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下沉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掘金县域市场“新蓝海” 理财公司频频牵手地方农商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22:35
银行理财公司代销渠道下沉趋势 - 银行理财公司加速与农商行建立代销合作 包括农银理财、北银理财、上银理财、信银理财、渤银理财等机构8月以来密集与多地农商行签署代理销售协议 [1][2] - 国有行理财公司加入拓展行列 农银理财于8月14日与东莞农商行签订理财产品代理销售服务合同 该行此前已与兴银理财、宁银理财、杭银理财等建立合作 [3] - 农商行市场被视为新增长引擎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且理财意识增强 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崛起 县域市场成为行业规模增长重要支点 [3][6] 下沉市场战略动因 - 农商行区域具有蓝海特征 地方农商行因人员数量与科技能力限制 此前较少与理财公司合作 目前多处于代销业务刚开展或拟开展阶段 竞争强度较低 [1] - 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庞大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达60.16万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2.9% 为理财销售提供广阔客群基础 [3] - 农商行可通过代销实现多元化营收 在净息差低位背景下 代销理财可丰富产品线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凤阳农商行明确将此作为存款利率下行时期的客户资产配置替代方案 [4][5] 业务合作模式特点 - 产品策略聚焦低风险偏好 县域客群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理财公司主要以R1、R2风险等级的固收类产品为主 并控制资产久期与杠杆水平 [6] - 从单纯代销向生态合作升级 理财公司需根据区域客群属性定制专属理财方案 并与代销银行在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沟通 向"代销+赋能"综合服务模式转型 [6] - 中小银行转向代销应对监管 对于无法申请理财公司牌照的中小银行 由自营理财转向代销成为符合监管要求且维持市场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1]
港交所一杯茶:茶饮中场激战正酣,半年报透视生死局
格隆汇· 2025-09-01 19:18
行业转型趋势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 聚焦单店盈利能力和精益运营 [1] - 战略重心转向下沉市场贴身肉搏和以咖啡为代表的第二曲线探索 [1] - 马太效应加剧 强者通吃 弱者挣扎 分化洗牌加速 [1][4] 头部企业业绩表现 - 蜜雪冰城营收148.75亿元 净利润27.18亿元 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突破39% [1] - 古茗营收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 归母净利润狂飙121.5%达16.25亿元 [1] - 沪上阿姨营收18.18亿元增长9.7% 净利润2.03亿元上升20.9% [3] - 茶百道总营收25亿元微增4% 期内盈利3.33亿元大涨40% [3] - 奈雪的茶营收21.78亿元同比下降14.4% 调整后净亏损1.18亿元 [3] 门店规模与供应链优势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总数突破5.3万家 半年新增近万家 日均新开54店 [4] - 古茗门店数达11179家 成为行业第二个万家门店品牌 [4] - 蜜雪冰城核心食材100%自产 古茗冷链实现98%门店两日一配 [4][13] - 古茗要求加盟商使用统一配送原料 单店经营利润率达20.2%高于行业 [4] - 供应链能力成为最宽护城河 直接影响毛利率和盈利确定性 [4][13] 行业面临的挑战 - 产品同质化严重 经典奶茶+水果茶占新品总量85% [5] - 茶百道八成以上产品坚守传统路线 缺乏差异化 [5] - 消费需求转向低糖低卡功能性茶饮 品牌创新滞后 [6] - 奈雪的茶成本结构压力突出 材料成本占收入34.1% 员工成本29.8% 租金11.9% 配送费9.2% [6] - 外卖补贴战侵蚀利润 