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

搜索文档
“十五五”全国新型储能装机有望达3亿千瓦
中国能源报· 2025-09-25 04:57
为满足2 0 30年全国13万亿千瓦时以上用电需求,促进2 8亿—30亿千瓦时左右新能源消纳,预计"十五五"时期,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 模有望达3亿千瓦。 "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四要素中的重要构成,其规模化的发展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最为重要的标志。与'源网荷'三方规模 体量相比,'储'的规模决定'十五五'新能源发展质量,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同时关系着消费侧用能质量和经济性。"在近日召开的 世界储能大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胡明指出,"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将与"源网荷"各环节进一步融合,从而在促进大规 模新能源开发消纳、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支撑用户灵活低碳用能等方面发挥着比"十四五"时期更为重要的作用。 胡明预判,为满足2030年全国13万亿千瓦时以上用电需求,促进2 8亿—30亿千瓦时左右新能源消纳,预计"十五五"时期,全国新型储 能装机规模有望达3亿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不断突破,已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工 信 部 原 副 部 长 苏 波 分 享 一 组 数 据 ...
世界能源理事会总干事: 中国在建光伏与风电项目占全球总量的74%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4:01
世界能源理事会总干事兼首席执行官安吉拉*威尔金森在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表示,世 界能源理事会高度重视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中国目前在建光伏与风电项目占全球总量的 74%,超过其他所有国家总和,这种规模为中国带来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将再利用、零废弃、闭 环价值链嵌入能源增长和转型的核心。 安吉拉*威尔金森23日通过视频致辞在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她说,希望与中国共同携手,一起参与世 界能源治理,制定关于能源的全球包容性议程,引领各国共同迈向绿色发展未来。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宋宏坤表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征程上我国电力发展的重大任务,要深刻认 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性、紧迫性,聚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中的"九大行动",把握"十五五"关键期,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指出,电力行业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结构持续优 化,标志性工程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需要各方深入合作、共谋共策,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为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贡献 ...
AI时代的电力博弈,如何理解中国的新型电力系统?
36氪· 2025-09-24 23:45
提到"电",我们总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它无声无息地存在于生活里的每个角落,驱动着现代文明的运转。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今天,电力已成为 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 当前,中国的电力系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尤其在新能源领域。2025年7月,中国单月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这一数字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用 电总量,或接近法国与德国两国年用电量之和。与此同时,电力的"绿色含量"持续攀升: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21.59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例接近四成。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意味着电力产业有哪些变化与机会?我们该如何理解与新能源相伴而生的"新型电力系统"?AI的发展又会对电力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最近,电力系统专家、博联智电创始人张海瑞与峰瑞资本执行董事刘鹏琦就"新型电力系统"展开了深入讨论。张海瑞拥有十余年电力系统产品、战略与创 业经验,曾任职于华为2012实验室,专注于微电网与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技术研究。 他们谈论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 我们编辑了对谈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带来新的思考角度,欢迎移步小宇宙App和Apple Podcast搜索「高能量」收听本期节目。 / 01 ...
世界能源理事会总干事:中国在建光伏与风电项目占全球总量的74%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3:48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宋宏坤表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征程上我国电力发展的重大任务,要深刻认 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性、紧迫性,聚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中的"九大行动",把握"十五五"关键期,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世界能源理事会总干事兼首席执行官安吉拉·威尔金森在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表示,世界 能源理事会高度重视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中国目前在建光伏与风电项目占全球总量的 74%,超过其他所有国家总和,这种规模为中国带来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将再利用、零废弃、闭 环价值链嵌入能源增长和转型的核心。 安吉拉·威尔金森23日通过视频致辞在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她说,希望与中国共同携手,一起参与世 界能源治理,制定关于能源的全球包容性议程,引领各国共同迈向绿色发展未来。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枢刚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枢纽平台,保障能源安全 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转型是根本方向、科技自主创新是核心支撑、产业优化升级是关键载体、完善市 场机制是重要保障。 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能源 ...
