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

搜索文档
孙志洋调研督导市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工作
广州日报· 2025-08-12 01:52
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是我国复合移动机器人头部企业,其产品"里掂D1"可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实 验室科研、3C电子制造等领域。孙志洋走进企业展厅和生产车间,仔细了解"里掂D1"等机器人的研发 制造、升级迭代和场景应用等情况,勉励企业深耕广州、专注所长,在细分领域深度探索更多新产品、 新方案。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有关部门汇报了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提案单位、政协委员和多家行 业企业代表就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开展热烈讨论。孙志洋对大家积极建言献策表示感谢,要求各部 门认真研究吸纳,切实把提案办实办好,助力产业发展。 孙志洋指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是广州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要坚持有为 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探索完善全生命周期监管路径,引导要素资源精准高效配置,支持企业大胆创 新、快速迭代,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全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充 分发挥广州装备工业实力强、产业链完备的优势,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 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机器人产业集群。要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 技术攻关,加快解决产业链"卡脖子"环节, ...
广州新兴产业蓄势聚力形成“强支撑”
中国经济网· 2025-08-05 03:59
广州经济转型升级 - 2024年广州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航空航天器及设备、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增长,服务机器人、模拟芯片、集成电路圆片、液晶显示屏等新产品加快产出 [1]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59.51亿元,增长10.2% [1] - 服务机器人、模拟芯片、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22.0%、23.7%、68.9%,液晶显示屏实现2.3倍增长 [1] - 工业投资总额达1710.90亿元,增长13.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3%,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1] 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产业 - 广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全国第二,注册无人机整机生产制造及关联企业300多家 [2] - 广州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产值约1800亿元,拥有上游关键零部件企业590家、中游整机制造企业188家 [2] - 建议通过聚焦"躯体制造""头脑训练""手脚协调"和"生态培育"四大方向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体系 [2] - 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接近10% [2] 国际枢纽门户与文旅产业 - 白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7636.93万人次,增长20.9%,较2019年增长4.1%,国际航线旅客1396.57万人次,增长81.7% [3] - 2024年广州实现文旅消费总额3528.23亿元,增长6.6%,接待过夜旅游人数5881.38万人次,增长6.1% [3] - 入境文旅消费35.70亿美元,增长33.2%,接待入境旅游者501.11万人次,增长32.8% [3] - 建议抓住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机遇,推出"全运游"特色产品,拓展"观赛+旅游""演艺+旅游"融合场景 [3]
悦安新材(688786.SH):MIM相关材料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精密零部件等领域
格隆汇· 2025-08-04 08:20
业务应用领域 - MIM相关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和汽车精密零部件领域 [1] - 销售增长得益于下游对小型化、高精度结构件需求提升 [1] 市场拓展方向 - 研发和销售团队将持续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市场开拓机会 [1]
首钢园“上新”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1 22:12
首钢西十筒仓区域转型 - 首钢园西十筒仓区域从冬奥组委办公区转型为首钢冬奥广场项目,涵盖办公会议、艺术展示、商业街区等功能 [2] - 该区域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成为石景山区发展该产业的主阵地 [2] - 中科闻歌作为中科院自动化所孵化企业入驻南六筒1号筒,旗下8家企业共同入驻并将第二研发总部落户于此 [2] 园区入驻与空间改造 - 冬奥广场入驻率已超过50%,特色办公空间吸引多家企业考察并表达租赁意向 [3] - 筒仓改造为6-7层办公空间,南六筒顶层引入健康管理团队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 [3] - 原冬奥餐饮楼升级为轻食简餐、员工食堂、咖啡厅等商业配套 [3] 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发展 - 产业基地由石景山区政府和首钢基金联合打造,已聚集产业链企业近20家 [3] - 规划建设约3.5万平方米具备小试中试条件的专属空间 [3] - 聚焦具身大脑、智能感知、运动控制及关键零部件四大核心细分赛道 [3] 文化业态引入 - 北七筒区域西侧筒仓改造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展厅 [4] - 原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引入文化艺术展示体验业态 [4] - 漾美吾舍文化艺术馆已试营业,提供陶瓷展品欣赏及手工体验活动 [4]
