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数字化转型

搜索文档
数字储能新纪元:全球首座百兆瓦时电站的内蒙古实践
搜狐财经· 2025-09-25 09:51
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上,一座看似普通的电站正悄然改写能源存储的历史。2025年9月,全球首座百兆 瓦时级数字储能示范工程完成验收,这项50兆瓦/100兆瓦时的重大工程标志着能源存储技术正式从实验 室走向规模化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该数字储能示范工程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日前,国家发展改革 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要提高新型储 能调度适应能力,该项目正是对这一政策要求的有力响应。 基于智能算法,系统能够动态平衡模组间的电量和温度,采用优化策略延长电池簇及整个储能电站的循 环寿命。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电池实时运行数据,匹配智能分析算法与执行策略,实现了储能电站不 同层级的精准管控和智能运维。这种技术架构为低成本、长寿命数字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坚实 支撑。 02规模化应用展现卓越性能 该示范项目由46个容量为1.075兆瓦/2.15兆瓦时的储能集装箱构成,总规模达到50兆瓦/100兆瓦时。项 目于2024年6月通过并网测试并正式投运,已安全稳定运行一年有余,其可靠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充分验 证。 电 ...
剑指零碳,又一储能企业出招
行家说储能· 2025-09-22 11:32
行业痛点与核心命题 - 新能源行业存在账务分散、能效利用不足、运维难度高、调度不灵活等痛点 [2] - 实现电站"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成为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命题 [2] 平台核心功能与解决方案 - 平台以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和全要素可视化为驱动,构建高效智能的零碳能源解决方案 [2] - 通过统一账户池解决账务分散和对账复杂问题,实现高效透明结算 [3] - 基于实时感知与智能算法实施"低谷充电、高峰放电"策略,最大化用户运营收益 [3] - 通过全要素可视化监测与智能预测功能,一屏全局掌握能效状态 [3] - 兼容多终端接入,用户可通过APP及小程序进行直观便捷的场景化操作 [4] 技术架构与模块创新 - 平台具备三大核心模块:"云光"实现光伏发电动态优化调度,"云储"确保储能单元稳定参与电网调频,"云充"提升充电站运营效能与用户体验 [7] - 系统在日常运行中持续观察记录数据,通过算法总结经验,具备自适应学习能力 [7] 市场价值与战略规划 - 帮助工商业用户应对电价波动、光伏不稳定和储能调度复杂等痛点 [9] - 通过统一账务、智能联动和AI运维实现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管理最简化 [9] - 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改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11] - 正在推动光储充一体化方案在更多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11] - 致力于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清洁高效智能的绿色能源体系 [11]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能源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新华财经· 2025-09-05 08:51
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展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成立能源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 标志着能源电力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注入新动能 [1] - 专委会致力于成为国内能源电力领域有影响力的政策咨询与产业服务合作交流平台 促进先进数字技术在能源电力行业的深化应用 推动能源电力领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 - 专委会秘书处设在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1] 行业领导层战略观点 - 中电联党委书记提出专委会工作四点希望: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推动数字赋能积极释放要素价值 促进跨界融合助力构建产业生态 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1] - 国家电网公司表示将全力支持专委会工作 集中电网环节数字经济专家力量 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研发与应用 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助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2] - 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被定义为跨行业跨领域复杂性系统工程 需要政产学研用各方协力推进 [2] 转型挑战与应对策略 - 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驱动力量 但转型面临前所未有挑战 [2] - 油气行业大模型发展面临数据不足与质量不高双重困境 训练样本激增而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时模型易产生"幻觉"现象 [3] - 大模型训练与部署成本高昂成为制约广泛应用的关键障碍 持续优化迭代更新需投入巨额资金导致总体成本持续攀升 [3] 专委会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 - 专委会将统筹能源数字技术、能源数据资产、能源数字金融、能源数字市场等重点领域 形成集政策研究、成果推广、标准引领、产业服务、信息共享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3] - 国网能源研究院将充分发挥智库优势 积极参与专委会各项工作 对接行业需求 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助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能源数字化转型方案和制度创新成果 [2] 行业实践与成果发布 - 专家围绕能源数字化转型发展实践、数据要素流通赋能能源行业、"十五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等前沿议题开展深入探讨 [4] - 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电网企业数据资产化六步法》最新研究成果 为行业数据资产管理提供指引 [4]
上海、重庆、浙江、福建实现100%消纳!
