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展览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山东省藏书大会暨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开幕
大众日报· 2025-09-28 01:04
2025年山东省藏书大会暨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开幕—— 今天,我们如何"晒书" 9月27日上午,"声流金石 纸落云烟"——2025年山东省藏书大会暨中华传统晒书活动在孔子博物馆 开幕。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知名藏书家,以及古籍收藏单位代表参加活动。 "鲁壁重光:唐宋元珍贵古籍特展"与"阅读的风景——藏书票文化的艺术世界"两个展览同时开展, 以"晒经典""晒文物"的方式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书以载文,文以载道。山东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也是文脉绵延、典籍荟萃 之地,近年来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不断推动古籍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工作。目前,全省收藏 古籍约12万部近200万册,有96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4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 单位",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包括9064部古籍,年均数字化古籍35万以上筒子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古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晒书"不仅体现了古人呵护纸书的智慧,发展到后来,也成为大 型的藏书展示和文化交流活动。在当今社会,"晒书"又衍生出"分享"的含义,是进行知识和思想交流的 重要形式。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认为,山东省藏书 ...
文化与科技共融,北京朝阳三间房第二届杜仲公园漫展游园会开幕
新京报· 2025-09-27 23:17
一是"笔墨 传薪",在古今对话中培育文明新风。漫画与书法作品展示区以"新中式国风"为设计理念, 通过纱幔、光影营造出"丹青漫语"的意境,共展出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幅(组)漫画作 品。此次活动还特别精选展出北京市大中小学优秀节水主题漫画56幅,带着孩子参观的居民王女士感 慨:"通过漫画讲道理,孩子更容易理解。" 二是"守艺 焕新",以非遗潮玩解锁文化新表达。市集区域以"非遗传承"为核心,设置葫芦镶嵌、毛猴 制作、古琴演奏等50余个体验摊位,现场多位潮牌主理人以"非遗再造"为主题,推出漆染帆布包、3D 打印等跨界产品,吸引年轻群体驻足。 三是"趣游 拾心",游园会设置"古今游戏闯关赛",参与者通过打卡集章兑换奖品。其中,"拓印+AI生 成数字藏品"环节备受青睐——游客亲手制作拓片后,可扫描上传至平台生成专属作品,实现"把非遗带 回家"。现场还有漫展游园会主题明信片和信封售卖,照片打印机旁,也有游客排队。"居民在现场拍摄 的打卡照片,可以在打印机上打印,上面带有漫展游园会字样和杜小仲IP形象。"工作人员介绍。 四是"美食 共享",在杜仲公园西侧,同步举办美食夜市,汇聚了来自各地的特色美食。 此外,本次 ...
16万件收藏汇聚,中国铁路文化收藏展首日吸引近千名火车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7 13:57
上世纪的老车票、时刻表、信号灯,怀旧的百年股票债券、钱币契约、钢轨铭牌,还有炫酷的列车模 型、铁路文创······9月27日上午,北京二七厂内,规模庞大的第三届中国铁路文化收藏展览会正式启幕, 约16万件(套)实物或图片收藏品齐聚于此。一件件带有时代印记的铁路老物件儿,见证中国铁路百年 发展历史,首日吸引近千名铁路收藏爱好者、火车迷慕名前来,展览将持续至11月中旬。 本次展览会分为铁路文化收藏(老物件)展览、铁路集邮展览、铁路摄影展览、二七厂历史展览四个板 块。这些珍贵的展品藏品来自山东、四川、西藏等全国25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千余名收藏爱好者。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铁路文化收藏展展柜内,6万余张旧火车票成捆地叠放在一起,它们标注着起点、终点、运行时间、票 价,大都是上世纪的硬板票,由收藏爱好者金万智等人带到展览现场,车票外用包装袋精心包裹。展柜 前,收藏者们讲述着老车票背后的故事,勾起了参展者们的儿时记忆。 200年前,1825年9月27日,世界第一条铁路——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正式通车,成为现代铁路运 输的开端;北京二七厂是诞生新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的厂区,也是中国工人阶级走上历史舞台的重要见 证。赵向红 ...
