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国网辽宁电力携十大创新成果亮相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
搜狐财经· 2025-09-05 13:57
大会概况 -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于9月5日至8日在辽宁沈阳举办 该大会是连续第六届举办 已成为全球工业互联网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平台[1] - 国网辽宁电力以"能聚势 数智行"为主题参展 展位面积达210平方米 共展出10项重磅创新成果 涵盖电力行业多个关键领域[1] 展区设置 - 公司设置"光明电力大模型"主题展区 以及"人工智能""人民电业为人民""自主可控"三大专题展区 布局精心规划且特色鲜明[1] 人工智能应用 - 公司严格依据电力"人工智能"白皮书 构建"6541"顶层设计体系 以光明电力大模型为核心打造创新生态[3] - 已在经营管理 生产运行等关键领域打造60余项成熟应用场景 为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3] - 前瞻性规划建设新一代机房 通算机房采用风冷磁悬浮技术 智算机房运用液冷技术 两大机房将满足未来10年电力行业对算力的持续需求[3] 惠民利企举措 - 国网大连供电公司联合研发全球首款电碳表 以三芯计量技术实现电力碳排放精准计量与溯源 填补国内空白 并筹建全国首个省级碳计量中心[3] - 国网辽阳供电公司建设数智低空服务网 打造低空服务圈 深化多方合作[3] - 建设能源大数据中心 构建全方位监测体系 支撑多部门应用 助力工业监测与水资源管控[3] - 国网辽宁电动汽车公司通过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 为政策制定与设施规划提供依据 促进电动汽车推广[3] 自主可控技术 - 牵头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成功构建智能网联工控系统深度防御体系 攻克5G融合场景安全防护等多项关键技术[5] - 在多个行业开展示范验证 实现跨领域数据的安全融通与共享 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5] 数字化发展 - 公司始终以"数字赋能"为发展指引 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数智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5] - 激活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双引擎" 在培育电网新质生产力方面成果丰硕 为"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建设贡献电网力量[5]
筑牢金融生态基底 以互补协同之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访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副行长梁婷
金融时报· 2025-09-05 05:04
金融生态构建策略 - 以系统思维构建“各安其位、协同高效、精准赋能”的金融生态 推动金融行业走向高质量共生 [1] - 优化金融供给布局 形成分层有序、互补共生的格局 政策性银行聚焦国家战略 国有商业银行覆盖普惠金融和跨境服务 股份制银行侧重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 地方法人银行深耕本地小微企业和农户金融 [2] - 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 县域农商银行依托人熟地熟优势做精网格化服务 城商行聚焦区域产业集群 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优化普惠贷款模式 [3] 金融管理机制优化 - 强化跨部门联动 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 搭建跨部门服务平台对接企业数据与金融机构需求 [4] - 提升政策传导效能 推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 货币政策通过定向降准和再贷款释放低成本资金 财政政策配套贴息和风险补偿 产业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潜力领域 [4] - 优化考核机制 弱化规模性指标 强化服务实体质效 将小微企业首贷率和涉农贷款覆盖率纳入考核 [4] 产业服务创新 - 聚焦当地特色产业打造精准服务生态 农业主产区开发订单贷和仓单质押产品 文旅产业创新民宿经营权质押和非遗IP融资产品 [6] - 推进数字赋能构建技术底座 搭建跨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整合非金融数据 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通过智能风控和线上渠道延伸服务半径 [6] - 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变化 实现金融与产业良性共生 [5]
泉州安溪:电商何以“领跑”
搜狐财经· 2025-09-05 04:10
