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属性

搜索文档
黄金投资时代已至:万洲金业解锁新手投资黄金模拟交易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4-28 09:12
黄金市场动态 - 2024年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0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凸显黄金避险属性 [1] - 全球央行黄金储备量连续三年突破千吨,波兰、土耳其、印度及中国央行持续增持 [3] - 黄金价值锚定于物理属性,与股票市场受情绪驱动的特性形成鲜明对比 [3] 年轻投资者痛点 - 传统黄金投资存在高门槛,包括实物金条高成本、纸黄金流动性差及期货高风险 [4] - 美联储货币政策及地缘冲突加剧市场波动,推升黄金作为确定性资产的需求 [4] 万洲金业创新策略 - 推出"双低战略",将黄金投资门槛降至70美元,点差压缩至20美元/手,免交易佣金 [6] - 自主研发MT5智能交易系统,实现毫秒级执行与无滑点交易,覆盖20余种产品 [6] - 提供过万美元虚拟资金模拟系统,支持策略测试与交易报告分析 [6] 服务体系优化 - 构建"实战演练+知识赋能"双轨教育体系,每周三场直播课程覆盖宏观分析及技术解读 [7] - 24小时中英文客服与智能止盈止损系统形成服务闭环,用户交易胜率提升27%,风控能力提高40% [7] 行业趋势与价值重构 - 地缘风险与数字货币波动率攀升推动黄金避险价值重定义 [9] - 技术降低参与门槛与服务升级正改变黄金投资规则,使其从"贵族游戏"转向大众化 [9]
【期货热点追踪】现货黄金小幅走低,避险属性遭质疑,尽管贸易紧张缓解施压金价,但市场未现恐慌性抛售,后市该如何看待?
快讯· 2025-04-28 00:56
现货黄金市场动态 - 现货黄金价格近期呈现小幅下跌趋势,主要受贸易紧张局势缓解的影响 [1] - 黄金的避险属性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受到一定质疑,但未出现大规模恐慌性抛售现象 [1] - 市场对黄金后市走势存在分歧,需关注后续宏观经济形势变化 [1]
中信证券:当前黄金无法替代美元,但却能成为对冲美元风险的重要资产
搜狐财经· 2025-04-08 01:01
文章核心观点 在高利率、高通胀、低增长的宏观环境下,美元虽为全球货币体系中心,但黄金对冲美元风险的价值正在加强,影响金价的因素更加多元复杂,抗通胀、避险和信用属性对金价的影响正在增强 [1][17][19] 各部分总结 金本位的确立与消亡 - 黄金因稀缺性被广泛认为是财富象征,增量有限、需求固定使其具有天然货币属性,金本位的确立是其货币价值的突出体现 [1] - 一战使各国货币体系在高赤字、高通胀环境下逐步崩塌,各国对黄金自由兑换的限制加速金本位崩溃,货币政策僵化也是金本位难以维系的原因之一 [1] 从金本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 - 金本位体系崩溃时美国成为主要受益者,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 [6] - 理想状态下美国可通过对外投资输出美元、对外出口和贸易顺差回收美元形成闭环,但现实中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局面未持续,“双挂钩”体系隐含对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的高度信任,美元超发或黄金储备不足会动摇体系基础,即“特里芬难题” [6] - 美国黄金储备下降和暂停美元兑换黄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 [6] 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 1976 年《牙买加协议》通过,国际货币体系从黄金“锚”转向信用“锚” [7] - 牙买加体系特点为建立在浮动汇率之上,成员国可选择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合法;货币与黄金脱钩,国际货币体系的锚转为各国主权信用 [7] - 美国仍是全球货币体系核心,牙买加体系形成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反的美元循环体系 [7] 新宏观环境下的全球货币体系 - 疫情后全球经济发生系统性变化,美国面临“高利率、高通胀和低增长”困境,原有全球货币体系面临挑战 [14] - 宏观环境造成美国财政、经济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影响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货币体系,全球央行对数字货币和黄金的需求加强 [14] 从当前全球货币体系看黄金配置价值 - 美国是全球货币体系核心,黄金无法替代美元,但能对冲美元风险 [17] - 美元风险来自美国国内的长期高通胀风险和特朗普政策风险,对应黄金的抗通胀和避险属性;也来自其他经济体对美元信用体系的隐忧和强化本国主权信用的需求,对应黄金的信用属性 [1][17] - 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影响金价的重要因素,但非决定性因素,抗通胀、避险和信用属性对金价的影响正在加强 [19]
大类资产|从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看黄金边际变化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08 00:20
黄金在当前宏观环境下的配置价值 - 在高利率、高通胀、低增长的宏观环境下,黄金对冲美元风险的价值正在加强 [1] - 美元风险来自两方面:美国国内的高通胀及特朗普政策风险(对应黄金抗通胀和避险属性),以及全球对美元信用体系的隐忧(对应黄金信用属性) [1][15] - 美联储货币政策虽仍是影响金价的重要因素,但抗通胀、避险和信用属性对金价的影响正逐步加强 [15]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 金本位体系 - 黄金因稀缺性和固定需求具备天然货币属性,金本位是其货币价值的体现 [2] - 一战期间的高赤字、高通胀及黄金兑换限制加速金本位崩溃,货币政策僵化是其长期难以维系的原因 [2] 布雷顿森林体系 - 美国通过战后重建输出美元,但欧洲日本经济复苏缩小与美国差距,暴露"特里芬难题" [6] - 美元超发和黄金储备不足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 [6] 牙买加体系 - 1976年《牙买加协议》确立浮动汇率制,货币与黄金脱钩,转向主权信用锚 [8] - 美国仍是体系核心,但形成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反的美元循环机制 [8] 当前全球货币体系的挑战 - 疫情后美国"高利率、高通胀、低增长"困境对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构成挑战 [12] - 全球央行对数字货币和黄金的需求增强,反映对现有体系的不确定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