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币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南财观察·晋行时|破局与重构 资管迈入体系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7 02:0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面临三大结构性矛盾:分化之困、能力之殇、信任危机,本质是行业仍处于"手工作坊"时代,难以应对智能化时代的规模挑战 [2] - 市场波动常态化要求行业从个体博弈转向体系作战,这一转型关乎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 [2] 破局方向 - 工业革命:从人治转向机制化,构建投研全流程(策略-生产-风控),并引入AI技术实现决策可追溯、可迭代、可规模化 [2] - 生态革命:从单一产品转向综合解决方案,"固收+"是起点,黄金、REITs、ESG资产将重塑配置逻辑,同时推动资管与财富管理融合以平衡"收益与心安" [2] - 价值革命: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助推人民币资产全球定价 [2] 未来趋势 - 资管行业进入"创造价值"阶段,对专业化、个性化、智能化、全球化要求更高 [3] - 三大不可逆趋势:监管穿透化、科技基础设施化、人民币国际化 [3] - 破局需打破路径依赖,重构需建立体系信任,通过人才+流程+科技的三角底座和长期价值锚定实现体系化转型 [3]
四国背刺中国,商务部反制裁,美专家:下一个世界领导者将是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8-16 03:20
中国对加拿大、日本、欧盟的精准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对加拿大油菜籽实施75.8%反倾销税率,直接影响中国每年从加拿大进口的30亿美元油菜籽贸易[1] - 对日本卤化丁基橡胶征收26%-40%反倾销税,冲击日本高端化工材料在中国市场的盈利模式[4] - 将两家立陶宛银行列入反制清单,禁止中国机构与其交易,回应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6] - 48小时内连续出台三项反制措施,分别针对农业、化工、金融领域,展示系统性应对能力[8] 被制裁国家的经贸背景 - 加拿大近年对中国采取多项限制措施:对华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排挤TikTok等中资企业[10] - 日本在南海制造摩擦、限制对华材料出口,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加剧历史问题矛盾[12] - 欧盟跟随美国制裁中国金融机构,但中欧年贸易额超千亿美元,反制将影响欧盟内部团结[14] - 美国未对被制裁盟友提供实质帮助,反而趁机抢占加拿大在华农产品市场份额[16] 中国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 深圳大疆占据全球70%无人机市场,华为曾获得全球超50%基站设备份额[23][29]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相当于美日德三国总和,按购买力平价GDP已超美国[27] - 教育体系持续输送高素质人才,形成"教育-产业"正循环发展模式[23][29] - 稀土领域实施出口审核新规,既保障国家安全又掌握战略资源主动权[35] 国际贸易战略布局 - 严格遵循WTO规则实施反制,所有措施均具备完整法理依据[31] - 同步推进进口芯片安全审查与国产替代,保持技术自主发展节奏[33] - 通过稀土出口管制等"以退为进"策略,换取其他领域谈判筹码[35] - 推动多国探索去美元化结算,削弱美元霸权基础[37] 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 中国在生产力、教育力、创新力等维度已形成系统性优势[27][29] - 权力格局变化遵循历史规律,制造业实力决定国际话语权[27] - 美国技术封锁可能加速中国自主创新,导致战略反效果[25] - 金融专家预测中国将成为下一个世界领导者,反映实力对比变化[21][25]
避险需求激增 亟待外汇期货补位“最后一公里”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22:17
汇率风险管理需求激增 - 今年以来海外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导致外汇市场波动风险增加,外贸从业者一笔5万美元预付款因汇率波动可能在一天内缩水3000元人民币 [1] - 2015年以来参与外汇套期保值的国内上市公司数量从143家激增至1241家,增长约八倍 [1] - 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金额为1772.9亿美元,同比增长8.7%,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金额达29554亿美元 [3]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实践 - 比亚迪今年已三次上调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额度,从等值50亿美元增加至120亿美元 [2] - 比亚迪2024年汽车海外销量达41.72万辆,2025年目标定在80万辆以上,2030年计划一半汽车销往海外 [2] - QDII基金中固收类产品长期维持九成外汇对冲比例,权益类组合通常不进行锁汇 [3][6] 外汇期货工具发展现状 - 目前境内尚无上市的人民币外汇期货,实体企业主要通过外汇远期、掉期和场外期权等方式对冲汇率风险 [6] -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外汇期货市场日均交易量超过1000亿美元 [7] - 外汇期货具有合约标准化、高流动性以及较长交易时间等优势,相比远期交易流程更简便 [7] 人民币外汇期货发展前景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和中国证监会主席表示将共同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研究 [7] - 美国上市公司外汇套保参与率约48%,中国仅23.6%,外汇期货推出后预计参与率将明显提升 [8] - 外汇期货可通过场内交易降低避险成本,买卖价差小,还可能在对冲中获得额外收益 [9] 外汇风险管理工具比较 - 外汇期货交易仅需增开交易子账户,额度与对冲规模和保证金金额挂钩 [7] - 外汇远期涉及银行授信及ISDA协议签署,审批流程较长且受银行授信限制 [7] - 海外私募基金主要用美元看跌期权对冲美元下行风险,因外汇期货保证金占用比例较高 [6]
汇率波动下的“小账”与“大账”: 避险需求激增 亟待外汇期货补位“最后一公里”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20:15
汇率风险管理需求激增 - 今年以来海外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导致外汇市场波动风险增加 外贸从业者一笔5万美元预付款因汇率波动可能在一天内缩水3000元人民币 [1] - 2015年以来参与外汇套期保值的国内上市公司数量从143家激增至1241家 增长约八倍 [1] - 2024年上市公司外汇套保参与率达23.6% 相比2015年的5%左右显著提升 [6]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实践 - 比亚迪2024年三次上调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额度 从等值50亿美元增加至120亿美元 主要因海外销量增长至41.72万辆且2030年目标为50%销往海外 [2] - 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772.9亿美元 同比增长8.7% 存量金额达29554亿美元 [3] - QDII基金中固收类产品长期维持九成外汇对冲比例 主要因利差交易策略面临预期差风险和汇率损失风险 [3][4] 外汇期货工具发展现状 - 境内尚无上市的人民币外汇期货 企业主要通过外汇远期、掉期和场外期权等方式对冲汇率风险 [6] -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外汇期货市场日均交易量超过1000亿美元 [7] - 外汇期货具有合约标准化、高流动性和较长交易时间等优势 相比远期交易流程更简便 [7] 人民币外汇期货发展前景 - 2024年6月央行和证监会表示将共同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研究 [8] - 外汇期货推出预计将提升我国企业汇率避险参与率 目前仅23.6%远低于美国上市公司48%的水平 [9] - 外汇期货可通过场内交易降低避险成本 买卖价差小且可能在对冲中获得额外收益 [10]
避险需求激增亟待外汇期货补位“最后一公里”
中国证券报· 2025-08-15 20:11
汇率波动风险加剧 - 外汇市场波动风险显著增加 外贸从业者5万美元预付款因汇率波动单日缩水3000元人民币 [1] - 美元指数大幅震荡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初触及7.35低位 近期波动区间收窄但影响依然明显 [1] - 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772.9亿美元同比增长8.7% 存量金额达29554亿美元 庞大海外资产规模加剧汇率风险敞口 [2] 企业避险需求激增 - 参与外汇套期保值上市公司数量从2015年143家激增至2024年1241家 增长约八倍 年复合增长率超25% [1][4] - 外汇套保参与率从5%提升至23.6% 对比美国上市公司48%的参与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7] - 比亚迪2024年三次上调外汇衍生品交易额度 从50亿美元增至120亿美元 反映海外业务扩张带来的对冲需求上升 [2] QDII基金策略转型 - 利差交易策略面临挑战 中美利差可能压缩至100个基点以内 美元贬值可能吞噬全部利差收益 [3] - 部分QDII产品长期维持90%外汇对冲比例 通过一年期远期外汇合约按季度滚动操作锁定汇率 [2][3] - 固收类QDII产品对汇率波动敏感 权益类组合因年化收益率超10%通常不进行锁汇 [4] 外汇期货工具优势 - 外汇期货提供标准化高流动性交易方式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日均交易量超1000亿美元 [5] - 相比外汇远期 期货交易无需银行授信及ISDA协议 买卖价差小且价格公开透明 [5][7] - 保证金机制需优化 初始保证金比例和追加机制应可控 现金与保证金账户需快速转换 [7] 政策推进与市场预期 - 央行与证监会共同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研究 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 [6] - 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跨境资本流动 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明显 避险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6] - 外汇期货推出预计提升机构参与覆盖面 降低避险成本 并可能通过对冲获得额外收益 [7]
