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粉丝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演艺经济有多火?朝阳公园暑期客流环比增两倍
新京报· 2025-08-22 12:52
演艺活动规模与场次 - 朝阳区约60家演艺场所推出近千场演出 涵盖音乐 戏剧 舞蹈 曲艺等多种类型 [1][4] - 2024年朝阳区营业性演出场次达8.6万场 其中大型演唱会108场 主要分布于国家体育场 国家体育馆等五大场馆 [4] 客流增长表现 - 朝阳公园北部区域暑期客流近17万人次 环比增长约220% 其中18-35岁群体占比75% [1][3] - 朝外UIC街区客流环比增长203% 粉丝排队规模达"绕楼一周"级别 [1][2] 跨区域辐射效应 - 国家体育场(鸟巢)跨城观演人群比例超过60% 显示较强跨省辐射能力 [4] - 外地粉丝拖行李集中打卡 带动昆泰嘉华酒店 秋果酒店 汉庭酒店入住率显著提升 [2][3] 衍生消费表现 - 主题套餐销售额近13万元 其中鸡腿饭单品售出5000多个 [3] - 活动区域从200平方米扩展至1200平方米 覆盖商场六层空间 [2]
“演唱会+城市” 叠加效应激发粉丝经济新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8-22 03:39
演唱会带动城市消费模式 - 五月天北京演唱会连开13场吸引数十万观众 多区同步推出快闪活动 夜游线路和主题艺术展 形成跨城区粉丝打卡路线和音乐热潮带动城市发展的独特景观 [2] - 文旅部门探索演唱会+文旅融合新模式 推动粉丝经济与城市消费深度融合 [2] 演唱会经济规模与带动效应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四成 演出经济深度撬动城市消费链包括交通出行 酒店住宿 美食餐饮和周边购物 [3] - 五月天北京演唱会带动周边住宿订单同比增长240% 演出期间酒店出租率逼近90% [3]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 票房收入达579.54亿元 大型演唱会覆盖30个省份180座城市 跨城观演率超过60% 衍生综合消费总量突破2000亿元 [3] - 每1元演唱会门票消费可带动周边至少4.8元的餐饮 交通 零售和住宿等综合消费 [4] 城市文旅政策与消费激励 - 多地文旅局出台票根经济优惠政策 凭演出门票可在部分景点和酒店享受专属福利 [4] - 观演+旅游融合模式丰富观众体验 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 -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对大型演出项目分梯次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 [8] - 推进大型营业性演出一件事集成办理模式显著提升行政效率 [8] IP沉浸式体验与空间转化 - 多区域联动围绕IP打造沉浸式文旅路线与商业场景 包括亮马河夜游船播放金曲 朝阳公园矗立巨型五色球 蓝色港湾上演歌词光影秀和THE BOX展出歌词主题艺术展 [5] - 首钢园六工汇将快闪商店 艺术装置与粉丝共创活动融入旧工业空间 [5] - 城市从演出承载地向沉浸式IP空间转变 联名产品 歌词地标和社交打卡将商业与情绪打通 推动粉丝从消费者变为共创者 [5] - 传统小店因明星到访切入文旅产业链 获得前所未有的曝光与流量 [5] 粉丝经济特征与转化策略 - 粉丝以48小时极限行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吃住行娱一体化消费 对城市局部区域形成显著经济拉动 [7] - 粉丝带来流量和情绪与文化资产 城市应围绕演出IP进行资产化开发与品牌共建 打造常态化打卡地标与叙事空间 [7] - 通过社群活动强化城市认同感 实现从一次性热度向文化软实力的跃升 [7] 城市管理机制与保障措施 - 北京市制定《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联合公安 交通和卫健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8] - 推出十余项服务与监管措施 优化审批流程 完善安保方案和提供通关便利 [8] - 制度化举措保障演出顺利进行 为城市在高强度文化活动中实现有序管理提供可借鉴经验 [8]
一年花掉 10 万看演唱会?他们在为“精神食粮”买单
36氪· 2025-08-22 02:09