“十五五”全国新型储能装机有望达3亿千瓦 探索从增量到提质之路
中国能源网· 2025-09-24 09:52
"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四要素中的重要构成,其规模化的发展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最为重 要的标志。与'源网荷'三方规模体量相比,'储'的规模决定'十五五'新能源发展质量,影响电网安全运行 水平,同时关系着消费侧用能质量和经济性。"在近日召开的世界储能大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 书记胡明指出,"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将与"源网荷"各环节进一步融合,从而在促进大规模新能源开 发消纳、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支撑用户灵活低碳用能等方面发挥着比"十四五"时期更为重要的 作用。 胡明预判,为满足2030年全国13万亿千瓦时以上用电需求,促进28亿—30亿千瓦时左右新能源消纳,预 计"十五五"时期,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达3亿千瓦。 5年增长近30倍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的《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2035年)》显示,2030年,新型储 能产业全面市场化发展,装机超2.4亿千瓦;2035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3亿千瓦。 在胡明看来,新型储能对新型电力系统支撑作用将更为显著。在电源侧,新型储能与新能源耦合是提升 系统能量密度的关键手段。通过系统性优化电站、柔性光储、柔性风储技术,主动改善新能源出 ...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央企积极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9-24 08:59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 - "十五五"时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攻坚突破的关键五年 国家能源局提出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 以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统筹源网荷储各侧 科学规划和实施重大战略任务 工程项目和改革举措[2]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建议大力推动电源清洁化 电网数字化 负荷柔性化 储能多元化 实现系统多能互补 协同高效 聚焦新能源 新型储能 清洁耦合数字电网等重点领域 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2] 电力供应体系发展 - 必须依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成新型多元电力供应体系以保障能源安全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 新型电力系统将成为新型能源体系中心环节和关键载体[5] - 国家能源局出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推进电力系统稳定保障等"九大行动" 构建1+3工作体系 配套4个实施方案和1个指导意见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超过150亿元[6]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今年7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20亿千瓦 占总装机约60% 其中风电光伏累计装机16.8亿千瓦 历史性超过火电机组 提前6年实现承诺目标[7] - 目前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建成44条特高压输电通道 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4亿千瓦 有效应对今年7月 8月用电量两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的历史最大负荷[7] 系统挑战与要求 - 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并逐步成为主体电源 电力系统双高峰特性突出 系统调节能力不足 负荷需求多变难测 电力电量平衡难度指数级上升 对系统安全和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8] 能源央企布局 - 央企是新能源建设主力军 截至2024年底中央企业风电 光伏发电并网容量7.8亿千瓦 接近全国总装机容量55% 其中5家中央发电集团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10] - 国家电网近五年年均投资5740亿元 2025年预计投资达6770亿元 "十五五"电网年均投资将在"十四五"高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10] 科技创新重点 - 国家电网将围绕先进电工材料与高端电力装备 电力主设备 数字化与智慧运维等前沿方向协同攻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国产化替代步伐[11] - 电力行业需要强化产学研用融合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突破基础理论核心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11] 系统经济性挑战 - 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新能源电价持续走低 下游发电项目投资面临巨大压力 上游制造业受国际贸易环境和低价竞争双重挤压 需要技术创新 价格机制 政策体系协同发力保障产业链健康发展[11]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员工张霁明获评2025年“大国工匠”荣誉称号
中国能源网· 2025-09-24 08:22
2024年起,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全国首次开展大国工匠人 才培育工程,选拔培育在引领力、成就力、创新力、专注力和传承力上表现卓越的工匠领军 人才。该工程首批共选拔培育220名工匠人才,经过为期一年的线上学习、线下集中培训和 最终考核答辩,包括张霁明在内的200位工匠人才顺利完成培育工程,并于本次大会公布了 首批大国工匠人才名单。 9月23日至26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举行。由张霁明 团队联合研发的"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分布式新能源聚合优化与区域自治成套装置"以及"电力 调度自动化信息联调机器人"分别在全国总工会展示交流区和全国职工"五小"成果展示交流 区中陈列。这两项成果充分体现了基层职工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的创新活力与智慧,展 现了公司在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绿色化转型中的前沿探索。张霁明表示,将继续扎根一线, 带领团队瞄准电网实际需求,推动更多实用型创新成果落地,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工 匠力量。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200名技能人才被认定为大国工匠人才,国网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 ...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冯来法:创新引领 协同赋能 携手共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局面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07:10
