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匹配

搜索文档
债市聚焦|保险公司资产负债挑战的应对:参与定增、战投与举牌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3 00:15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挑战 - 预定利率持续下调降低负债成本但"炒停"行为透支需求影响展业规模 [1] - 资产荒与利率下行背景下险资固收类资产配置占比近50%投资收益率逼近负债成本 [1] - 政策将险资权益配置比例上限提升至50%权益市场投资成为破局关键 [1] 预定利率调整影响 - 2024年提出的预定利率动态调节机制要求定期调整评估利率对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有重要作用 [2] - 利率下行周期中预定利率下调通过提高折现因子推高保费价格触发"炒停"透支需求 [2] - 2025年保险公司"开门红"整体情况不佳但长期保费增速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2] 预定利率历史调整 - 1997年预定利率上下限调整为年复利4%至6.5% [4] - 1999年将预定利率调整至2.5% [4] - 2013年普通保险预定利率上限3.5%分红险与万能险2.5%年金保险4.025% [4] - 2024年普通保险预定利率上限2.5%分红险2.0%万能险1.5%并建立动态调节机制 [4] 保险资金配置现状 - 保险资金主要配置固收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仅占10% [11] - 截至2024年末人身险资产配置中债券占比50%股票8%证券投资基金8% [12]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稳步攀升2024年达300000亿元 [15] 权益投资政策变化 - 监管将险企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至50% [11] - 要求2025年开始大型国有险企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 [11]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350%的险企权益类资产占比上限提至50% [19] 定增投资策略 - 参与定增的股份至解禁日可获得超过20%的收益2020年以来A股定增平均折价率18.9%平均收益率达23.6% [24] -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险资可将定增股份计入OCI账户规避股价波动对利润表的冲击 [24] - 锁价发行与竞价发行在发行对象、定价方式、锁定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5] 战略投资策略 - 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可获得可观投资收益并能深入参与公司治理 [33] - 2020年"再融资新规"以来锁价定增的平均收益率超过50%显著优于竞价定增 [33] - 2025年政策允许险资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锁价定增"享有合并报价优势 [33] 举牌投资策略 - 2014年来A股55个险资举牌案例显示险资举牌谨慎重视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34] - 险资举牌偏好高股息、估值适中、国企背景的大盘蓝筹股 [34] - 2020年以来保险公司对A股和H股共举牌58次银行业和非银金融最受青睐 [34]
晨报|铬价有望持续上涨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3 00:15
精密仪器行业 - 精密仪器是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基石 在大国竞争加剧背景下 美国对精密仪器的封锁围堵风险提升 [1] - 投资中国精密仪器赛道可关注三条主线:光学仪器赛道寻找"中国蔡司" 电子测量仪器赛道寻找"中国惠普" 分析仪器赛道寻找"中国赛默飞" [1] 铬化工行业 - 2025年4月振华股份金属铬产品单吨售价累计调涨10000元 国内现货均价达69000元/吨 较年初上涨7500元/吨 [2] - 供需共同催化下金属铬景气度向上超预期 产品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推荐铬系产品一体化布局龙头公司 [2] 保险资金配置 - 保险公司面临资产负债匹配挑战 固收类资产配置占比近50% 投资收益率逼近负债成本 [3] - 险资可通过参与定增享受折价收益 战略投资获取更高收益 举牌策略匹配风险收益需求 三大路径协同提升权益配置收益 [3][4] 政府债供给 - 二季度国债净融资规模约1.77万亿元 较往年同期高出7000亿元 地方债总发行规模2.8万亿元 净发行2万亿元 [5] - 货币政策将维持支持性立场 可能通过降准 扩大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方式增加流动性供给 [5] 海上风电行业 - 2025年国内新增海上风电规模有望超12GW 同比增长翻倍 深远海项目启动保障中长期增长 [6] - 欧洲2024年风电核准数量19.9GW 同比增长46.3% 2025-2030年将迎来新增长周期 建议关注风机 海缆 桩基等环节 [6] ETF市场发展 - 2024年全球ETF市场规模达15.09万亿美元 中国ETF市场存在规模较小 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 [7] - 国内机构需拓展多资产布局 创新产品类型 优化流动性机制 在国家队资金进入A股过程中把握发展契机 [7] 上市公司交流活动 - 多家上市公司将举行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交流会 包括长阳科技 大禹节水 蓝晓科技等 [8][9] - 中信证券将举办"智能新时代"论坛 日本投资论坛等专题活动 [9]
