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

搜索文档
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长26.89% 信维通信新业务多点开花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9 03:0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44亿元,同比增长15.85%,归母净利润6.62亿元,同比增长26.89% [1] -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受战略投入和海外布局影响阶段性承压,预计从第二季度开始逐步改善 [1] - 公司上调股份回购方案,回购资金总额由2-4亿元调整至3-6亿元,回购价格上限由25元/股上调至30元/股,截至3月31日已回购1510万股,成交金额2.68亿元 [1] 商业卫星通信业务 - 商业卫星通信成为公司第二大下游应用领域,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2] - 公司是卫星领域重要供应商,提供基于LCP材料的高性能毫米波天线解决方案,已成功向北美大客户供货 [2] - 高频高速连接器在服务器和汽车领域取得突破,预计2026年在工业、航空领域实现新突破 [2] 智能汽车业务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被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台试点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3] - 公司取得部分国内外主机厂及Tier1供应资质,在车载天线、无线充电、连接器等产品达成明确合作方向 [3] - 预计未来2-3年智能汽车业务将为公司成长提供支撑 [3] 智能家居业务 - 2024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1558亿美元,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21.52%,中国未来3-5年有望翻倍增长 [4] - 公司依托天线、无线充电等核心产品布局智能家居领域,已开拓智能安防、智能音箱等重要客户 [4] - 高精密结构件产品取得新进展,为客户提供轻薄不锈钢电池壳 [4] 战略布局 - 公司持续深耕消费电子、商业卫星通信、智能汽车行业 [4] - 前瞻性布局6G、7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4]
珠城科技(301280):业绩稳健增长 汽车、工业连接器加速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50
经营业绩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24.51%,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增长12.49%,扣非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增长8.81% [1] - 2025Q1销售毛利率为24.45%,同比下降2.0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12.91%,同比下降1.31个百分点,但环比上升1.4个百分点 [1] 家电连接器主业 - 2024年家电连接器业务营收占比96.64%,主要应用于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客户包括美的、海尔、格力、海信、小米等 [2] - 2024年中国家用空调产量为19508万台,同比增长19.5%,受益于"以旧换新"等政策支持 [2] - 2024年家电连接器销量同比增长33.23%,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5Q1新增连接器相关专利19项 [2] 汽车连接器业务 - 2024年2月公司收购德维嘉20%股权,布局汽车高频高速连接器业务 [2] - 新能源汽车对连接器需求达到传统汽车的3-4倍,智能化升级推动车载娱乐和智能驾驶系统需求增长 [2] 工业连接器拓展 - 公司设立佛山珠城智联科技,聚焦工业机器人连接器业务,已进入优必选送餐机器人研发送样阶段 [3] - 取得库卡机器人供应商代码并实现小批量供货,计划通过兼并收购在3-5年内培育新业务 [3] 发展战略与展望 - 公司计划通过家电连接器主业与新业务双轮驱动,聚焦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工业AI等领域 [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0.41亿元、27.26亿元、32.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亿元、2.82亿元、3.52亿元 [4]
上海车展科技元素吸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8 22:39
车展科技化转型 - 上海国际车展单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展示重点从豪车概念车转向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电池技术等硬核科技 [1] - 观众反馈车展更像科技展,反映行业从传统汽车展示向技术驱动的转变 [1] 自主品牌技术突破 - 北汽集团展示新一代固态电池模块和系统,能量密度提升5%,冷却效率提升50% [3] - 北汽"北极星"电动平台集成中央计算中心、800伏高压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将用于豪华纯电车型 [3] - 智己汽车发布线控数字底盘技术,实现实时转向调节并优化座舱设计 [3] 合资品牌技术追赶 - 上汽通用别克推出"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覆盖纯电/插混/增程三种新能源技术,配备中央算力大脑 [4] -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成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 [4] 供应链企业崛起 - 车展首设10万平方米汽车科技供应链展区,宁德时代、华为等供应商占据核心展位 [5] -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量产钠离子电池,可在-40℃极端环境下保持高性能 [5] - 安波福推出完全本土化的风河RTOS和Hypervisor系统,不含国外管控组件 [5] 前沿技术布局 - 小鹏汽车展示人形机器人IRON和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 [6] - 奇瑞子公司墨甲智创研制的人形机器人Mornine具备服务交互功能 [6] - 广汽集团展示"星灵AI全景图",涵盖机器人、飞行汽车等跨界领域 [6]
30家硬科技企业扎堆港股,2025“A+H”热潮起,半导体为何成赴港主力军?