核心观点 - 安溪县凭借农村电商的卓越实践成为2025年全国10个"领跑县"典型案例之一 也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域[1] - 电商交易额从2013年20亿元激增至2024年320.3亿元 11年完成从山区小城到"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和"百茶贸易之都"的转型[1][4] - 通过政策支撑、三产融合、物流升级和主体培育四大核心策略实现电商高质量发展[2][5][7][10] 政策支撑体系 - 成立县主要领导挂帅的电商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形成部门协同机制[2] - 出台《加快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 明确电商作为县域经济新引擎的定位[4] - 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 覆盖电商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4] - 政策推动电商交易额从2013年20亿元增长至2024年320.3亿元[1][4] 产业融合发展 - 推行"电商+基地"模式 建成126个标准化茶叶基地并纳入溯源系统[5] - 首创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 实现生产可追溯[5] - 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 带动5.2万户茶农增收[5] - 整合超1200个加工点 培育100家茶叶供应链企业 其中10家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6] - 2024年开展直播4.5万场次 带动关联产业销售超15亿元[6] 物流体系升级 - 累计投入超23亿元推进农村公路改造 780公里通村公路实现双车道等级化[8] - 构建"1+24+453"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实现行政村全覆盖[8] - 日处理包裹20万件 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快递到村 当日达户"[8] - 2024年快递业务量突破1.49亿件 物流成本较2018年下降30% 配送时效提升40%[9] 市场主体培育 - 建立电商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分类施策支持企业发展[10] - 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基地汇聚200余家企业 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10] - 累计培训3.2万人次 订单培养800余名专业人才 崛起200余个本土网红[10] - 电商主体突破4万家 带动就业超6.6万人[11] - "6·18"销售额达28.59亿元 "双11"斩获34.77亿元[11] 产业生态建设 - 实施"一村一品一店"工程 形成10个淘宝镇和57个淘宝村[11] - 建成茶博汇、领秀云城等八大产业园区 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11] - 通过春秋茶节、"百茶在安溪"等IP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11]
多重因素利好 支线航空飞出新天地
经济日报· 2025-09-05 01:01
航空通达性改善 - 2024年航空干线通达时间13.8小时、支线25.4小时,较2023年分别改善2.0%和2.7% [1] - 县级城市通达性改善4.8%,高于地级支线城市的1.2%改善幅度 [1] - 西北、新疆、华北地区支线航空通达性分别提升11.7%、7.5%、7.1% [1] - 全国有运输机场的县级城市达51个,占支线城市总数27% [1] 支线航空发展驱动因素 - 短距离航线(600-1200千米)使用110座以下小型客机 [2] - 旅游消费趋势推动三四线城市支线机场需求增长,部分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超50% [2] - 2024年中转旅客超7000万人次,增速达34% [3] - 一次值机中转旅客2380万人次,同比提升66% [3] 行业现存挑战 - 支线机场占国内机场总数70%,但起降架次不足行业总量10% [4] - 58个支线机场日均航班量不足2班,部分未联通枢纽机场 [4] - 需解决市场秩序规范、服务升级及"最后一公里"接驳问题 [4][7] 政策与产业支持 - 《航空客运自律公约》发布,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等恶意竞争行为 [4] - 鼓励优化客票退改机制、完善中转服务流程 [4] - 支线航空补贴资金规模创新高,地方政府设专项资金支持 [7] - 推动国产C909支线飞机成为市场主力机型,建议建设维修培训中心 [8] 未来发展规划 - 预计2030年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77亿人次 [6] - 国产飞机支线市场占比将突破50% [6] - 发展"航空+旅游+物流"新业态及氢能/电动飞机技术 [6] - 深化数字赋能,推广通程航班服务平台 [7] - 统筹高铁与支线机场网络差异互补,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 [7]
宁夏启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七大攻坚行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1:47
