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协同

搜索文档
建行携手大零号湾集团设立全国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0:14
基金设立背景与合作方 -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设立全国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 [1] - 合作方包括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闵行区政府、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 [1] - 该基金是落实国家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决策的重要实践 [1] 基金战略定位与投资方向 - 基金定位为支持养老硬科技研发和智慧医疗场景应用 [2] - 锚定"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作为上海市唯一养老科技产业园的核心定位 [2] - 以"科技+养老"深度融合为主线,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养老硬科技产业集群 [2] 基金运作模式与特点 - 采用"政银企联动"模式和"长期耐心资本"理念 [3] - 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到成熟的全周期支持体系 [3] - 整合大零号湾策源区顶尖科创生态资源 [3] 基金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是建设银行"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 - 推动养老产业从传统照护向"智慧化、数字化、产业化"转型 [4] - 助力我国抢占全球养老科技制高点,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4] 上海市场背景 - 上海有2500万常住人口,其中近600万为"银龄"老人 [4] - 养老产业尚处于培育和潜力释放阶段 [4] 金融服务规划 - 建行集团将提供"投贷联动"和"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等创新机制 [4] - 建行上海市分行将深化"圈链群"经营,聚焦科技产业发展 [4] - 以技术生命周期布局市场,以股贷债保联动服务客户 [4]
牧原股份一边分红一边赴港募资 短期债务风险犹存
新浪证券· 2025-05-28 04:13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高盛 [1] - 港股上市意在推动海外业务发展,已在越南成立子公司,计划输出生猪养殖整体解决方案 [2] - 港股发行永续债、可转债等港元计价工具可将融资成本从A股定增的5.8%降至3.8% [4] - 港股发行市盈率可达15倍(A股仅8.56倍),募资10亿美元可覆盖2025-2027年214亿元资金缺口的32.7% [5] 分红与融资策略 - 公司2024年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72元(含税),分红总额30.83亿元 [2] - 2024年全年现金分红总额为75.88亿元,回购金额为10亿元,合计85.88亿元占年度净利润的45.38% [2] - 计划利用15%超额配售权额外募集1.5亿美元流动性缓冲垫 [4] 财务状况与债务结构 - 2024年净利润回升至178.81亿元,但面临短期债务集中到期、资产周转效率下降等流动性风险 [3] - 2025年一季度流动比率0.8、速动比率0.33,流动负债926.48亿元中短期借款占比38.6%,货币资金仅169.52亿元 [4] - 剩余资金缺口计划通过生猪ABS及供应链金融工具补充,例如将200万头存栏生猪抵押获取20亿元流动资金 [5] ESG与碳减排 - 为满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要求(出口猪肉碳足迹需低于15kg CO₂/kg),需投入12亿元改造沼气发电设施 [6] - 2024年沼气发电量达10.2亿度,港股绿色债券发行可将碳减排指标转化为碳资产交易收入 [6]
中联重科拟16.27亿元重新控股北京租赁 强化产融协同减少关联交易
长江商报· 2025-05-22 23:13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公开竞价摘牌方式回购关联方持有的北京租赁45%和36%股权,挂牌转让底价分别为9.04亿元和7.23亿元,合计16.27亿元 [1] - 交易对手方兴湘集团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持股比例14.48%),且其法定代表人及总会计师分别担任公司董事和监事会主席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对北京租赁持股比例从19%提升至100%,北京租赁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历史背景 - 北京租赁成立于2002年,成立初期公司持股90%,2009年成为全资子公司,2021年6月公司将45%和36%股权分别转让给兴湘集团和迪策投资 [1] - 本次回购价格与2021年转让价格完全一致(45%股权9.04亿元,36%股权7.23亿元) [2] 战略意图 - 2021年转让控股权是为调整产业结构聚焦主业,本次回购旨在强化产融协同能力,形成"设备+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 [2] - 公司将升级北京租赁业务管理模式,推进数字化、端对端全流程管理,打造产融结合的智能决策模型 [2] - 收购有助于减少关联交易,当前北京租赁主要业务为公司塔机融资租赁 [2] 财务数据 - 北京租赁2024年营收4.3亿元,净利润4832.47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6905.23万元,净利润2683.72万元 [2] - 截至2025年3月末,北京租赁资产总额53.61亿元,股东权益20.6亿元 [2] - 2024年公司通过北京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实现不含税收入6.77亿元 [3] 公司整体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454.78亿元(同比-3.39%),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0.41%)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1.17亿元(同比+2.92%),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53.98%) [3]
强化产融协同能力 中联重科拟收购北京租赁81%股权
经济观察网· 2025-05-21 21:18
交易概述 - 中联重科通过董事会决议以公开摘牌方式购买北京租赁45%和36%股权,挂牌转让底价分别为90,405.01万元和72,324.01万元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北京租赁股权比例由19%上升至100%,北京租赁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北京租赁成立于2002年2月4日,最初中联重科持股90%,2021年6月公司将45%和36%股权分别转让给兴湘集团和迪策投资 [1] 交易方背景 - 兴湘集团是湖南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总资产1045.32亿元,净资产576.43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130.10亿元,净利润18.42亿元 [2] - 迪策投资成立于2002年12月5日,主要业务为股权投资与融资租赁业务 [2] - 兴湘集团持有中联重科5%以上股份,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2] 资产评估 - 北京租赁净资产评估价值为200,900.2万元,45%股权评估值约为90,405.01万元,36%股权评估值约为72,324.01万元 [3] - 挂牌转让定价不低于评估值 [3] 交易动机 - 强化产融协同能力,形成"设备+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 [3] - 助推数字化管理战略,打造产融结合的大数据智能决策模型,提升盈利能力和风控能力 [3] - 减少关联交易,当前北京租赁主要业务为中联重科塔机融资租赁 [4] 交易进展 - 交易能否摘牌成功及最终交易价格存在不确定性 [4] - 若摘牌成功还需报送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审批 [4]
房地产纾困样本:上海壹号院267%认筹率背后的中信产融协同实践
经济观察报· 2025-05-21 10:56
项目销售表现 - 上海壹号院项目5月21日单日热销超40亿元,64套房源全部售罄,实现"日光" [1] - 项目在5月12日前四天半内吸引171组意向客户,认筹率突破267% [1] - 自2024年8月入市以来实现三开三罄,总成交金额达126亿元,其中今年两次开盘合计销售108亿元,成为全国首个销售额破百亿项目 [1] 项目背景与困境 - 项目为上海市黄浦区重点旧改项目,占地面积9.57万平方米,建设体量43万平方米,是上海中心城区罕有特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 [2] - 2022年因房企流动性危机导致项目停滞,涉及4018户居民和87户企业拆迁款支付问题,存在金融机构贷款逾期风险 [2] - 拆迁滞后影响旧城改造进度,制约上海市容市貌提升和商业焕新计划 [2] 纾困措施与成效 - 2023年12月中信金融资产牵头投入超40亿元纾困资金,联动中信集团成员单位,运用"法律隔离+实质管控+封闭运行+重组盘活"等手段打破停滞僵局 [3] - 实现当年复工复产,解决拆迁款支付难题,化解存量金融机构贷款逾期风险,助力黄浦区旧城改造计划 [3] - 成立专项工作组平衡多方利益,实施全流程运营管控,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和项目质量,协助房企多元化营销 [3] 产融协同模式 - 中信金融资产统筹全局,运用逆周期调节功能提供救助性金融服务 [4] - 风险端:中信信托穿透持有项目公司股权实施风险隔离 [4] - 资产端:中信地产子公司协同监管团队对工程、设计、销售等核心环节实施实质性管控 [4] - 价值端:各方协同优化产品品质提升项目价值,打造高品质住房 [4] - 品牌端:注入央企品牌信用提振市场信心 [5] 行业政策与公司贡献 -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 [1] - 2022年以来中信金融资产通过房企纾困保障商品房交付6.83万套,支付上游供应商欠款超113.33亿元 [5] - 带动其他金融机构化解615亿元存量项目风险,推动超2362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5]
