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投资人要警惕了!证监会顶格处罚ST诺泰(688076),南京证券(601990)督导缺位并非偶然失手
搜狐财经· 2025-07-23 14:44
诺泰生物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因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遭证监会顶格处罚 正式"戴帽"ST并复牌 [1] - 两项主要违法事实:2021年虚构技术转让确认3000万元收入(实为自融) 虚增利润2595万元(占披露额20.6%) 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1] - 2023年可转债募集说明书沿用虚假数据 构成发行文件造假 [1] 南京证券责任问题 - 作为保荐机构深度参与诺泰生物融资运作 两次出具文件均确认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3] - 在IPO项目中收取承销保荐费6638.54万元 可转债项目中再获566万元保荐费 [3] - 未发现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引用的2021年财务数据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3] - 近10年持续督导的17家IPO及再融资公司中 7家出现信披违规等问题 占比超40% [6] - 2013年至今累计收到十余张监管罚单 涉及"未尽勤勉尽责"等违规 [7] 南京证券经营状况 - 2024年净利润达10.02亿元创历史新高 但2025年一季度营收下降11.6% [7] - 50亿元定增计划历时两年多仍未落地 2025年5月获受理后收到问询函 有效期延长至2026年7月 [8] 诺泰生物后续处理 - 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但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8]
300280,退市!虚增收入近25亿元,股价从63元跌至不足3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23 11:50
退市决定与程序 - 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因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财务会计报告整改[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1日起停牌 因可能被终止上市[3] - 公司有权在5个交易日内申请听证 或在10个交易日内提出书面陈述和申辩[3] 财务违规情况 -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被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完成整改[1] - 2022-2023年虚增收入24.99亿元 占披露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63.53%[4] - 福建证监局拟对公司及12名管理层合计处罚约4000万元[3] 股价表现 - 2023年股价最高超过63元/股 停牌前股价仅剩不足3元/股[4] - 停牌前最后交易价格为2.72元[5]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互联网广告业务、云服务业务和电商贸易业务[3]
1.29万股民踩雷!“明星股”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被ST
新浪证券· 2025-07-23 07:52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因虚构交易被证监会处罚,股票自7月22日起变更为"ST诺泰",成为科创板罕见被风险警示的案例 [1] - 公司在2021年12月通过向空壳公司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虚构交易,确认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2595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20.64% [1] - 即便造假后,公司2021年净利润仍同比下降6.52%,显示真实业绩滑坡更为严重 [1] - 2023年12月公司以虚假财务数据成功发行4.34亿元可转债 [1] - 证监会对公司处以7620万元总罚款,包括400万元年报虚假记载罚款和4340万元欺诈发行罚款,实际控制人赵德中被罚1800万元 [1] 公司市场表现 - 公司曾因GLP-1减肥药原料业务股价暴涨70%,但在2024年10月立案后暴跌30% [2] - 根据2024年新规,公司虚增利润2595万元(占比20.64%)未达退市标准(需超2亿且占比30%) [2] - 公司需在追溯重述财报后至少一年才能申请摘帽,投资者将长期伴随风险警示交易 [2] 行业影响 - 诺泰事件为火热的医药外包行业敲响警钟,特别是在GLP-1减肥药推动多肽CDMO站上风口的背景下 [2] - 行业资本追捧需警惕财务泡沫,律师指出受损投资者可依法索赔 [2] - 在创新药产业链中,诚信被视为核心生产力,公司面临的信任危机可能比罚款更致命 [2]
ST诺泰财务造假被罚 6月底招商基金摩根国寿安保持股
中国经济网· 2025-07-23 07:00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1] - 公司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许可人权益的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技术转让款最终来自公司对浙江华贝的增资款 [1] - 公司在2023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说明书》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披露了虚假的2021年度财务数据 [3][4] - 公司实际控制人赵德中组织、指使公司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和在公开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5] 行政处罚 - 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 [6] - 公司因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被处以4340万元罚款 [6] - 综合两项违规行为,公司被处以总计4740万元罚款 [7] - 实际控制人赵德中被处以总计1300万元罚款 [7] - 其他相关责任人赵德毅、金富强、谷海涛、徐东海、童梓权分别被处以500万元、330万元、300万元、150万元、300万元罚款 [7] 市场影响 - 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由"诺泰生物"变更为"ST诺泰" [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共有8家基金公司持有公司股票,合计持股923.3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2.93% [10][11] - 招商基金旗下10只产品合计持股733.06万股,占公司流通A股的2.46% [11] - 招商基金在7月21日将公司股票估值价格下调20%,从40.98元调整为32.78元 [11] 公司融资情况 - 公司2021年5月科创板上市,发行5329.595万股,发行价15.57元/股,募集资金总额8.30亿元,净额7.25亿元 [8] - 公司2023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43,400万元,期限6年,募集资金净额4.26亿元 [9] - 两次募资共计募集12.64亿元 [10] - 公司上市发行费用1.05亿元,其中保荐机构南京证券获得承销保荐费6638.54万元 [9]
