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三瑞智能2024年营收超8亿 无人机动力系统领军企业冲刺创业板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10:17
公司概况 - 南昌三瑞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国泰海通证券担任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09年 是行业领先的无人机与机器人动力系统制造商 主营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及机器人动力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2024年营收8.31亿元 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5.34亿元和8.31亿元 主营业务复合增长率达51.59% [2]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正 归母净利润同步呈逐年增长态势 [2]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销售额统计 公司在全球民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行业市场份额仅次于大疆创新 排名第二 [2] - 公司是国内产品线最丰富、业务布局最完善的专业无人机动力系统厂商之一 [2] - 每年为全球约1800家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2] 技术实力 - 公司拥有13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涵盖一体化动力模块集成技术、电磁设计及优化技术、热管理效率优化技术等 [3]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公司拥有已授权境内专利357项、境外发明专利4项 已登记软件著作权26项 [3] 产品矩阵 - 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领域拥有50余个系列300余款产品 涵盖电动动力系统全品类 [4] - 在机器人动力系统领域拥有10余个系列60余款产品 在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外骨骼及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4] - 积极布局eVTOL等战略性新兴领域 [4] 募资计划 - 拟募资7.69亿元用于无人机及机器人动力系统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建设项目以及信息化升级及智能仓储中心建设项目 [5] 行业前景 - 无人机与机器人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 [3] -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明确支持无人机应用在邮政快递物流、城市公共服务、应急救援、公共卫生等领域 [5] -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5] 未来规划 - 将持续拓展产品矩阵、增强产品性能 并积极培养和引进行业内的优秀人才 [6] - 在确保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技术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 进一步加强机器人动力系统的研发及业务拓展 [6]
建行大湾区首支AIC试点基金完成注册 规模达10亿元
快讯· 2025-06-03 09:02
基金设立 - 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广州产投、南粤基金集团共同组建广州建源产投南粤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该基金已完成工商注册[1] - 基金规模达10亿元人民币 是建设银行在大湾区设立的首支AIC试点基金[1] - 基金将锚定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赛道进行投资[1] 业务模式 - 采用"商行+投行"一体化服务模式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1] - 服务范围覆盖辖内科技型企业 助力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1]
这支基金“国家队”收获296个IPO
投中网· 2025-06-03 06:36
国投系基金发展历程 - 国投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国家战略在投资领域实施的重要使命[4] - 2009年设立第一只私募股权基金,成为较早探索以市场化模式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央企[4] - 2014年受托管理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开展产业扶贫[5] - 2016年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制造强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个国家重大发展战略[5] - 目前旗下在管基金超50只,管理规模超2700亿元,其中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超过2300亿元[2] 基金投资成果 - 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2] - 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31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 - 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4000亿元,带动就业约800万人次,为地方政府贡献税收2000亿元[5] - 国投创合子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元,通过"母基金+直投"带动万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13] 重点投资领域 - 集成电路领域:278亿元重仓全产业链,投资336个项目包括拓荆科技、中微公司、寒武纪等[8] -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298亿元投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100家领军企业[9] - 