中联重科将以公开摘牌方式购买北京租赁81%股权 强化产融协同能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11:31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公开竞价摘牌方式收购兴湘集团和迪策投资分别持有的北京租赁45%和36%股权,挂牌转让底价分别为9.04亿元和7.23亿元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北京租赁股权比例由19%上升至100%,北京租赁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交易对方兴湘集团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本次收购构成关联交易 [1] 交易对方背景 - 兴湘集团成立于2006年9月,是湖南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股权运营、基金投资、资产管理、金融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1] - 截至2024年末兴湘集团总资产为1045.32亿元,净资产为576.43亿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130.1亿元,净利润为18.42亿元 [1] - 迪策投资成立于2002年12月,由华菱钢铁集团出资设立,主要业务为股权投资与融资租赁业务 [2] - 截至2024年末迪策投资总资产为88.95亿元,净资产为62.73亿元,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1.66亿元,净利润为2.29亿元 [2] 标的公司情况 - 北京租赁成立于2002年2月,最初由公司持股90%,2009年12月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2] - 2021年6月公司将北京租赁45%和36%股权分别转让给兴湘集团和迪策投资 [2] - 北京租赁经营范围包括机械设备租赁销售、工程车辆销售、建筑材料销售等 [2] - 当前北京租赁主要业务为公司塔机融资租赁 [3] 交易目的与影响 - 收购有助于强化产融协同能力,形成"设备+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 [3] - 取得控股权后将升级业务管理模式,打造数字化、端对端的全流程管理体系 [3] - 交易有助于减少关联交易,完成后将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3] 交易进展 - 交易尚在公开征集受让方阶段,若摘牌成功将使用自有资金现金出资 [2] - 成交金额、支付期限等具体条款尚未确定 [2]
黄金市场风险管理领军者的破局之道
期货日报网· 2025-05-16 01:15
黄金市场分析 - 本轮黄金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在于黄金货币属性的回归,而非传统的通胀预期或短期避险需求 [3] - 当前金铜比、金银比均处于历史峰值区间,印证了货币属性主导的市场特征 [3] - 各国央行因对美元支付体系稳定性的担忧持续增持黄金,形成价格上涨的核心动能 [3] 山金期货战略布局 - 依托山东黄金集团产业背景,构建动态黄金边际成本模型,为衍生品定价提供产业端支撑 [4] - 创新推出"价量联动期权"产品,当黄金零售价跌幅超5%时自动触发上游矿山增供机制,实现产业链风险共担 [4] - 计划在SHFE、COMEX、伦敦金等全球主要黄金市场开展套利业务,提供全天候最优报价 [4] 产融协同模式 - 山东黄金集团年产黄金超40吨,通过"期货+现货""套保+套利"模式构建多维风控体系 [8] - 采用卖出套保策略锁定未来销售价格,2023年9-11月某期权项目实现盈利650万元(现货销售价提高10元/克) [8] - 高库存时建议企业卖出看涨期权获取权利金收入,结合移仓操作降低持仓成本 [8] 科技与风控体系 - 风控系统实现"预警-处置-复盘"全链条管理,采用CTP系统为主、金仕达系统为辅的分层管理模式 [9] - 引入AI技术构建期货全品种风险分级模型,深化客户画像 [9] - 2024年上线统一账户平台,将人工复核流程从多次缩减至一次,消除信息孤岛 [10] 行业趋势与策略 - 2025年黄金价格将受美联储降息周期、地缘冲突及新兴市场央行增持三因素支撑 [10] - 建议投资者保留10%-15%黄金仓位(实物金条+低费率ETF),结合期货工具动态调整成本 [10] - 通过买入虚值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的组合控制权利金成本,实施"防御性进攻"策略 [10] 公司发展规划 - 未来三年聚焦黄金品种,打造产业研究专业团队,做精做细产业链服务 [11] - 增加IT和结算交割投入支持集团主业,依托上期所产融基地提升研究能力 [11] - 目标成为全球黄金风险管理服务商,强化交易咨询业务与宏观政策追踪 [11]
强化产融协同赋能绿色产业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15 03:08