中国电力报· 2025-09-01 22:50
行业新闻 - 2025年7月全国风电利用率为97.0%,1-7月累计为93.8%;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6.4%,1-7月累计为94.7% [4] - 多个地区风电和光伏利用率达100%,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重庆等 [4] - 中老电力标准合作委员会成立,系中国电力行业首个政府间标准化合作组织 [5] 企业新闻 - 南方电网发布电鸿物联操作系统3.0前瞻版,突破混合部署、实时内核等核心技术 [6] - 中电装备公司以14.21亿美元国际营业额位列ENR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第60位,较上年提升12位 [8] - 大唐发电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71.93亿元,同比下降1.93%;归母净利润45.79亿元,同比上涨47.35%;拟派发中期股息0.055元/股,分红10.18亿元 [8] - 华电国际上半年营业收入599.53亿元,同比减少8.98%;归母净利润39.04亿元,同比增加13.15%;完成发电量1206.2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41% [8] 地方新闻 - 东北首座具备周调节能力抽蓄电站开工,总投资116亿元,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连续满发小时数为10小时 [9] - 宁夏新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达5048万千瓦,占比62.6%;储能装机突破600万千瓦达614万千瓦/1293万千瓦时 [9] 国际新闻 - 也门胡塞武装向红海北部以色列油轮"猩红射线"号发射导弹,船员安全 [10]
【2025数博会】南方电网发布电鸿物联操作系统3.0前瞻版
搜狐财经· 2025-08-31 03:02
据介绍,南方电网公司深耕物联网操作系统技术创新。在电鸿1.0初步构建统一电力物联数字底座的基础上;在电鸿2.0上,依托5大内核版本增强连接便捷、 网络安全、资源高效、应用赋能等核心组件,在示范区应用验证了全场景能力。新发布的电鸿3.0突破了混合部署、实时内核等核心技术瓶颈,进一步夯实 技术底座,推动能源数字化转型。 据悉,电鸿3.0持续推进系统根技术的迭代研发,实现四大核心特性:实时零抖内核、弹性混部底座、可信互联总线、安全隔离并发,向工业控制领域延 伸,解决电力工业互联网中设备业务处理效率低、资源受限及安全隔离不足的问题。 "电鸿3.0将推动电鸿平台从电力专用系统扩展为能源物联网通用平台,带动芯片、终端、应用全链条国产化,同时,为电鸿拓展至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多 领域奠定了基础。"南方电网数研院总经理胡荣说,电鸿平台已吸引超500家产业链厂商加入,形成协同创新格局。 8月29日,南方电网在2025数博会上发布电鸿物联操作系统3.0前瞻版(以下简称电鸿3.0)。 记者 万露梅 ...