债市聚焦|保险公司资产负债挑战的应对:参与定增、战投与举牌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3 00:15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挑战 - 保险公司面临资产负债匹配挑战加剧,预定利率持续下调降低负债成本但"炒停"行为透支需求影响展业规模 [1] - 资产荒与利率下行背景下险资固收类资产配置占比近50%,投资收益率逼近负债成本,利差损风险积聚 [1] - 政策引导下险资权益配置比例上限提升至50%,权益市场投资成为破局关键 [1] 预定利率调整影响 - 预定利率与国债利率走势趋同,2024年提出的动态调节机制要求定期调整评估利率 [3] - 利率下行周期中预定利率下调通过提高折现因子推高保费价格,触发"炒停"透支需求 [3] - 2025年保险公司"开门红"整体情况不佳,但长期看保费增速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3] 预定利率历史调整 - 1997年预定利率调整为年复利4%至6.5% [5] - 1999年将预定利率调整至2.5% [5] - 2013年普通保险预定利率上限3.5%,年金保险评估利率上浮1.15倍达4.025% [5] - 2024年普通保险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5%,分红险2.0%,万能险1.5% [5] 保险资金配置现状 - 保险资金主要配置固收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仅占10% [12] - 2024年末人身险资产配置中债券占比50%,股票8% [15] - 2024年末财产险资产配置中债券占比39%,股票6% [17] - 2022Q2至2024Q4保险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从3.76%降至2.87% [19] 权益投资政策变化 - 监管将险企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至50% [12] - 要求2025年开始大型国有险企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 [12]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350%的险企权益类资产占比上限提至50% [20] 定增投资策略 - 参与定增的股份至解禁日可获得超过20%收益,2020年以来A股定增平均折价率18.9%,平均收益率达23.6% [23] -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可将定增股份计入OCI账户,规避股价波动对利润表冲击 [23] - 锁价发行对象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战略投资者,锁定期18个月 [24] 战略投资策略 - 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可获得可观投资收益并能深入参与公司治理 [34] - 2020年"再融资新规"以来锁价定增平均收益率超过50%,显著优于竞价定增 [34] - 2025年将险资纳入战略投资者范围,允许参与"锁价定增"并享有合并报价优势 [34] 举牌投资策略 - 2014年来A股55个险资举牌案例显示险资举牌谨慎,重视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36] - 险资偏好高股息、估值适中、国企背景的大盘蓝筹股 [36] - 2020年以来保险公司对A股和H股共举牌58次,最青睐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 [36] - 举牌标的平均市值457.6亿元,近三年平均ROE13.0%,平均股息率1.7% [39]
新华保险又出手了!这次举牌的是北京控股 险资热衷举牌的逻辑是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3 15:50
文章核心观点 新华保险增持北京控股触发举牌,2024年以来多家险资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险资持续加大长期优质红利类资产配置力度 [1][3][5] 新华保险举牌北京控股情况 - 2025年3月26日新华保险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增持北京控股15万股,占总股本0.01%,权益变动后持股6293.85万股,占比5% [1][2] - 本次举牌参与方为新华资产,其为新华保险受托管理人,构成关联方和一致行动人 [2] - 截至2025年3月26日,新华保险持有北京控股港股账面余额16亿元,占2024年末总资产0.11%,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3174.702亿元,占上季末总资产21.13% [2] - 新华保险拟将对北京控股投资纳入权益类投资管理 [3] 北京控股公司情况 - 北京控股是综合性公用事业公司,主营燃气、水务及环境等公用事业板块 [1]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40.64亿元,同比增长2.1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1.23亿元,同比下降6.82%,基本每股收益4.07元 [1] 新华保险举牌逻辑及过往情况 - 举牌是适应当前形势下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需要,要通过保持战略定力和灵活战术配置实现既定目标 [3] - 2024年曾多次举牌上海医药、国药股份、海通证券H股等,2025年通过股份转让举牌杭州银行 [3] 其他险资举牌情况 - 平安人寿1月10日增持招商银行H股、1月8日增持邮储银行H股、2月17日增持农业银行H股,均触发举牌并继续增持 [3] - 长城人寿3月5日增持H股大唐新能源、2月20日增持中国水务H股、2月12日增持新天绿色能源H股,均触发举牌线 [4] 险资投资趋势分析 - 资产端长端利率下行、权益市场波动、优质非标资产到期及新金融工具准则影响下,险资加大长期优质红利类资产配置 [5] - 举牌可平滑会计利润、降低投资收益波动,预计未来险企将增持高分红、高资本增值潜力、高ROE属性上市企业 [5]
新华保险净利大增200% 杨玉成要求拿出“店小二”精神|保险“年”景
经济观察报· 2025-03-29 02:45
文章核心观点 新华保险2024年度业绩亮眼,归母净利润、总资产和原保险保费收入创新高,投资端表现优异推动净利润大增,负债端新业务价值增长超100%,公司宣布分红策略并明确2025年重点工作方向 [1][4][7] 业绩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62.29亿元,同比增长201.1% [1] - 总资产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20.6% [1] - 原保险保费收入1705.11亿元,同比增长2.8% [1] - 保险服务收入478.12亿元,同比下降0.5% [7] 分红策略 - 拟在2024中期分红基础上再分红,全年分红78.93亿元,约占归母净利润30.1%,比去年派息增加197.6% [1] 投资端情况 - 2024年投资规模16293.61亿元,投资收益163.06亿元,扭转2023年亏损 [4] - 投资组合综合投资收益率8.5%,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5.8%;净投资收益率3.2% [4] - 投资规模超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 [4] - 高股息FVOCI类权益工具投资规模从年初53.70亿元涨至306.40亿元,涨幅470.6% [4] - 2024年11月连续举牌三家上市企业,港股投资活跃且收益好 [5] 负债端情况 - 新业务价值62.53亿元,同比增长106.8% [7] - 首年保费口径新业务价值率14.6%,较2023年提高7.9个百分点 [8] - 个险渠道保费收入1159.70亿元,同比增长0.3%,个险代理人规模13.64万人,同比下降13.97% [8] - 银保渠道保费收入516.74亿元,同比增长8.1%,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138.7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5%,续期保费267.55亿元,同比增长42.8% [8] 应对策略 - 做好传统与浮动收益、保障与储蓄、存量与新业务三个平衡 [9] - 建立动态浮动利率,源头管控利润利率 [9] - 做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错配风险 [9] 2025年重点工作 - 做改革发展有为者,推进寿险营销体制改革,改善产品和业务结构 [9] - 做客户服务守护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9] - 做耐心资本担当者,推动投资板块做大做强 [9]