绿色能源+可负担算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新“石油”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8-15 14:39
清洁电力的人民币计价逻辑 - 清洁电力革命的核心在于成本曲线和规模曲线的同步下探,大基地开发、柔性并网、储能与负荷管理技术使其具备工业化的可预测性 [2] - 中国是全球清洁电力供给侧主力,完整产业链和全球最大制造能力使度电成本压至全球最低分位 [2] - 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可行性基于稳定供给、统一计量和长期合同,类似"石油—美元"机制,但叠加了可核证的绿色溢价 [2] - 绿色电力证书、方法学、第三方核证等要素形成可交易的绿色溢价,是合约可复制的前提 [5] 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外溢潜能 - 算力演变为可度量、可交易的基础生产资料,通过SLA指标(可用性、延迟、吞吐等)形成标准化交付标准 [4] - 中国算力产业在硬件端(服务器、加速卡、液冷)、软件端(大模型、训练框架)和服务端(可负担算力套餐)快速迭代,单位算力成本有望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4] - 算力长期合同(5-10年)可能衍生期货与对冲市场,人民币或升级为经营性成本货币和资产负债表上的"持有地位" [4] - 算力RWA将交付记录与SLA达标情况绑定人民币应收款,实现自动兑付并可质押、回购 [8] 人民币"双闭环"落地的关键要素 - 价签(Benchmark):统一清洁电力的绿色溢价标准和算力的SLA计费口径,确保可比性、可审计性 [5] - 水管(Rails):建立低摩擦跨境结算体系,大额B2B走清算通道,小额运维走零散支付路径,降低币种转换意愿 [5] - 水池(Safe Assets):构建人民币安全资产池,包括政策性绿色债券和项目层现金流资产(如PPA、算力合同打包的RWA产品) [5][8] - 绿色电力资产RWA将小时产出、证书编号、减排量等与应收账款装入可编程结算凭证,便于机构资金持有 [8]
8月15日重要资讯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13:27
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 - 央行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 - 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1] - 7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93万亿元,其中国债占比51.4%,同业存单占比24.9%[4] - 7月新增3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1171家主体入市[5] 监管动态与市场监控 - 证监会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收入、资产减值等方面存在会计处理问题,将加强财务信息披露监管[2] - 上交所本周对154起异常交易行为采取监管措施,重点监控上纬新材、东芯股份等异常波动股票[5] - 深交所对159起异常交易行为采取自律监管措施,重点监控涨幅异常的"广生堂"[6] 国际贸易争端 - 中方就加拿大钢铁产品进口限制措施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认为其加征歧视性关税损害中方权益[2][3] 资金流动与市场数据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创历史新高[4] 上市公司动态 - 思源电气上半年净利润12.93亿元,同比增长45.71%[7] - 东方财富上半年净利润55.67亿元,同比增长37.27%[7] - 石头科技上半年净利润6.78亿元,同比下降39.55%[7] - 生益电子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2.11%,拟10派3元[7] - *ST松发下属公司签署33.71亿元船用钢板采购框架合同[7] - 协创数据拟不超12亿元采购服务器用于算力租赁服务[7] - 万科A控股子公司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7] - 上纬新材客户申请破产保护,可能影响业绩[7]
汇改十年:汇率弹性成常态,市场化筑基国际化未来
贝壳财经· 2025-08-15 08:12
汇改核心目标与机制变革 -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8月11日发布声明,决定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以增强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1] - 汇改主要目标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2] - 此次改革开启外汇体制走向汇率浮动的重要一步,汇率制度改革进入以中间价改革为核心的阶段[3] 汇率形成机制重构 - 做市商参考上日收盘汇率和外汇供求情况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报价,形成"收盘价+一篮子货币"双参考定价模式[3] - 定价权从央行让渡给外汇市场,推动汇率从"刚性锚定"转向"弹性定价、市场定价"[4] - 人民币汇率波幅从不足1%扩大到超过10%,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化[7] 市场成效与平衡能力 - 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的弹性明显增加,更好发挥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平衡自动稳定器作用[5] - 