演唱会消费群体特征 - 75%的受访者年演唱会消费超过1万元 其中60%集中在1-3万元区间 10%的消费者年支出达5-10万元[1] - 消费群体呈现高收入特征 32岁银行从业者通过职业晋升实现年收入提升 具备持续消费能力[3][8] - 00后计算机专业从业者将演唱会列为优先消费项 两个月内观看4场演出 支出近万元[12] 消费者行为模式 - 粉丝重复观看同一歌手演出 93年银行从业者为权志龙观看三场演出支出4万元[6] - 跨地域追星现象显著 03年录音棚工作者为林俊杰前往济南/太原/重庆/新加坡等地 年消费达7-8万元[17] - 消费者优先选择官方购票平台 大麦/猫眼为主要渠道 但普遍反映票务供应不足[12][21] 演出市场运营现状 - 黄牛票问题严重影响市场秩序 业内人士指出主办方保留30-40%票源作为渠道票[21] - 现场消费价格持续上涨 鸟巢场馆餐饮套餐从40元涨至68元[22] - 荧光棒回收政策引发争议 消费者希望保留作为情绪价值载体[12] 演出体验核心要素 - 音响效果与场馆布局成为关键评价指标 澳门银河场馆体验优于香港亚博[9] - 舞台遮挡问题影响观演体验 深圳春茧体育场存在视线受阻座位[13] - 海外场次具有特殊优势 新加坡场次无需审批即可进行点歌互动[18] 偶像文化价值影响 - 偶像对粉丝产生深远人格影响 93年从业者受权志龙影响形成"靠实力说话"的职业理念[6][8] - 音乐品质成为消费决策核心因素 消费者认为唱功良好的歌手更具市场竞争力[15][17] - 粉丝群体形成独特文化社区 五迷群体通过物料交换构建情感连接[24][25] 消费者改进建议 - 强烈要求恢复纸质票或提供亚克力纪念票[12] - 建议降低票价并增加票务透明度[12][21] - 希望优化场馆座位设置 避免视线遮挡[13]
朝外UIC暑期客流环比激增203% 粉丝经济燃动区域消费超2000万元
北京商报· 2025-08-21 12:38
活动概况与核心策略 - 朝阳文旅集团借势五月天成立25周年演唱会文化IP 统筹朝外UIC街区 亮马河文化经济带和朝阳公园等资源 打造以粉丝经济激活城市年轻力为核心的FANSLAND系列活动 [2] - 活动自7月12日启动 朝外UIC街区成为全国五月天粉丝核心聚集地 [2] - 自6月起朝阳区在多处落地五月天主题装置 包括朝外UIC合体公仔 亮马河冠佑雕塑和朝阳公园北湖五球气膜 吸引全国歌迷打卡 [2] 客流与销售表现 - 活动期间朝外UIC街区客流环比激增203% 销售额突破2003万元 环比提升164% [2] - 朝阳公园北部区域客流环比增长220% 达17万人次 其中18-35岁年轻群体占比75% [4] - 亮马河主题游船发船357班 接待游客6230人次 实现收入超50万元 [4] 服务与体验创新 - 街区设立行李寄存区和粉丝休息区 提供贴心服务 [3] - 联动UIC餐厅推出主题套餐和消费优惠活动 [3] - THE BOX B通过分散式打卡点 主题楼层和互动内容如喵星人主题展 5525拍贴机和大鸡腿录音室营造沉浸式体验 [4] - 昆泰嘉华酒店定制演唱会+住宿+餐饮套餐 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4] 传播效果与社会评价 - 利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持续互动 线上传播量超过4.5亿次 [4] - 北京获评最宠粉城市 朝外UIC街区被称为北京青年最友好街区 [4]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引入朋克赛博等新主题吸引不同群体 [5] - 致力于将朝外街区打造成年轻人社交第一站 [5] - 持续整合政府 企业与文化演艺资源 形成文商旅体有效协作 [5]
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迎战新强敌
36氪· 2025-08-21 12:04
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演变 - 在线音乐服务已成为核心盈利引擎 腾讯音乐2025Q2在线音乐收入占比达80% 网易云音乐占比77.5% 较2018年分别提升51.9个百分点和下降11.9个百分点 [1][2] - 商业模式完成从"社交娱乐驱动"到"订阅服务主导"的转型 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收入占比从2018年28.1%升至2023年58.3% 并首次超越社交娱乐收入 [6] - 分级会员体系形成"三级火箭"变现模式 广告/普通会员/超级会员分层运营 腾讯音乐SVIP用户突破1500万 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同比增长9.35% [6][7] 版权竞争与用户习惯培育 - 2015年国家版权局政策推动盗版率从95%降至5%以下 触发平台版权囤积竞赛 腾讯音乐曾以4.5亿美元代价买断环球音乐三年独家版权 [4] - 版权互授协议保留1%头部内容独家性 周杰伦等成为战略资源 网易云音乐被迫转向小众曲库和原创音乐人扶持 [5] - 版权壁垒间接培育付费习惯 腾讯音乐付费会员达1.24亿 网易云音乐2023年会员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20.2% [6][7] 国际对标与战略布局 - Spotify全球付费用户达2.76亿 付费率40% 其推荐算法和歌单资产构建用户粘性 与腾讯音乐2017年股权置换实现战略协同 [8][9] - 腾讯音乐12.6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 合并后覆盖6.5亿月活 占据移动端60%收听时长 补足长音频短板 [11] - Spotify拓展播客生态成效显著 视频播客消费增速达音频20倍 网易云音乐受限于资金未能复制此路径 [10] 新兴竞争威胁 - 短视频平台改变音乐传播逻辑 抖音系"汽水音乐+番茄畅听"组合月活突破1亿 番茄畅听6月月活同比增49.52% [14][15] - 字节采取"算法+低价"侧翼进攻 通过抖音神曲孵化反哺音乐平台 形成"短视频试听→流媒体沉淀"闭环 [16] - 腾讯音乐月活连续15季度下滑至5.53亿 需警惕用户流失至新兴平台 [14]
腾讯音乐Q2增长33%:情绪消费是“电子鸦片”还是“新战场”?
搜狐财经· 2025-08-20 13:26
核心观点 - 在线音乐行业正从单一音乐播放转向以"情绪经济"为核心的多元化生态圈 通过粉丝经济 演出业务和社群互动增强用户粘性与付费意愿 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分别通过内容合作 演出运营和社群创新实现收入增长 [1][11][12] 财务表现 - 腾讯音乐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84.4亿元(同比+17.9%) 调整后净利润26.4亿元(同比+33.0%)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68.5亿元(同比+26.4%) [1] - 网易云音乐2025年上半年营收38.27亿元(同比-6%) 期内利润18.82亿元(同比+132.4%) 经调整净利润19.46亿元(同比+121.0%) [1] 战略方向 - 行业聚焦三大关键词:K-POP 演出 粉丝运营 通过内容壁垒构建和沉浸式体验提升付费转化 [2][4][6] - 腾讯音乐通过投资SM娱乐(第二大股东) 与THE BLACK LABEL/H MUSIC战略合作强化K-POP内容 续约汪峰等华语艺人巩固版权优势 [2] - 网易云音乐与RBW StarShip等K-POP公司达成版权协议 引入艺人作品丰富内容库 [3] 粉丝经济创新 - 腾讯音乐推出Bubble粉丝私密互动社区(连续包月28元) 提供明星周边 演唱会优先购等高附加值服务 [2][8] - 网易云音乐通过超级会员权益实现情绪消费转化 包括数字专辑免费畅听(如林俊杰 蔡依林作品) 热门演唱会优先购票权(如G-DRAGON) [3] - 平台推出实体/数字收藏品:腾讯音乐联合檀健次 汪苏泷推出星光卡 网易云音乐开发"音乐小卡片"功能增强社交互动性 [4][9] 演出业务拓展 - 腾讯音乐成功操盘G-DRAGON澳门演唱会 首次完成大型国际巡演并推动周边热销 计划覆盖更多地区 [6][7] - 通过"当燃好听""不凡现场"两大品牌为近百组音乐人举办超300场线下演出 [8] - 网易云音乐聚焦独立音乐人生态 平台注册独立音乐人超81.9万名 上传曲目超480万首 [8] 技术与体验升级 - 网易云音乐推出小灯泡 DeepSeek锐评红心歌单 神光模式播放器等功能 依托DeepSeek模型发起"解读音乐品味"活动提升用户活跃度与听歌时长 [9][11] - 腾讯音乐通过创新平台功能增强沉浸感 如互动玩法和音娱体验设计 [4] 商业模式变革 - 从单纯音乐消费转向"音乐+社交+演出+衍生品"生态 通过情感联结提升用户忠诚度与ARPU值 [6][12] - 网易云音乐采取审慎社交娱乐策略 聚焦核心音乐业务与垂直化社群运营 [6]
网易云音乐(09899):内容营销促进用户活跃度提升,订阅业务增长顺利