古茗CEO指出补贴对加盟商长期经营不利 [6] 战略发展方向 - 头部企业集体聚焦下沉市场和咖啡赛道 [7] - 蜜雪冰城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2.7万家占内地门店近六成 [8] - 古茗八成以上门店扎根二线及以下市场 [8] - 蜜雪旗下幸运咖门店突破7000家 新签门店同比暴涨164% [9] - 古茗在超8000家门店配置咖啡机 咖啡营业额占比达15% [9] - 奈雪投资AOKKA咖啡和怪物困了 沪上阿姨开放沪咖加盟 [9] 资本市场竞争逻辑 - 盈利确定性比规模更重要 古茗加盟商单店年利润37.6万元 [13] - 茶百道2024年关店数暴增4倍 部分加盟商成本崩盘退场 [13] - 下沉市场与全球化成为估值想象力关键 蜜雪进入印尼越南并计划拓展美洲市场 [14] - 霸王茶姬以高端化+国风定位实现差异化 避免低价混战 [16]
一嗨租车:暑假租车本地取车周边游订单同比增长超60%
贝壳财经· 2025-09-01 14:41
行业趋势 - 暑期国内租车自驾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本地取车周边游订单同比增长60% [1] - 三线及以下城市订单同比增长超50% 旅游大省新疆青海云南广西西藏四川订单平均增长约40% [1] - 市场结构呈现本地化下沉化体验化特征 [1] 区域表现 - 四川九寨沟订单同比增长750% 云南普洱新疆喀什西藏昌都等多城市订单增幅超200% [1] - 浙江仙居陕西铜川内蒙古锡林浩特山西朔州湖南新化等非传统热门城市订单增速跻身前十 [1] - 大交通+落地自驾模式持续受欢迎 异地还车服务降低跨区域自驾行程束缚 [1] 用户结构 - 80后90后仍是租车主力群体 00后用户增速显著 [1] - 银发一族和低线城市用户成为新增长点 租车消费群体进一步拓宽 [1] - 覆盖更广泛人群和更多样化出行场景 下沉市场潜力巨大 [1]
整个社会都在喊没钱了,但市场上依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消费冠军
创业家· 2025-08-31 10:21
日本消费行业启示 - 日本在"失落的三十年"期间大众工资停滞且老龄化严重但仍涌现出优衣库、宜得利、7-Eleven、唐吉诃德、萨莉亚、明治食品等消费冠军[8][9] - 日本消费行业呈现两大趋势:刚需持续升级(产品丰富度高且性价比突出,便利店餐食仅需10-20元人民币)以及商业业态变革(便利店和折扣店替代超市和百货成为主流)[9] - 平替产品大量出现,消费者从追求奢侈品炫耀转向关注实质,例如优衣库在服装领域和宜得利在家居领域超越宜家[10][11] 中国消费企业学习方向 - 中国企业需学习日本商品的极致性价比、线下零售的全球领先优势以及通过执行效率实现低成本运营[12][13] - 下沉市场将成为中国未来二三十年最主流、最大众、最核心的市场,存在孕育新一代国民品牌和万店连锁的机会[14][15] 京东案例与基础设施变革 - 京东2006年收入仅1亿元且员工百余人的情况下,通过聚焦零售核心(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实现增长,2014年上市后收入增长16倍,利润从2亿元增至350亿元,成为中国首个万亿零售企业[15][16][17][18] - 2016-2017年中国基础设施(物流、仓储等)升级后,新一代创业者能利用新基建以更快速度实现电商规模化发展[21] 启承资本投资成果 - 启承资本自2016年专注消费投资,已投20余家企业(包括京东物流、万物新生、十月稻田、锅圈食汇等),其中15家营收超10亿元、5家超50亿元、3家零售企业2023年营收预计超100亿元[5][24] - 被投企业线下门店规模显著:社区门店超25000家、购物中心门店超4000家,为线下零售投资最多的消费基金[24] - 2023年投资企业德尔玛(A股)、十月稻田和锅圈(港股)上市,这些企业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并抓住食品行业机遇[25][26]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机会 - 当前市场存在两大结构性机会:新一代国民品牌和新一代全国连锁,需关注效率提升和经营能力积累而非单纯规模扩张[27][28][43] - 存量时代企业需聚焦细分市场需求,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出海构建竞争力,例如日本品牌通过本土细分+出海策略维持盈利韧性[36][40] 品牌出海与产品创新策略 - 日本品牌出海经验表明:企业需建立国内基本盘(通过产品创新抓细分需求)和海外基本盘(通过品牌输出提升全球价值链位置)[36] - 无印良品通过定义生活方式的产品开发体系实现30年持续创新,优衣库近5年股价增长10倍,索尼80年代股价涨幅超600%[37][38] - 中国品牌出海需解决文化沟通问题,通过本地化叙事建立信任而非单纯卖产品,例如华为在北美市场的信任体系构建经验[41][46]
