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保护

搜索文档
美国最高院数据隐私分水岭:未成年保护和信息泄露如何两全?
虎嗅· 2025-07-14 04:55
案件核心裁决 - 美国最高法院以6比3投票结果维持德克萨斯州HB 1181法律,要求成人内容网站实施严格年龄验证系统[3] - 裁决为其他21个州推行类似年龄验证规则铺平道路,可能延伸至社交媒体等平台[5] - 法院采用中级审查标准而非严格审查,降低法规合宪性门槛[6][8] 法律实施细节 - 德克萨斯州HB 1181要求网站采用政府ID、第三方验证或生物识别等严格年龄验证方法,取代传统"勾选框"模式[5] - 违规处罚极严厉:每日罚款最高1万美元,单次未成年人访问罚款可达25万美元[14] - 法律适用于至少1/3内容被认定为"对未成年人有害"的网站[5] 隐私与数据安全影响 - 年龄验证要求将用户身份信息与敏感浏览行为(如性偏好)关联,创造高风险数据宝库[10] - 匿名年龄验证技术(如加密系统)存在实施难度,小规模网站可能因合规成本放弃市场[12] - 缺乏政府ID的成年人或被排斥,部分用户因隐私顾虑拒绝分享信息[11] 行业连锁反应 - 裁决可能扩展至其他内容领域(政治言论、健康信息等),形成审查工具先例[13] - 成人内容行业面临分化:合规成本推动用户流向监管宽松但安全性低的平台[12] - 技术提供商需开发更高效匿名验证系统,隐私设计原则成为行业新标准[12][13] 司法与立法动态 - 最高法院推翻2004年Ashcroft诉ACLU案先例,认为技术进步使年龄验证必要性上升[6] - 托马斯大法官主张年龄验证如同"买酒出示ID",但隐私倡导者指出数据留存风险更高[9] - 法学界担忧裁决为政府监控开绿灯,需明确年龄验证与内容审查的界限[13]
国王与幽灵:蒂姆·库克的苹果AI灵魂保卫战
36氪· 2025-07-10 08:08
公司战略与市场表现 - 苹果在2025年WWDC发布"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系统,但市场反应冷淡,股价下跌1.5%,年初以来累计下跌20%,市值蒸发7500亿美元 [4] - 公司市值被微软和英伟达超越,跌至全球第三 [4] - 发布会后媒体评价负面,用词包括"乏善可陈"、"令人失望"、"追赶者的游戏" [4] 管理层与文化冲突 - 蒂姆·库克面临公司创新力不足的质疑,其运营导向的管理风格与乔布斯时代的产品驱动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7][9] - 库克将苹果从创意驱动转型为运营驱动的公司,建立了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库存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天 [11] - AI时代的不确定性与公司追求确定性、可预测性的文化产生根本冲突 [14] 产品与项目失败 - 造车项目"泰坦计划"历时10年、耗资超百亿美元后终止,暴露公司在颠覆式创新上的短板 [15][18] - Siri发展停滞,成为内部政治斗争和技术路线分歧的牺牲品,从革命性产品沦为"人工智障" [21][23] - 公司未能实现乔布斯对Siri作为"行动引擎"的愿景 [19] AI战略与内部斗争 - ChatGPT的出现引发公司内部震动,被视为"科技界的珍珠港事件" [25] - 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与AI负责人约翰·詹南德里亚形成对立路线:实用主义vs理想主义 [29][32] - 内部形成"影子团队",资源浪费严重,导致战略瘫痪 [34] 外部竞争与人才流失 - 前设计主管乔尼·艾维与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合作开发革命性AI硬件,目标融资超10亿美元 [40][42] - 核心AI高管庞若鸣被Meta以超2亿美元薪酬挖走,团队多名成员离职 [57][59] - Meta积极组建"超级智能"团队,已从多家科技公司挖走骨干 [60] 战略调整与合作 - 苹果选择与OpenAI深度合作,将ChatGPT整合进Siri和操作系统 [48][49] - 合作架构确保苹果保持控制权:用户入口、数据隐私和商业模式主导权 [52] - 该策略被分析师解读为利用硬件基础实现AI能力"货币化" [54] 未来挑战与领导层 - 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退休,硬件高级副总裁约翰·特努斯成为CEO潜在接班人 [72] - 特努斯面临创新力不足的质疑,其履历缺乏"从0到1"的创新案例 [74] - 公司仍需解决核心技术外包的长期风险及自研AI团队重建问题 [75]
觊觎已久终于出手,马斯克海外版“微信”放大招
搜狐财经· 2025-07-09 13:38
