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特斯拉打响大六座纯电SUV“反击战”
财联社· 2025-09-04 00:34
特斯拉Model Y L市场表现 - Model Y L上市后销售火爆 8月19日上市至9月初订单达12万辆 日均订单近1万辆 [1] - Model Y L定位大六座SUV 空间更大且后排座椅灵活 适合家庭用户 价格较基础版更高 [1] - 首批用户于9月初开始交付车辆 [1] 特斯拉中国市场销量与竞争态势 - 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国市场销量26.34万辆 同比下降5.4% 较去年同期27.83万辆减少 [3] - 市占率从2020年15%峰值萎缩至2025年上半年7.6% [3] - 8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83,192辆 环比增长超20% [3] - 中国市场本土品牌通过配置、用户体验和价格优势赶超特斯拉 加剧行业价格战 [5] - 大六座SUV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Model Y L成为特斯拉关键增长点 [5] 特斯拉产品价格与政策调整 - 9月1日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售价从26.95万元下调至25.95万元 降价1万元 [4] - 降价原因包括与长续航四驱版28.55万元价格拉开差距 且不影响首批用户权益 [4] - 购车政策含8000元车漆减免优惠、5年0息0手续费贷款、1299元充电福利包 截止9月30日 [5] 特斯拉海外市场压力 - 欧盟市场7月特斯拉销量同比下滑超40% 仅售出6,600辆 远低于去年同期11,465辆 [5] - 欧盟纯电动汽车7月总销量同比上升39% 但特斯拉连续第七个月销量下降 [5] - 海外市场持续承压促使特斯拉加码中国市场布局 [5]
Model 3上市不足月“闪降”1万元
每日商报· 2025-09-03 22:20
特斯拉降价事件 - 特斯拉中国于9月1日将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售价下调1万元至25.95万元 距离新车上市不足一个月 并同步提供已下订未提车用户自动享受新价格及叠加5年免息和8000元保险补贴等优惠 [1] - 此次降价是特斯拉在华新车最快的一次官方降价 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并预示2025年"金九银十"价格战提前开启 [1] 降价原因与市场背景 - Model 3长续航版上市首周订单仅约8000辆 为同期Model Y改款初期订单量的60% 第二周跌出周榜前30名 [2] - 特斯拉8月国产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 前7个月累计零售43.24万辆 同比下滑13.7% [2] - 25万-30万元纯电轿车市场竞争加剧 小米SU7连续六个月月销超2.2万辆 极氪007改款后麒麟电池入门价压至26.99万元 小鹏P7i等竞品将800V高压等技术下放至25万元区间 [2] 特斯拉竞争优势与策略 - 特斯拉二季度整车毛利率保持在17.2% 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落 为降价提供缓冲空间 [3] - 公司采用价格手段应对品牌溢价被中国品牌"性价比+生态"组合拳削弱的挑战 [3] - 选择在成都车展期间公布降价 虽未参展但通过"场外抢镜"方式成功吸引市场关注 [4] 市场格局演变 - Model 3从2020年国产初期的35.58万元售价和三个月提车周期 转变为2024年12月被小米SU7以单月销量超越(当月仅售1.46万辆) [4] - 2023年至今Model 3官方指导价历经八次变动 累计最大降幅超7万元 一年期保值率从2022年78%跌至2025年63% 低于同级燃油豪华车平均水平 [4] - 新能源赛道续航、加速、成本已趋同 此次降价预计加剧20万-30万元区间市场竞争 [5] 行业影响与展望 - 特斯拉通过降价在"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前抢占市场份额 有望刺激短期销量增长 [5] - 长期需应对品牌老化和产品迭代挑战 其他品牌是否跟进降价及特斯拉下一步市场策略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5]
定制家居企业上半年业绩承压,索菲亚营利双降,多数企业出海、发力存量房业务
华夏时报· 2025-09-03 14:06
