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

搜索文档
小米集团-W:业绩创历史新高,人车家全面突破-20250602
长江证券· 2025-06-02 07: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丨维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小米集团业绩创历史新高,人车家全面突破,预计25 - 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9/557.5/700.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2][5][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Q1小米集团实现营收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归母净利润109.24亿元,同比增长161.2%;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同比增长64.5%;毛利率22.8%,同比提升0.5pct;归母净利率9.8%,同比增长4.3pct;经调整净利润率9.6%,同比提升1.0pct [2][5] 各业务情况 - 智能手机:2025Q1手机业务营收506亿元,同比+8.9%,毛利率12.4%;全球总销量4180万台,同比+3.0%,全球市占率14.1%,同比提升0.3pct;中国大陆销量1330万台,同比+40.0%,市占率18.8%,时隔十年重回第一;25Q1手机均价1210.5元,同比提升5.7%;25Q1在中国大陆销售高端机型占总销量25%,同比提升3.3pct;4000元以上机型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9.6%,同比提升2.9pct;4000 - 5000元机型份额达到24.4%位列第一,同比提升4.6pct;25Q1中国大陆智能手机线下份额达到12.1%,同比提升3.2pct [9] - IoT业务:2025Q1公司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毛利率为25.2%,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2025Q1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13.9%,其中空调产品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长超65%,冰箱产品出货量超88万台,同比增长超65%,洗衣机产品出货量超74万台,同比增长超100%;2025Q1线上渠道小米品牌空调/冰箱/洗衣机销售量份额分别为11.8%/10.7%/8.2%,较上年同期分别+3.3/+4.6/+4.5pct,均价分别为2863/1685/1566元,较上年同期分别+25.4%/+13.4%/25.7% [9] - 汽车业务:2025Q1小米汽车业务营收181亿元,Q1 SU7系列实现交付75869辆,环比+8.86%;单车均价23.86万元,环比+2.01%;2025Q1亏损额为5亿元,环比大幅收窄50.2%;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3.2%,环比+2.72pcts;单车亏损0.65万元;以SU7为基础,公司于5月发布YU7车型,预计2025年汽车业务将迎来利润拐点,贡献小米集团核心业绩弹性 [9]
小米集团-W(01810):业绩创历史新高,人车家全面突破
长江证券· 2025-06-02 05: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小米集团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各业务表现良好,汽车业务盈利能力改善,预计2025年迎来利润拐点,将贡献核心业绩弹性,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9/557.5/700.8亿元 [2][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Q1小米集团实现营收1112.93亿元,同比增长47.4%;归母净利润109.24亿元,同比增长161.2%;经调整净利润106.76亿元,同比增长64.5%;毛利率22.8%,同比提升0.5pct;归母净利率9.8%,同比增长4.3pct;经调整净利润率9.6%,同比提升1.0pct [2][4] 汽车业务 - 2025Q1营收181亿元,因小米SU7交付增加,Q1 SU7系列交付75869辆,环比+8.86%,单车均价23.86万元,环比+2.01%,亏损额5亿元,环比收窄50.2%,毛利率23.2%,环比+2.72pcts,单车亏损0.65万元,盈利能力改善源于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化,5月发布YU7车型有望延续成功,预计2025年汽车业务迎利润拐点 [6] 智能手机业务 - 2025Q1营收506亿元,同比+8.9%,毛利率12.4%,全球总销量4180万台,同比+3.0%,全球市占率14.1%,同比提升0.3pct,中国大陆销量1330万台,同比+40.0%,市占率18.8%,时隔十年重回第一,均价1210.5元,同比提升5.7%,高端化成效显著,高端机型占比和4000元以上机型份额提升 [8] IoT业务 - 2025Q1营收323亿元,同比增长58.7%,毛利率25.2%,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大家电收入翻倍以上增长,高端化战略见效,线上渠道空调/冰箱/洗衣机销售量份额和均价均有提升 [8]
小米集团-W(01810.HK):各业务表现亮眼 看好IOT与汽车持续增厚业绩