核心观点 - 宁夏启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七大攻坚行动 总投资额近3500亿元的96个重点项目为牵引 旨在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2][3] 化工园区扩容提质行动 - 至2026年6月完成9个园区扩区调位或认定 推动96个拟建项目落地 总投资3490亿元 建成后新增产值1200亿元以上[1] - 实行一园一策一台账机制 同步配套专项债及低成本化改造资金支持[1] 园区改革创新发展行动 - 剥离社会事务 深化管理模式 推动1+4+7改革政策落地 2025年目标园区工业总产值达6000亿元[1] - 建立月度推进 双月汇报 年度考评机制 安排1.2亿元资金激励先进[1] 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 - 聚焦10条重点产业链 2025年产值目标2000亿元[2] - 建立链长+专班+链主机制 每年突破30项卡脖子技术 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奖励[2] 数字信息产业提速行动 - 2025年服务器制造产值目标50亿元 2026年突破200亿元[2] - 推动芯怡科技 新华三等项目落地 开展30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 配套5亿元数字经济基金[2] 重大项目招引攻坚行动 - 全年目标招引50个高技术 高成长 高附加值合作项目 确保招商引资金额突破1000亿元[2] - 创新招商模式 对成效突出地市最高奖励500万元[2] 重点项目建设促进行动 - 重点项目实行三级包抓机制 确保2025年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2] - 力争2025年入园项目总体开工率达到90%以上 拟投产项目全部如期建成[2] 中小微企业服务提升行动 - 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规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3] - 扩大惠企助企政策覆盖面和人才引进力度[3]
涉企检查不越位,也不能缺位(金台锐评)
人民日报· 2025-08-30 23:20
行政检查数量变化 - 上半年全国行政检查数量同比下降30%以上 入企入户检查减少48.3万次 [1] - 北京涉企行政检查数量下降72% 宁夏数量下降31% [2] 检查效率提升 - 北京检查发现问题率提高26% 宁夏发现问题率提高35% [2] - 通过数字赋能实现非现场检查 安徽开发"行政检查码"形成检查闭环 [2] 差异化监管机制 - 建立分级分类检查制度 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实施差异化监管 [3] - 对高信用企业减少检查频次 对高风险企业加强检查力度 [3] 政策目标与平衡 - 既要防止检查过多干扰企业 又要保证必要检查有效开展 [1] - 通过技术手段平衡严格检查与企业发展关系 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升监管效能 [2]
(活力中国调研行)数字赋能湖北武当山文旅新体验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13:02
核心观点 - 武当山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文化资源全面数字化 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 解决游客停留时间短等发展困境 [1][3][5] 数字技术应用 - 采用高精多源实景三维技术和文化基因提炼关键技术 对312平方公里全域及11宫9观36庵堂72岩庙34处古建遗存进行数字化 [5] - 建立湖北省首个世界遗产数字孪生系统 构建完整武当文化数字资源库 [5] - 基于数字底座开发《入境武当》VR项目 采用影视级专业动捕三维模型融合方案 [5] 文旅产品创新 - "武当一梦"园区作为超级文旅综合体 集合沉浸式演艺 数字文化体验 非遗活化三大核心板块 [3] - 主秀《武当一梦》融合戏剧舞蹈武术杂技 运用先进影像与机械装置技术将武当建筑搬上舞台 [3] - 通过崖壁光影 烟花无人机秀等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全新视觉体验 [3] 运营成效 - 有效解决游客停留时间不足6小时的问题 延长游客体验时长 [3] - 以现代方式诠释武当文化 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观众的情绪共鸣 [1][3] - 通过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 吸引中外游客数量增长 [7]
江苏南京:解读民企“尖子生”的跃升密码
南京日报· 2025-08-29 08:29