蜜雪集团(02097.HK):蜜雪冰城下沉能力再验证 咖啡副牌进入放量期
格隆汇· 2025-08-30 03:54
财务业绩 - 2025H1公司实现收入148.7亿元 同比增长39.3% 归母净利润26.9亿元 同比增长42.9% [1] - 商品销售收入138.4亿元 同比增长39.5% 占比93.1% 设备销售收入6.5亿元 同比增长42.3% 加盟服务收入3.8亿元 同比增长29.8% [1] - 毛利率31.6% 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率18.1% 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2] 门店网络扩张 - 2025年中期末门店总数达53014家 其中加盟店52996家 直营店18家 [1] - 上半年加盟店净增6534家(新开7721家 关店1187家) 直营店净关闭3家 [1] - 内地门店48281家 内地以外4733家 内地净增6697家 海外净关闭162家 [1] 区域市场表现 - 内地门店中一线城市2356家(占比4.9%)新一线8878家(18.4%)二线9243家(19.1%)三线及以下27804家(57.6%)[2] - 东南亚市场印尼和越南门店数量减少 马来西亚和泰国保持稳步增长 公司正探索进入中亚及美洲市场 [1] 单店运营效率 - 门店增长贡献收入增长约23.2% 预计加盟单店GMV同比增长约16% [2] - 下沉市场门店占比提升更快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2] 费用与税务管理 - 销售费率同比持平 管理费率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研发费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2] - 所得税率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 显著改善盈利水平 [2] 副品牌发展 - 幸运咖门店突破7800家 年初至今净增约3300家 [3] - 上半年推出32款新品 其中椰椰拿铁销售额突破2亿元 [3] - 供应链协同效应推动副品牌进入放量成长期 [3]
河南民企,“重塑”中国人的消费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1:49
河南消费市场特征 - 河南民企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重塑中国消费模式 尤其在下沉市场领域 [1][3] - 河南省2023年人均GDP为6.01万元 显著低于全国人均8.94万元水平 [8] - 省内消费市场呈现分层特征:郑州人均GDP超10万元 6个地级市处于6-8万元区间 南阳/周口/商丘等地市相对较低 [8] 蜜雪冰城商业模式 -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9.3%至148.75亿元 全球门店数超53,000家 [4] - 核心产品定价2-8元 早期确立性价比路线并坚持"一定要量大"经营原则 [9] - 针对下沉市场开发特色运营体系 包括乡镇喊麦技巧和抽奖环节培训 [9] - 在河南温县建立最大生产基地大咖国际茶饮梦工厂 占地面积34.2万平方米 年产能达121万吨 [15] 区域经济支撑体系 - 上半年河南GDP达3.17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增速居中部第2/全国第6 [1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万亿元 同比增长7.2% 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10] - 交通枢纽优势显著 作为全国物流中心可低成本辐射全国 [14] - 2023年粮食产量1324.9亿斤 占全国总产量10% 正建设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 [15] 多元消费企业生态 - 胖东来在许昌/新乡13家门店累计销售额达149.86亿元 与蜜雪冰城上半年营收规模相当 [10] - 巴奴在河南区域实现全国最高利润率 证明高端消费市场潜力 [12] - 蜜雪冰城持续扩建河南生产基地并设立商学院 系统化输出下沉市场运营经验 [16][17]
河南民企,“重塑”中国人的消费模式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1:47
