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平安证券(香港)港股晨报-20250930
平安证券(香港)· 2025-09-30 02:06
港股市场回顾 - 恒生指数收报23831点 下跌145点或0.61% 国指收报9656点 下跌47点或0.49% 大市成交额缩减至827.99亿港元 [1] - 港股通录得净流入资金4.84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2.83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流入2.01亿港元 [1] - 板块表现方面 本地地产 软件 5G概念板块跌幅靠前 黄金股逆市走强 [1] - 另一交易日港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 恒生指数涨1.89%至26622.88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2.08% 国企指数涨1.62% [5] - 科网股普遍上涨 阿里巴巴 快手涨幅超过4% 京东涨幅超过3% 中资券商股表现强势 华泰证券涨幅超过12% [5] - 黄金股普遍上涨 潼关黄金涨幅超过6% 有色金属板块涨幅居前 赣锋锂业涨幅超过6% 半导体板块午后拉升 华虹半导体涨幅超过5% [5]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股指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录得涨幅 道指涨68.78点或0.15%至46316.07点 纳指涨107.09点或0.48%至22591.15点 标普500指数涨17.51点或0.26%至6661.21点 [2] - 道指成份股英伟达上涨约2.1% 引领科技股走高 [2] - 市场关注美国联邦政府关门风险以及9月非农就业数据 若联邦政府关门持续时间较长 可能影响美联储10月29日会议对经济状况的掌握 [2] - 市场预计美联储在10月降息的概率为90% 12月再次降息的概率为65% [2] 市场资金流向与展望 - 港股通南向资金在9月份单月净流入1730亿港元 创近期新高 年初以来累计净流入11520亿港元 已大幅超过去年全年的8079亿港元 [3] - 随着AI算力及产业链再度爆发 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股价上周均创出历史新高 [3] - 报告建议关注以下板块的投资机会:人工智能及应用 半导体 工业软件等新质生产力科技板块 受益于美联储降息预期且中报业绩较好的上游有色金属板块 受益于"人工智能+"赋能的科网板块及各行业龙头公司 估值较低和股息较高的各细分行业央国企龙头公司板块 [3] 市场热点与大宗商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 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9] - 建议关注卫星通信产业相关龙头公司:中兴通讯(0763HK) 中国移动(0941HK) [9] - 国际现货黄金价格9月29日首次突破每盎司3800美元 创历史新高 一度上涨至每盎司3819.81美元 白银价格当天创2011年以来新高 [9] - COMEX黄金期货涨1.42%报3862.90美元/盎司 COMEX白银期货涨0.97%报47.11美元/盎司 [9] - 美国政府关门风险持续升温 导致市场避险情绪高涨 推动黄金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9] - 建议关注相关金矿公司:中国黄金国际(2099HK) 紫金矿业(2899HK) [9] 重点公司推荐与信息 - 本周荐股为中航科工(2357HK) 目标价4.5港元 止损价3.7港元 [10] - 中航科工是香港资本市场唯一的航空高科技军民通用产品及服务旗舰公司 控股中直股份 洪都航空 中航电子和中航光电四家A股上市公司 主要业务涵盖直升机 教练机 通用飞机 机载系统与航空零部件 航空工程服务等 [10] - 集团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869.71亿元 同比增加2.62% 实现净利润为人民币21.87亿元 同比下降10.63% [10]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为人民币374.65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11.43% 