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洁电力
icon
搜索文档
正在崛起的“零碳”能源基地 探访我国纬度最高的核电站
央视新闻· 2025-09-27 05:33
开工于"十四五"之初的2021年 是辽宁"十四五"期间 单体投资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之一 徐大堡核电站 是目前我国纬度最高的核电站 相当于36万公顷森林1年的吸收量 待6台机组全部投产后 徐大堡核电每年可提供 540亿千瓦时以上的清洁电力 年节约燃煤1920万吨 年减排二氧化碳5670万吨 ...
山东:鼓足“蓝色动能”,向海洋强省进发
新华网· 2025-09-06 01:40
海洋经济规模与贡献 - 山东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8万亿元 居全国第二位 [1] - 海洋经济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达23.9% [1] - 目标到2027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4]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创新 - 自然资源部出台政策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2] - 东营市将海域分为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等立体空间并分别设立使用权 [2] - 光伏与养殖企业通过分层设权获得产权证书 破解用海矛盾 [2] 港口与产业协同发展 - 日照港岚山港区拥有6个木材专用泊位 年接卸能力1500万立方米 [3] - 形成300余家企业的木材产业集群 年贸易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 [3] - 日照港近5年累计投资近430亿元 纳税近76亿元 [3] - 港口带动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利税比重均超85% [3] 海洋经济开放合作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吸引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嘉宾参与 [3] - 山东计划与"一带一路"及RCEP沿线地区共建海洋产业园区和蓝色经济合作项目 [4] - 目标培育20个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并构建国际竞争力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4] 海洋开发机制改革 - 山东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体系 [2] - 实施自然岸线占补制度并深化海洋经济集成改革 [2] - 在海洋新业态培育、海域综合利用及海洋园区建设领域先行先试 [2] 海陆联动发展模式 - 山东统筹陆海空间布局、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3] - 探索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机制 [3] - 构建以港兴城、港产联动、产城共荣的港口枢纽经济圈 [3]
文山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1:46
制度体系建设 - 构建科学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包括《文山州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文山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绩效管理办法》等文件 [16] - 将生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硬指标 考核结果与干部绩效、奖惩直接挂钩 [16] - 率先建立州内珠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2023年与4州市签订省级跨州(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18] - 累计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49起 赔偿金额580余万元 [18] 环境治理成效 - 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 细颗粒物浓度为19.4微克/立方米 [19] - "十四五"以来氮氧化物减排1533.93吨 挥发性有机物减排536.4吨 [19] - 27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率保持100% 1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 [19] - "十四五"以来减排化学需氧量3537.28吨 氨氮359.93吨 [19] - 投资超10亿元实施盘龙河文山城区段综合整治 普者黑湖流域智慧湖泊管理等项目 [19] 土壤安全与修复 - 267个"一住两公"地块完成污染调查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22] - 97.8万亩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 22个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点位完成治理 [22] - 治理生态图斑536个 修复面积达788.78公顷 [24] - 累计完成营造林560余万亩 石漠化治理200余万亩 "三沿"绿化3000余亩 义务植树7400余万株 [24] 生物多样性保护 - 2022年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记录物种11167种 [23] -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 动物22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7种 动物94种 [23] - 极危物种5种 濒危物种14种 易危物种14种 [23] - 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网络系统 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种数保护率达87% [24] - 收集珍稀濒危植物200余种 6万余株 2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原生境得到有效保护 [24] 绿色能源转型 - 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586.74万千瓦 占比达99.8% [25] - 2024年发出清洁电量118.3亿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约1150万吨 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468.58万吨 [25] - 砚山 富宁产业园区入选全省第二批零碳园区建设名单 [28] - 3家电解铝企业成为国内首批通过ASI认证及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 [28] - 建成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两家省级绿色工厂 [28] 绿色交通建设 - 新增及更换新能源公交车 出租车 网约车1246辆 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辆占比超70% [28] - 建成公共充电基础设施2498枪 集中式充电站256座 换电站7座 [28] 农村环境整治 - 2021-2024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41.94%提升至78.35% [29]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83%跃升至72.82% 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 [29] - 建成2312个绿美点位 56个省级标杆案例 [29] - 建设128个绿美社区 1430个绿美村庄 2145公里绿美公路 1.8万个美丽庭院 [29] 生态价值转化 - 西畴县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马关县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0] - 砚山 马关 丘北获省级示范区称号 [30] - 2024年获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4.85亿元 [32] - 广南蒜头果高纯度神经酸提取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文山市庄子田村通过种植仙人掌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32] - 丘北普者黑 广南六郎城等生态旅游景区带动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32]
绿色能源+可负担算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新“石油”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8-15 14:39
清洁电力的人民币计价逻辑 - 清洁电力革命的核心在于成本曲线和规模曲线的同步下探,大基地开发、柔性并网、储能与负荷管理技术使其具备工业化的可预测性 [2] - 中国是全球清洁电力供给侧主力,完整产业链和全球最大制造能力使度电成本压至全球最低分位 [2] - 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可行性基于稳定供给、统一计量和长期合同,类似"石油—美元"机制,但叠加了可核证的绿色溢价 [2] - 绿色电力证书、方法学、第三方核证等要素形成可交易的绿色溢价,是合约可复制的前提 [5] 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外溢潜能 - 算力演变为可度量、可交易的基础生产资料,通过SLA指标(可用性、延迟、吞吐等)形成标准化交付标准 [4] - 中国算力产业在硬件端(服务器、加速卡、液冷)、软件端(大模型、训练框架)和服务端(可负担算力套餐)快速迭代,单位算力成本有望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4] - 算力长期合同(5-10年)可能衍生期货与对冲市场,人民币或升级为经营性成本货币和资产负债表上的"持有地位" [4] - 算力RWA将交付记录与SLA达标情况绑定人民币应收款,实现自动兑付并可质押、回购 [8] 人民币"双闭环"落地的关键要素 - 价签(Benchmark):统一清洁电力的绿色溢价标准和算力的SLA计费口径,确保可比性、可审计性 [5] - 水管(Rails):建立低摩擦跨境结算体系,大额B2B走清算通道,小额运维走零散支付路径,降低币种转换意愿 [5] - 水池(Safe Assets):构建人民币安全资产池,包括政策性绿色债券和项目层现金流资产(如PPA、算力合同打包的RWA产品) [5][8] - 绿色电力资产RWA将小时产出、证书编号、减排量等与应收账款装入可编程结算凭证,便于机构资金持有 [8]
“两山”理念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8-15 01:04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2.2亿千瓦,占我国总装机的比重历史性突破60%。 清洁能源投资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十四五"以来,我国单位 GDP能耗累计降低11.6%,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有力支撑了5.5%左右的经济增速。这组里程碑式的数 据,标注着我国走出了一条能源转型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康庄大道。能源结构的深度优 化,不仅夯实了国家能源安全基石,更以"绿能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巨轮破浪前行。 绿色,是民生温度的成色,能源消费升级的方向。绿色理念正以蓬勃之势浸润当代中国的发展脉络,多 元化的绿色电力应用场景如画卷般渐次铺展。 韶光流转,天地同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植神州大地二十年。能源发展的绿色脉动正以前 所未有的力量,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强音。 绿色,是生态文明的底色,能源低碳转型的基因。二十年来,"两山"理念已化为推动能源发展方式深刻 变革的行动纲领,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迈上新台阶。 行至半山路更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但能源绿色转型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生态文 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 ...
