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艺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客厅”为何一座难求(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25-09-22 22:21
对话人: 同时,也需警惕"为创新而创新"的误区。部分主创将重心放在形式包装上,噱头大于内容,这种短视行 为不仅会透支自身口碑,更会消耗整个市场的信任。另一方面,当舞台科技成为便捷的"解决方案",容 易导致作品形态、风格趋同。创作者应坚持从内容和表达出发,避免陷入技术驱动下的思维固化。 周珊珊:网络既助力传播,又带来短视频、短剧等"竞品"。找准剧场演出的独特价值,借力互联网的赋 能作用,这不仅关乎剧场自身发展,更体现着文化产业在多元业态中找准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智 慧。 罗群:实际上,剧场演出与短视频、微短剧等线上内容的主要受众并非高度重叠,不同文艺形式也未必 相互分流。 剧场演出的独特优势,在于稍纵即逝、不可复制、不能倍速的现场感——观众与演员身处同一时空,面 对面表演形成独一无二的观演氛围,即便"白璧微瑕"也能成为专属记忆。这种体验是线上无法复刻的, 也是剧场演出立足的根本。 向互联网借力,关键在于推动演艺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让优质内容与知音相遇。社交网络既是宣发利 器,也能倒逼创作者、演出方提升创作演出水平,形成"品质—口碑—收益"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 中,应尊重市场规律,让行业在创新中拔节生长。 周珊 ...
从全国票仓到精品剧目首演地,新型文化消费催熟大湾区文艺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08:59
(原标题:从全国票仓到精品剧目首演地,新型文化消费催熟大湾区文艺市场) 南方财经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当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黄屹挥动起银色指挥棒,一副生机勃勃的粤港澳大湾区画卷随着 流淌的旋律徐徐展开。 9月16日晚,一场联动大湾区11座城市的文艺盛事在广州大剧院拉开帷幕。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的第 五届文化艺术节,从9月16日开启后持续一个月时间,期间预计举办超100场精品演出、19场艺术展览、 150余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 粤港澳大湾区向来是全国演艺市场的重要"票仓"。仅仅广东就拥有包括1.28 亿常住人口,如此庞大的市 场,推动广东成为演出市场规模、活跃度和竞争力持续领跑全国的重要区域,并且常年吸引大量国内外 艺人前来演出。 事实上,作为"票仓"的广东,今年以来审批的营业性演出已超过40万场,演出总收入突破了63亿元。其 中,销售门票的大型营业性演出达410场,演出收入37亿元,直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消 费超过250亿元,演艺经济已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尤其是今年5月,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 和旅游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在市场培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5年暑期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151.35亿元 同比增长3.9%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2:56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5年暑期全国演出市场简报》。今年暑期,文旅市场火 热,演出市场进一步优化消费场景,在产品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响应市场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演艺经济 为暑期消费注入强劲动力。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监测和综合测算,2025年暑期(7-8月) 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2.63万场,与2024年暑期同比增长4.18%;票房收入151.35亿 元,同比增长3.90%,观众人数4223.32万人次,同比增长5.17%。 01、优秀剧目引领 文旅型剧场发力 依托大型演出的文旅联动更加深入和广泛。以五月天北京鸟巢演唱会为例,以演唱会为核心,北京多个 城市地标与之联动,朝外THEBOX变身"五月天限定城市花园",巨型Mayday墙、室内回忆杀专区等等 设计成为五月天乐迷打卡点,北海公园、日坛公园、地坛公园都专门设有为五月天乐迷的拍照专区,多 个北京老字号餐饮与演唱会消费呼应,有麻酱歌词、拍摄"五迷"报纸并以五月天经典歌曲作为背景音 乐,氛围感拉满。 7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的2025新疆超级草莓音乐节,据主办方统计,两天活动共吸引7.99万人次到 场参与,还 ...
