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汇改十年:汇率弹性成常态,市场化筑基国际化未来
贝壳财经·2025-08-15 08:12

汇改核心目标与机制变革 -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8月11日发布声明,决定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以增强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1] - 汇改主要目标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2] - 此次改革开启外汇体制走向汇率浮动的重要一步,汇率制度改革进入以中间价改革为核心的阶段[3] 汇率形成机制重构 - 做市商参考上日收盘汇率和外汇供求情况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报价,形成"收盘价+一篮子货币"双参考定价模式[3] - 定价权从央行让渡给外汇市场,推动汇率从"刚性锚定"转向"弹性定价、市场定价"[4] - 人民币汇率波幅从不足1%扩大到超过10%,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化[7] 市场成效与平衡能力 - 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的弹性明显增加,更好发挥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平衡自动稳定器作用[5] - 2024年末非储备对外金融资产规模达67611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69209亿美元,资产与负债之比接近1:1[6] - 外汇市场具备在汇率浮动调节下的自主平衡能力,人民币汇率更具备实现"清洁浮动"的基础条件[6] 企业风险管理转变 - 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不断提高,外汇套期保值比率达到30%左右的历史新高[9] - 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达30%,企业通过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提升经营稳健性[9][10] - 需要进一步丰富汇市风险对冲工具,提高市场主体管理外汇风险的便利性[11] 未来改革方向 - 将进一步适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可能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性幅度[8] - 更加注重参考一篮子货币价值调整,淡化对美元的锚定[8] -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需要场景拓展-功能升级-市场完善-基建支撑-预期稳定的系统工程[13] 国际化发展路径 - 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加快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15] - 在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的同时,完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15] - 需对资本项目开放做出更充分准备,离岸人民币流动性调控将更为灵活[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