创新引领 协同赋能 携手共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局面 二是抓好"五大任务",开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局面。要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特征,抓好"五大建设 任务"。以三个协同推进,厚植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底色,坚持新能源规模化与煤电清洁化协同推 进,坚持供给侧改革与消费模式升级协同推进,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革新协同推进;以全要素保障,守 住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充裕底线,加强支撑性和灵活性电源保障,加强电力安全稳定技术保障,加强电力 防灾应急保障;以更优资源配置,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效运行,着力发挥多能互补和区域平衡优势,着力 发挥技术降本增效的应用场景优势,着力发挥多层次电力市场优势;以生产消费互动,增强新型电力系 统供需协同能力,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积极推动电力流向与电力布局"一张图",积极融入全国电 力"一张网";以全链数智赋能,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智能水平,加快电力生产数智化建设,加快电力 传输智能化建设,加快电力系统调度控制智慧化建设。 三是坚持"三个转型",全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坚持从"大而全"向"强而优"转型,坚持把质的有效 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充分挖掘传统能源潜力,提升产业发展效能, ...
国家电投总经理徐树彪: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应考虑系统经济性与机制设计
中国电力报· 2025-09-24 06:56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应考虑系统经济性与机制设计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徐树彪 5年以来,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已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但当前,其建设 仍面临五个维度的核心挑战。 第一,系统的调节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国际经验表明,新能源渗透率占比超过15%,其波动性对电网稳 定运行就会带来巨大的挑战,电力系统成本也进入快速的增长临界点。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快 速飙升,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已经超过18%,如此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需要更稳定的基荷电源 以及更强的灵活调节能力。 第二,时空错配问题突出,亟待系统化消纳方案。时间上,光伏发电峰值在中午,难以满足早晚高峰用 电需求,风电夜间出力大,但负荷需求低,导致时间错配。空间上,我国风光大基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和 北部,而用电负荷中心位于沿海地区,导致空间错配。传统新能源发电设备难以主动支撑电网电压和频 率需求。特高压输电作为重要的解决方案,在当前也面临着输送容量有限、经济性挑战、安全性问题和 输电走廊资源紧缺等制约。 第三,绿色循环链条存在断点,全周期闭环尚待构建。首批大规模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即将进入退役 期,但 ...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央企积极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9-24 06:40
核心观点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能源转型核心 聚焦清洁化 数字化 柔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以支撑"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 [1][2][5] - 电力行业投资持续增长 国家电网近五年年均投资5740亿元 2025年预计达6770亿元 "十五五"期间投资将进一步增加 [5] - 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占比60% 其中风电光伏16.8亿千瓦已超火电 特高压输电能力超4亿千瓦 [4] 政策部署 - 国家能源局出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推进电力系统稳定保障等"九大行动" [2] - 配套4个实施方案和1个指导意见 开展第一批试点和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超150亿元 [3] 装机容量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装机20亿千瓦占总装机60% 风电光伏累计装机16.8亿千瓦 [4] - 中央企业风电光伏并网容量7.8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55% 其中5家中央发电集团装机突破5亿千瓦 [5] 系统挑战 - 新能源成为主体电源后 系统双高峰特性突出 调节能力不足 负荷需求多变 电力电量平衡难度指数级上升 [4] - 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新能源电价持续走低 光伏电价受压 上下游产业链面临投资压力和生存挑战 [6] 企业举措 - 能源央企推进新能源开发 科技创新 系统调节 产业拓展和电力市场建设 [1] - 国家电网攻关先进电工材料 高端电力装备 数字化等前沿技术 加快国产化替代 [6] - 电力行业强化产学研用融合 联合攻关关键共性技术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