安伟专题研究特色经济和交通治理工作时强调
郑州日报· 2025-09-15 01:43
会议研究了演艺活动、赛事活动配套政策、片区开发、安全保障等问题。安伟指出,大力推动演艺经 济、赛事经济发展是发挥郑州区位交通优势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打造文旅强市的重要抓手,是激发 城市活力的有力举措,前景广阔、势在必行。要统一思想、条块联动,以"全过程、全场景"思维优化服 务管理,围绕最优政策、最快审批、最便捷服务、最强保障、最好品牌,形成最大效益,为打造演艺名 市、文旅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要加强领导、高位推动,统筹抓好演唱会、音乐会、戏曲演出、体育赛 事等各类活动,大力引进高端优质项目,着力培育特色品牌,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要 明确目标、融合发展,深入做好"演唱会+""赛事+"文章,加强文化、旅游、商业、体育的深度融合,构 建全链条产业生态,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伟专题研究特色经济和交通治理工作时强调 高质量发展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打造文旅强市 高标准推进交通治理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环境 9月1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内需、提 振消费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研究部署演艺经济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 交通安全专项治理 ...
高质量发展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打造文旅强市 高标准推进交通治理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环境
郑州日报· 2025-09-15 01:09
演艺经济与赛事经济发展规划 - 演艺经济和赛事经济是发挥郑州区位交通优势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打造文旅强市的重要抓手,前景广阔、势在必行 [1] - 围绕最优政策、最快审批、最便捷服务、最强保障、最好品牌形成最大效益,为打造演艺名市、文旅强市提供支撑 [1] - 统筹抓好演唱会、音乐会、戏曲演出、体育赛事等各类活动,大力引进高端优质项目,着力培育特色品牌 [1] - 深入做好"演唱会+"和"赛事+"文章,加强文化、旅游、商业、体育深度融合,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1] 交通安全专项治理措施 - 始终把"两客一危一校"等重点领域作为管理重点,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2] - 坚决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驾驶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立风险动态排查清单 [2] - 完善政府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和社会协同共治,建立齐抓共管监管格局 [2] - 强化全链条从严执法,让"违法必受罚"成为共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守法自觉氛围 [2] 会议参与人员 - 市领导陈宏伟、虎强、石秀田、陈红民、张艳敏出席会议 [3]
演出“流量”如何变城市“留量”?这座城市给出自己的答案
央视网· 2025-09-14 03:13
演唱会经济规模与消费拉动 - 太原市2024年举办32场演唱会 现场观演人数近100万人次 带动消费高达41亿元[1][15] - 省外观众占比近七成 显示跨区域吸引力强劲[15] 政府战略与政策支持 - 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演艺经济 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演艺消费矩阵"[15] - 提供免费公交接驳服务 设立7个接驳点位覆盖主要交通枢纽[5] - 推出观光巴士三大主题线路(锦绣/潮玩/寻味)增强观演体验[8]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演唱会票根可作为免费通行证 享受公共交通免费及景区免费参观权益[11][13] - 覆盖晋祠/蒙山/太山/山西省博物院等100余座博物馆[13] - 提供特色礼包包含石头饼/醋等山西特产 并享受商业折扣优惠[11][13] 用户体验与服务质量 - 现场提供充电宝服务及免费降暑绿豆汤等细节服务[8] - "歌迷之城"主题营造与情绪价值获得观众认可[8] - 通过演唱会引流实现从"演出热"到"文旅热"的转化 提升城市品牌曝光[15]
“流量”→“留客量” “演出热”→“文旅热” 因热爱开始的旅程走到最美章节
央视网· 2025-09-13 08:01
演艺经济发展策略 - 太原市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演艺经济 对演出主办单位给予资金奖补 并配套景区免票和交通接驳等服务[1] - 2024年举办32场演唱会 现场观演人数近100万人次 其中省外观众占比近70% 带动消费41亿元[1][16]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演艺消费矩阵[16] 配套服务措施 - 设立7个接驳车点位覆盖主要交通枢纽 提供免费公交专线服务[4][6][7] - 提供观光巴士服务 包含锦绣 潮玩和寻味三个主题[6] - 现场提供充电宝和降暑绿豆汤等便民服务[9] 文旅融合促进 - 凭演唱会门票可免费乘坐公交和地铁[13] - 可免费参观晋祠 蒙山 太山及省市博物馆等100多座文博场馆[15] - 享受山西特产购物优惠折扣[15] 品牌营销效果 - 推出"歌迷之城 太原宠你"城市宣传口号[4] - 现场座位放置特色礼包 包含石头饼 醋等山西特色食品及应援棒[11] - 通过演艺流量带动文旅消费 将短期观众转化为长期客源[1][19]