生物医药领域:263亿元投资信达生物、迪哲医药等214个项目[10] - 生物制造领域:投资企业25家,总金额超过40亿元[10] 投资策略与方法 - 形成"四创"协同共进局面:国投创益、国投创新、国投创合、国投创业各司其职[6] - 坚持产业链投资思维,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技术、薄弱环节开展投资[11] - 采用"母基金+直投"模式,放大国家基金投资效能[13] - 将超过2/3的资金投向民营企业,形成国有资本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13] 典型案例 - 寒武纪:领投A轮和B轮超9亿元,成为最大机构投资人,助力其成为"AI芯片第一股"[8] - 比亚迪:2016年逆势领投15亿元,8年后以427万辆新能源车的年销量登顶全球市场[9] - 宁德时代:2016年领投早期轮融资,见证其成长为新能源电池领域龙头[2]
央企战新产业发展提速,国企共赢ETF(159719)盘中翻红,大湾区ETF(512970)配置机遇备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6-03 03:33
国企共赢ETF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日11:17 国企共赢ETF(159719)上涨0.07% 最新价报1.52元 [1] - 近1周累计上涨0.66% 截至2025年5月30日 [1] - 盘中换手率2.19% 成交242.77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1757.60万元 [1] - 跟踪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 包含100只成分股(80只A股+20只港股) 前十大均为"中字头"股票 包括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建筑等 [5] 大湾区相关指数及ETF - 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931000)上涨0.24% 成分股中稳健医疗涨10.23% 中科飞测涨6.42% 南网能源涨4.03% [3] - 大湾区ETF(512970)下跌2.87% 报价1.19元 但近1周累计上涨2.78% [3] - 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21% 包括比亚迪 中国平安 招商银行等 [5] 国有企业薪酬改革政策 - 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通知》 强调技能岗位薪酬与岗位价值 技能等级双挂钩 [4] - 要求技能岗位起点薪酬不低于同级管理岗 设立技能人才专项津贴 实行能级津贴制度 [4] - 完善工资增长机制 集团需向技能人才倾斜工资总额 建立创新创造奖励制度 对技术攻关突出贡献者专项奖励 [4] - 探索中长期激励 鼓励多元化激励方式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推动岗位互转机制 [4] 央企战新产业发展动态 - 央企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有资本以"耐心资本"深耕关键领域 战新产业投资占比显著 [5] - 国资委要求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央企通过精准布局 错位发展强化竞争力 [5]
央企练好“内功”精准布局战新产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6-02 20:48
央企战新产业发展提速 - 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2025年目标收入占比达35% [2] - 国家电投、中广核、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在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如100兆瓦风电、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 [2] - 下半年央企有望进一步加大战新产业投资,新能源等领域或迎更多项目落地和资金投入 [2]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布局 - 中国诚通管理基金71%投向战新产业,新设100亿元科创投资基金重点布局新材料 [3] - 中国国新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近80%,覆盖九大领域,已制定专项基金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3] - 国投系基金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上市(科创板143家),将继续加大战新产业投资力度 [3][4] 政策导向与行业建议 -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央企从"铺摊子"转向"练内功" [5] - 专家建议精准划分战新产业边界,推动错位发展以减少无序投资,并通过专业化整合集中资源 [6] - 2025年央企战新产业进入1到10发展阶段,需在国资和国企规划层面推动资源集中 [5][6]
创业板年内首批受理企业出炉!背后创投机构云集→
证券时报网· 2025-06-02 10:19
创业板IPO受理情况 - 三瑞智能和宏明电子创业板IPO审核状态于5月30日更新为"已受理",成为2025年创业板首批获受理企业 [1] - 两家企业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1] 三瑞智能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行业领先的无人机与机器人动力系统制造商,主营业务为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及机器人动力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产品远销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2] - 2024年全球民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市场份额为7.1%,排名全球第二 [2] 三瑞智能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2亿元、5.34亿元、8.31亿元 [2] - 