100亿,湖北抢滩人形机器人
36氪· 2025-07-31 01:28
基金设立与结构 - 湖北省设立总规模100亿元人形机器人母基金 采用母基金加项目直投方式运作 首期规模50亿元已完成工商注册和实缴出资[2] - 基金出资方包括长江证券与湖北科投集团各认缴30% 湖北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武汉产业基金各认缴20% 获得省市区三级国资支持[2] - 基金管理方为长江证券全资私募子公司长江成长资本 该机构此前投资主要集中在半导体 新能源 新材料领域[2] 产业布局与投资策略 - 基金将围绕机器人核心技术与零部件 软件与平台等产业 深耕工业 服务 医疗 农业等细分应用领域[2] - 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大脑(智能决策)和小脑(运动控制)及肢体(执行机构)等未来制造领域关键技术[1][2] - 已完成湖北省内核心零部件企业产业图谱摸排 有13家本土企业进入整机供应链[1][3] 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光谷正式揭牌 面积近7000平方米 涵盖23个应用场景[3] - 创新中心提供训练测试 数据采集 模型框架等共性技术服务 已有多家本土机器人品牌产品在进行场景训练[3] - 中心旁边规划建设生态智能工厂 支持入驻企业进行前期调试和小规模生产 为大批量量产做准备[3] 产业发展规划 - 湖北省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技术研发向规模化产业化跨越[4] - 规划到2027年实现整机产品批量生产10款以上 突破高功率密度关节 轻质灵巧手等10项关键技术[4] - 目标打造30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 培育80家以上整机及部组件企业 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4]
两大独角兽来袭!
搜狐财经· 2025-07-24 05:22
8家公司IPO辅导备案 - 江苏高凯精密流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永达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前景无忧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百灵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瀚博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德天运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于7月11日以来进行了IPO辅导备案 [1] 高凯精密 - 高凯精密于2025年7月11日提交上市辅导报告,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 [4] - 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7496.30万元,专业从事压电驱动精密流体控制核心部件及整机设备的研发与制造 [4] - 控股股东刘建芳直接持有39.3%股权,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43.1%股权 [4] - 2018-2020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8782.37万元、1.24亿元、1.77亿元,2019年和2020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0.93%和42.9% [4]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11.91万元、4296.95万元、6491.66万元,2019年和2020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8.08%和51.08% [4] 永达电子 - 永达电子于2025年7月11日提交上市辅导报告,辅导机构为五矿证券 [5] - 公司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6409.99万元,专业从事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5] - 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信息网络安全服务商 [5] - 拥有359项商标、345项专利及267项软件著作权 [6] - 2021年营业总收入为2.25亿元 [6] 前景无忧 - 前景无忧于7月15日提交IPO辅导备案申请,辅导机构为开源证券 [8] - 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10800万元,专注于电力行业配用电领域提供智能物联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8] - 已获得授权专利54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 [8] - 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17亿元、5.82亿元和7.02亿元,2023年和2024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3.55%和20.54% [9]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008.99万元、9274.72万元和1.21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9.14%、85.16%、30.36% [9] 百灵生物 - 百灵生物于7月15日提交IPO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申万宏源证券 [11] - 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7065万元,专注于胆汁酸原料药生产 [11] - 控股股东中山市朗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直接持股67.49% [11] - 2004年4月进行A轮融资,基石资本参与 [11] 宇树科技 - 宇树科技于7月18日提交上市辅导报告,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13] - 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36401.79万元,专注于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3] - 已完成C轮融资7亿元,融资后估值达120亿元 [13] - 2021年营业总收入6094.59万元,2023年1.75亿元,2025年突破10亿元 [14] 瀚博半导体 - 瀚博半导体于2025年7月18日提交上市辅导报告,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16] - 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54348.68万元,是一家高端GPU芯片提供商 [16] - 创始人兼CEO钱军曾带领AMD团队研发并量产业界首款7nm GPU [16] - 成立后6年内完成6轮融资,融资总额超25亿元,企业估值达100亿元 [17] 英视睿达 - 英视睿达于7月22日进行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19]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6188.24万元,专注于环境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 [19] - 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1.99亿元、3.18亿元、4.5亿元 [20] - 同期净利分别为1486万元、5301.5万元、7109.56万元 [20] 天运股份 - 天运股份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1.21亿元,主营业务为汽车天窗、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2] - 2022-2024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08亿元、3.34亿元和5.01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10%、8.29%和50.07% [2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576.11万元、2355.85万元和5193.04万元,同比增长率134.29%、-48.52%和120.43% [23]
长三角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挑战与突围︱长三角经济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7-22 13:11
核心观点 - 长三角人形机器人产业面临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算法与数据短板、应用场景有限及产业化成本高企等挑战 正通过打造开源技术生态、强化产业链协同和开放超级场景验证三方面寻求突围 [1][2][3][4][5][6] 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 - 行星滚柱丝杠作为核心传动部件单机价值量占比15%~20% 全球产能高度集中于欧洲施耐博格和美国汤姆森等企业 [2] - 国内企业因加工误差需控制在2微米以内的设备精度不足及工艺积累薄弱 导致该部件国产化率不超过20% [2] 算法与数据短板 - 工业级动作数据标注准确率不足85% 专业化数据采集体系尚未建立 [3] - 单台设备每小时产生多维传感数据超过500GB 但行业开源数据集仅覆盖30类基础动作 [3] - 国产算法在连续决策响应速度和动态环境适应等核心指标上落后国际领先水平2~3个技术代差 [3] 应用场景与成本挑战 - 工业制造领域应用占比超过80% 而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高成长性场景渗透率不足10% [4] - 六维力传感器当前单价约2.5万元 年出货量仅3000~4000台 距离消费级市场所需的百万量级相差三个数量级 [4] - 若出货量突破百万台 规模化生产可使成本骤降至2000元以内 [4] 开源技术生态建设 - 上海牵头建设国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开源全球首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青龙"公版机硬件设计与算法 [5] - 实施上海人形机器人数据集建设项目 发布百万级工业数据集并建立"1+N+X"虚实融合训练场 [5] - 依托上海张江、临港的AI大模型研发优势 重点突破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等精密部件技术难题 [5] 产业链协同优化 - 上海成立长三角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合作联盟 推动核心零部件跨区域协同生产 [5][6] - 上海聚焦类脑芯片、AI通用大模型等底层软件算法研发 长三角其他地区承接精密零部件制造 [6] - 设立长三角人形机器人母基金和场景应用基金 定向投资灵巧手等核心模块研发 [6] 超级场景开放验证 - 上海建设浦东机器人训练场 提供复杂环境下的运动控制与感知交互测试 [6] - 成立场景开放联盟推动重点企业释放替代场景 谋划高规格人形机器人赛事及展会IP [6] - 加强人形机器人与银发经济等新消费赛道融合 孕育情感陪伴、情绪价值提供等新需求 [6]
宇树科技启动IPO,参股公司及产业链动态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7-21 06:10