格隆汇· 2025-05-31 17:48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12.9亿元,同比+47.4%,环比+2.1%,创历史新高 [1] - 调整后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64.5%,环比+28.4%,创历史新高 [1] - 毛利率22.8%,同比+0.5pct,环比+2.2pct [1] 创新业务(汽车) - 汽车业务营收185.8亿元,环比+11.5%,分部亏损收窄至5亿元 [1] - 汽车毛利率23.2%,环比+2.8pct,再创新高 [1] - SU7系列交付量达75869辆,环比+8.9% [1] - 汽车销售门店扩至235家,覆盖65个城市 [1] - 公司维持2025年75亿研发费用投入AI的指引 [1] - 2025年4月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性能表现优异 [1] 手机业务 - 手机业务营收506.1亿元,同比+8.9%,环比-1.4% [2] - 手机毛利率12.4%,同比-2.4pct,环比+0.4pct [2] - 手机出货量41.8百万台,同比+3.0% [2] - 全球市占率同比+0.3pct至14.1%,维持第三 [2] - 中国市占率同比+4.7pct至18.8%,重回第一 [2] - 线下渠道市占率同比+3.2pct至12.1% [2] - 手机ASP同比+5.8%至1211元 [2] - 中国市场3000元以上手机出货量占比同比+3.3pct至25.0% [2] - 4000元以上价位市占率同比+2.9pct至9.6% [2] IoT业务 - IoT业务营收323.4亿元,同比+58.7%,环比+4.8% [2] - IoT毛利率25.2%,同比+5.3pct,环比+4.7pct [2] - 空冰洗出货量超110/88/74万台,同比增速超65%/65%/100% [3] - 科技家电收入同比+113.8% [3] - 平板电脑销量同比+56%达310万台,首次位列全球第三 [3] - 新零售店扩至1.6万家,2025年底有望实现2万家 [3] 盈利预测 - 2025/2026/2027归母净利润上调至396/534/659亿元 [3] - 2025年5月29日收盘对应2025/2026/2027年PE分别为32/23/19倍 [3]
菲仕兰中国新帅张展红:渠道下沉不冒进,全年双位数增长没问题
财经网· 2025-05-31 11:03
菲仕兰中国业绩表现 - 菲仕兰中国专业营养品业务已连续四年实现双位数增长,2024年一季度业绩远超预期,有望实现"五连"双位数增长 [1] - 2024年皇家美素佳儿三段产品销量超1000万罐,成为国内婴配粉单一SKU销量冠军 [1][3] - 皇家美素佳儿旺玥系列成为高端儿童奶粉品类增长最快的单品 [1][3] - 新推出的超高端有机皇家美素佳儿莼悦系列(单罐定价400元以上)销售超出预期 [3] 产品策略 - 菲仕兰中国采取稳健策略,避免在产品矩阵、价格策略或渠道体系上冒进 [1] - 公司注重平衡渠道,避免价格战,学习友商教训 [1] - 在婴配粉稳健成长基础上,对成人营养赛道持"择机进入"谨慎态度 [1] - 成人营养业务需考虑品类渗透率、消费弹性和量不足等问题 [1] - 菲仕兰关注成人营养品市场高端化趋势,将锁定目标人群和产品力优势择机跟进 [9] 渠道管理 - 菲仕兰已构建覆盖全国30个省市的大型零售渠道和超过3万家中小型门店的直连网络 [7] - 采取稳健方式推进下沉市场,通过不同系统推进分销体系覆盖 [7] - 线上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部分平台成交价一致,部分平台略高出20-30元 [8] - 与线上客户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未来将探讨更多营销新模式 [8] - 成人营养品可借助母婴店渠道获得合作空间,延长用户生命周期 [1][9] 行业趋势 - 2023年婴配品类整体下跌5.9%,2024年一季度跌幅收窄至0.8% [7] - 婴配粉一段奶粉2024年Q1实现双位数增长,二段奶粉和超高端品类也实现正增长 [7] - 跨境渠道婴配粉增速从2023年的22%加速至2024年Q1的34.5% [7] - 高端品类成为婴配粉和成人粉体量增长的共同动力 [4] - 多个内外资品牌婴配粉业务回暖,如达能、雀巢、蒙牛、美赞臣、伊利等 [4][5][6] 产品创新 - 皇家美素佳儿旺玥系列单罐成交价约300元,帮助品牌快速建立高端儿童奶粉市场份额 [3] - 美素佳儿孕产妇配方奶粉(单罐300多元)主打低GI、少脂、0蔗糖,含320mg乳铁蛋白 [9] - 伊利成人奶粉市场份额提升至27.7%,计划向高端方向布局如驼奶粉等 [6] - 美赞臣中国启动"婴幼儿+儿童成人"双轮驱动战略 [5] - 达能推出售价310-360元的超高端新品爱他美至熠 [4]
小米集团-W(01810):IoT及EV增长带动季度净利润站上百亿,中国区手机份额重回第一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30 10: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集团25Q1营业收入、经调整净利润再创新高,业绩超预期主要由于IoT业务高增及毛利率提升、电动汽车毛利率超预期 [7] - 上调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预测,基于大家电等核心品类带动IoT业务的增速和毛利率提升,以及下半年推出YU7将进一步强化EV产品矩阵,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10亿、3659亿、4836亿、5808亿、688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3%、35%、32%、20%、19% [2] - 