行业整体表现 - 定制家居行业处于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影响周期中 等待修复 [2] - 多数企业营收下滑 价格战持续 行业竞争加剧 [2][5][6][7] - 家装以旧换新和国补政策有促进作用但未能带动业绩回升 [3] - 行业面临流量分散 获客及转化难度增加的问题 [5][6] 公司财务数据 - 索菲亚上半年营业收入45.51亿元同比下降7.68% 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下降43.43% [3] - 索菲亚品牌营业收入41.28亿元同比下降7.09% 工厂端平均客单价22340元/单 [3] - 米兰纳品牌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下降26.53% 工厂端平均客单价17285元/单 [3] - 志邦家居营业收入18.99亿元同比下降14.14% 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下降7.21% [5] - 尚品宅配营业收入15.52亿元同比下降9.24% 归母净利润亏损8066.94万元 [6] - 顾家家居营业收入98.01亿元同比增长10.02% 归母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增长13.89% [6] 海外业务发展 - 索菲亚出口业务营业收入3430.37万元同比增长39.49% [3] - 索菲亚拥有26家海外经销商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 为31个国家219个工程项目提供解决方案 [4] - 顾家家居计划投资11.24亿元建设印尼自建基地项目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全球竞争力 [6] 行业竞争态势 - 行业存在通过降低产品与服务质量恶意压低价格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7] - 定制家居价格已跌至不足1000元/平米 部分低至几百元/平米 [7] - 企业采取价值战策略 通过空间设计和产品组合优化强化消费端采购意愿 [7] 未来增长方向 - 出海 存量房改造翻新 适老化改造被视为新的增长点 [2][8] - 旧改 局改及出海将成为家居企业新一轮增长引擎 [8] - 索菲亚布局1+N+X战略生态 通过中介物业老客户会员等进行全域引流 [6]
比亚迪取代特斯拉,成为电动车行业“领头羊”
财富FORTUNE· 2025-09-03 13:03
比亚迪欧洲扩张战略 - 在匈牙利塞格德建设年产能15万辆的工厂 2026年提升至30万辆 [3] - 工厂占地超过1平方英里(2.59平方千米) 距离深圳总部超5,200英里(约8,368.59千米) [2][3] - 采用"欧洲制造、服务欧洲"本土化战略 通过欧盟生产规避17.5%关税 [3][13] 全球市场竞争态势 - 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分布:中国超70% 欧洲14% 美国不足10% [6] - 2024年第二季度比亚迪销量60.7万辆 超越特斯拉的38.4万辆 [8] - 2023年比亚迪电池产量占全球16.4% 垂直整合带来25%成本优势 [13] 业务增长与产能布局 - 2023年销量达425万辆 为2020年10倍 2024年目标550万辆 [7] - 中国新建两座工厂产能均超大众沃尔夫斯堡全球最大工厂 [7] - 每两个月增加100万辆产能 从第100万到300万辆仅用18个月 [8] 产品与技术优势 - Dolphin Surf欧洲售价低于2万欧元 为特斯拉Model 3一半价格 [10] - 新型闪充技术支持单次充电670英里(约1,078.26千米) 5分钟增加250英里(约402.34千米)续航 [17] - 自2020年以来推出约40款新车型 研发速度为西方对手两倍 [15] 欧洲市场进展 - 2024年1-5月欧洲销量5.5万辆 达去年同期三倍 市占率1% [8] - 计划在欧洲12国新增销售网点 门店总数将达1,000家 [17] - 2023年从Stellantis、奥迪、阿尔法·罗密欧挖角高管 [18] 财务与资本背景 - 2024年营收增长27%至1,080亿美元 [7] - 2008年获巴菲特伯克希尔2.32亿美元投资 持股10% [12] - 2018-2022年获政府补贴约34亿欧元(37.6亿美元) [13] 供应链与运营模式 - 实现电池、半导体、货轮运输全产业链垂直整合 [13] - 中国海鸥车型本土售价低于8,000美元 [15] - 采用硅谷式快速迭代模式 投资成本为西方对手一半 [15]
乳业大转向:常温奶失宠,乳企“卷”鲜奶、拼奶粉
36氪· 2025-09-03 11:29