公司战略与政策落实 - 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落实国家政策 发挥功能优势服务实体经济并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1] - 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精神 落实金融监管总局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求 [1] - 公司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依法合规探索业务模式创新 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1] 企业合作与业务实施 - 公司联合银河证券强化系统协同 助力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突破发展瓶颈并促进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1] - 泰达环保为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属单位 是国内垃圾焚烧发电领域领军企业 运营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1] - 泰达环保受多种因素影响面临经营压力 资产负债率上升且财务费用增加 融资难题亟待解决 [1] 具体支持措施 - 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向泰达环保增资4亿元 定向置换高成本债务 有效压降资产负债率并提升流动性 [2] - 成为泰达环保第三大股东并派驻董事 构筑"产业+金融"资本结构 推动公司治理向市场化决策转型 [2] - 银河证券创新设计结构化融资方案 助力发行天津市国资系统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与泰达控股开展股权合作、收购并购及资金募集等广泛业务对接 [2] - 公司将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助力设立并购基金 收购低效垃圾焚烧项目并实施产能升级改造 [2] - 公司秉承"守正创新和合共赢"价值观 深化产融协同模式并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3]
用好资本“无形之手” 赋能产业“大显身手”——广东以产融协同驱动产业跃迁的启示
证券时报· 2025-05-15 00:13
广东产业升级与资本作用 核心观点 - 广东正从"制造大省"向"创新强省"转型,新质生产力在多个新兴领域(机器人、飞行汽车、芯片、生物医药)形成集群效应 [1] - 传统产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部环境不稳定等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 - 资本市场通过"价值发现者"和"资源整合者"双重角色,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升级 [1][2] 新兴产业资本赋能 - 广东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数量超1.2万只(全国首位),规模达2.47万亿元,为科技创业提供支撑 [2] - 产业资本活跃:迈瑞医疗投资国产ECMO企业汉诺医疗,广汽集团布局自动驾驶(文远知行、小马智行) [2] - 技术突破依赖资本长期"伴跑",实现"从0到1"的跨越 [1] 传统产业资本重构 - 美的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库卡集团(机器人)、菱王电梯、合康新能,拓展新赛道 [2] - 松发股份并购恒力重工跨界船舶制造,佛山照明整合沪乐电气、国星光电布局智能照明 [2] - 资本市场提供融资、并购重组等功能,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 产业协同效应 - "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模式在广东常态化,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2] - 传统产业通过资本"焕新"筑牢经济基本盘,新兴产业打造未来增长点,形成规模与韧性兼具的产业生态 [3]
中粮资本(002423) - 2025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2 09:26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度营业总收入 252.5 亿元,同比增加 13.32%,归母净利润 12.1 亿元,同比增加 18.55% [1] -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 23.5 亿元,归母净利润 3.92 亿元,现金资产健康 [1] 业务发展目标 - 中英人寿致力于成为中国最佳合资寿险公司 [1] - 中粮期货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产业特色衍生品金融服务公司,列于期货行业龙头 [1] - 中粮信托力争成为具有产业特色、行业美誉的一流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平台,综合排名进入行业前十 [1] 中英人寿发展战略 渠道发展 - 个险渠道专注培养和招募优秀人才,提升代理人生产力 [2] - 经代渠道加强与领先经代公司合作,推出定制产品 [2] - 银保渠道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走专业化和稳健经营路线,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 [2] 产品策略 -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进分红产品转型 [2] 市值管理举措 制度建设 - 将市值管理纳入业绩合同,作为年终考核指标 [3] - 制定并出台市值管理制度及方案 [3] 业务拓展 - 深耕核心业务,依托中粮集团产业链资源,增强产融协同效用 [3] 风险防控 - 建立风险全流程管理机制,搭建风险驾驶舱,全方位把控风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