2023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亿、273亿、427亿、484亿、586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7%、42%、56%、13%、21% [2] - 2023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6、1.07、1.68、1.90、2.30元/股,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34%、13.39%、18.78%、17.05%、17.44% [2] - 2023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64、45、29、25、21,市净率分别为8、7、5、5、4 [2] 事件分析 - 小米集团25Q1收入1113亿元,同比 + 47%,连续两个季度超千亿;经调整利润107亿元,同比 + 65%,首次超百亿 [7] - 管理层重申深耕底层技术,2025年研发费用指引300亿元,其中1/4将投入到AI;2026 - 2030研发费用指引2000亿元,年均400亿 [7] 各业务情况 手机业务 - Q1中国区手机出货量增长40%,策略微调为注重产品结构多于规模;手机收入506亿,同比 + 9%;毛利率12.4%,同比 - 2.4ppt;ASP 1211元创历史新高,同比 + 6% [7] - 全球出货量41.8百万台,同比 + 2.6%,连续7Q增长;份额14.1%,连续19Q前三;中国出货量13.3百万台,同比 + 40%;份额18.8%,连续5Q提升,时隔十年重回第一 [7] IoT业务 - IoT收入323亿元,同比 + 59%;毛利率25.2%,qoq + 4.7ppt;家电/平板/TWS核心品类全数表现优异 [7]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 + 114%;空调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长65% +;冰箱出货量超88万台创新高,同比增长65% +;洗衣机出货量超74万台,同比增长100% + [7] - 平板收入同比 + 73%,出货量增速56%;份额8.3%,首次排名第三;可穿戴收入同比 + 56% [7] 服务业务 - 服务收入91亿元,同比 + 13%;毛利率76.9%,同比 + 2.7ppt,主要由于广告收入占比提升及毛利率提升 [7] - 广告收入66亿元,同比 + 20%;游戏收入12亿元,同比持平;中国大陆地区收入创新高至64亿元,同比 + 15% [7] 智能电动汽车及AI创新分部 - 该业务Q1收入186亿元,交付7.69万辆;经营亏损大幅减少至5亿元;销售服务网络扩张,截至3月底,在中国大陆地区65个城市开业235家门店 [7]
【洞察趋势】一文深入了解2025年中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5-30 09:37
金属成形机床行业核心观点 - 行业呈现量减质升态势,2010-2024年累计产量从25.9万台降至16万台,但同期生产额达832亿元,核心驱动因素在于产业结构优化 [2] - 低端通用机型产能逐步出清,2018-2022年产量从23万台锐减至18.3万台,但产值逆势增长 [2] - 高附加值数控机床占比提升,推动单台设备价值量显著提高 [2] - 下游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精密成形技术的刚性需求倒逼行业升级 [2] - 企业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智能化改造 [2] 金属成形机床产业发展概述 - 机床为制造业提供加工装备,广泛应用于汽车、通用零部件、3C、模具、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加工领域 [3] - 机床工具行业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工具及附件三类 [3] - 金属成形机床通过对金属施加强大作用力使其发生物理变形,主要设备包括压力机、冲压机、剪板机、冲床、折弯机等 [3] 金属成形机床行业政策背景 - 政策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战略方向 [5] - 强化财税支持,引导企业向高端数控机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核心领域投入资源 [5] - 推动技术融合创新,重点突破精密复合加工、智能控制系统、增材制造等共性技术 [5] - 深化绿色循环转型,推广无损检测与节能成型工艺 [5] - 2024年多项政策推动机床再制造产业发展,包括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 [6] 金属成形机床行业产业链 - 上游以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为核心支撑,大型钢铁企业主导金属原材料供应 [7] - 关键零部件领域如液压系统和数控系统加速推进国产替代 [7] - 下游应用以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为主体需求 [7] - 新能源汽车产业扩张驱动高速精密冲压设备需求快速增长 [7] - 航空航天领域对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和超精密成型设备的技术迭代要求持续提升 [7] 商业航天市场对机床行业影响 - 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244.4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713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9% [8] - 航天领域对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推动国产替代率提升至60% [8] - 轻量化材料占比提升催生高速精密冲压、激光熔覆等特种工艺设备需求 [8] - 高频发射任务加速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技术与机床融合,使设备利用率提升30%以上 [8] 行业研究报告信息 -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10] - 报告系统分析2025年全国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发展环境、整体运行态势、运行现状、进出口、竞争格局等 [10]