成都9月超百场演出来袭,“演艺经济”点燃消费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9-06 21:13
演唱会带动消费增长 - 易烊千玺演唱会结束后粉丝前往电影取景面馆打卡 店内营业额翻倍 长队排到门外[1][4] - 面馆顾客增加两三百人 营业额增加一倍以上 未到营业时间就已售罄[6] - 周边杂货铺和打印店生意受带动 买水人数增加 雨伞售光 粉丝带动力大[8] 跨城追星拉动多行业消费 - 粉丝跨城追星直接拉动酒店住宿需求 场馆周边酒店多房型售罄 房客来自全国各地[1][12] - 李宇春演唱会周边2公里内舒适型酒店标准大床房、高级大床房和智能豪华大床房被抢空[12] - 张韶涵演唱会周边1.2公里酒店园景双床房、豪华湖景双床房和湖景大床套房等10余款房型被订完[12] 演出市场总体规模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其他收入216.75亿元[12] - 2024年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其他收入216.75亿元[12] 成都演出活动密集 - 成都9月有超百场演出 包括演唱会、钢琴音乐会、京剧、音乐剧等[3][9] - 具体演出包括张韶涵、李宇春、陈小春等明星演唱会 部分票已售罄[8][11] - 演出场所覆盖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城市音乐厅、四川大剧院等多个场地[11]
化流量为增量 演艺经济撬动多元消费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19:12
演唱会市场热度与规模 - 截至9月3日全国演出市场票房达201.47亿元 观演人次超4066万[9] - 演唱会品类吸引超2300万人次入场 票房超过165亿元[9]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四成[9] 跨城观演与文旅消费拉动效应 - 2024年大型演出跨城观演比例超60%[11] - 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约60%观众为外地观众[11]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为1:4.8 即门票消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12]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酒店总营收环比增长75%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11] 多元化演出形态发展 - 2025年上半年音乐剧票房同比增长15.1%[14] - 剧场类演出16.05万场 票房收入54.02亿元 观众2055.01万人次[14] - 猫眼娱乐地方曲艺/休闲展览/脱口秀等品类GMV增长均超80%[14] - 沉浸式演艺秀受欢迎 上海千古情位列最受欢迎演艺类项目第二[14] 企业参与与产业链延伸 - 豫园股份旗下老庙黄金推出五月天联名饰品 豫园商城开展快闪活动[7][11] - 东方明珠通过广播电视塔及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参与演艺产业链延伸[15] - 企业通过联名产品/快闪展陈等形式吸引粉丝打卡消费[7][11] 消费行为特征演变 - 消费呈现情感性/兴趣型/沉浸式/交互性/社交性新特征[7] - 粉丝文化推动消费成为交流认同方式 衍生"礼物社交"等行为[9][10] - 跨城观演成为重要趋势 观众为演唱会专门规划行程[9][11]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需推动大型演出从"流量爆点"转化为"消费起点" 通过业态融合/UGC传播延长消费链[15] - 面临票务销售规范/活动秩序维护/公共服务承压等运营挑战[14] - 观众多元化需求对高质量演艺作品提出更高要求[14]
2025年上半年 杭州全域旅游人数全省第一
每日商报· 2025-09-03 23:08
演唱会,无疑是杭州文旅消费市场中表现最为活跃的板块之一。今年上半年,杭州举办大型演唱会、音 乐会53场,观演总人数达85万人次,票房收入7.65亿元,带动文旅综合消费超45亿元。国内外知名艺人 来杭举办演唱会,吸引大量"粉丝"跨城来杭打卡,更是带动了本地游及周边游的热度。这也为"知音杭 州"城市文旅新品牌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与持续的活力——音乐与城市文化深度交融,带来了可感知、 可体验、可传播的新型文化消费场景。 尤其是今年2月24日至3月2日,英国歌手Ed Sheeran的演唱会在杭州举行。作为他此次中国演唱会的唯 一一站,杭州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观众,也开启了"演唱会经济"的国际化。基于大麦网购票用户常住 地区分析,省外观众占比高达65%,境外购票用户(持护照等证件购票)占比为2.5%,主要来自日本、 新加坡、新西兰等地。还有5月23日至28日举行的五月天"5525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杭州 站),以近24万观演人次的数据,创下"大莲花"总观演规模新纪录。 过境免签政策"升级"、免签"朋友圈"扩大、支付体验持续优化……加速推动杭州入境旅游市场的升温。 今年上半年,杭州住宿单位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