2024年末非储备对外金融资产规模达67611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69209亿美元,资产与负债之比接近1:1[6] - 外汇市场具备在汇率浮动调节下的自主平衡能力,人民币汇率更具备实现"清洁浮动"的基础条件[6] 企业风险管理转变 - 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不断提高,外汇套期保值比率达到30%左右的历史新高[9] - 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达30%,企业通过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提升经营稳健性[9][10] - 需要进一步丰富汇市风险对冲工具,提高市场主体管理外汇风险的便利性[11] 未来改革方向 - 将进一步适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可能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性幅度[8] - 更加注重参考一篮子货币价值调整,淡化对美元的锚定[8] -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需要场景拓展-功能升级-市场完善-基建支撑-预期稳定的系统工程[13] 国际化发展路径 - 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加快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15] - 在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的同时,完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15] - 需对资本项目开放做出更充分准备,离岸人民币流动性调控将更为灵活[14][15]
彭博赵志轩:把握数字金融国际化窗口,技术先行成为共识
新浪财经· 2025-08-15 04:01
科技金融融合趋势 - 科技与金融双向互动拓展"科技金融"边界,催生新趋势、新模式与新生态 [1] -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推动数字金融布局与稳定币监管 [1][4] 香港稳定币监管与市场格局 - 监管框架提升市场信心,大型企业将加速进入稳定币市场 [4] - 初期牌照优先发放给中资背景强、合规能力强的企业,门槛高提升整体信用度 [3][4] - 先发企业可快速建立用户基础形成网络效应,类似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先发优势 [4] - 港币稳定币发展后或探索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挂钩国债等资产,目前离岸人民币存款约1万亿人民币 [4] 稳定币特性与功能 - 稳定币与比特币底层技术相似但风险属性不同,稳定币锚定法币1:1价格波动小 [5] - 稳定币核心价值在于"链上支付结算工具"功能,香港已有上市公司使用美元稳定币跨境结算 [6] - 稳定币不会颠覆跨境支付体系,大额交易仍需中介机构,监管严格是其参与前提 [6]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 贸易顺差12个月超1万亿美元,境内资金需外流渠道,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8] - 人民币跨境使用占比超30%,结构性提升非短期汇率波动主导 [8] - 对外开放如"南向债券通"需持续推进,市场自然接受是国际化关键 [7] 稳定币核心风险 - 风险来自发行人信用及锚定资产质量,需监管发行人合规性、资产储备与透明度 [10] - 稳定币非央行数字货币,更类似带企业信用特征的链上货币 [10] 稳定币对美元市场影响 - 链上呈现"加美元化"趋势,稳定币需求上升支撑美元资产,美国GENIUS法案体现战略价值 [11][12] 未来国际金融生态 - 法币稳定币需尽早布局以把握数字化、国际化窗口期 [13] - 链上外汇世界或分三层:央行数字货币、合规稳定币、数字国债,复制链下金融系统 [13] - 进入过晚将导致本国法币稳定币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13]
雄安新区首笔疏解央企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业务成功落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3:48
数字货币桥业务进展 - 中国工商银行河北雄安分行为中化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成功办理首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业务 [1] - 该业务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数字化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1] - 标志着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支付场景在雄安新区正式落地 [1] 业务影响与意义 - 进一步拓宽雄安新区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 [1] - 业务在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分行指导和支持下完成 [1] - 涉及首批疏解央企财务公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