36氪· 2025-04-28 08:36
自2024年四季度,美的集团、顺丰控股等高市值的重量级"选手"完成赴港上市后,硬科技玩家也默默掀 起了一股"A+H"的双重上市热潮。 据智通财经星矿数据统计,仅今年前三个月就有超30家A股企业披露拟港股IPO,其中半导体企业是主 力军之一。 从紫光股份、剑桥科技、天岳先进到近期的江波龙、广和通、杰华特、纳芯微、和辉光电……这些A股 知名半导体企业陆续宣布进度不一的港股上市进程。除此之发,还有尚鼎芯、天域半导体等企业正在推 进港股首发上市计划。 从行业共性出发,企业集体赴港上市的背后是因为整个半导体产业新的技术变革需求驱使着大多经营者 进入发展关键期,尤其是AI、5G、智能汽车等领域的爆发式增长。 正如知名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当下不少行业发生的深刻 变革,企业及时融资能助力其快速抓住行业风口,并尽早占领市场、抢占先机。因此拥有融资便利的港 股市场备受企业青睐。"。 在此之前,这家信息与通信技术巨头已在A股沉浮了26年。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 第一季度,在中国以太网交换机、企业网交换机、园区交换机市场,紫光股份分别以34.8%、36.5%、 41.6% ...
2月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抢眼 推动欧菲光等智能汽车产业链发展
全景网· 2025-04-28 03:25
汽车市场表现 - 2月全国汽车零售量预计125万辆 同比增长13 6% 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量达60万辆 渗透率攀升至48% [1] - 比亚迪2月销量322846辆 同比增长164% 稳居市场榜首 小鹏汽车交付30453辆 同比增长570% 零跑汽车交付25287辆 同比增长285% [1] - 高端市场中极氪品牌销量14039辆 同比增长86 9% 鸿蒙智行交付21517辆 蝉联中国汽车品牌成交均价TOP 1 [1] 行业趋势与展望 - 乘联会分析指出部分地区以旧换新政策逐步发布 车市进入节后回暖周期 直接拉动新能源需求 [1]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3月市场需求及销量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因春季车展启动 新车密集上市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 [1] - 智能汽车相关产业链企业有望受益 业务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1] 欧菲光智能汽车业务布局 - 公司为国内20余家汽车厂商的Tier 1供应商 业务划分为智驾域 车身域 座舱域三大板块 [2] - 智驾域产品包括车载摄像头 激光雷达 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等 已量产2M前视三目 8M前视双目摄像头等多款产品 [3] - 车身域控产品集成多核MCU OTA 以太网网关等功能 第五代BCM/BGM产品集成度更高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4] - 智能座舱布局涵盖舱内外光学传感器 仪表中控 HUD产品 提供DMS OMS CMS等全场景解决方案 [4] 欧菲光技术优势与未来规划 - 公司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包含8M双目摄像头模组 4D毫米波雷达 纯固态激光雷达等 产品矩阵丰富 [3] - 研发实力雄厚 开发周期快速 客户基础坚强 制程工艺高品质自动化 推动智能汽车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5] - 高端化与智能化成为市场竞争核心驱动力 公司持续发力智能汽车业务 打造发展强劲引擎 [5]