河南民企对消费模式的影响 - 河南民企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重塑中国消费模式 孕育蜜雪冰城 胖东来 巴奴等代表性企业 [2] 蜜雪冰城市场表现 - 上半年营收148.75亿元 同比增长39.3% 全球门店数超53000家 核心产品定价2-8元区间 [4] - 在河南温县建立最大生产基地大咖国际茶饮梦工厂 占地面积34.2万平方米 食材年产能121万吨 [14] 河南消费市场特征 - 2023年人均GDP6.01万元 低于全国8.94万元水平 各地市差距明显 郑州超10万元 6地市超全省水平 [8] - 上半年GDP达3.17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万亿元 同比增长7.2% 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10] 企业差异化定位 - 蜜雪冰城专注下沉市场 培训乡镇喊麦技巧和抽奖环节运营方法 [9] - 胖东来在许昌 新乡13家门店上半年销售额149.86亿元 与蜜雪冰城规模相当 [10][11] - 巴奴在河南区域利润率全国最高 占据高端市场 [12] 河南产业优势 - 2023年粮食产量1324.90亿斤 占全国十分之一 正建设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 [14] - 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物流基地建设可低成本辐射全国 [13] - 蜜雪冰城在产能未饱和情况下仍在扩建河南生产基地 [15]
蜜雪冰城的选择题:幸运咖快一点,出海慢一点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28 12:5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48.7亿元 同比增长39.3% 净利润27.2亿元 同比增长44.1% [5] - 全球门店总数达53014家 较去年同期新增9796家 其中中国内地新增9668家 [5] - 内地门店环比增速达16% 显著高于2024年下半年的7% 新增门店中近6成(5707家)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5] - 毛利率31.6% 同比仅下降0.3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糖、奶原料价格下行及供应链效率提升 [6] 门店扩张战略 - 头部茶饮品牌持续渗透下沉市场 未来重点拓展全国约3万个乡镇市场 [5] - 古茗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达81% 乡镇门店占比从39%提升至43% [5] - 外卖业务带动销售增长 蜜雪同店增长约9% 古茗单店GMV达137.1万元 同比增长20.6% [5] 幸运咖业务发展 - 门店数突破7000家 较2024年底4000家增长75% 2025年目标达10000家 预计年增速150% [7] - 扩张重心转向一二线城市 一线城市采用20-30平方米快取店模型 客单价提升1元 回本周期短于1年 [7] - 依托集团规模优势 咖啡豆采购成本仅69.5元/公斤 显著低于行业90-120元/公斤区间 [8] - 5.9元美式产品毛利率超50% 产品定位与蜜雪冰城现萃咖啡形成差异化 [8][9] - 上半年上新32款产品 其中14款为果咖系列 直接共用集团冷冻果浆供应链 [9] 海外市场进展 - 海外门店总数4733家 较去年同期增长128家 但环比减少162家 主要因印尼、越南市场门店优化 [12] - 印尼与越南市场门店搬迁后日均营业额提升50%以上 重点转向精细化运营 [12] - 2024年下半年起海外员工赴中国总部培训 2025年将成立全球业务支持中心 [13] - 哈萨克斯坦首店开业 计划进入巴西市场 幸运咖海外首店落地马来西亚 [13] - 海南生产基地已投产 覆盖五大品类 主要供应东南亚市场 美洲建厂计划待门店规模扩大后评估 [13] 行业竞争格局 - 瑞幸、库迪聚焦9.9元价格带强化中产与通勤属性 幸运咖探索6-8元平价咖啡市场 [10] - 蜜雪冰城为出海规模最大茶饮品牌 多数品牌仍处于国内验证阶段 [14]
蜜雪集团 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4.1%