国信证券· 2025-08-18 07:21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5][20] 业绩概览 - 2025H1总收入38.3亿元,同比下降6% [1][8] - 毛利率36.4%,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 [1][8] - 内容服务成本18亿元,同比下降10%,占收入比重47% [1][8] - 总费率16.6%,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 [1][9] - 销售费率4.3%,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 [1][9] - 调整后经营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35% [1][9] - 经调整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121%,利润率50.9% [1][9] - 所得税抵免8.1亿元 [1][9] 商业化表现 - 在线音乐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16% [2][15] - 会员订阅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5% [2][15] - 付费渗透率27%,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2][15] - 社交娱乐收入8.6亿元,同比下降43% [2][19] 用户与内容策略 - 学生会员促销带动长期增长 [20] - 移动端用户音乐聆听时长增长 [20] - 自制说唱曲目受欢迎 [20] - 平台注册独立音乐人超82万,上传曲目480万首 [20] 财务预测 - 2025E营业收入78.64亿元,2026E增长11%至87.31亿元 [4] - 2025E调整后净利润30.53亿元,2026E下降17%至25.39亿元 [4] - 2025E EBIT Margin 19.7%,2026E提升至23.2% [4] - 2025E ROE 13.7%,2026E提升至15.3% [4] - 2025E PE 18.2倍,2026E 21.9倍 [4]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合理估值区间311-354港元 [5] - 当前股价280港元 [5] - 总市值609.83亿港元 [5] - 近3个月日均成交额2.68亿港元 [5]
腾讯音乐(TME):海外公司财报点评:泛音乐领域不断扩展,ARPPU值提升顺利
国信证券· 2025-08-18 05:07
投资评级 - 腾讯音乐(TME.N)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合理估值区间为27.10 - 28.90美元,当前收盘价为25.5美元 [1] - 总市值为395亿美元,流通市值为183亿美元 [1] - 52周最高价/最低价为25.52/9.29美元 [1] 核心财务表现 - 25Q2总收入84.4亿元,同比+17.9%,环比+14.8% [3][11] - 在线音乐收入占比达81%,达68.5亿元,同比+26.4% [3][4] - 毛利率44.4%,同比+2.4pct,经调整利润率31.3%,同比+3.5pct [3][11] - 经调整净利润26.4亿元,同比+33% [3][11] 订阅业务表现 - 25Q2订阅业务收入43.8亿元,同比+17.1% [4] - 在线音乐移动MAU为5.53亿,同比-3.2% [4][26] - 付费用户1.24亿人,同比+6.3%,付费率22.5%,同比+2pct [4][26] - 月ARPPU为11.7元,同比+9.3%,SVIP在会员中占比12%,预计中期可达20-25% [4][26] 其他业务表现 - 其他在线音乐业务收入24.7亿元,同比+46.9%,主要来自广告、转授权和数字专辑等 [5] - 社交娱乐与其他收入15.9亿元,同比-8.5%,但降幅持续收窄 [5][27] - 艺人周边和线下演出实现强劲增长,包括操盘权志龙澳门演唱会等大型国际巡演 [5] 战略布局与增长点 - 收购长音频龙头喜马拉雅,23年收入61.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2.24亿元 [6] - 海外布局包括:入股韩国SM娱乐、推出Bubble产品(28元/月订阅费)、承办韩国艺人演唱会 [8] - 发展粉丝经济(演唱会、Bubble、明星周边)和泛音乐(长音频)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6][2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7年经调整净利润97/112/127亿元,CAGR 18% [28] - 给予26年30-32xPE估值,对应股价27.1-28.9美元,上调幅度66-71% [29] - 可比公司Spotify 25年PE 114倍,PEG 2.8倍;腾讯音乐PEG 1.4倍 [30]
曼谷街头的“镜像游戏”:泡泡玛特和名创优品,谁复制了谁?