宇树科技IPO进展 - 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更名,注册资本从不足300万元增至3.64亿元,股权结构优化[2] - 公司披露上市辅导备案信息,正式启动IPO进程[2] - 公司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5年全球奖,为浙江省首次获奖的中国企业[2] - 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吉利汽车、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近期获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追加投资[2] 间接参股公司情况 - A股多家上市公司通过间接途径参股宇树科技,如卧龙电驱、金发科技通过金石成长股权投资持有股份,荣晟环保通过子公司投资容腾基金间接持股[3] - 7月21日早盘,间接参股公司如深信服、雪龙集团、卧龙电驱等多只股票涨停,其余个股涨幅居前[3] - 部分间接参股公司名单涵盖计算机、汽车、电力设备、电子等多个行业[4] 产业链动态 - 融资客持续加仓相关标的,中际旭创获净买入幅度接近36%,金发科技、卧龙电驱等也获增持[5] - 华锐精密获宇树科技小批量订单,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5] - 人形机器人领域近期密集动作:智元机器人发布新品、优必选项目落地自贡(投资2.5亿元)、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5] - 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中标中移1.24亿元人形机器人代工项目,为国内最大单笔采购订单[5] 行业数据与前景 - 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及数据集投入运营,开源超550万条训练数据[6] - 2025年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全球需求量预计达3万台(市场空间90亿元),2029年需求量或增至100万台(市场空间1500亿元)[7] - 国产谐波减速器性价比优势显著,有望加速替代国际厂商[7] - 上游零部件(如减速器、电机、传感器)及下游应用(工业、物流、医疗)将同步受益[7] 市场表现 - 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年内平均涨幅接近35%,80余只融资融券标的中近七成获融资客加仓[8] - 10只概念股融资加仓幅度超10%且2025年半年报预喜,东方锆业、三花智控等加仓幅度超30%[8] - 福达股份、双林股份为年内新纳入融资融券标的的个股[8]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密集催化
第一财经· 2025-07-21 02:09
机器人产业市场动态 - 机器人板块上周强势反弹,机器人指数(884126 WI)全周上涨3 1%,创3月末以来新高 [1] - 上纬新材(688585 SH)因智元新创借壳复牌后实现八连板,涨幅超过300%,周内上涨148 84%领涨全A股 [1][4] - 宇树科技进入上市辅导阶段,节卡机器人科创板IPO状态更新为"已问询" [1] 产业订单与政策支持 - 智元新创与宇树科技共同中标中移动1 24亿元双足机器人订单,其中智元新创中标7800万元全尺寸机型,宇树科技中标4605万元小尺寸机型 [5] - 优必选中标觅亿汽车科技9051 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创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订单纪录 [6] - 工信部在国新办发布会明确支持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5] 产业链机构调研重点 - 机构上周调研10余家机器人产业链公司,关注点从主机厂延伸至制造设备、磨具、传动系统等细分环节 [2][9] - 中大力德指出制造业自动化升级推动传动设备需求呈现智能化、高精度、小型化趋势 [10] - 华辰装备亚微米级磨削产品可应用于RV减速器及谐波减速器核心零件加工 [10] - 万马股份透露机器人电缆产品已布局工业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领域,但当前营收占比较小 [10] 产业发展阶段判断 - 私募机构认为机器人板块已结束4个月调整期,交易逻辑从主题炒作转向落地验证阶段 [8] - 东方证券分析主机厂凭借算法与品牌壁垒占据价值链高端,代工企业将受益于产能扩张与订单标准化 [11] -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将于7月21日投入主题餐厅服务,实现送餐场景商业化落地 [5]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密集催化:IPO推进、订单落地、机构深入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7-20 11:07
机器人产业动态 - 宇树科技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节卡机器人科创板IPO进展更新为"已问询" [1] - 宇树科技 智元机器人 优必选等国内头部机器人企业当周收获重要订单 反映国产人形机器人加速突破 [1] - 优必选中标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中标金额最大的采购订单 [3] - 智元新创与宇树科技共同中标中移动1.24亿元双足机器人采购订单 智元新创中标7800万元 宇树科技中标4605万元 [3] 资本市场表现 - 机器人指数(884126.WI)全周上涨3% 创3月末以来新高 [1] - 上纬新材(688585.SH)周内上涨148.84% 领涨全A股 复牌以来涨幅超过300% [1] - 机器人板块交易从亢奋阶段回归至偏低水平 前期涨幅较大个股普遍回调20%~30% [4] 政策与产业进展 -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提到推动人形机器人 元宇宙 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2] - 全球首家特斯拉主题餐厅将于7月21日开业 Tesla Optimus机器人将担当服务员 [2] - 优必选计划今年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用于智能制造产业 [3] 机构调研与产业链 - 机构投资者上周调研10余家机器人产业链上市公司 聚焦制造设备 磨具 传动系统等环节 [1] - 中大力德表示制造业自动化升级将拉动高性能传动设备需求 呈现智能化 高精度 小型化趋势 [5] - 华辰装备的亚微米级高端复合系列磨削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精密加工 [6] - 万马股份表示工业机器人相关线缆产品目前占公司整体营收比例较小 [6] 行业趋势展望 - 机器人板块调整近4个月 随着软件端进化 产能规划清晰 头部企业订单释放 有望进入成长性预期阶段 [5] - 人形机器人主机厂凭借核心算法与品牌壁垒占据价值链高端 代工企业依托规模化制造能力获取稳定收益 [6] -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巡检 家庭服务等场景渗透率提升 有望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