新华社丨扩大清洁用能,让绿色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国家能源局· 2025-08-11 09:13
能源转型加速推进 - 中国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2][5] - "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实现翻番,光伏、风电、水电、核电、新型储能等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5] - 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项目建成后年输送清洁电量超18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168万吨 [4] 清洁能源项目进展 - 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完成安全壳打压试验,59个一级里程碑已完成42个 [4] - 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展现中国水电全产业链优势 [7] - 福建西洋岛建成"零碳"海岛微电网,年发电量1500万千瓦时可反哺陆地电网 [9] 技术创新突破 - 新能源技术装备国际领先,光伏转换效率与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 [8] - 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10] - 白鹤滩水电站科研攻关将中国水电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能力提升至新高度 [7] 电力市场改革 - 2024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3%,南方区域实现五省区统一电力市场 [13]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启动,促进绿电跨区域消纳 [13] - 上半年全国核发绿证13.71亿个,可交易绿证同比增长1.49倍 [13]
让绿色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0 23:18
能源转型进展 - 中国已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 - "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实现翻番,光伏、风电、水电、核电、新型储能等位居世界第一 [1] - 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成功,项目建成后年输送清洁电量超180亿千瓦时 [1] - 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 [2] - 上半年全国核发绿证13.71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9.58亿个,同比增长1.49倍 [5] 技术创新成果 - 新能源技术装备国际领先,光伏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风电最大单机容量领跑全球 [2] - 福建霞浦县西洋岛建成具备"零碳"示范运行能力的海岛微电网,去年发电量达1500万千瓦时 [2] - 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3] 市场机制改革 - 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将实现常态化开市,探索多年期绿电交易签约 [4] - 改革将促进东部企业市场化购买西部绿电,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时代乐章
上海证券报· 2025-08-10 17:40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超6.1%经济增长 [1]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电力体系、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及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 - 构建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 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产业 -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1] - 全国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67.6亿人次,总收入4814.2亿元 [2] - 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7.8万个,推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 [2] 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护绿换金":20余省份签订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协议,覆盖长江黄河等流域 [2] - "聚绿成金":生态农业、旅游、工业形成"生态+"产业模式 [2] - "借绿生金":绿色金融推动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链条 [2] 绿色金融发展 -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绿色债券规模领先 [3] - 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市场体系已形成 [3] 全球气候治理贡献 - 2024年中国贡献全球新增585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最大占比 [6] - 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度电成本累计降幅超60%和80% [6] - 与100多国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落地标志性工程 [6] 国际环境治理参与 - 深度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及多边治理进程 [5] - 履行生物多样性、臭氧层等国际公约义务 [6] - 从环境治理参与者转变为全球引领者 [6]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扩大清洁用能,让绿色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新华社· 2025-08-10 01:59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我国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1]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3] - "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实现翻番,光伏、风电、水电、核电、新型储能等位居世界第一 [3] 核电项目进展 - 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成功,59个一级里程碑已完成42个 [2] - 项目建成后年输送清洁电量超180亿千瓦时,减少标煤消耗63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68万吨 [2] 可再生能源项目案例 - 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提升中国水电设计、施工及装备制造能力 [4] - 福建西洋岛建成海岛微电网,2023年发电量达1500万千瓦时,实现"零碳"示范运行 [6][7] 能源技术创新 - 光伏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风电单机容量全球领先,新型储能规模世界第一 [5] - 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7] 电力市场改革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2024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3% [9] - 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促进绿电消纳和东西部资源优化配置 [9] - 上半年全国核发绿证13.71亿个(可交易9.58亿个),同比增长1.49倍 [9] 能源转型政策支持 -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 [3] - 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等手段破除能源市场藩篱,优化发展环境 [8]
扩大清洁用能,让绿色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新华网· 2025-08-10 01:42
能源转型与清洁能源发展 - 中国能源转型加速推进,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及市场化改革,为经济提供"绿色"动力 [1] -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 [2] 清洁能源项目进展 - 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成功,建成后年发电量超18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168万吨 [2] - 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体现中国水电设计、施工及装备制造能力 [4] - 福建西洋岛建成"零碳"海岛微电网,年发电量1500万千瓦时,富余电力可输送至陆地电网 [6] 可再生能源体系与产业链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十四五"以来翻番 [3] - 光伏、风电、水电、核电及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 [3] - 新能源技术国际领先,光伏转换效率、风电单机容量、新型储能规模等多项指标全球第一 [5] 电力市场改革与绿电交易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启动,2024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3% [8]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实现五省区"统一交易、同台竞价",国网与南网跨经营区交易常态化 [8]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核发绿证13.71亿个(可交易9.58亿个),同比增长1.49倍 [8]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6] - 能源科技在"十四五"期间快速发展,支撑超级工程建设和全球领先项目落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