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验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暑期演出单月34.23亿票房,这届年轻人更爱“情绪产品”了?
36氪· 2025-08-08 00:10
2025年暑期的演出市场,从内容到市场都称得上热闹。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5年7月,全国上演总票房为34.23亿,其中演唱会占比高于九成,票房为29.41亿。对比2024年7月22.19亿的成绩,几乎 是翻了近六成。若是对标暑期档电影7月总票房40.67亿的成绩,会发现,演出市场与电影票房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除了鸟巢演唱会连开12场的五月天、780元票价在二级市场飙涨至万元的易烊千玺"礐嶨"巡回演唱会,在这些足够让乐迷为情怀和喜好买单的内容之余, 大量新鲜势力的加入,也为演出市场带来润色。 让观众一边高喊"退票"应援词、一边为"前苏联最后的玫瑰"精修现场图的那艺娜,代表着另辟蹊径的垂直圈层;与周杰伦演唱会抢票难度"平起平坐"的刀 郎背后,是"孝子孝女"经济;主打"唱别人的歌,开自己的演唱会的"岳云鹏勇闯演唱会市场,包容度与观演受众的逐渐深化。 相较于观影等保留节目,年轻人在演出这类实体消费上投入的热情不减反增。当小品、相声、脱口秀等业态跨界演唱会市场,2025热闹的暑期档,或许并 非一场单纯的娱乐产品的较量,更像是在比拼"情绪基建哪家强"。 当差异化"入侵"演出市场 相较于前几年,以演唱会为主的演出市场 ...
泸州老窖:谷子经济带领存量市场进入加时赛
北京商报· 2025-08-07 13:09
核心观点 - 泸州老窖通过"窖主节"活动创新白酒消费场景 以"谷子经济"模式挖掘新消费潜力 推动行业从传统销售向生活方式营销转型 [1][5][6] - 白酒行业面临供需失衡与渠道库存压力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900天 存货量同比增长25% 60%企业存在价格倒挂现象 [8][9] - 头部酒企通过文创产品拓展新场景 茅台文旅开发120余款产品实现近20亿元收入 洋河单场活动周边收入突破百万元 [9][10] 行业趋势 - 行业进入"三期叠加"调整阶段:政策调整期、消费结构转型分化期、存量竞争深度调整期 [7] - 消费场景从传统宴请转向多元生活场景 轻饮化、IP化成为新方向 泸州老窖特调鸡尾酒单日售出800杯 [6][14] - 社交属性从"功利性符号"转向"情感共鸣载体" 核心价值由消费者定义 [13] 企业创新实践 - 泸州老窖窖主节2024年全面升级 覆盖多城市 结合数字营销与地域特点 现场互动参与人数突破1.2万人次 [6] - 文创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20% 通过积分兑换机制增强用户参与度 [4][6] - 至少13家主流酒企推出衍生产品 包括生肖酒、盲盒、雪糕、NFT数字藏品等 [9] 战略转型 - 营销模式从B端转向C端 构建"白酒+"消费新模式 跨界融合餐饮、文旅、艺术等领域 [7][13] - 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 注重情绪价值提供 形成认识-理解-复刻-营造消费者情绪的过程 [12][13] - 产品开发转向泛生活化类产品 注重物质精神化、精神场景化及代际融合 [12][14]
泸州老窖:“谷子经济”带领存量市场进入加时赛
北京商报· 2025-08-07 12:51
核心观点 - 泸州老窖通过"窖主节"活动创新白酒消费场景 以"谷子经济"模式开发文创周边产品 深度链接年轻消费者 实现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型 [4][6][7] - 白酒行业面临供需失衡与渠道库存压力 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900天 同比增长10% 存货量增25% 价格倒挂覆盖60%企业 迫使酒企转向C端场景创新 [9] - 头部酒企通过文创产品挖掘新消费场景 茅台文旅开发120余款产品累计收入近20亿元 洋河单场音乐节周边收入破百万元 行业呈现"白酒+"跨界融合趋势 [11][13] 白酒行业现状 - 行业进入政策调整期、消费转型期和深度调整期"三期叠加"阶段 终端需求疲软致社会零售餐饮收入仅增3% 经销商库存达历史高位 [9] - 渠道库存压力高企 价格倒挂现象普遍化 反映市场供需失衡与渠道堰塞湖效应 [9] 企业创新实践 - 泸州老窖窖主节通过运动健身区、角色扮演体验场等新场景重构消费者社交关系 文创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20% 