行业整体格局 - 中国乳制品市场处于复苏进程中 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竞争格局 [1][2] - 行业前五名企业总市值分别为伊利股份1791亿元 蒙牛乳业585亿元 中国飞鹤401亿元 新乳业159亿元 光明乳业120亿元 [1] - 营收超百亿的四家企业中 伊利股份613亿元居首 蒙牛乳业416亿元次之 光明乳业125亿元和中国飞鹤91亿元紧随其后 [2] 财务表现 - 多数企业营收同比下滑 中国飞鹤下降9.98% 蒙牛乳业下降7.20% 光明乳业下降1.90% [3] - 净利润普遍承压 伊利股份72亿元下降4.39% 蒙牛乳业20.46亿元下降16.37% 光明乳业2.17亿元下降22.53% 中国飞鹤10亿元下降46.66% [3] - 新乳业表现亮眼 净利润3.97亿元实现33.76%的正增长 [4] 市场压力与挑战 - 面临原奶阶段性供给过剩与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双重压力 [4] - 国内奶牛存栏量自2024年起持续下降 2025年始终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 [4] - 价格战不可避免 区域乳企通过价格竞争抢占市场份额 [8] 产品结构变化 - 液态奶收入占比呈现分化 伊利58.33%下降3.24% 蒙牛77.4%下降3.77% 光明53%下降4.15% 新乳业91.7%上升1.39% [14] - 低温鲜奶业务快速增长 蒙牛低温鲜奶业务同比增长超20% 伊利低温白奶品类营收增长逾20% [20] - 高端产品线表现突出 新乳业高端鲜奶实现双位数增长 "活润"系列增长超40% [11] 奶粉市场竞争 - 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受益于育儿扶持政策 中央与地方层面提供生育补贴 [4][27] - 伊利婴幼儿奶粉全渠道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提升1.3个百分点 飞鹤声称全渠道市场份额和销量第一 [23] - 奶粉业务收入分化明显 伊利165.78亿元增长14.26% 蒙牛16.76亿元略有提升 新乳业4601.41万元增长32.29% [26] 高端化趋势 - 超高端及超高端+产品合计占比超过64% 高端市场占24.2% [30] - 企业聚焦产品功能升级 伊利强调母乳成分 飞鹤主打OPO和乳铁蛋白 蒙牛聚焦有机+A2蛋白 [28] B端市场拓展 - 乳企积极布局B端赛道 餐饮 烘焙及奶茶行业带动奶油 原料奶粉 乳清粉进口量快速增加 [31] - 蒙牛推出餐饮纯牛奶 稀奶油和厚乳奶基底三款核心产品 [32] - 伊利专门打造"伊利索非蜜斯"B端品牌并升级应用创新中心 [34] - 新乳业成为盒马 山姆等零售渠道的OEM供应商 [34] 合作与创新模式 - 与会员店共创新品 伊利与山姆合作推出"生牛乳绿豆雪糕" 与永辉推出950ml鲜牛奶 [35] - 蒙牛与山姆推出"冠益乳早8吨吨桶" 联合沃尔玛 华润推出特仑苏小包装新品 月销售突破1亿元 [36] - 与茶饮咖啡品牌战略合作 蒙牛与星巴克 霸王茶姬合作 新乳业与喜茶 Manner等品牌建立合作 [37] 市场机遇 - 咖啡赛道预计为乳业带来265亿元市场扩容 新茶饮对厚乳 奶基底需求年增速超20% [37] - 妙可蓝多B端奶酪销量占比达22.9% [38] - 国产乳企凭借供应链优势加快替代国际品牌 反倾销政策提供有利环境 [40]
特斯拉打响大六座纯电SUV“反击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3 09:07
公司产品表现 - Model Y L上市后市场反响热烈 8月19日上市至9月初订单达12万辆 日均订单近1万辆[1] - 公司同步调整Model 3价格体系 9月1日将830公里续航版本售价从26.95万元降至25.95万元 降幅1万元[3] - 当前购车政策包含8000元车漆减免优惠 5年0息0手续费贷款及1299元充电福利包 政策有效期至9月30日[3] 公司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26.34万辆 较去年同期27.83万辆下降5.4%[3] - 市占率从2020年15%峰值萎缩至7.6%[3] - 8月中国批发销量83,192辆 环比增长超20%[3] - 欧盟市场7月销量仅6,600辆 同比下滑超40% 连续第七个月下降[4] 行业竞争环境 - 中国市场本土品牌通过配置 用户体验和价格实现赶超 加剧行业价格战[4] - 欧盟纯电动汽车7月销售量同比增长39% 但公司销量表现远低于去年同期11,465辆水平[4] - 大六座SUV细分市场存在显著需求潜力[4]
牛顿光学创始人陈义康:5亿红海生存游戏,细胞计数仪厂商如何在“价格战”中存活?