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1.62亿元、3.21亿元 [2] 三瑞智能募资计划 - 拟募资7.69亿元投向无人机及机器人动力系统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建设项目、信息化升级及智能仓储中心建设项目 [2] - 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主营业务,无财务性投资计划 [3] 三瑞智能战略规划 - 积极进行全球化布局,致力于将高品质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3] - A股上市将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全球业务拓展 [3] - 曾进行2轮融资,出资方包括达晨创投、凯复资本等 [4] 宏明电子业务概况 - 公司从事以阻容元器件为主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精密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7] - 拥有60多年电子元器件生产经验,产品在防务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 [7] - 电子元器件是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 [7] 宏明电子募资计划 - 拟募资约19.51亿元投向高储能脉冲电容器产业化建设、新型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生产、精密零组件能力提升等8个项目 [8] - 上市旨在提升研发实力、扩大产能、完善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 [8] - 曾进行2轮融资,出资方包括申万宏源长虹股权、九鼎投资等 [8]
佛山,全国地级市第一名
搜狐财经· 2025-05-30 16:37
品牌榜单与地域分布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全球首个以真实消费大数据为基础的"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CBI500),聚焦高质量发展线上消费指数[5][7] - 榜单基于淘宝天猫千万量级品牌的消费大数据,整合访问量、搜索词、成交金额、会员成交、店铺好评等指标,通过品牌资产模型与机器学习方法综合评分[7] - 省级品牌数量排名:广东(162个)、浙江(156个)、上海(92个)、北京(50个)、江苏(39个)[10] - 城市品牌数量排名:上海(92个)、杭州(89个)、广州(59个)、深圳(58个)、北京(50个)、佛山(20个)、宁波(20个)[10] - 佛山在全国地级市中品牌数量排名第一,与宁波并列第六[3][10] 佛山制造业优势 - 佛山家居产业集群规模突破万亿元,涵盖家电、家具、陶瓷、卫浴、建材、五金、家纺等产业,形成国内最完善的家居配套产业链[14][16] - 全球25%电饭煲、33%抽油烟机、43%热水器、48%微波炉产自佛山,被誉为"中国家电之都""中国燃气具之都"[16] - 代表性企业包括美的集团、万和集团、维尚家具、新明珠集团、大自然家居、鹰牌实业、金意陶陶瓷集团等[14][16] - 工业规模达3万亿元,80%产品面向终端消费市场[18] 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 - 近三年佛山工业技改投资年均超800亿元,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上工业企业超7000家、占比超70%[21] - 数字化转型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6%、成本降低17%、产品不良率降低8%[21] - 2023年新增国家级5G工厂5家,742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智改数转"、占比达72.8%[23] - 工业设备更新投资超259亿元,工业技改投资额保持全省第一[23] 新兴产业布局与投资 - 重点培育新型储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医药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6] - 医药健康领域吸引复星集团、东软集团等企业签约,计划投资总额60亿元[28] - 新设或引进医药健康领域基金19支,千灯湖创投小镇相关基金产品累计投资额超41.6亿元[28] - 202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1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突破100家[24] 市场信心与区域发展 - 近三年工业用地累计供应1.4万亩,居全省第一[26] - 2024年住宅用地溢价成交,绿城以27.37%溢价率竞得禅城区地块,反映房企对佛山市场的信心[31] - 2023年接待游客6043万人次(+8.2%),旅游总收入644亿元(+21.4%)[26]
以科教优势赋能湖北生物制造
科技日报· 2025-05-30 01:01
生物制造行业概述 - 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体机能进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转化的新兴行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 [1] - 生物制造通过酶和细胞工厂进行生物催化与转化,能够创造新材料、新物质,并保障生产方式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2] - 生物制造正逐渐成为湖北生物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顺应未来制造业颠覆性变革新形势 [2] 湖北生物制造产业基础 - 湖北现有生物医药企业11.5万家,生物医药专利数量3.6452万个,其中武汉市生物医药企业4.208万家,生物医药专利数量1.9791万个 [2] - 武汉光谷生物城已聚集生物企业8259家,拥有核心专利10847个,大部分专利来自科研院所的实验室 [2] - 湖北着力打造的五个万亿级产业中,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与生物制造深度相关 [2] 湖北大学生物制造发展 - 湖北大学在核酸编辑、酶改造、创新药物前体合成、高附加值化合物合成等领域深耕发力,大力发展合成生物学及生物制造相关底层技术 [3] - 湖北大学生物学入选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依托相关实验室打造了华中地区合成生物学高地 [3] - 