疯狂金通灵:财务造假6年,连“白衣骑士”也坑
36氪· 2025-07-23 02:40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及6名高管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1] - 财务造假手法包括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和发货单、提前确认未发货收入、对销售退回不进行收入冲减 [1]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5.01亿元、2018年5.5亿元、2021年6893万元、2022年153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1.46亿元、1.48亿元、7398万元、4332万元 [2] - 2019年和2020年通过虚减收入和虚增利润掩盖实际亏损 [2] - 连续六年发布虚假财务数据,将实际亏损披露为盈利 [2] 公司经营状况 - 2020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分别为-0.49亿元、-0.60亿元、-3.61亿元、-5.06亿元、-13.14亿元,五年累计亏损超23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1亿元,同比暴跌67.76%,归母净利润亏损7287.74万元,同比扩大197.51% [3]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8030.02万元,同比减少180.79%,负债率高达89.12% [5] - 公司及部分控股子公司债务逾期本金达1.97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8.95% [5] 公司重整与风险 - 债权人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及预重整,已有36家意向投资人提交报名材料 [5] - 若重整失败将面临破产风险,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6] - 2018年南通国资接手后,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仍在持续,2021年和2022年继续虚增营收和利润 [6] 中介机构处罚 - 华西证券因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项目未勤勉尽责被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 [7] -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被没收业务收入688.68万元,罚款3443.4万元,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9] - 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光大证券因持续督导阶段问题收到罚单 [9]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在2到3元徘徊,较历史最高价55.5元跌幅显著 [9]
对当前市场的看法:估值不低,但谈泡沫还太早了
36氪· 2025-07-23 01:40
投资理念与方法论 - 投资理念属于哲学范畴,但哲学无法直接创造财富或技术突破,需要基础方法论支撑 [2][3] - 乔尔·蒂林哈斯特(T神)作为公募基金经理,其著作《大钱细思》强调从公司特质出发的选股逻辑,而非宏观政策 [4][5][6] - 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直接从公司基本面出发,排除宏观影响,与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思路形成对比 [7][8] 宏观经济分析的局限性 - 经济学理论存在立场问题,模型常服务于政策倾向或销售目的而非客观预测 [9][10] - 经济学模型缺乏科学验证标准,即使被证伪仍被持续使用,导致宏观分析框架可信度存疑 [11][12][13] - 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相对可靠,但在轻资产行业应用效果有限 [14] - 股市常领先宏观经济见底,利率水平与变化对股市影响逻辑相反 [14][15] 财务欺诈与风险规避 - 揭露财务造假风险收益不匹配,会计标准存在主观性导致识别难度大 [17][19] - 应对潜在财务造假公司的最佳策略是主动规避而非争论,市场上存在充足替代选择 [20][21] - 安然案例显示异常表现常早于崩盘,但投资者需抵制上涨诱惑 [19][20] 投资与投机的界定 - 投资行为可按研究深度和对象分为六类,但深入程度缺乏量化标准 [25][26] - 低波动率股票长期收益更优,历史价格对预测无效,杠杆操作风险高 [27] - 金融业务快速增长常伴随风险,低市盈率股票长期回报显著优于高市盈率股票 [27][31][33] 行业表现与选股策略 - 1900-2016年美国表现最佳行业为烟草、电气设备、化工等,最差为船运、钢铁等 [40] - 消费品行业因客户稳定性表现优异,大宗商品行业利润波动大 [40][42] - 市盈率低于15倍的股票10年回报率达317%,高于25倍则降至65% [33][39] - 席勒市盈率显示起点低于12倍时未来10年年化收益超10%,高于25倍则降至0.5% [39] 市场动态与资产配置 - 当前A股沪深300市盈率13倍,科创50和中证2000超100倍,存在估值分化 [35] - 稳定币推广可能延长美元周期,财富转移规模或超历史美元潮汐 [46][47] - 产业债利率降至3%以下反映实体经济高收益资产稀缺,推动居民资产向股市转移 [49]
金通灵连续6年财务造假,原董事长等6人被刑事追责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22 11:53
核心观点 - 金通灵因连续6年财务造假被行政处罚、民事追责及刑事追责,虚增营收11.35亿元、虚减营收2.5亿元,导致投资者损失[2][7][17] - 公司及高管合计被罚570万元,但违法收益远高于成本,引发市场对证券犯罪成本过低的质疑[2][18] - 刑事追责已启动,6名责任人被以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股票罪起诉[7][8] - 南通国资成为控股股东后仍面临公司连年亏损、商誉减值等经营压力[23][25][26] 财务造假细节 - 造假手法包括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发货单调节EPC项目完工进度,以及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等[15][17] - 2017-2022年虚增营收11.35亿元,其中2017-2018年分别虚增5.01亿、5.5亿元;虚增利润4.11亿元[17] - 2019-2020年虚减营收2.5亿元,虚减利润3852.77万元[17][18] - 造假导致四年亏损被披露为盈利,利润虚增比例最高达5774.38%[17][18] 公司发展历程 - 2010年作为南通首家创业板公司上市,主营工业鼓风机、离心空气压缩机[11][19] - 2016年起通过并购和承接EPC订单扩张,累计新增67.31亿元订单但资金链承压[19][20][23] - 并购上海运能形成5.94亿元商誉,后因工程停工等问题导致现金流危机[23] - 南通国资纾困后持股29.37%成为控股股东,并为公司提供2亿元借款担保[4][23] 市场影响与诉讼进展 - 2024年特别代表人诉讼启动,涉及50名以上投资者及三家券商、会计师事务所[3] - 中介机构大华所、华西证券被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现已恢复[18] - 2025年公司Q1营收同比降67.76%,亏损扩大197.51%,但股价年内上涨超40%[4][26] - 行业专家认为刑事追责能强化法律威慑,保护投资者权益[27]