仪器信息网· 2025-09-03 06:25
行业概览 - 细胞计数仪年销量8000-10000台 市场规模5亿元以上 属于量多利薄但刚需极强的赛道[7] - 技术路线分化明显 进口设备如贝克曼库尔特Vi-CELL BLU定价数十万元 国产设备如牛顿光学定价仅几万元 形成互补关系[8] - 竞争格局呈现分层洗牌 头部品牌Countstar大幅降价引发行业价格内卷 中小品牌因资金链断裂或渠道策略失误被淘汰[9] 公司战略 - 牛顿光学采用借势高校策略 在暨南大学旁设办公室整合高校光路技术 降低从0到1的研发成本[12] - 产品开发聚焦核心刚需功能 确保细胞浓度和活率CV值控制在2%-5% 拒绝非必要功能堆砌[13] - 采取高低搭配产品策略 针对科研客户推手动明场机型 药企医院推高通量自动机型 复杂样本需求推荧光机型[13] 运营模式 - 通过贴牌代工分摊成本 为7个品牌提供OEM服务 利用产能维持利润[17] - 团队规模不足50人 年销量超500台 以小而精架构降低管理内耗[17] - 开发高附加值补充产品 如几千元细胞复苏仪和数十万元体积生物打印机 覆盖不同层级需求[17] 行业趋势 - 赛道成熟后预计仅剩3-5家企业存活 当前已呈现头部集中态势[9] - 品牌建设核心在于数据准确性而非宣传投入 产品性能与客户验证形成自然品牌背书[19] - 中小仪器企业需避免全链条自建 通过高校合作与渠道共建实现资源互补[19]
品牌心智种草:如何从“玄学”,变成“科学”?
虎嗅· 2025-09-03 02:16
"做品牌的成本是过去的十倍,但收益和成功率,之后过去的十分之一"。今天咱们聊聊,当价格战卷到 极限时,真正的高手在拼什么?答案之一是:抢占消费者心智中的某块领地,成为特定品类、情感需求 或功能场景下的首选。 ...
被董明珠狙击10年,宁波家电大王终圆上市梦 | 国潮风云
搜狐财经· 2025-09-02 15:31
公司上市及财务表现 - 奥克斯电气在港交所上市 发行2.38亿股股份 超额发售3107.4万股 发行价17.42港元/股 获557.2倍认购 募集资金41.5亿港元 开盘价16.10港元 当前股价16.64港元/股 市值264.28亿港元 [2] - 募集资金50%用于智能制造及供应链升级 20%用于全球研发 20%用于销售渠道加强 [2] - 2022-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和93.52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4.42亿元、24.87亿元、29.10亿元和9.25亿元 保持高速增长 [2] - 2022-2025年第一季度平均售价持续走低 分别为1698元、1550元、1517元和1531元 同期销量分别为1020万台、1400万台、1710万台和550万台 [21] - 毛利率整体走低 2022-2025年第一季度分别为20.0%、20.5%、19.2%和19.8% 低于格力30%以上的水平 [21] 市场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7月 中国空调市场全渠道销量TOP5品牌依次为美的、格力、小米、海尔、奥克斯 小米以13.7%销量占比位列第三 同比增速53.9% [18] - 按2024年销量计 奥克斯是中国第四大空调公司 市场份额7.3% 第一梯队格力美的市占率超20% [21] - 公司在大众市场份额达25.7% 位居第一 [21] - 中国空调行业参与者数量已超50家 [21] 业务战略与挑战 - 采用低价策略被称为"价格屠夫" 2001年将40多款机型价格下调30% 2002年再降20% 2001-2004年中国空调内销均价从2835元跌至1600元 年均降幅17.4% [6]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2011年9%快速提升至2019年突破70% 线上收入从不足5亿元飙升至数百亿元 复合增长率约90% [9] - 2017年底试点"网批模式" 渠道层级从五层压缩至三层 大幅降低渠道成本 [10] - 2022-2024年不活跃经销商数量分别为2475家、1510家及2204家 占比分别为49%、23%和30% [21] - 海外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从2022年42.9%提升至2025年前三月57.1% 