马斯克推出XChat - 公司推出XChat内测版 具备加密功能 消息自毁功能 支持发送任何类型文件及音视频通话 [1] - 公司明确表示产品灵感来源于微信 目标是复制微信"大而全"的生态模式 [1] - 产品采用比特币式加密技术 实现点对点无监管通讯 [6][8] 市场竞争格局 - 微信凭借庞大流量和综合性生态形成政策壁垒 新进入者难以分食中国市场 [4] - Facebook旗下拥有Instagram WhatsApp等产品 全球月活用户达30亿 覆盖180个国家 [4][6] - WhatsApp支持1024人超大群聊和跨设备同步 Telegram以加密功能和隐私保护著称 [6] 加密技术实现 - 采用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和哈希算法 实现公钥加密私钥解密的通讯机制 [8][10] - 消息传输过程类比比特币交易 发送方用接收方公钥加密 仅接收方私钥可解密 [8][10] - 支持加密文件传输和音视频通话 可设置消息定时销毁功能 [10] 支付功能拓展挑战 - 欧美市场已存在Apple Pay Google Pay PayPal等成熟支付解决方案 [11] - 公司仅获得美国39个州的支付牌照 合规门槛较高 [11] - 欧美用户习惯分散使用不同App 整合支付社交电商功能需改变用户习惯 [12]
中国算力规模跃居全球第二,AI产业加速腾飞
搜狐财经· 2025-07-02 10:24
全球算力发展与中国市场 - 全球数字经济进入新阶段,算力提升成为关键驱动力,支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 [1] - 中国算力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政府持续加大投资建设超算中心和数据中心 [1] - 中国超级计算机多次跻身全球最强行列,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1] 人工智能产业与算力关系 - 算力提升为中国AI产业注入强劲动力,技术水平和产业链不断完善 [3] - AI产业链从芯片研发到终端应用实现自主可控,全球市场份额提升 [3] - 算力基础设施完善推动AI在金融、制造、交通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 [3] 政策与市场推动算力整合 - 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和技术创新实现算力资源高效整合 [5] - 政府支持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资本市场活跃提供资金保障 [5] - 腾讯、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深度布局云计算、AI、大数据,自建算力平台并推动技术应用 [5] 未来算力与AI发展前景 - 算力规模持续增长将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推动社会数字化和智能化 [7] - "十四五"规划加大科技创新投资,超级计算和量子计算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7] - 算力提升为全球科技创新注入活力,增强中国在算力和AI领域的竞争力 [7] AI应用场景与全球贡献 - AI技术应用场景多元化,涵盖智能医疗、智慧教育、无人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 [9] - 中国算力提升和AI产业发展为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9] - 中国通过算力技术迭代保持全球科技创新前沿地位,推动数字经济繁荣 [9]
GPT-5要来了?奥特曼最新透露→
证券时报· 2025-06-19 04:29
GPT-5发布计划 - GPT-5可能于今年夏天发布 具体时间未定 内部讨论是提升版本号还是持续优化GPT-4 [1] - 公司高管曾在墨西哥人工智能峰会上表示GPT-5性能将远超GPT-4 目标发布时间为7月但可能调整 [2] - 过去一年GPT-5多次延迟发布 公司转而推出GPT-4系列优化更新 但命名混乱引发用户困扰 [1][2] 产品命名策略 - 公司承认当前o4-mini o3 4o等命名方式混乱 希望未来通过GPT-5 GPT-6等简化版本标识 [2] - 联合创始人表示期待终结复杂命名模式 使用户无需纠结o4-mini-high等版本号 [2] 隐私保护立场 - 公司正在上诉《纽约时报》要求保留ChatGPT输出日志的诉讼 认为该诉求违反隐私承诺 [3] - 联合创始人强调隐私是AI核心原则 反对第三方要求侵犯用户隐私 ChatGPT涉及敏感信息需保护 [3] 广告业务探索 - 公司目前未推出广告产品 但对广告持开放态度 需确保不损害用户体验 [3] - 潜在广告模式包括不修改模型输出流但通过用户点击获利 或在输出流外展示有用广告 [3] 星际之门项目 - 公司与软银 甲骨文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项目"星际之门" [4] - 项目资金将分阶段投入 数据中心采用混合能源(天然气 太阳能 核能) 长期看好核裂变与聚变技术 [4]