主要是本期直升机及航空配套系统产品收入同比增长 研发费用人民币21.70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6.84%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0.30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17.67% 主要是本期收入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 [10] - WIND一致预期预计中航科工2025年与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是25.1亿元与29.3亿元人民币 当前股价对应其PE分别12倍与10倍左右 [10] - 腾讯(00700HK)回购83.7万股 涉资5.5亿元 中国铁建(01186HK)中标14项重大项目 金额630亿人民币 小米集团(01810HK)回购50.74万股 涉资2700万元 [12] - 中国中车(01766HK)及下属企业于7月-9月签订合计约543.4亿元重大合同 紫金矿业(02899HK)於紫金黄金(02259HK)超额配售权行使前持股86.7% [12] 新股资讯与经济数据 - 长风药业(2652)处于招股中 行业为生物制药 招股价14.75港元 每手500股 招股截止日2025/10/02 上市日期2025/10/05 [13] - 博泰车联(2889)行业为智能车联 招股价102.23港元 每手20股 紫金黄金国际(2259)行业为有色金属 招股价71.59港元 每手100股 [13] - 美国9月30日公布的经济数据包括:FHFA房价指数月环比(七月)预测值-0.10% 前值-0.20% S&P Cotality CS 20-City MoM(七月)预测值-0.20% 前值-0.25% S&P Cotality CS 20-City YoY(七月)预测值1.91% 前值2.14% MNI芝加哥PMI(九月)预测值43.3 前值41.5 JOLTS职位空缺(八月)预测值7170k 前值7181k [13] 重点公司股票表现 - 恒生指数近一个月上涨6% 近三个月上涨11% 近一年上涨46% 恒生科技指数近一个月上涨11% 近三个月上涨21% 近一年上涨71% [15] - 科网公司中 腾讯控股(700HK)近一年上涨72% 阿里巴巴(9988HK)近一年上涨103% 百度集团(9888HK)近一年表现突出 小米集团(1810HK)近一年上涨161% [15] - 新能源车板块 比亚迪(1211HK)近一年上涨37% 小鹏汽车(9868HK)近一年上涨142% 吉利汽车(0175HK)近一年上涨87% [15] - 医药消费板块 石药集团(1093HK)近一年上涨97%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近一年上涨145% 药明生物(2269HK)近一年上涨212% 巨星传奇(6683HK)近一年上涨318% [15] - 美股科技公司 苹果(AAPL US)近一年上涨13% 特斯拉(TSLA US)近一年上涨71% 英伟达(NVDA US)近一年上涨44% 微软(MSFT US)近一年上涨19% [15]
A股开盘速递 | A股震荡走高 有色金属板块持续活跃 存储芯片概念股强势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01:59
中国银河表示,随着10月即将召开的重要会议,A股市场有望迎来关键窗口期,市场风险偏好或将进一 步回暖。同时,流动性预计延续向好趋势,两融余额处于上行通道中,居民存款搬家仍处于初期阶段, 美联储降息为全球流动性提供支撑。 盘面上,有色金属板块持续活跃,华锡有色、兴业银锡涨逾5%,续创历史新高;存储芯片概念股走 高,江波龙、香农芯创涨超6%创新高。跌幅方面,白酒、石油等板块回调。 展望后市,有券商机构认为,支撑股票市场上涨的逻辑没有发生变化,市场估值目前也较为合理,节后 市场有望继续上行。 热门板块 1、有色金属板块持续活跃 有色金属板块持续活跃,华锡有色、兴业银锡涨逾5%,续创历史新高,紫金矿业、江西铜业、华友钴 业等跟涨。 9月30日,三大指数震荡走高。截止9:40,沪指涨0.28%,深证成指涨0.56%,创业板指涨0.79%。 点评:消息面上,CFM闪存市场近日发布2025年Q4存储市场展望报告。报告指出,预计四季度,服务 器eSSD涨幅将达到10%以上,DDR5 RDIMM价格涨幅约10%~15%。 机构观点 1、中信建投:增牛市中长假持股过节性价比显著 牛市中长假持股过节性价比显著,若判断节后市场反弹, ...