新浪财经· 2025-08-27 05:0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 [1] - 毛利47.1亿元,同比增长38.3% [1] - 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4.1% [1] 门店网络 - 全球门店数达53014家,较去年同期新增9796家 [1] - 覆盖中国及12个海外国家市场 [1] - 哈萨克斯坦首店于4月开业,马来西亚首店于8月落地 [1] 区域市场表现 -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达27804家,占内地门店比例57.6% [1] - 较去年同期新增5707家下沉市场门店 [1] 品牌建设 - 郑州总部旗舰店集展示、体验与文化传播功能于一体 [1] - 五一期间旗舰店客流量超24万人 [1] - 动画片《雪王驾到》推出英语、法语及葡萄牙语多语言版本 [1] 运营优化 - 智能出液机已覆盖超5600家门店,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1] - 自2024年10月起推进智能设备测试与推广 [1] 供应链体系 - 在中国共设有29个仓库,较去年三季度新增两座 [2] - 配送网络覆盖国内33个省级行政区及超300个地级市 [2] - 在4个海外国家建立本地化仓储体系 [2] 社会责任 - 在核心原料产区建立20余个标准化种植基地 [2] - 鲜果采购覆盖国内17个省份,带动14.4万户果农增收 [2] - 参与"1㎡公益书架"项目覆盖85家门店 [2] - 累计帮助42所学校完成操场铺设,较2024年9月新增23座 [2]
时代天使上半年净利润涨超583%,市场扩张遇专利诉讼“拦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6:5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61亿美元,同比增长33.1% [1] - 实现净利润0.14亿美元,同比增长583.6%,为近三年来首次中期净利润正增长 [1] - 存款利息收入及理财产品收益共8.8百万美元 [1] 核心业务表现 - 隐形矫治解决方案收入0.86亿美元,占总营收53.4% [1] - 隐形矫治总案例数约22.58万例,同比增长47.7% [1] - 中国市场案例数约10.86万例,同比增长14% [1] - 国际市场案例数约11.72万例,同比增长103.5% [1]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市场形成"双寡头"格局,时代天使与隐适美合计占据超70%市场份额 [3][6] - 2023年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中双寡头份额合计达80%,二线城市达70%,三四线城市为60% [3] - 国产品牌正雅、可丽尔凭借性价比优势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6] 下沉市场拓展 - 2023年低线城市隐形正畸案例占比达29%,较2021年22%提升7个百分点 [4] - 集采推动价格下降至1-2万元区间,渗透率持续提升 [4] - 时代天使三款产品中选集采,最高降价幅度不超过30% [4][5] - 2025年8月启动正畸托槽接续采购工作,延续"以价换量"逻辑 [5] - 公司于2025年7月战略投资隐形矫治品牌"舒雅齐",加速市场渗透 [5] 国际化战略 - 2022年收购巴西Aditek公司51%股权,开拓南美市场 [6] - 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建立子公司推进本土化布局 [6] - 2023-2024年海外案例数分别为3.30万例和14.07万例,2024年海外占比达39.15% [6] - 2025年建设美国威斯康星州基地并扩产巴西,打造全球供应链 [7] - 2025年上半年国际市场收入0.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3% [7] 专利诉讼风险 - 爱齐科技于2025年8月18日在美、欧、中三地发起专利诉讼,指控涉及多层矫治器材料、治疗方案设计及矫治器功能等创新成果 [2][7] - 爱齐科技年研发投入超3亿美元,累计投入约20亿美元 [7] - 时代天使声明指控"毫无根据",强调拥有临床驱动创新传统及专利合规投入 [7] - 诉讼可能涉及天价赔偿及国际市场销售限制 [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年中国正畸案例数近400万例,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 [3] - 预期2030年中国隐形矫治市场规模达335亿元 [3] - 2023年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案例数占全国71% [3] - 集采政策为下沉市场提供长效支撑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