流动的敦煌·沉浸式数字艺术展 山东美术馆盛大展出中
齐鲁晚报· 2025-09-26 14:40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汉代"河西四郡",最西者为敦煌,千年历史,累世修葺,让这颗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融汇四方诸国的文化艺术精 华,成为世界的中华意象。 5月31日,流动的敦煌·沉浸式数字艺术展于山东美术馆盛大开幕,从绝美复刻壁画徐徐展开,到虚拟现实宇宙的奇幻 冒险,为观众朋友开启一扇时空之门。光曜古今,大千万象,观色明史,如是敦煌。 敦煌展览主视觉海报 展览时间:2025年05月31日 - 2025年10月31日 指导单位: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敦煌文旅集团 主办单位:山东美术馆、国文聚(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唐天下(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北京仁智汇宇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达事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小快人心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站:丹青之华——非遗珂罗版特窟壁画实物展 在展览现场,我们能看到元代密教艺不的巅峰之作——3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唐贞观年间供养人像的历史 见证—220窟《维摩诘像》,立体呈现盛唐彩塑美学的45窟《菩萨》,以及宛如绝世美人的伟大造像57窟《美人菩 萨》等艺术瑰宝,领略千年间敦煌画工笔下"色"与"神"的奇迹。 展览中的十数幅珂罗版复刻壁画 ...
杭州的新表达让千年文化“活”在当下
杭州日报· 2025-09-26 01:54
"吴越文化博物馆建设提升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一批文化基因激活标志性项目,成为杭州市推进 文化基因转化利用的亮点工程。 与传统博物馆的叙事方式不同的是,吴越文化博物馆融合数字化互动、场景复原、学术解读等手 段,是国内首个关于吴越国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馆内常设"吴越千秋——五代十国时期的东南乐 土"主题展览,其展出的350件(套)文物中,包含150件一级文物。特别是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作 为"镇馆之宝",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罕见的品相,备受瞩目。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该馆接待观众突破35万人次,带动其所在的吴越文化公园单月人流量同比 增长90%。这恰好与"宋韵大秀场"通过精品内容吸引人流、激发消费活力的路径不谋而合。 吴越文化博物馆 当千年宋韵在直播间流淌,古城墙下唱响流行音乐,博物馆随处可见数字化互动,立足文化基因激 活工程,杭州正以新表达重塑城市吸引力。 去年10月,吴越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这座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打造的文化新地标,凭借 其独特的建筑语言和沉浸式叙事,迅速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与此同时,由上城区精心打造的"宋 韵大秀场",通过"实景演艺+音乐现场"的多元融合模式,使宋韵化作可触可感 ...
“忆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走进马耳他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1:30
原标题:"忆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走进马耳他 日前,"忆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浙江省文化广电 和旅游厅与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旨在通过非遗艺术搭 建中马文化交流的桥梁,推动文明互鉴。 本次展览以"忆江南"为主题,设有"逸趣""风雅""云华"三大板块,集中展示了包括宋代点茶、缙云 剪纸、东阳竹编、蓝印花布印染、漆扇制作等在内的20多项浙江非遗项目。开幕现场,五位非遗传承人 进行了活态展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互动。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徐晓表示,浙江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始终 重视与马耳他的文化交流。她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马耳他民众了解浙江非遗的独特魅力,并欢迎 他们亲身来到浙江,感受"诗画江南"的深厚文化底蕴。 展览期间,非遗传承人还将走进当地国际学校,以雅集形式让马耳他青少年近距离体验中华传统文 化的魅力。 浙江是中国非遗大省,拥有12项人类非遗代表作、241项国家级非遗及996项省级非遗。本次展览不 仅呈现了浙江非遗的精粹,也为中马两国在非遗领域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展览将持续至10月 底 ...