2025年中国植物生物碱行业提取工艺、相关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在医疗保健、畜牧养殖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30 01:48
植物生物碱行业定义及特性 - 植物生物碱是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常与有机酸结合成盐存在 [2] - 绝大多数生物碱分布在高等植物的根茎叶及果实中,尤其在毛茛科、罂粟科、防己科、茄科等双子叶植物中 [2] - 植物生物碱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消炎等生理活性,在医疗保健和畜牧养殖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 [1][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植物生物碱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87.2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44.9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59.4亿美元 [1][4] - 中国植物生物碱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7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03.2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26亿元 [1][4] - 植物生物碱类长期占据肿瘤化疗药物最大市场份额 [4] 提取工艺与技术发展 - 主要提取工艺包括回流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3] - 随着装备技术发展,新型提取手段不断更新,为发现更多植物生物碱成分及其生理活性开发提供广阔思路 [3] 药理作用与应用 - 植物生物碱具有镇痛、解痉、抗菌消炎、降压、平喘、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 [3] - 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抗肿瘤扩散及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 [3] - 具有抗肿瘤功效的生物碱包括喜树碱、小檗碱、长春碱、苦参碱、秋水仙碱、三尖杉酯碱等 [3]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主要为天然植物资源,包括毛茛科、罂粟科、防己科、茄科等植物的某个部位 [5] - 产业链中游为植物生物碱的提取与加工、制剂研发与生产环节 [5] - 生物碱在医药、保健品、农业等多个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医药领域用于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物研发 [5] 行业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 - 植物生物碱领域主要企业包括南京绿叶制药、江苏恒瑞医药、石药欧意药业、齐鲁制药(海南)、扬子江药业集团等 [2][6] - 核心品种紫杉醇呈现“销量增、单价降”特征,新剂型(如白蛋白结合型)纳入医保加速替代传统剂型,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由南京绿叶制药主导 [4]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中,江苏恒瑞医药、石药欧意药业为国产头部企业;酒石酸长春瑞滨软胶囊由江苏豪森与皮尔法伯形成双雄格局 [4]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奥赛康2024年抗肿瘤类药物实现营业收入6.31亿元,营业成本0.57亿元,毛利率达90.94% [10] - 奥赛康2024年有9款新品获得上市许可,包括1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等抗肿瘤药物 [9] - 翰森制药(豪森药业母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74.34亿元,其中创新药与合作产品收入约61.4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82.7% [12] 行业发展趋势 - 植物生物碱作为抗肿瘤治疗的基石药物,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变革驱动下,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期 [12] - 未来行业技术呈现升级换代、绿色化、精准化趋势,应用领域不断扩张 [12] - 新兴市场对高效、可及的植物生物碱类药物需求快速增长 [12]
“十四五”时期 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30 01:27
"十四五"时期—— 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离不开水利投资保障。2022年至2024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破万亿元。预 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将超过5.4万亿元,是"十三五"期间的1.6倍。 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突出体现在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十四五"以来,我国战胜了3981条河流超警 以上洪水,实现了大江大河重要堤防无一决口、2022年起各类水库无一垮坝;有效应对了长江、珠江等 流域严重旱情,有力保障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和灌区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我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李国英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水利高 质量发展成就。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为保障 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作出了新贡献。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优化。" 李国英介绍,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 ...
东莞滨海湾: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打造湾区未来增长极
南方都市报· 2025-09-30 01:16
珠江口潮涌,湾区势正劲。 滨海湾正蝶变为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新窗口、产业新空间。 战略能级跃升 从"区域节点"到"湾区C位" "绝佳的区位优势使我们深圳和东莞的业务团队能实现非常紧密的沟通。"OPPO智能助理部部长万玉龙 博士表示,在滨海湾部署全球算力中心,确保AI业务短时间内触达到用户,也能迅速调动粤港澳大湾 区的人才资源。 战略部署决定发展高度。OPPO全球算力中心的布局,正是滨海湾从"区域节点"到"湾区C位"战略能级跃 升的生动注脚。 滨海湾区位优越,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 从区位禀赋来看,滨海湾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位于狮子洋珠江出海口东岸,以虎门大桥与广州 南沙自贸试验片区相连,与深圳前海合作区隔河相望,毗邻港澳,作为近代史开篇地,绝佳地理位置赋 予了它联动湾区发展的重任,承接广深资源双向外溢的第一界面,是东莞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桥头 堡"。 2017年,东莞滨海湾新区揭牌成立,自诞生起便肩负落实国家、省、市战略部署的重任。从粤港澳大湾 区特色合作平台的战略定位到获批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从集聚 OPPO、vivo等龙头项目到如今获省市支持建设全国人工智能全 ...
投融资两端发力 共塑高质量发展生态——广东资本市场“9·24”一周年观察
新华财经· 2025-09-30 01:09
成色"新":资本市场向新求质 TCL科技的百亿并购是广东此轮并购重组热潮的典型代表。过去一年间, TCL科技曾两次斥资超百亿元,分别收购韩国LG Display在华资产,以及深圳 华星半导体21.53%的股权,迅速获取显示领域的最新核心技术,进一步巩固大 尺寸面板的绝对话语权。 以产业升级为驱动,以新质生产力为目的,过去一年"并购六条"政策效能 在广东资本市场全面释放,形成"科技-产业-资本"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已有 超250家上市公司披露、完成产业化并购重组超1500亿元,其中超6成属于广东 战略性新兴产业;披露、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超30单,持续位居全国首位。 一年来,广东凝聚多方合力构建支持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的长效机制。 广东证监局建立发展专班工作机制,联合广东省委金融办指导成立"广东资本 市场并购重组联盟",扩围并购重组标的库超2000家。 超250家上市公司披露、完成产业化并购重组超1500亿元;省内各类企业 通过境内资本市场融资6343.75亿元;600余家上市公司实际发放现金分红超 3000亿元……这是2024年"9·24"新政落地一周年,广东资本市场交出的答卷。 从凝聚合力,构建支持上市公司并购 ...