特调鸡尾酒单日售800杯 互动参与人数突破1.2万人次 [4][7][14] - 至少13家主流酒企推出文创盲盒等衍生产品 涵盖生肖酒、节气酒、NFT数字藏品等形式 茅台推"茅小凌"手办 五粮液推"五福进宝"盲盒 郎酒推"郎小仙儿"盲盒 [11] - 轻饮化与IP化成为新趋势 泸州老窖"花果系列特调"受非传统消费者青睐 酒企借鉴二次元行业经验将非遗文化转化为系列化周边产品 [14] 消费场景变革 - 传统白酒消费集中于商务宴请和家庭聚会 文创产品打破场合限制 渗透日常生活多场景 [11] - 酒企从"压货"转向"玩货" 通过谷子经济将品牌文化转化为可收藏实体商品 突破传统渠道动销瓶颈 [8][10] - 体验经济崛起推动行业从渠道为先导向消费者价值模式转变 社交属性从"功利性符号"转向"情感共鸣载体" [11][13] 未来发展趋势 - 酒企需关注物质精神化、精神场景化及代际融合 将实用属性转化为情感体验 通过新锐IP沉淀文化厚度 [14] - 深度挖掘消费情绪价值 形成"认识-理解-复刻-营造"情绪的过程 进一步向泛生活化类产品转变 [12] - 白酒轻饮化产品适配露营、音乐节等年轻场景 文化IP化推动企业挖掘更多消费市场 [14]
掘金泰国-市场洞察与战略机遇报告2025-海域出海研究
搜狐财经· 2025-08-06 17:02
泰国概览:东盟核心枢纽 - 泰国2023年GDP达5450亿美元,居东盟第二,占东盟经济总量18.7% [7] - 人均GDP为7830美元,高于东盟平均水平(5210美元) [7] - 人口6790万,90%以上信仰佛教,泰语为官方语言 [7][9] - 对外贸易总额5850亿美元,占东盟对外贸易15.2% [7] - 2023年吸引外资120亿美元,东盟排名第3位 [7] - 地理位置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国土面积513,000平方千米 [7] 经济与产业政策 - 泰国工业经济局推动汽车、电子等9大产业升级,目标提升GDP至少1% [21][23] - 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EV3.0及3.5政策,目标2030年电动汽车产量达30% [24] - 中国车企占据泰国纯电动汽车市场75%份额 [24] - 重点扶持产业包括塑胶、汽车、电子、生物基产业等9大领域 [21] 消费市场趋势 - 80%以上在线消费发生在移动端,移动支付普及,先购后付成趋势 [1] - 电商格局呈"一超多强",Shopee占49%市场份额,Lazada占30% [1] - TikTok Shop增长迅猛,直播购物渗透率超40%,黄金时段为20:00-22:00 [1] - 奢侈品消费转向体验经济,包括高端美食、文化娱乐特权、奢华旅行等 [28] 中国企业在泰表现 - 电动汽车领域:比亚迪、长城等品牌表现突出 [1] - 家电电子领域:海尔、美的等品牌占据市场 [1] - 快时尚领域:SHEIN、泡泡玛特等品牌成功 [1] - 化妆品领域:ZEESEA、橘朵等品牌获得市场份额 [1] 合规与市场进入 - 需完成ODI备案,重视商标注册(采用"先注册"原则) [1] - 域名保护需关注.th域名优势 [1] - 遵守进口法规包括FDA认证、TISI认证、泰语标签要求 [1] - 网络线路选择影响直播效果 [1] 进口产品结构 - 汽车零部件主要进口自日本、中国、德国 [12][13] - 钢铁与金属主要进口自中国、日本、韩国 [14] - 电子元器件主要进口自中国、日本、马来西亚 [16] - 医药产品主要进口自德国、瑞士、美国 [18]
家电门店升级提速 格力电器加速新业态落子
证券日报· 2025-08-06 12:39
公司门店升级进展 - 格力电器"董明珠健康家"内蒙古首店在包头开业 加速西北市场拓展 [2][5] - 截至今年5月全国门店数量超600家 其中旗舰店超300家占比超50% 计划2025年完成3000家门店改造 [2] - 新门店采用"去卖场化"设计理念 实现从品类分割到场景融合的转变 渠道变革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3]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从"空调巨头"向"健康生活服务商"转型 通过"场景替代产品 生态替代行业"重构家电零售价值链 [2][3] - 布局健康家电和全屋智能领域 提供"空气-用水-洗护-膳食"全场景覆盖 实现健康生活一站购 [3][4] - 引入AI体系扩张多元业态 将个人IP流量转化为对全系健康家电的关注度 [4][6] 行业变革趋势 - 家电行业渠道变革从单一销售终端向全场景体验服务转型 头部企业通过差异化策略重塑门店业态 [6] - 83%消费者愿为健康技术支付溢价 但单一产品已难以满足需求 [3] - 企业通过高密度门店覆盖下沉市场 探索即时配送服务 竞争围绕技术深度 服务响应与生态整合展开 [6] 市场竞争格局 - 华为 小米等品牌均在综合智能门店加速探索 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6] - 政企协作模式为西北市场拓展提供保障 为家电企业渠道下沉提供参考 [5] - 差异化定位成为破局关键 门店业态升级本质是"体验经济"的落地 [6]