GPT-5要来了?奥特曼最新透露→
证券时报· 2025-06-19 04:15
GPT-5发布计划 - GPT-5可能于今年夏天发布,具体时间未定,内部正在讨论是直接发布新版本还是持续优化现有模型[1] - OpenAI高管在6月初的AI峰会上表示GPT-5性能将远超GPT-4,初步目标7月发布但可能因性能未达标延迟[2] - 过去一年GPT-5多次跳票,公司转而发布GPT-4系列优化版本并采用复杂命名模式[1] 产品命名优化 - 公司希望简化产品命名方式,避免类似o4-mini、o3等混乱命名,未来采用GPT-5、GPT-6等直观版本号[2] 隐私保护争议 - OpenAI正对《纽约时报》要求保留ChatGPT输出日志数据的诉讼提起上诉,认为该要求违反隐私承诺[4] - 公司强调隐私是AI核心原则,反对第三方强制获取用户与ChatGPT的私密对话数据[4] 广告业务探索 - 目前未推出广告产品,但不排除未来以不干扰用户体验的方式引入,例如在输出流外展示有用广告[5] - 潜在模式包括从用户点击内容中获取交易收入,但需确保不修改语言模型原始输出[5] 星际之门项目 - 该项目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资金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投入[5] - 数据中心采用混合能源(天然气/太阳能/核能),长期看好核裂变与核聚变技术[5]
AI智能体接管手机引隐私担忧,多份安全标准划出红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6-17 03:37
AI智能体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 部分AI智能体存在滥用手机系统底层敏感权限的嫌疑,开发运营商需应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隐患 [1] - 智能体调用无障碍权限可能读取屏幕文本内容并监视用户操作,包括敏感信息输入 [3] - 工信部门已表示要严格管控手机的无障碍权限使用 [3] 智能体技术路径对比 - API接口方案操作更流畅,但第三方App因数据安全隐患不愿开放接口 [2] - 视觉识别方案需借助无障碍和录屏权限,存在识别延迟、运行速度受限及出错概率高等技术短板 [2] - 视觉方案因调用无障碍权限引发更大隐私争议,需用户手动开启权限 [2][3] 团体标准规范 - 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发布《智能体安全要求》,禁止智能体利用无障碍权限操作第三方App,强制要求API接口调用和"双重授权" [4][7] - 标准要求智能体任务决策算法公平、公正、透明,不得干扰用户选择第三方App [8]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移动互联网安全要求》有条件允许无障碍权限,但需用户明确授权且严格限制使用范围 [8][9] 行业参与与协作 - 《智能体安全要求》由北京邮电大学、中国联通、天翼安全、联想、数牍科技、虎牙等联合起草 [8] - 同一批单位参与起草了《移动互联网安全要求》,显示行业对智能体安全问题的持续关注 [8]
隔屏有手,AI手机自动点咖啡背后,是偷偷启动的无障碍功能
36氪· 2025-06-16 09:08
AI手机智能助手功能现状 - 荣耀Magic7 Pro的YOYO智能助手表现最流畅 能够全自动完成点外卖需求直至付款环节 [5] - 小米15 Ultra和vivoX200的智能助手可自动打开App并输入搜索内容 但无法完成口味选择等后续操作 [7] - 华为Mate70仅能实现打开App 无法进行自动搜索和选择操作 [7] - 在发红包场景中 四款手机均能自动完成打开微信 找好友 输入金额等操作 仅支付环节需手动密码 [7] - 语音订酒店功能仍以手动操作为主 智能助手仅能提供酒店列表或快应用卡片 [7] 无障碍功能的技术应用 - 无障碍功能作为系统级API 可突破App间数据隔离 实现跨应用调用 [9] - 智能助手通过"读屏+模拟点击"技术组合 模仿人类操作完成自动化任务 [10] - 荣耀AI基础服务 小米澎湃AI引擎 vivo小V记忆等智能体均安装在无障碍功能应用中 [10] - 该技术原应用于游戏挂机操作 现升级为"阅读屏幕信息-推理下一步做法-执行操作"的AI驱动模式 [10] 隐私安全风险 - 无障碍功能可读取用户与设备的所有交互信息 