六部门:发展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证券日报· 2025-09-30 01:08
二是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针对当前机械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够、产业链供应链 风险上升、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慢、高端装备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 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等5项任务,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 在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任务中,《方案》明确,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加强通用大模型 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先进材料、北斗导航等新兴技术与装备融合创新。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院长陈柏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有实践来看,以人工智 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产业与民生两端均成效显著。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利用新技 术发展高端装备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关键举措,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向高端 化、智能化转型。 三是激发行业增长活力。针对当前机械行业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行业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提 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助企惠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生态等4项任务,不断提 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
以实干书写奋进篇章
辽宁日报· 2025-09-30 01:05
这几天,相信很多辽宁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总会有人转发两则交通干线开通的新闻。 一则是:9月27日,历时三年建设,同日开工的京哈改扩建、本桓宽、凌绥高速公路同步建成通 车,三条交通大动脉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跃升的新引擎;一则是:9月28日,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正式开 通,抚顺人民自此告别"没有高铁"的烦恼,我省在东北地区率先实现市市通高铁。 路,常常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新道路的开辟,体现出不断探索、勇 于开拓的精神。新开通的高速、高铁,给人以真实可感的振兴"加速度",也铺陈出一个地区不懈创造求 索、持续努力拼搏的奋斗轨迹。 就像活力充沛的种子渴望长成参天大树,新到来的市场投资、新落地的开工项目、新进行的货物贸 易……这些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活力因子",正发挥"乘数效应",为全省"经济森林"的枝繁叶茂输送着 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省委带领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 引,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以超常规举措打一场新时代的"辽沈战役",推动振兴发 展取得突破性、转折性、历史性进展,全面振兴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经时间沉淀,方 ...
国资委:国资央企要聚焦产业兴疆 积极在疆投资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00:55
人民财讯9月30日电,据国资委网站消息,9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国资 央企要聚焦产业兴疆,积极在疆投资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新疆发展特色优势 产业,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和美乡途"央企文旅帮扶平台作用, 促进新疆文旅融合发展;深度参与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助力新疆高水平对外开放。把保障 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持续加大产业、就业、人才、消费等领域帮扶力度,深入实施"小而美"的惠 民项目,助力新疆乡村全面振兴,让新疆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
宏观经济点评报告:政策性金融工具,2025 年与 2022年有何不同?
国金证券· 2025-09-30 00:52
与2022年工具对比:出台背景与投向 - 2025年8月新旧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下滑至-5.9%和-6.4%,降幅较7月进一步走阔[1] - 专项债用于项目建设的规模约2.1万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8万亿元,用于化债清欠的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7] - 2025年1-9月城投债累计净融资规模为-4219亿元,反映地方政府传统基建投资意愿收缩[7] - 新型工具规模5000亿元,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八大领域,其中20%必须投向民营企业[6] 与2022年工具对比:资金来源 - 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来源为政策性银行发债和央行PSL支持,当年9月政金债净融资规模达3934.4亿元[15] - 2025年8月政金债净融资规模达3923.8亿元,为2024年以来最高值,但PSL并未新增[16] - 当前PSL利率为2.0%,但8月10年期国开债发行利率仅为1.65%,若央行以PSL支持新工具,预计PSL利率至少下调20BP[16] 与2022年工具对比:经济影响效果 - 2022年工具投放7399亿元,对社融的撬动比例约为5.5倍,对当年基建投资的乘数约为3.5倍[3] - 按5.5倍杠杆计算,5000亿元新工具可撬动2.75万亿元新增社融,有望拉动1.5-2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 - 新工具支持领域既包括基建投资(如交通物流),也涵盖制造业投资(如人工智能)[3] 风险提示 - 对政策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政策落地节奏和对投资的拉动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