开发科技(920029):境外新签西班牙、波兰智能电表项目,25H1境内收入同比高增133%
东吴证券· 2025-08-28 23:30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H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46% 境内收入同比高增133% 境外新签西班牙和波兰智能电表项目 欧洲市场先发布局筑品牌壁垒 受益能源数字化转型红利[2][3] - 公司以智能电表为核心产品 提供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025H1智能计量终端业务营收16.58亿元 同比+28% 占总营收99% 毛利率37.60%[2] - 公司中标国家电网采购项目超1.27亿元 并与巴西水务集团达成新超声波水表项目合作协议 形成良好区域辐射效应[3]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16.80亿元 同比+27% 归母净利润3.95亿元 同比+32% 扣非归母净利润4.35亿元 同比+46%[2] - 2025H1销售毛利率38.27% 同比+0.21pct 销售净利率23.51% 同比+0.87pct[2] - 2025H1境内收入2.43亿元 同比+133% 境外收入14.37亿元 同比+18%[2] 盈利预测 - 预测2025E营业总收入33.78亿元 同比+15.19% 2026E营业总收入38.01亿元 同比+12.53%[1] - 预测2025E归母净利润7.29亿元 同比+23.81% 2026E归母净利润8.57亿元 同比+17.46%[1] - 预测2025E EPS 5.25元/股 对应PE 19.14倍 2026E EPS 6.17元/股 对应PE 16.29倍[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00.48元 市净率4.08倍 总市值139.55亿元[6] - 每股净资产24.63元 资产负债率22.45%[7] 业务发展 - 公司在欧洲部署的第一代智能电表经历完整产品寿命周期验证 是唯一打入英国市场的中国自主品牌企业[3] - 2025年上半年与西班牙、波兰两国电力公司达成新智能电表项目合作协议[3] - 服务收入和AMI系统软件业务2025H1分别实现营收0.11亿元和0.10亿元 同比+3%和+11% 毛利率达90%和87%[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虚拟电厂(VPP)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并进,虚拟电厂迈向千亿蓝海[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6 01:11
核心观点 - 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节负荷等资源 在增强电力保供和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作用显著 行业正处于从邀约型向市场型转型阶段 发展条件日益成熟 国家设定了2027年调节能力突破2000万千瓦和2030年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 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背景下 虚拟电厂降本增效优势突出 试点项目已在沿海高负荷地区形成核心布局 商业模式向多元化转型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 多层次市场体系加速构建 为虚拟电厂提供广阔价值实现空间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2亿元 2030年跨越千亿元 未来行业将在政策与市场协同、技术融合创新、生态跨界融合等驱动下加速发展 构建"源网荷储充"一体化生态 成为能源数字化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 [1][6][11][13][15][19][20][25][27][28] 行业相关概述 - 虚拟电厂是基于电力系统架构 运用现代信息通信和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 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2] - 虚拟电厂对增强电力保供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在系统运行方面可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多种调节服务 在需求侧管理方面可组织负荷资源开展需求响应 在市场交易方面可聚合分散的资源参与市场交易 [4] 行业发展背景 -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支持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文件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 包括《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等 形成了覆盖技术创新、市场机制、试点示范的全链条政策体系 [8]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两阶段发展目标:到2027年建成制度完备、机制健全的虚拟电厂运营体系 推动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突破2000万千瓦;至2030年带动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跃升至5000万千瓦以上 [11] - 截至2025年5月 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84亿千瓦 同比增长56.9% 风电装机达5.67亿千瓦 同比增长23.1% 两者合计占比攀升至45.77% [13] - 国家电网研究显示 通过虚拟电厂实现5%峰值负荷的柔性调节 可规避6000万—7000万千瓦的冗余装机建设 综合成本较传统电源降低85%—90% [13] - 虚拟电厂建设成本仅为火电厂的1/8 满足5%峰值负荷需求时 火电厂路径需投资4000亿元 而虚拟电厂总投入仅500-600亿元 降幅超85% [15] 行业产业链 - 中国虚拟电厂产业链已形成"资源聚合—平台运营—市场交易"的完整闭环 上游以可控负荷、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为核心资源 涵盖工业负荷、商业建筑负荷、居民负荷等多元可调节负荷 以及光伏、风电、水电等分布式电源和电化学储能设施 中游为虚拟电厂运营平台 通过AI算法、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区域、跨品类的资源聚合与协同优化 形成可调度的"虚拟机组" [17] 行业发展现状 - 