2025年度CCC轮胎产品认证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化工报· 2025-05-30 06:17
行业认证发展 - 轮胎产品CCC认证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认证体系持续完善,监管效能显著提升,国际合作深入推进 [1] - 轮胎行业面临技术升级、标准提升和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认证可服务行业发展、传递市场信任、服务产业升级 [1] - 落实CCC认证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多元共治,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 [1] HQC认证工作 - 2024年HQC认证规模扩大,获证企业达393家,发出有效CCC证书3165张,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完成24版轮胎认证规则及细则编制 [2] - HQC培训工厂技术负责人259名,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服务"双碳"目标,推动国际互认 [2] - 2025年HQC将锚定筑牢安全底线、推动绿色认证、提升服务效能、深化国际合作四个方向,实施"红黑榜"机制、绿色低碳标准研发及海外NQI平台建设 [2] 行业专题研讨 - 会议解读轮胎企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分享绿色可持续橡胶材料研究进展 [2] - 专家讲解欧盟零毁林法案(EUDR)、新版国家标准(GB/9743、GB/9744)及认证规则转换方案,为企业应对国内外法规变化提供指导 [2] - 来自政府组织、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轮胎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参会 [2]
小米集团-W(01810):2025年一季度业绩点评:各业务表现亮眼,看好IoT与汽车持续增厚业绩
东吴证券· 2025-05-30 05: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亮眼,营收和调整后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各业务表现出色,手机×AIoT业务受益于高端化及全球化布局,汽车业务凭借领先能力提高市场地位,将2025/2026/2027归母净利润上调,维持“买入”评级[1][9] 各部分总结 市场数据 - 收盘价51.70港元,一年最低/最高价为15.36/59.45港元,市净率5.13倍,港股流通市值1,016,689.64百万港元[6]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9.24元,资产负债率46.70%,总股本25,947.38百万股,流通股本21,431.10百万股[7] 事件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12.9亿元,同比+47.4%,环比+2.1%;调整后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64.5%,环比+28.4%;毛利率22.8%,同比+0.5pct,环比+2.2pct[9] 创新业务 - 25Q1汽车营收185.8亿元,环比+11.5%,分部亏损收窄至5亿元,毛利率23.2%,环比+2.8pct;SU7系列交付量达75869辆,环比+8.9%,汽车销售门店扩至235家,覆盖65个城市;维持25年75亿研发费用投入AI指引,2025M4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9] 手机业务 - 25Q1手机营收506.1亿元,同比+8.9%,环比-1.4%,毛利率12.4%,同比-2.4pct,环比+0.4pct;出货量41.8百万台,同比+3.0%;全球市占率同比+0.3pct至14.1%维持第三,中国市占率同比+4.7pct至18.8%重回第一,线下渠道市占率同比+3.2pct至12.1%;高端化推进,ASP同比+5.8%至1211元,中国市场3000元以上手机出货量占比同比+3.3pct至25.0%,4000元以上价位市占率同比+2.9pct至9.6%[9] IoT业务 - 25Q1 IoT营收323.4亿元,同比+58.7%,环比+4.8%,毛利率25.2%,同比+5.3pct,环比+4.7pct;空冰洗出货量超110/88/74万台,同比增速超65%/+65%/100%,推动科技家电收入同比+113.8%,平板电脑销量同比+56%达310万台,首次位列全球第三;新零售店已扩至1.6万家,25年底有望达2万家[9]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70,970|365,906|491,829|628,447|726,720|[1] |同比(%)|(3.24)|35.04|34.41|27.78|15.64|[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7,475|23,658|39,603|53,367|65,942|[1] |同比(%)|606.34|35.38|67.40|34.75|23.56|[1] |EPS-最新摊薄(元/股)|0.67|0.91|1.53|2.06|2.54|[1] |P/E(现价&最新摊薄)|71.39|52.73|31.50|23.38|18.92|[1] 三大财务预测表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数据及财务比率预测,如2025E流动资产257,754.17百万元,营业总收入491,829.48百万元等[10]