榜单入围情况 - 南京8家企业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同比新增3家 入围门槛为270.23亿元[1][3] - 3家宁企入围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同比新增1家 入围门槛为157.01亿元[1][5] - 4家宁企入围2025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 同比新增1家 入围门槛为307.75亿元[1][5] 企业规模与贡献 - 10家上榜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总额达4137.73亿元 其中4家企业营收超500亿元[5] - 纳税总额125.11亿元 4家企业纳税额超10亿元[5] - 吸纳就业4.94万人 6家企业员工人数超3000人[5] 研发与创新能力 - 研发总投入15.50亿元 研发人员3287人 有效国内发明专利922件[6] - 行业覆盖软件与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 现代服务 商贸流通等多个领域[6] 数字化与科技应用 - 汇通达自研"千橙云AI"智能大模型覆盖数万家乡镇会员店 部署超24款Agent智能体[9] -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公司打造GearSight齿轮箱健康监测IoT平台[9] - 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构建"人车货路仓"全链条综合物流服务平台[9] 企业发展与战略 - 苏宁易购在核心城市布局Suning Max 打造新智家电体验专区[9] -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坚持实业主线 推出金箔文创产品并开拓东南亚 日本 中东和欧洲市场[10][12] - 南京金鹰国际集团形成高端综合地产发展和大型全生活中心双平台格局[12] - 弘阳集团构建商业运营 地产开发与物业服务全链条体系[13] - 新华海科技涉足全国连锁商业体 IT科技 智能应用开发及房地产等多领域[14]
“十五五”期间武汉新增多个城市更新项目 强化景中村和绿中村生态化改造
长江日报· 2025-08-29 00:39
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 - 汉正街 武钢北湖片等重点片区加速升级 武钢云谷·606产业园等工业遗产转型为文化新地标 [1] - 推进汉正街老旧商业街区改造 二七沿江商务区 白沙新城等重点功能区建设 北湖片 汉江湾片 龟北片等老旧厂区改造 [2] - 推进解放大道 武珞路 汉阳大道三条城市轴线沿线片区更新 [2] 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 - 完成江汉路 青岛路等街区建设 修缮历史建筑50余处 巴公房子 斗级营等成为网红打卡地 [1] - 昙华林街区不动产登记经验获全国推广 [1] - 打造三条历史轴线 活化16片历史街区 推进一桥两山片区更新 [2] 居住环境改善与社区建设 - 193个城中村累计改造1517万平方米 60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 年内实现2000年前老旧小区全覆盖 [1] - 更新住宅老旧电梯482台 江汉区八古墩社区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 [1] - 推进危旧住房改造 强化景中村和绿中村生态化改造 聚焦老旧小区整治改造 开展完整社区建设 [2] 绿色低碳与生态治理 - 推进绿化生态廊道 海绵城市建设 开展水系综合治理和固废资源化利用 [2] - 围绕东湖 汤逊湖 后湖打造一湖一IP国际湖城共生示范区 [2] - 打造黄家湖 后湖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 [2] 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升级 - 改造武昌站等枢纽广场 建设新汉阳站等功能区 [2] - 结合停车场建设智能充电设施 搭建城市更新及危旧房以旧换新平台 推动管理智能化转型 [2]
苏州市5年办理公证超70万件
苏州日报· 2025-08-28 22:46
业务规模与结构 - 近五年累计办理各类公证事项超70万件 其中国内公证51.5万件 涉港澳台3.5万件 涉外15.9万件[1] - 通过区块链赋强公证平台累计办理业务约4.8万笔 涉及贷款金额超230亿元[1] 营商环境优化 - 设立涉企绿色通道 全国首创关证一链通保税货物公证辅助销毁处置系统[1] - 关证一链通系统已提供33次公证辅助监管服务 涉及原料货值1.6亿元 节省关税超800万元[1] - 将公证环节嵌入金融机构普惠小微快贷业务流程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和金融风险防控[1] 便民服务创新 - 推行全生命周期和代查代办服务模式 开通远程视频公证[2] - 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立服务点 提供代办领事认证和证件文本翻译一站式服务[2] - 将受理+翻译+出证办理时长压缩至5个工作日[2] 知识产权保护 - 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推出苏州存和公证悬赏等公证保护平台[2] - 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关口前移后延 权利人可通过手机上传原创作品电子材料在线申请存管公证书[2] - 有效解决传统维权过程中取证难 周期长 成本高等问题[2] 数字化转型 - 全国率先推出苏州公证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 推动公证档案数字化转换和有效信息抓取[2] - 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精简证明材料[2] - 推出苏州公证综合法律服务平台 接入苏服办 苏周到 支付宝等多端平台[2] - 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办理和多场景多领域一键通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