富达基金周文群:新消费整体估值偏高 对传统消费保持观望
中证网· 2025-08-05 13:53
消费趋势变化 - 95后、00后逐步成为消费主力,需求端转向情绪价值主导 [1] - 服务消费和体验经济高速增长,潮玩、健康管理、文化体验等细分方向表现亮眼 [1] 新消费投资观点 - 新消费整体估值已偏高,需精选有估值安全边际的个股 [1] - 传统消费估值低但缺乏催化,保持观望等待信号 [1] 投资策略调整 - 以港股某知名新消费板块代表公司为例,分享团队过往布局节奏 [1] - 未来投资将更重视IP行业的长期趋势和中国优秀企业出海的长期趋势 [1]
蚂蚁加码“体验经济”
华尔街见闻· 2025-07-24 08:27
行业趋势与市场潜力 - 租赁行业边界大幅扩张,覆盖手机、相机、绿植、母婴用品等多元化场景,Z世代更重视"体验"而非"拥有",催生万亿级新蓝海[2][3] - 芝麻租赁平台GMV年同比增长71.6%,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60%,00后订单量同比激增200%[4] - 新租赁用户渗透率仅8%,但潜在使用意愿超50%,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716亿元跃升至2030年万亿规模[4] 蚂蚁集团战略布局 - 投入百亿资源升级"全域运营"与"AI智能经营",联合闲鱼、高德等阿里系平台引流,发布三大AI Agent实现全自动托管[2] - 构建信用基建:提供免押金、信用评估、履约报告等能力,降低用户门槛并优化商家风控[8][9] - 推动同城闪送/闪租服务,提升资产周转率(如大疆Pocket 3月租频次从2次增至4-6次可缩短回本周期)[10][11] 商家案例与增长表现 - 兰拓相机租赁2015-2019年均增长率达145%,人人租今年单月短租订单量已等同去年全年总量[3] - 母婴用品租赁转购买转化率达20%-25%,vivo通过租赁教学环节强化高端手机摄影口碑[15][18] - 演唱会场景带动相机租赁订单量较年初增长11倍,Labubu潮玩被抢租一空[4][11] 品牌合作与模式创新 - 与vivo合作以租赁体验巩固高端市场地位,迪卡侬探索特定品类租赁模式[13][14] - 推动"硬件订阅"(如苹果年年换新计划),将购买转化为持续使用付费[13][14] - 供应链深度合作:品牌定制租赁专用产品(如耐用性更强的设备),降低用户成本并提升商家盈利[23][24] 竞争与生态构建 - 京东计划布局自营租赁业务,蚂蚁通过信用体系+阿里生态构建壁垒[8][25] - 打通淘宝、闲鱼、高德流量入口,解决跨平台履约割裂问题,强化芝麻租赁品牌曝光[25] - 社交裂变效应显著:演唱会粉丝圈层传播、创业者低成本验证需求带动绿植等B端租赁[9][20]
旅拍“刺客”,被拍在沙滩上
虎嗅· 2025-07-22 13:03
行业现状 - 头部旅拍品牌铂爵旅拍被指"失联跑路、拖欠消费者费用",尽管公司回应称业务平稳运营,但已关停部分门店[2][3] - 行业乱象丛生,包括低价诱导后加价消费、服装质量低劣、摄影师资质不符承诺等套路普遍存在[19][20][23] - 铂爵旅拍面临经营危机,企查查数据显示其法定代表人1600万元股权被冻结,且2025年起收到多份法院裁判文书[27] 消费者体验 - 消费者普遍遭遇隐形消费问题,如299元套餐最终加价至599元,且服装和妆容质量与宣传严重不符[9][10] - 高价套餐(如1万元婚纱照)存在服务缩水,承诺的拍摄景点需额外付费500元/处,选片环节强制推销升级套餐[14][16] - 修图质量差、风格与预期不符(如傣族风修成泰国风)成为投诉高频词,部分商家通过好评返现刷高平台评分[10][23] 商业模式问题 - 传统旅拍公司依赖线下门店和拍摄基地,重资产运营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客流量下滑即引发资金链断裂[29] - 行业陷入同质化价格战,早期依赖洗脑广告和平台流量的营销方式失效,用户转向个性化内容平台[30] - 铂爵旅拍声明显示其婚纱旅拍业务长期亏损,拖累其他业务板块,被迫缩减规模[27] 行业转型方向 - 轻资产模式兴起,如"独立摄影师+自由行"的野拍模式可降低固定成本并避免捆绑消费[33] - AI技术冲击行业,建议利用AI生成个性化方案或实现"虚拟旅拍",替代传统修图服务[34] - 深度文化融合成为差异化路径,如结合非遗元素(扎染)或小众目的地开发主题化拍摄[36][37] - 监管趋严,北京多个公园2024年起叫停商拍,倒逼行业规范发展[38] 市场前景 - 行业面临洗牌,粗放增长时代结束,但细分领域(高端定制、下沉市场)仍有发展空间[32][39] - 未来趋势是融合旅行、文化、科技的体验经济,需匹配Z世代审美与消费习惯[40] - 国内4A/5A景区超1600家的基础市场仍存潜力,但需提升专业度重建口碑[39]
