20pct) 净利率16.02%(同环比分别+0.87pct/+3.43pct) [6] - 业绩预测上调至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59/5.73/7.10亿元(原值3.79/4.90/6.26亿元) 对应PE分别为28/23/18倍 [5][6] - 新材料平台布局半导体材料、高性能聚合物及新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 中长期成长性强 [6]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8.70亿元(YoY-4%) 归母净利润2.18亿元(YoY+1%) 扣非归母净利润2.09亿元(YoY+7%) [6] - 25Q2费用率合计11.39%(同环比分别-0.76pct/-0.95pct) 研发费用1.15亿元 研发费用率11.45% [6] - 预测2025年营收39.24亿元(YoY+6.3%) 2026年44.32亿元(YoY+12.9%) 2027年50.16亿元(YoY+13.2%) [5] 业务分析 - 功能性材料营收14.69亿元(YoY-10%) 毛利率38.68%(YoY-1.99pct) 医药材料营收3.76亿元(YoY+21%) 毛利率38.56%(YoY+1.36pct) [6] - 九目化学营收3.80亿元(YoY-23%) 净利润9325万元(YoY-31%) 三月科技营收0.96亿元(YoY+32%) 净利润188万元(YoY+9%) MP业务营收3.16亿元(YoY+33%) 净利润3459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975万元) [6] - 显示材料:液晶板块良好 OLED终端材料及显示用PI取向剂持续放量 分子筛:车用需求疲软 积极开发非车用领域 与中石化催化剂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 [6] 产能布局 - 启动万润工业园二期C05项目 投资2.87亿元扩建光刻胶相关材料及显示用聚酰亚胺材料产能1451吨 [6] - 中节能万润(蓬莱)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中的半导体制造材料生产车间已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试生产 [6] 新产品进展 - 半导体材料:光刻胶单体/树脂/光致产酸剂/清洗剂添加材料等已有产品实现供应 [6] - PI材料:热塑性PI包括PEI/TPI/PI-5218均实现销售 PTP-01(PEI)量产产线将试生产 PEEK已有中试产品产出 积极推进高温尼龙(PA46)开发 [6] - 新能源材料:电解液添加剂已实现供应 开展固态电池材料研发 钙钛矿材料已有产品供应 [6]
川恒股份:从“磷”起步何敢奋进“三个一百”
经济网· 2025-08-22 09:34
公司发展历程与目标 - 2002年成立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从零起步 用6年时间成为国内饲料级磷酸二氢钙龙头企业 [1] - 2015年股改后更名为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并制定三个一百目标 [1] - 资产过100亿目标已实现 目前资产130多亿 [1] - 市值过100亿目标已实现 目前市值150亿 [1] - 产值过100亿目标预计2025年实现75亿 2024年产值59.06亿 [1] 核心竞争力 - 核心竞争力包括资源 技术和产业循环三大要素 [2] - 磷矿资源具有稀缺性 是企业的根本保障 [3] - 技术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5] - 围绕资源以技术进行矿化一体开发 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8] 磷矿资源储备 - 旗下拥有小坝磷矿山 新桥磷矿山 鸡公岭磷矿山三大自主采矿权矿山 [3] - 拥有老寨子和老虎洞大型参股磷矿 [3] - 优质磷矿储量1.76亿吨 [3] - 小坝和新桥磷矿山为生产矿山 具备300万吨/年磷矿生产能力 [3] - 鸡公岭磷矿山设计开采能力250万吨/年 建成后总生产能力达550万吨/年 [3] - 老寨子磷矿总资源量5817.18万吨 含钼矿石234.24万吨 钼金属量0.304万吨 [4] - 老虎洞磷矿面积5.3 km² 磷矿保有资源储量近3.71亿吨 [4] - 伴生氟资源量约640万吨 碘资源量约6200吨 [4] 技术创新成果 - 半水湿法磷酸成套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被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1][5] - 半水磷石膏改性胶凝材料及充填技术被评为国际领先水平 [5][7] - 采用半水磷酸制造饲料级磷酸二氢钙 生产工艺简单 生产效率高 产品质量好 能耗低 [5] - 半水磷石膏作为胶凝材料可取代水泥 用于充填矿井 100%解决磷石膏利用难题 [7] - 自主创新电池用无水磷酸铁生产装置 技术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7] - 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引领亚太地区生产技术水平 [7] - 消防磷酸一铵填补我国高性能消防一铵市场空白 [7] - 研发人员200余人 近3年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亿元 [7] - 参与制定10项国家标准 13项行业标准 4项团体标准 [7] - 获得发明专利120余件 [7] 人才资源建设 -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 核心动能和第一生产力 [4] - 持续与贵州大学 贵州理工学院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 [4] - 采用研发项目合作 订单人才培养 设立川恒奖助学金等方式建立人才梯队 [4] - 技术人才获得国家 省级 州级 市级表彰 [4] - 技术副总裁王佳才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 - 石膏技术部总监李剑秋荣获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 [4] 产业链布局 - 纵向产业链以磷矿石资源为基础 向下游延伸至磷化工 新能源材料等领域 [10] - 上游资源端拥有多个磷矿资源 保障长期供应 降低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 [10] - 中游加工端核心产品为全球领先的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和技术门槛较高的消防用磷酸一铵 [10] - 下游高附加值领域布局新能源材料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 [10] - 利用磷矿伴生氟资源生产无水氟化氢等产品 [10] - 开发水溶性肥料等高端新型肥料产品 [10] - 横向产业链从磷酸铁向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延伸 [10] - 布局六氟磷酸锂(电解液原料)形成磷-氟-锂多线协同 [10] - 工业废渣磷石膏改性胶凝材料用于充填采矿 形成绿色循环磷化工产业链 [10] 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 - 2024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139% [11] - 综合利用方式包括水泥缓凝剂 建筑石膏粉 石膏砖 路基材料 充填材料 [11] - 尾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 [11] - 2024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 生态环境部无废企业典型案例 [7]
云天化股价下跌1.34%,中报营收创五年新低仍分红3.65亿
金融界· 2025-08-21 19:5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21日15时,公司股价报26.5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34% [1] - 当日成交额9.71亿元,换手率1.99%,总市值484.73亿元 [1] - 8月2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9910.82万元,占流通市值0.2%,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19.28万元 [2] 主营业务与产能布局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化肥、磷矿采选、磷化工及新材料、商贸物流等领域 [1] - 作为我国最大化肥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近8亿吨磷矿储量和1000万吨/年化肥总产能 [1] - 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材料业务,包括磷酸铁等产品 [1]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实现营业收入249.92亿元,同比下降21.88%,创近五年中报新低 [1] - 归母净利润27.61亿元,同比下滑2.81% [1] - 营收下降主要因缩减商贸业务规模所致 [1] - 公司宣布每10股派现2元,合计分红3.65亿元 [1] 业务亮点与发展动态 - 新能源材料业务表现突出,磷酸铁营收同比增长201.28% [1] - 8月20日接待多家机构调研,就磷肥出口、三季度业绩展望等问题进行交流 [1] - 机构重点关注公司磷矿石资源优势和新能源材料业务进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