直击业绩会|新华保险龚兴峰、秦泓波答21记者提问:加大分红型产品转型、保持长期投资战略定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8 14:49
文章核心观点 新华保险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就业绩表现、战略规划、投资策略等进行回应,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重点加大分红型产品转型,结合战略战术缩短资产负债久期缺口,并规划2025年推动投资板块做大做强 [1][2][4][7] 产品转型 - 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险企面临利差损风险,新华保险践行大保险观满足客户财富增值需求,依据保险业新“国十条”指明的方向进行产品设计 [2] - 具体措施包括推出不同期限和功能的寿险、年金、两全保险,加大分红型产品转型并搭配万能险形成保障组合,加强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 [2] - 公司围绕销售力、产品力、服务力加强核心竞争力,通过坚持发展基调、建立定价管理机制、加强产品供给、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控制风险并加大发展力度 [3] 投资情况 - 2024年新华保险投资动作频繁,举牌上市公司并与中国人寿发起设立5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规模达16293.61亿元,总投资收益率5.8%,综合投资收益率8.5%,投资收益推动净利润同比增加201.1% [4] - 公司资产配置着眼长远保持战略定力,结合阶段性变化制定战术并动态调整,以缩短资产负债久期缺口 [5] - 未来坚持长期与价值投资,通过延长考核周期和加强资产负债联动平衡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投资关系 [6] 2025年发展规划 - 树立践行大保险观,做优做强金融文章,发挥资金优势参与研发经济,扩大服务供给,优化布局,做强投资板块,巩固资产端核心竞争力 [7] - 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传承创新文化,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探索新技术与经营管理融合模式 [7] - 持续深化改革转型,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提供全方位服务,搭建服务生态,完善医康养系统,优化业务结构,加强资产负债联动 [7] - 公司要做耐心资本担当者,聚焦价值与长期投资,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财富管理业务,防范利差损风险,实现资产负债相融互助 [8]
中国人寿去年净利润突破千亿,董事长蔡希良:业绩成色十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7 10:46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人寿在2024年取得优异业绩,规模、价值、效益、实力等方面表现突出,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投资端收益增长显著,2025年将围绕既定思路开展投资管理工作 [1][2][3][5] 业绩情况 - 2024年总保费达6714.57亿元,同比增长4.7% [2] - 总投资收益达3082.51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150.4%,总投资收益率为5.50% [2][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069.35亿元,同比增长108.9% [2] - 首年期交保费达1190.77亿元,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566.03亿元,同比上升14.3%,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同比提升3.54个百分点 [2] - 续期保费同比增长6.2%,14个月保单持续率同比提升1.20个百分点 [2] - 总销售人力66.6万人,绩优人力规模和人均产能双提升 [2] - 一年新业务价值基于2023年经济假设同比增速达24.3%,在2024年经济假设下实现337.09亿元 [2] 业绩特征 - 规模、价值全面领跑,总保费、首年期交保费创历史新高,一年新业务价值快速增长、价值居行业首位 [2] - 经营效益大幅提升,总投资收益大幅增长,净利润突破千亿元 [3] -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总资产同比增长19.7%,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人身保险服务质量指数连续两年排名行业第一 [3] - 风险防控安全稳健,风险综合评级连续26个季度保持A类,消保监管评级蝉联行业最高档 [3] 分红情况 - 2024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全年每股派息0.65元,分红金额总计达183.72亿元 [3] 投资端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投资资产达66110.71亿元,净投资收益1956.74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3.47% [3] - 2024年权益资产全年净加仓超1000亿元,权益投资收益增长 [4] - 投资举措包括着眼长远开展权益资产投资布局、积极开展创新长期股权投资模式、坚持践行长期投资理念并优化机制建设、强化投研能力 [4] 2025年展望 - 预计债券市场利率从单边下行转为双向波动,股票市场运行中枢上行,估值有回升修复空间 [5] - 围绕“基础配置做稳、风险资产做优”思路开展投资管理工作,力争实现稳定合理的长期投资收益水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