国内外多家车企瞄上!环视投影屏将为汽车带来哪些改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8 01:17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上的环视投影屏系统是具备前景的新技术,虽当前存在技术细节制约因素,但未来有望走向普及,重新定义汽车交互逻辑 [2][5][8] 新技术背景 - 汽车行业淘汰赛进行中,2025上海车展为企业提供自我证明机会,拥有新技术是决胜新赛道的“利器” [2] 技术优势 - 环视投影屏系统是3D全景影像与AR技术深度融合产物,可形成360°无死角鸟瞰视图,动态标注障碍物距离、预判车辆轨迹,叠加导航箭头与路况信息,集成关键数据,降低视线移动幅度60%,提升驾驶专注度和安全性 [3] 技术发展 - 随着智能汽车硬件架构轻量化与算力升级、车载芯片性能提升,环视投影屏系统将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深度集成,传感器配置升级,提升夜间低光照环境下图像识别准确率40%,规模化量产使单套系统成本下降 [4] 普及趋势 - 环视投影屏正从高端车型专属配置向中低端市场渗透,未来有望成智能汽车“标配” [5] - 其演进趋势是从分体式方案向高度集成架构演进,推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为智能汽车深度智能化提供支持 [5][6] - 环视投影屏演变为智能驾驶核心传感器枢纽,为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提供视觉支持 [6] - 车企探索将其转化为“情境化信息界面”,有望衍生更多基于场景的智能交互服务,拓展汽车智能化边界 [6] 技术挑战 - 高端车型中,环视投影系统成本高,4K高清摄像头、定制化投影模组占总成本60%,定制化投影模组研发与生产成本高昂 [7] 应对措施 - 硬件上,晶圆级封装技术有望缩小摄像头体积30%、降低成本25%,国产化替代可降低镜头成本40%以上 [7] - 软件层面,优化图像拼接算法,通过多线程并行计算与智能缓存技术,减少30%算力消耗,降低对硬件性能依赖 [7] 未来展望 - 车载投影技术演进,环视投影系统将突破“安全辅助”定位,构建沉浸式交互生态 [7] - 环视投影屏系统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体验的核心界面,重新定义汽车交互逻辑,带来安全便利与全新出行想象 [8]
共建智能汽车新生态:跨国供应商深度融入中国汽车产业版图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8 00:23
行业趋势 - 车展聚焦创新技术与智能安全两大核心主题,跨国巨头与本土企业加速融入中国汽车生态体系,共同构建智能汽车发展新格局 [2] - 电动汽车销量即将超越燃油车,行业处于变革期,中国市场在电动化、高级驾驶辅助、信息互联及智能照明等领域引领全球趋势 [9][11] 英特尔合作动态 - 英特尔与黑芝麻智能联合发布舱驾融合平台,整合AI增强SDV SoC芯片及华山A2000、武当C1200芯片,支持L2+至L4级辅助驾驶,计划2025年Q2发布参考设计并启动量产 [5] - 英特尔与面壁智能推出端侧原生智能座舱,开发车载纯端侧GUI智能体,依托锐炫™独立显卡实现离线语音交互与多模态交互,避免云端依赖的隐私风险 [5] - 英特尔与BOS合作集成AI加速器芯粒SoC Eagle-N至SDV SoC,提升车载AI性能,联合开发高级辅助驾驶与车载信息娱乐解决方案 [6] - 英特尔已与黑芝麻智能、面壁智能、BOS、德赛西威、深蓝汽车等产业链企业达成合作,构建覆盖芯片、算法、整车的生态链 [3][6] 博世与地平线合作 - 博世基于地平线征程6B芯片打造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平台,配备8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300米识别距离,计划2026年年中量产并获多家车企定点 [6] - 博世基于征程6E/M芯片开发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算力达80TOPS或128TOPS,支持高速领航辅助、城区记忆行车等功能,首款量产车型2025年6月上市 [8] - 博世计划2025年底部署端到端算法,首个海外项目2026年Q1量产,技术覆盖捷途、东风、北汽等五家车企 [8] 法雷奥中国市场布局 - 法雷奥在中国拥有27个生产基地、13个研发中心,员工超18000人(含4500名工程师),2024年60%订单来自中国主机厂,中国市场贡献17%全球销售额 [9] - 法雷奥为传统车企及新势力提供差异化支持,聚焦电动化、高级驾驶辅助、信息互联及智能照明领域 [9][11] 跨国企业本土化战略 - 英特尔、博世、法雷奥、大陆、ZF等跨国供应商通过多元合作模式深度融入中国汽车生态,加速智能汽车技术创新迭代 [11] - 跨国企业与中国创新企业合作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全球智能出行发展注入动力 [11]