当前中国虚拟电厂试点已形成以山东、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高负荷地区为核心的布局 由电网企业、能源集团及科技公司联合推动 聚合规模覆盖几十千瓦至百万千瓦级 并广泛应用5G通信、AI调度算法、光储直柔技术实现秒级响应 [19] - 商业模式从单一需求响应向"电力交易+碳服务"多元化转型 上海市级平台已接入40家虚拟电厂 整合工商业楼宇、储能电站等资源 深圳于2022年成立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 其平台最大调节能力达110万千瓦 [19] - 山东青岛上合特来电虚拟电厂等10个示范项目聚合容量超2000MW 覆盖工商业负荷、储能、电动汽车等多元资源 采用"云边端"架构 边缘节点算力达16TOPS 支持毫秒级响应 [20] - 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虚拟电厂构建519.06MW负荷资源池 最大调节能力41.154MW [20] - 国家电投山西公司"负荷类"虚拟电厂聚合容量1156.88万千瓦 可调节容量49.96万千瓦 [20] - 冀北网地一体虚拟电厂平台接入15.4万kW可调资源 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20] - 成都高新四区虚拟电厂聚合206家重点企业 最大压降负荷4.65万千瓦 [20] - 国网冀北电动重卡型虚拟电厂聚合11座重卡充换电站电池资源 调节能力最大2.23万千瓦 [20] - 上海城市级虚拟电厂平台最大调节容量70.43万千瓦 通过需求响应补贴(0.4元/kWh)和辅助服务市场补偿实现收益多元化 [20] - 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于2025年突破102亿元 并以超4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 至2030年有望跨越千亿元量级 [20]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虚拟电厂行业已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参与主体包括央国企、民营企业、科技公司及新兴创业企业 [23] - 以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国电南瑞为代表的央国企依托资金实力、政策支持及电网基础设施优势 通过规模化布局虚拟电厂项目 快速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可调节负荷等资源 构建起覆盖源网荷储的协同调控体系 [23] - 国能日新、特锐德、恒实科技等民营企业聚焦技术创新与细分场景深耕 在AI负荷预测、车网互动(V2G)、需求响应优化等关键领域形成技术壁垒 [23] - 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凭借数字技术优势跨界入局 为行业注入5G通信、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动能 [23]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62家注册虚拟电厂运营商中 央国企占比达73% 民营企业占比27% [23]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规模化发展加速成型 《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调节能力超2000万千瓦的目标 预计到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2亿元 2030年跨越千亿元门槛 形成以东部沿海高负荷地区为核心、中西部新能源富集区为补充的全国性布局 [25] - 技术融合深化 智能化与实时性成核心竞争力 AI调度系统通过机器学习优化负荷预测精度至95%以上 实现百万级设备秒级响应 5G低时延网络支撑充电桩、工业产线等分布式资源实时调控 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数据不可篡改 数字孪生技术将构建虚拟电厂"镜像系统" 模拟极端场景下的运行策略 [26][27] - 生态体系扩展 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 车网互动(V2G)技术规模化应用 使电动汽车成为移动储能单元 深圳已聚合超10万辆电动重卡参与峰谷调节 单日调峰能力达70万千瓦 居民侧通过智能电表、空调负荷控制器聚合可调节资源 浙江金华商业大厦两小时高峰调节收益达1.44万元 能源企业与科技巨头协同创新 华为、腾讯等依托"云边端"架构与AI算法 推动虚拟电厂向能源互联网演进 [28]
威胜信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2%未来5年分红派息率承诺保持40%
新浪财经· 2025-07-29 21: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3.61亿元,占总营收的绝大部分 [1] - 上半年新签订单16.27亿元,同比增长8.3%,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手合同达39.56亿元,同比增长12.6% [1] -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9.58亿元,股份回购并注销金额约2亿元,累计分红和回购注销总额达11.6亿元,超过上市募集资金总额 [2] - 2025年上半年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分红派息率40%,预计分红总额1.22亿元 [2] 业务发展 - 上半年成功推出近36款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相关收入达6.42亿元,占总营收的47% [1] - 公司已在全球设立10余家境外子公司,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渗透率 [1] - 打造覆盖全环节的能源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拓展至智慧水务、城市数字化管理、综合管廊等多元场景 [3] - 新一代双模通信芯片通过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检测认证,高速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及芯片获得国际认可 [3] 技术研发 - 公司核心技术布局为"物联网+芯片+AI",为能源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3] - AI技术应用于负荷预测、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智能拓扑识别和接地故障保护等前沿技术 [3] - 2025年7月26日公司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AI+物联网+大数据"融合的能源数字化转型创新成果 [3]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市值达182.17亿元,收盘价37.05元,较发行价增长1.69倍 [2] - 公司持续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2024年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2元(含税),分红总额达2.5亿元 [1]