36氪· 2025-08-15 07:13
泡泡玛特与名创优品门店设计争议 - 泡泡玛特在泰国开设的最大旗舰店被指装修设计与名创优品旗下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高度相似,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1] - 争议焦点在于门店整体设计体系相似性,包括主色调、空间分区、货架线条等,被网友称为"Ctrl+V式复制" [2] - 两家门店均由唯想国际设计公司操刀,业内认为可能是设计风格的延续与相似 [2] - 网络流传截图显示可能存在有组织的舆论操作,为争议增添商战色彩 [3] - 法律层面门店设计侵权界定复杂,关键在于能否证明"独创性表达"被照搬 [3] 两家公司资本市场表现对比 - 泡泡玛特年内股价上涨约1.7倍,市盈率超100倍,市值约3700亿港元 [3] - 名创优品股价微跌0.6%,市盈率约18倍,市值接近500亿港元 [3] - 泡泡玛特股价飙升主因海外收入爆发,上半年海外销售增逾4倍,预计上半年收入增逾200%、净利增逾350% [3] - 名创优品缺乏现象级IP,2025财年Q1收入同比增19%,但利润受收购永辉及可转债利息拖累下降约5% [4] 东南亚市场战略布局 - 泰国是两家公司全球化战略必争之地 [5] - 名创优品全球门店总数达7768家,其中海外门店超3000家,泰国布局57家 [5] - 泡泡玛特走精品化路线,2025年5月全球门店约507家,泰国是其重要战略市场 [5] - 泡泡玛特曼谷首店首日销售额超200万元人民币 [5] 商业模式核心差异 - 泡泡玛特采取"IP先行,文化渗透"策略,通过线上渠道培育IP认知度,再以直营旗舰店打造沉浸式体验 [6] - 名创优品奉行"渠道为王,规模制胜",通过多种模式快速复制门店,以密集网点抢占份额 [6] - 泡泡玛特是"IP创造者",自有及独家IP矩阵贡献绝大部分营收 [6] - 名创优品定位"IP连接者",核心策略是与全球顶级IP合作 [6] - 泡泡玛特面临IP生命周期管理挑战,名创优品受制于IP授权成本与合作稳定性 [7] 中国潮玩出海趋势 - 中国潮玩海外市场份额从2020年3%上升至2025年18% [8] - 52TOYS加速海外布局,名创优品旗下TOP TOY计划未来5年全球新开超1000家门店 [8] - 中国原创IP通过跨界合作赢得国际关注 [8] - 潮玩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新途径 [8] - 中国潮玩产业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1101亿元 [9] 商业模式本质差异 - 泡泡玛特卖"情感",名创优品卖"效率" [10] - 泡泡玛特提供故事、艺术和社交货币,名创优品提供触手可及的可爱 [10] - 情绪价值与性价比共同构成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10]
腾讯音乐(1698.HK)25Q2业绩点评:SVIP用户突破1500万 费用端持续优化
格隆汇· 2025-08-15 03:57
核心观点 - 腾讯音乐25Q2业绩超预期,营收84.4亿元同比+17.9%,经营利润29.8亿元同比+35.5%,经调整净利润25.7亿元同比+37.4% [1] - SVIP用户增长带动ARPPU提升至11.7元同比+9.3%,付费渗透率达22.5%,广告及演唱会周边业务收入24.7亿元同比+46.9% [2] - 目标价118港元基于25年35xPE估值,上调25-27年营收预期至324.5/364.3/405.8亿元 [1] 财务表现 - 25Q2毛利率44.4%环比+0.3pct,经营利润率35.3%同比+4.6pct,经调整净利率30.5%同比+4.3pct [1] - 社交娱乐业务收入15.9亿元同比-8.5%,但降幅环比收窄 [2] 用户与业务结构 - 付费用户数1.24亿同比+6.3%,SVIP用户超1500万占付费用户比例12.1% [2] -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68.5亿元同比+26.4%,其中订阅收入43.8亿元同比+17.1% [2] 内容生态建设 - 扩大与The BlackLabel、H Music等国际唱片公司合作,加强K-pop内容 [2] - 与SM Entertainment联合制作NCT CHENLE中文EP,全渠道推广 [2] - 25H1为平台艺术家提供300+线下演出机会,包括G-DRAGON等知名艺人 [3] - 推出bubble功能实现用户与SM/JYP/CUBE等公司K-pop艺人直接互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