小米集团-W:2025年一季度业绩点评:各业务表现亮眼,看好IoT与汽车持续增厚业绩
东吴证券· 2025-05-30 04: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优异,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各业务板块亮点突出,手机×AIoT业务受益于高端化及全球化布局,汽车业务凭借领先能力提高市场地位,上调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买入”评级[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12.9亿元,同比+47.4%,环比+2.1%;调整后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64.5%,环比+28.4%;毛利率22.8%,同比+0.5pct,环比+2.2pct [9] 创新业务 - 25Q1汽车营收185.8亿元,环比+11.5%,分部亏损收窄至5亿元,毛利率23.2%,环比+2.8pct;SU7系列交付量达75869辆,环比+8.9%;汽车销售门店扩至235家,覆盖65个城市;公司维持25年75亿研发费用投入AI指引,2025M4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 [9] 手机业务 - 25Q1手机营收506.1亿元,同比+8.9%,环比-1.4%;毛利率12.4%,同比-2.4pct,环比+0.4pct;出货量41.8百万台,同比+3.0%;全球市占率同比+0.3pct至14.1%维持第三,中国市占率同比+4.7pct至18.8%重回第一,线下渠道市占率同比+3.2pct至12.1%;25Q1手机ASP同比+5.8%至1211元,中国市场3000元以上手机出货量占比同比+3.3pct至25.0%,4000元以上价位市占率同比+2.9pct至9.6% [9] IoT业务 - 25Q1 IoT营收323.4亿元,同比+58.7%,环比+4.8%;毛利率25.2%,同比+5.3pct,环比+4.7pct;空冰洗出货量超110/88/74万台,同比增速超65%/+65%/100%,推动科技家电收入同比+113.8%,平板电脑销量同比+56%达310万台,首次位列全球第三;新零售店已扩至1.6万家,25年底有望达2万家 [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396/534/659亿元,2025年5月29日收盘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32/23/19倍 [9] 财务预测 - 给出2024A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比率预测数据,如2027E营业总收入7267.20亿元,归母净利润659.42亿元等 [10]
小米集团-W(01810.HK):业绩再创新高 经营效率提升 关注中长期战略持续兑现
格隆汇· 2025-05-30 01:47
业绩表现 - 2025Q1实现收入1112.93亿,同比增长47.4% [1] - 经调整后利润106.75亿,同比增长64.5% [1] - 手机xAIOT分部毛利率22.8%,环比提升2.2pct [1] - 手机xAIOT分部营业费用率11.4%,环比下降1.8pct [1] 手机业务 - 2025Q1手机收入506.12亿,同比增长8.9% [2] - 中国大陆出货量1330万部,同比增长40%,市场份额18.8% [2] - 平均ASP 1210.6元,同比增长5.8% [2] - 互联网收入91亿,同比增长12.8% [2] IoT业务 - 2025Q1 IoT收入323.4亿,同比增长58.7% [2]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13.8%,平板收入增长72.7%,可穿戴收入增长56.5% [2] - IoT毛利率25.2%,环比提升4.7pct [2] - 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56.1%,首次跻身全球前三 [2] 智能汽车及创新业务 - 2025Q1收入185.8亿,毛利率23.2%,环比提升2.8pct [1] - 经营亏损5亿,亏损幅度收窄 [1] - 汽车交付量7.6万台,ASP提升至23.8万元 [3] - 收入占比提升至16.7% [3] 战略与展望 - 高端化战略逐步向平板等品类拓展 [2] - 重点关注Yu7销量及二期工厂产能爬坡 [3] - 全链路优势包括生态链技术积累、AI投入、供应链管理等 [3] - 中长期战略聚焦硬核科技、高端化、全球化 [3] 估值与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5015/6344/7332亿 [4] - 手机xAIOT业务给予25倍PE,汽车业务给予3倍PS [4] - 2025年估值14404.8亿港元,2026年估值18389.3亿港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