威胜信息业绩稳健增长中期分红回购超净利润80%
新浪财经· 2025-07-29 21:0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3.61亿元,占总营收比99.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5.6% [1] - 经营性净现金流净额1.78亿元,同比优化11.1% [1] 订单与研发 - 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16.27亿元,同比增长8.3%,在手合同39.56亿元,同比增长12.4% [1] - 研发费用1.03亿元,研发人员440人,占员工总数51.52% [1] - 新增专利38项(含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55项,15项科创成果通过行业评价(1项国际先进、10项国内领先) [2] 技术创新与突破 - "用于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测控系统及其测控模组"技术将故障控制延时从分钟级降至秒级,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大幅缩短 [2] - 综合测控终端(RTU)达国际先进,可精准捕捉5ms残压故障信号,已在中东批量应用 [2] - 新一代双模通信芯片通过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检测认证,高速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及芯片获国际认可 [4] 国际市场拓展 - 全球设立10余家境外子公司及销售代表处,覆盖主要能源市场 [2] - 海外集中器(DCU)通过多项国际权威认证 [2] 分红与回购 - 2025年半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分红派息率40%,预计分红总额1.22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1.28亿元回购,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2.49亿元,占半年度净利润的81.7% [3]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9.58亿元,股份回购并注销金额约2亿元,累计总额达11.6亿元,超过上市募集资金总额 [3] 市值与市场认可 - 2025年6月30日总市值182亿元,收盘价37.05元,较发行价增长1.69倍 [3] - 入选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上证科创板100指数 [3] 业务布局与合作 - 打造覆盖发输变配用全环节的能源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拓展至智慧水务、城市数字化管理、综合管廊等多元场景 [4] - 与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合作,聚焦智慧配电解决方案(IDS)领域 [4] - AI技术应用于负荷预测、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智能拓扑识别和接地故障保护等前沿技术 [4]
威胜信息业绩稳健增长 中期分红回购超净利润80%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14:4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9.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2.2% [1] - 经营性净现金流1.78亿元,同比优化11.1% [1] - 新签订单16.27亿元,同比增长8.3%,在手合同39.56亿元,同比增长12.6% [2] 研发与技术突破 - 研发费用1.03亿元,研发人员440人占员工总数51.52% [2] - 新增专利38项(含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55项 [2] - 15项科创成果通过行业评价(1项国际先进、10项国内领先) [2] - 配电自动化终端技术将故障控制延时降至秒级,用户年均停电时间缩短至5分钟 [3] - 综合测控终端(RTU)达国际先进,可捕捉5ms残压故障信号 [3] - 故障指示器(FI)接地故障诊断准确率超95%,设备在线率99% [3] 业务拓展与市场布局 - 上半年推出36款创新产品,相关收入6.42亿元占总营收47% [2] - 境外业务收入2.8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20.8% [3] - 全球设立10余家境外子公司及销售代表处 [3] - 新一代双模通信芯片通过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认证,覆盖全球70%以上国家电力AMI标准 [6] - 与华为电力数字化军团达成智慧配电解决方案合作 [7] 分红与市值管理 - 2025年半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分红总额1.22亿元,派息率40% [4] - 已完成1.28亿元回购,上半年分红回购合计2.49亿元占净利润81.74% [4]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9.58亿元,回购注销2亿元,总额11.6亿元超过募集资金总额 [5] - 承诺未来五年保持40%基准分红派息率 [5] - 6月30日总市值182亿元,收盘价37.05元较发行价增长1.69倍 [5] 行业与战略布局 - 聚焦"物联网+芯片+AI"核心技术,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6] - 打造覆盖发输变配用全环节的能源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6] - AI技术应用于负荷预测、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等领域 [6] - 入选上证科创板专精特新指数等多项指数 [5][3] - 获评湖南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转型成熟度"三星级"企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