即时零售的后手
虎嗅· 2025-07-22 03:49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高调进军外卖业务并杀入旅游市场 同时阿里将饿了么和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并宣布500亿补贴闪购业务 [1] - 电商平台从传统B2C、C2C模式演变为货架电商和直播电商 拼多多凭借社交元素崛起 京东面临沦为行业老三的压力 [4] - 美团首次参与京东主导的"618"大促 两大平台相互入侵对方优势领域 本地生活与电商业务边界逐渐模糊 [1][4] 商业模式演变 - 即时零售概念兴起 定义为30分钟送达万物 但目前消费场景仍不清晰 需求未定型 [6] - 电商物流模式分为点到点配送和仓配体系 京东凭借自建仓配体系实现次日达 但维持成本极高 [10][11][14] - 外卖配送采用闭环O2O模式 与电商物流存在本质差异 强调全流程时效控制而非规模经济 [15][16][19] 供应链创新 - 美团推进闪电仓和浣熊食堂项目 试图构建即时零售专用仓配体系 [23][29] - 超级中央厨房概念提出 通过集中化食品加工和无人机配送颠覆传统外卖模式 [31][33] - 京东可能改造电商配送体系用于外卖 如提前锁定需求 延长配送时效至两小时 [24] 消费趋势 - 即时零售主要场景为日常补货(68.1%) 省事省力(62%) 寻求优惠(54.9%)和居家应急(52.6%) [34] - 消费场景从购买向使用延伸 未来可能实现"即用即买"模式 颠覆传统商业逻辑 [52][53] - 定制化需求增长 阿里早期提出的C2B模式可能重新获得发展机遇 [54][55] 技术应用 - 低空经济发展可能为无人机配送创造基础设施条件 [33] - AI技术有望成为个人生活流管家 阿里在AI布局领先但缺乏个人入口 [64] - 通义千问登陆苹果设备 显示阿里在AI个人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64] 企业战略 - 京东通过进军高频业务寻求突破 避免在电商领域被边缘化 [4][6] - 阿里进行"1+6+N"组织重组 本地生活业务被纳入六大板块 飞猪被划入N板块 [3] - 美团从外卖向即时零售扩展 试图复制京东在电商领域的成功路径 [23]
LVMH关联私募领投8亿美元入股Flexjet 获20%股权加速奢华旅行体验布局
环球网· 2025-07-22 02:20
投资交易 - L Catterton牵头对Flexjet进行8亿美元投资收购其20%股份 交易由L Catterton联合KSL Capital Partners及J Safra Group关联公司共同参与 Flexjet母公司Directional Aviation Capital仍保持控股地位[1] - 约25%的投资收益将用于向股东支付特别股息[3] 公司业务与战略 - Flexjet主营部分所有权及租赁服务 旗下机队拥有318架飞机 预计2025年底增至340架 会员数量超2000名[3] - 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扩建 包括采购更大远程飞机满足国际旅行需求 在海外增设维护设施和地面服务[3] - 公司通过与Belmond酒店集团 法拉帝游艇及宾利汽车等品牌合作 在飞机内饰定制和活动策划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3] - 公司目标并非成为行业规模最大企业 而是打造精品体验 通过专属会员俱乐部模式提供奢华服务[3] 财务表现 - Flexjet 2024年EBITDA达398亿美元 预计2025年增至425亿美元 较2020年增长超一倍[4] 行业趋势 - 投资被视为奢侈品行业向体验经济扩张的最新动向 全球富裕消费者在旅游 餐饮及特殊活动领域的支出持续增长[1] - 2024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下降2%至3630亿欧元 但豪华酒店业增长4% 高端餐饮业飙升8% 游艇及私人飞机销售额增幅达13%[1] - 投资反映了奢侈品行业对时间价值的重视 L Catterton看好私人旅行在节省时间方面的潜力 认为这是未来奢侈品定义的关键方向[4] 投资方背景 - L Catterton由LVMH及Bernard Arnault家族理财室持有40%股份 管理着370亿美元消费品牌股权资本 旗下投资组合包括Birkenstock Etro等品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