包括聊天记录 银行卡号等敏感数据 [10] - 2024年2月发现仿冒DeepSeek的安卓木马 通过诱导用户开启无障碍权限实现完全手机控制 [11] - 历史上存在自动抢红包软件滥用无障碍功能监听社交平台消息的案例 [11] - 大模型加持下 黑客可能通过提示词注入攻击控制端侧AI 导致隐私泄露和资金被盗 [13] 用户授权机制缺陷 - 安卓官方要求无障碍服务需用户主动开启 但实际操作中被隐藏于复杂协议中 [14] - 荣耀手机存在"动态开启"现象 任务执行时自动开启无障碍功能 结束后自动关闭 [16] - 小米vivo在隐私声明中提及需要收集界面文本 控件位置 媒体数据等信息 [16] - 每家手机厂商至少有4-5个分散的隐私协议 用户通常一次性勾选全部同意 [19] - 不同协议对信息收集范围规定不一致 用户难以全面了解数据调用情况 [19] 行业发展与监管挑战 - Counterpoint预测2027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达40% 出货量5.22亿部 [20] - 行业面临支付环节授权和人为验证流程平滑化的核心挑战 [20] - 法律专家指出侵权风险关键在于是否获得用户单独授权 [20] - Anthropic推出模型上下文协议(MCP) 试图通过标准化接口解决工具集成问题 [22] - 微软Google等企业正整合MCP与现有安全框架 通过API威胁监测降低风险 [22]
《远航者》|AppsFlyer王玮:十年来中国App出海的底色是“韧性”
环球网· 2025-06-12 08:48
中国App出海发展历程 - 行业从模仿跟随阶段发展为自主创新引领阶段 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并实现多领域超越 [1] - 中国广告主展现出强韧性 在流量红利消退 疫情冲击 政策收紧 隐私升级 AI重塑等多重挑战下保持快速调整能力 [1] - 出海经历三阶段演变:2015年前后"用户数量为王"阶段借助安卓平台爆发增长 2018年进入"用户质量为王"阶段注重精细化运营 2021年开启"后隐私时代"应对ATT政策挑战 [3] 行业运营策略演变 - 第二阶段运营特征:采用ROI360工具整合广告成本 付费数据和变现数据实现科学投放 Protect360反作弊方案成为出海标配 [3] - 第三阶段创新举措:探索Web-to-App等新渠道 接受概率归因新共识 iOS平台广告投入同比增长超40% [4] - Web-to-App创新被全球主流平台采纳成为国际化标准 推动广告生态多元化与灵活性 [4] 技术驱动与市场变化 - AI技术推动行业智能化变革 贯穿创意生成 用户画像 投放优化全链条 实现更精准用户触达 [5] - 再营销重要性凸显 部分电商行业iOS平台再营销转化贡献达80%-90% 整体转化量实现翻倍增长 [5] - 全球应用安装量实现25倍增长 用户获取成本上涨3-5倍 非游戏领域(金融 社交 泛娱乐)增长强劲 [6] 区域市场格局演变 - 亚太地区占比下降7% 北美市场占比提升25% 显示广告主转向成熟市场寻求增量 [6] - 中东非市场份额下滑 反映策略转变从"低价导向"转为"ROI导向" [6] - 中国企业出海实现全球触达与深度运营双重提升 [5]
发布2025年度隐私保护广告,苹果重申领先地位
36氪· 2025-06-05 11:28
众所周知,对于现代人来说,智能手机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用手机聊天、 购物、理财、办公……在它小小的机身里,已然承载了不知多少私密的个人信息。 正因如此,现在大家对于手机的个人隐私保护,也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视。 人人都重视隐私,但隐私保护有时并不容易 然而有的时候个人隐私泄露,并不一定是源自黑客、病毒,或是什么有意的攻击,而是在一些"情非得 已"的境况下,因为他人非恶意的行为而导致了尴尬后果、甚至是遭至名誉和财产的损失。 又比如,有些朋友至今仍保留着将日常用到的各种密码,都集中记录在一个实体文档、甚至是"密码本"的 习惯。然后一旦文档损坏或密码本丢失,可就真叫一个绝望。 当然,比起这两种场景,手机的失窃或者是在输入密码的过程中被他人窥视,可能会是更加典型、危害也 更大的个人隐私泄露场景。毕竟前面两种情况无非就"社死",或是自己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重置密码,但后 面这两种情况则往往容易导致更严重、直接的财产损失。 新的年度广告片,苹果想要让大家笑着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又要如何实现"自我保护"呢?就在2025年6月5日,苹果方面上线了由岳云鹏主 演的新一批年度隐私保护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