减肥药风口狂飙之下,诺泰生物财务造假“暴雷”
搜狐财经· 2025-07-22 11:22
公司财务造假与处罚 - 因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被证监会顶格处罚 公司正式变更为ST诺泰并复牌交易 当日股价以4.29%跌幅收盘[1] - 2021年12月通过向浙江华贝药业转让药品技术权益确认3000万元收入 但该交易缺乏商业实质 直接导致2021年年报虚增营收3000万元 利润总额2595.16万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3] - 2023年12月发行4.34亿元可转债时将虚增的2021年财务数据编入募集说明书构成欺诈发行 证监会开出7620万元罚单 其中公司被罚4740万元 6名责任人合计被罚2880万元 实控人赵德中个人承担1300万元罚款[4] 公司治理问题 - 实控人赵德中主导技术转让业务设计 通过调高浙江华贝估值 安排融资等手段掩盖资金流向[3] - 董事长赵德毅作为实控人胞弟在审批环节未对异常交易提出质疑 时任总经理金富强未履行核查义务 财务总监徐东海直接参与估值调整为虚假交易提供财务支持[3] - 实控人赵德中无医药科班经历且学历不高 赵德毅跨界房地产 两人通过股权代持 一致行动协议掌控公司但缺乏对医药行业长期趋势的把握[5] 业务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暴增442.77%至2.27亿元 2025年上半年预计再增32%-45%至3亿-3.3亿元[4] - 核心产品司美格鲁肽 替尔泊肽原料药供不应求 单批次产量突破10公斤 技术领先优势显著[4] - 建德工厂七车间2025年7月投产新增22万升GMP级产能 601 602车间计划年内释放10吨级多肽产能 客户名单涵盖默沙东 梯瓦等跨国药企[5] 战略调整与行业风险 - 2024年6月变更募投项目 将原计划用于原料药制造与绿色生产提升的2.1亿元资金转向多肽车间建设[5] - 全球GLP-1类药物市场规模突破500亿美元 司美格鲁肽2024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催生庞大原料药需求[5] - 中国多肽原料药市场预计2025年达23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3% 但部分企业通过虚构交易粉饰业绩获取融资或盲目扩张产能导致低端同质化竞争[5]
诺泰生物财务造假虚增3000万收入,20只基金踩雷损失超3.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2 07:28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问题于7月21日停牌一天,7月22日复牌后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诺泰" [1] - 公司在2021年年报中存在虚假记载,同时在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1] - 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3] - 造假手段涉及向浙江华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转让药品技术,确认收入3000万元,但该业务不具有商业实质 [3] 可转债发行情况 - 2023年12月披露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募集资金4.34亿元 [3] - 由于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事项,导致募集说明书中"财务会计信息"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3] - 截至2025年4月24日赎回可转债40440张,"诺泰转债"累计转股4299560张 [3] 机构持仓情况 - 招商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持有诺泰生物股票,截至上半年末近20只产品合计持股市值超过3.4亿元 [3] - 招商基金旗下10只产品合计持股733.06万股,占诺泰生物流通A股的比例为2.46% [3] - 王景管理的招商蓝筹精选股票持有约1.02亿元,招商制造业转型灵活配置混合持有6907万元,招商品质升级混合持有5191万元 [4] - 国寿安保基金、宏利基金等机构也有相关持仓 [4] 监管处罚措施 - 中国证监会拟对诺泰生物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处以4740万元罚款 [4] - 对实际控制人赵德中给予警告,并处以1300万元罚款(其中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500万元,作为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上述行为处以800万元) [4] - 对其他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以不同金额的罚款,公司及6名高管合计被处罚7620万元 [4]
复牌“摘帽”!基金公司第一时间“下调”
中国基金报· 2025-07-22 06:29
诺泰生物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罚 涉及2021年年报虚假记载和2023年可转债欺诈发行 [8] - 2021年通过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技术转让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9] - 2023年发行4.34亿元可转债时引用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9]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对诺泰生物责令改正并警告 罚款4740万元 [9] - 实控人赵德中被罚1300万元 其他5名高管合计罚款1580万元 [9] - 上交所对公司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但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9] 基金公司估值调整 - 招商基金7月21日起将诺泰生物估值下调至32.78元 较停牌前40.98元降幅约20% [2][4][6] - 截至二季度末8家基金公司旗下19只基金重仓持有923.38万股 较上季度减持526.11万股 [6] 市场反应 - 7月22日复牌当日早盘跌幅超9% 后有所反弹 [6] - 基金公司表示待股票交易恢复活跃后将恢复市价估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