其中ODM业务占海外收入80% [22] 研发与专利情况 - 研发费用占比持续较低 2022-2024年基本维持在2%左右 2024年投入7.1亿元 [1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 在境内外取得专利超过1.2万件 [16] - 格力累计申请专利超12万件 2024年研发投入69.0亿元 研发收入占比3.77% 美的研发投入162.3亿元 占比3.99% [16] 历史发展轨迹 - 创始人郑坚江196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 25岁时贷款2000元承包钟表零件厂起步 [4] - 1994年成立宁波AUX电器公司正式进军空调市场 [5] - 空调销量从2001年20万套飙升至2004年325万套 增长达15倍 [6] - 2009年与淘宝网合作 2010年陆续与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合作 2011年直供京东 [9] - 2016年挂牌新三板 一年后摘牌 2018-2023年冲刺A股未果 2025年1月港股递表失效 8月通过聆讯 [24] 行业竞争动态 - 美的2019年借鉴奥克斯网批模式完成渠道改革 发动价格战 空调价格比格力低700-800元 线上市占率反超格力 [10] - 传统巨头通过子品牌布局性价比赛道 美的华凌、海尔统帅、海信科龙均定位高性价比 主攻线上和三四线城市 [11] - 小米依托生态协同与流量复用 借助数亿"米粉"基本盘 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小米之家渠道 产品注重颜值和高性价比 [18] - 美的集团明确2025年海外销售收入突破400亿美元目标 国际市占率达10% [23]
“坚决不打价格战”的霸王茶姬,二季度净利润下滑87.72%
新浪财经· 2025-09-02 11:4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7.25亿元 同比增长21.61% [1] - 上半年净利润7.55亿元 同比下滑38.22% [1] - 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13.07亿元 同比增长6.78% [1] - 第二季度收入33.32亿元 同比增长10.2% [1] - 第二季度净利润7723.8万元 同比下滑87.72% [1] - 第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6.30亿元 同比微增0.1% [1] - 营销市场费用上半年支出6.84亿元 同比增长89.27% [8] - 管理费用上半年支出12.97亿元 同比增长186.31% [8] 运营指标 - 二季度大中华区单店月均GMV为40.4万元 同比下降23% [7] - 单店月均GMV连续六个季度下降 从54.9万元降至43.2万元 [7] - 上半年同店月销售额同比下降23.0% [8] - 全球门店数7038家 同比增长40.9% [10] - 海外门店208家 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178家 新加坡16家 印尼8家 泰国5家 美国1家 [10] - 上半年海外门店净增52家 [10] - 二季度海外GMV达2.352亿元 同比增长77.4% 环比增长31.8% [12] 战略与市场动态 - 公司坚持不做价格战 专注高价值品牌定位 [8] - 营销费用增加主要用于海外本地化广告投放和国内新品及会员营销 [9] - 新任命北美首席商务官陆怡华和北美首席发展官Aaron Harris [12] - 新茶饮品牌纷纷布局海外市场 行业竞争白热化 [13] - 海外市场面临原料准入标准差异 运输困难和消费口味差异等挑战 [13] 资本市场表现 - 发行价28美元/股 IPO募资4.11亿美元 [2] - 股价最高达41.8美元/股 当前报收19.11美元/股 较峰值下跌54% [2] - 市值35.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亿元) [2] - 半年报披露当天股价大跌13%左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