北京海淀: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首个常设展开放
北京商报· 2025-09-26 01:23
此次展览位于中心地下二层,300余件(套)海淀出土文物集中亮相,串联起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区域 文明长卷。本次展览以"历史珍品+数字体验"为特色,深度融合前沿科技。观众可通过MR技术"走进"文 物,细品肌理细节;AI数字人提供个性化讲解,让专业历史知识更易理解。这种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 展陈局限,成为"科技+文化"活化遗产的样板。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9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坐落于北京海淀区原畅春园西花园旧址的三 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首个常设展"山水连城——海淀历史文物展"日前正式对公众开放。作为"畅春新 园"科技文化集聚区核心载体,中心以保护、研究、展示三山五园及海淀文化遗产为核心,致力于打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
“视角转换”萌生新意 多项展览亮相敦煌
新华社· 2025-09-23 06:45
甘肃文旅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展格外受欢迎。面塑、陶瓷等各类文创产品,既保留了非遗的传统韵味,又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让观众纷纷驻足 购买。 将织物与九色鹿故事拼接、用手工纸艺展现沙漠景观、以绚烂油彩反映热闹夜市……日前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 化博览会上,多项展览通过"视角转换"让古老文化呈现新意。 夜幕低垂时,走进沙州夜市,只见灯火璀璨、人头攒动,一如千年壁画中酒坊食肆般热闹。这样的场景,被来自加拿大的艺术家捕捉,创作了布 面油画《夜市》。 这幅画作,正是"青山行不尽——我的丝路故事"中外艺术交流展中的作品之一。来自中国、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阿根廷等国的艺术家,将 丝路风光与自己的文化表达相碰撞,创作了一批充满"视角转换"意趣的艺术作品。 "今年8月,我们组织中外艺术家在甘肃河西走廊等地采风。这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风貌,带给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很多创作灵感。"中国美术学 院美术馆策展工作人员王洋说。 中外视角转换,古今视角联动。 与会嘉宾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甘肃文旅非遗文创展。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毛茸茸的土拨鼠玩偶、图案多样的手工包袋、配饰精致的布娃娃……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在成都开幕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06:11
赵聪透露,文化和旅游部特别策划了"跟着演出去旅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文旅线路,积极拉动文化和 旅游消费。此外,将采用"互联网+演艺"模式,让创新赋能艺术,让艺术创新出彩,拓展艺术表现空 间,提升审美体验,增强年轻群体的参与感,全面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全民艺术盛会"。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李晓良介绍称,中国艺术节自1987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成功 举办13届,见证了无数艺术精品的诞生,搭建起了艺术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广阔平台。第十四届中国艺术 节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 篇"。本届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在四川成都开幕,举办开幕式,闭幕式,艺术评奖,特邀剧目展演,全 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线上展演展播展示等主体活动。 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李晓良强调,大家在畅享假日旅游、沉浸艺术盛宴的同时,务必始终绷紧安 全之弦。"关注途经地和目的地天气、交通情况,合理规划行程。选择有经营资质的旅行社。不前往未 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密切关注出境游目的地安全形势和注意事项,不前往高风险地区。"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赵聪表示,本 ...
颐和园桂花将在国庆、中秋双节迎来盛花期
新京报· 2025-09-23 05:11
"文心雅韵"苏州园林文化艺术展今天也在颐和园耕织图水操学堂亮相,展期至10月12日。展览集中呈现 苏州古典园林的书条石拓片、苏派盆景和传统插花作品三大板块。 当天,《颐和园日历2026》正式和游客见面。日历以十二个月份对应谐趣园内十二个诗意盎然的区域, 每月主题源自谐趣园内建筑楹联、珍贵石刻或乾隆帝御制诗篇,让谐趣园闻名遐迩的"八趣"——时趣、 水趣、桥趣、书趣、楼趣、画趣、廊趣、仿趣一一跃然纸上。日历还融入颐和园古建彩画元素,读者只 需扫描页面上的专属二维码,便能聆听彩画背后的动人故事与园林营造的精妙之处。 据颐和园花卉园艺研究所所长刘伟介绍,花期控制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作,为延迟桂花开放,今年 8月初,在桂花进入温室、花芽初步形成时,园艺师便及时采取高温控制措施,有效延缓花芽分化进 程。同时,通过严格湿度管理、及时清除积水、加强病虫害防治与通风,并科学补充微量元素等多项举 措,确保桂花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如期盛放。 颐和园"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将持续至10月12日,桂花观赏点位于仁寿殿、乐寿堂、颐和园博物馆、耕 织图景区及主要门区沿线,游客将欣赏到包括百年古桂、中青桂及应季花卉在内的230余盆精品花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