刚融资超10亿元,爱芯元智就发布全新车载芯片并启动商业出海|2025上海车展
钛媒体APP· 2025-04-27 00:39
产品发布与技术参数 - 爱芯元智在2025上海车展发布新一代车载芯片M57系列,采用自研爱芯通元NPU,算力达10TOPS,支持混合精度和BEV算法,集成MCU和安全岛,满足ASIL-B/D功能安全标准 [2] - M57芯片在125度结温下功耗不超过3.5W,兼容电车及油车需求,支持5R5V行泊一体域控方案,实现360度安全防护 [2] - 公司预计仅需4.5个月即可完成从M55到M57的方案升级和量产,首个基于M57的量产车型已定点开发并将出口欧洲 [2]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采用"一体两翼"战略,聚焦AIoT和ADAS两条产品线,业务覆盖智能城市、智能驾驶、机器人等领域,已量产多款端侧和边缘侧AI芯片 [5] - 明确专注Tier 2芯片供应商角色,不与Tier1或算法商竞争,强调"术业有专攻"的行业分工模式 [6][7] - 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布局:国内与算法商合作开发L2辅助驾驶功能,海外联合Tier1参与OEM出海项目 [6] 融资与合作伙伴 - 累计完成数十亿元融资,C轮超10亿元,投资方包括宁波通商基金、重庆产业母基金、元禾璞华等 [5] - 宣布与智驾科技MAXIEYE、STRADVISION合作推进L2+功能量产,赋能海外车企智能化升级 [5] 技术路线与行业展望 - 产品矩阵覆盖L2至高阶芯片,M57为当前L2最优解,未来M9/M10将完善布局 [3] - 预测智能汽车终局为"舱行泊"一体化系统,但需技术成熟周期,过渡期可能采用单板双芯架构实现功能协同 [7] - 强调辅助驾驶安全性,反对夸大宣传,主张稳步推进技术落地 [8] 行业竞争分析 - 认为当前高阶智驾市场服务不成熟,英伟达、高通等存在机会缺口,公司凭借产品力可突围 [3] - 指出芯片行业需长期积累,多数新创公司已淘汰,印证"笨功夫"必要性 [3]
智能汽车突围战:国产芯片的“攻防与加速”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5 01:35
论坛背景与主题 - 论坛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两大核心领域,围绕电动化平台架构、车规级芯片国产替代、智能驾驶系统集成三大技术主线展开讨论 [1]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40%,行业处于关键产业拐点,论坛旨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1] - 十余家产业领军企业参与,包括黑芝麻智能、辉羲智能、士兰微、纳芯微等,覆盖芯片设计、电源管理、声学解决方案等多个细分领域 [1] 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进展 芯片技术 - 黑芝麻智能推出华山A2000和武当系列高性能芯片平台,重点布局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领域,未来将优化SoC架构以降低成本和提升算力 [3][4] - 辉羲智能自主研发7nm工艺的光至R1 SoC,集成450亿晶体管,支持智能驾驶、机器人等场景,其数据闭环驱动模式可实现每周算法迭代 [5] - 纳芯微基于HSMT协议的SerDes视频接口产品实现国产化,支持摄像头到屏幕的全链路布局,并与全球Tier1厂商深度合作 [15] - 荣湃半导体推出采用iDivider技术的数字隔离器Pai8216系列,具备40V驱动电压和200kV/μs高CMTI,推动SiC驱动解决方案创新 [21] 电源与驱动技术 - 南芯科技覆盖1A至16A输出的高能效电源方案及车规级驱动产品组合,满足智能汽车对功率密度和功能安全的严苛需求 [7][9] - 士兰微LVMOS产品覆盖40V至1200V电压范围,提供域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呼吁产业链协同发展 [11] - 华太电子EFUSE产品HAD1420系列实现线束减重和低功耗保护,HAP系列高压BUCK电源支持座舱高效运行 [19][21] 智能座舱与声学技术 - 华研慧声"无界声®"方案集成主动降噪(ERNC)和7.1.4三维沉浸音效,已应用于智己、福特等车型 [11][13] 国产化与供应链生态 - 华大半导体年出货量突破100亿颗,推动C-IDM全产业链布局,覆盖材料、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环节 [17] - 宇都通讯即将量产国产UWB芯片YD9605,对标NXP产品,已获3项专利授权,拓展车载定位及IoT生态 [23][25] - 概伦电子推出车规级DTCO解决方案,覆盖设计-制造-验证全流程,应对5nm以下工艺的设计风险和验证复杂度 [19] 行业协同与未来展望 - 论坛强调整车厂、Tier1与芯片厂商需加强协作,缓解供需矛盾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11] - 技术创新如数据闭环驱动、国产替代、高精度定位等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基石 [26]
智能汽车突围战:国产芯片的“攻防与加速”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25 01:35
论坛背景与主题 - 论坛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两大核心领域,围绕电动化平台架构、车规级芯片国产替代、智能驾驶系统集成三大技术主线展开讨论 [1] - 十余家产业领军企业参与,包括黑芝麻智能、辉羲智能、士兰微、纳芯微等,共同探讨产业链协同创新 [1] 智能汽车芯片技术发展 - 黑芝麻智能推出华山A2000和武当系列高性能芯片平台,重点布局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领域,未来将持续创新核心IP和SoC架构以降低成本 [3] - 辉羲智能自主研发光至R1 SoC,采用7nm工艺集成450亿晶体管,支持每周算法模型推送,适配智能驾驶、机器人等场景 [5] - 概伦电子针对车规芯片设计挑战推出全流程DTCO解决方案,覆盖设计-制造-验证环节以缩短周期并确保可靠性 [19] 电源与驱动芯片创新 - 南芯科技推出覆盖1A至16A输出的高能效电源方案及完整车规级驱动产品组合,满足智能汽车对高功率密度和功能安全的需求 [7] - 士兰微实现40V至1200V功率器件全覆盖,呼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以缓解供需矛盾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9] - 华太电子EFUSE产品HAD1420系列实现线束减重与安全性提升,同时推出理想二极管控制器和高压BUCK电源支持座舱高效运行 [21] 国产芯片替代与生态建设 - 华大半导体推动C-IDM全产业链布局,车规芯片年出货量突破100亿颗,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排名前五 [15] - 宇都通讯即将量产车载UWB芯片YD9605,对标NXP产品,已取得3项UWB授权专利并新增4项申请 [23] - 荣湃半导体推出基于iDivider技术的数字隔离器Pai8216系列,具备40V门级驱动电压和200kV/μs高CMTI性能 [23] 智能座舱技术突破 - 华研慧声推出主动降噪(ERNC)和沉浸音效系统,已应用于智己、福特等车型,实现全速段降噪和7.1.4三维环绕声 [11] - 纳芯微基于HSMT协议的SerDes视频接口产品实现与友商互联互通,布局摄像头到屏幕的全方位应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