湖北大学作为发起单位与头部企业共同牵头成立湖北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通过生物制造的底层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3] 湖北生物制造发展规划 - 湖北应制定5-1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底层生物技术升级、底盘生物及高附加值生物产品开发等领域设立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科研项目 [4][5] - 规划包括依托现有学科优势与国家级创新平台汇聚培养顶尖人才及核心技术,同时大力引进生物制造行业领军企业 [4][5] - 湖北大学将持续探索有组织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聚焦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的生物催化与转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5]
深耕建设长三角 高质量发展走在前
新华日报· 2025-05-30 00:20
公司发展历程与区域布局 - 公司1983年成立于江苏,1998年总部迁至上海,2024年位列上海市百强企业第8位、长三角百强企业第11名 [1] - 通过成立华东分局、江苏分局、华中分局覆盖长三角三省一市,深度融入核心城市群和都市圈 [1] 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布局 - 聚焦物联网、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2] - 在上海临港经济区完成洋山国际保税中心、新一代化合物半导体研制基地等标杆项目 [2] - 在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新金融中心等地标,并推动鼓楼铁北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2] 传统制造业升级与产业集群建设 - 建设中联重科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徐工集团智能制造基地,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转型 [3] - 参与闻泰无锡智能制造产业园、积塔半导体生产线等项目,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3] - 建设浦东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基地、周浦医疗器械总部园,巩固长三角高端产业链地位 [3] 交通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建设 - 承建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宁句城际轨道交通等,优化区域铁路网络 [4] - 建造204国道、312国道、长深高速等公路项目,提升综合运输效能 [4] - 推进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二期等航空枢纽建设 [5] - 打造六安长三角一体化物流园、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链产业园等现代物流项目 [5][6] 文旅融合与城市文化空间打造 - 无锡灵山梵宫获鲁班奖,奠定文旅品牌影响力 [7] - 投资运营南京金陵小城,融合六朝文化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7] - 开发普陀山观音法界、昆山戏曲博物馆等文旅项目,提升文化体验深度 [8] - 轻资产运营南京博物院民国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三号馆等公共文化空间 [8] 民生工程与住房保障 - 在上海松江建设中建·幸孚+公寓,提供1067个车位及3299平方米商业配套 [9] - 开发上海浦东惠南民乐大型居住社区,导入人口约16万 [10] - 完成合肥磨店家园二期安置房项目,安置居民近2万人 [10]
募、投、退全面回暖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展现新气象
上海证券报· 2025-05-29 18:59
募资端变化 - 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场 2024年政府出资、引导基金等中长期资金投资者数量同比增加16.74% 出资规模达2381.06亿元 [3] - 机构投资者实现"双提升" 截至2024年末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机构投资者达17110个 出资规模8358.5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0.76%和0.41% [3] - 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 前10%机构管理约74%基金规模 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私募创投基金有6只 总规模686.48亿元 [3][4] 投资策略成效 - "投早"稳步推进 2024年末投资种子期、起步期企业项目9462个 同比增长4.28% [5] - "投小"力度加大 投资中小企业项目13732个(同比+3.87%) 初创科技型企业项目5678个(同比+8.86%) 在投本金987.58亿元(同比+9.03%) [5] - "投硬科技"领跑 高新科技企业投资项目10899个(同比+5.71%) 近3年年化增长率11.14% 其中航空航天与国防(23.54%)、半导体(13.21%)、生物科技(7.02%)增幅显著 [5][6] 产业布局聚焦 - 紧扣"20+8"产业集群规划 2024年末投向该领域项目4893个(同比+2.11%) 在投本金1109.97亿元(同比+0.96%) 重点布局工业母机、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 [6] 退出渠道改善 - 退出规模创新高 2024年退出项目1954个(近三年峰值) 实际退出金额588.31亿元(同比+70.28%) [7] - 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为主渠道 合计退出1369个项目(同比+107.11%) 金额338.36亿元(同比+81.25%) [7] - 公开市场退出强劲增长 IPO/新三板退出项目331个(同比+89.14%) 金额222.41亿元(同比+104.5%) 境外上市退出金额22.14亿元(达2023年10.87倍) [7][8] - 硬科技领域回报突出 化学制品(2.22倍)、半导体(2.00倍)行业平均退出回报倍数高于市场均值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