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利欧股份:归母净利润增164%扭亏为盈,AI创新筑牢双业务竞争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3:0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6.35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4.78亿元 同比增长164.28% 实现扭亏为盈 [1]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05亿元 较上年同期由负转正 [1] 机械设备业务进展 - 依托五大生产基地(浙江温岭/湖南湘潭/辽宁大连/匈牙利/印尼)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网络 [2] - 签署核电站大型流量可调循环水泵联合研发框架协议 突破国内动叶可调循环水泵关键技术 [2] - 推出智慧液冷系统"智冷解决方案"全矩阵产品 覆盖数据中心一次侧与二次侧全应用场景 [3] - 发布RPC系列液冷屏蔽泵 聚焦高密度智算中心二次侧冷却系统 [3] 数字营销业务发展 - 媒体代理业务深化与字节跳动/快手/腾讯/百度/360等头部媒体平台战略合作 [4] - 整合营销业务重点服务汽车/快消行业 为青岛啤酒/沃尔沃/奇瑞汽车提供定制化场景营销方案 [4] - 推出MCP营销智能中枢服务 打通内外部AI生态壁垒 [4] 战略与前景 - 持续深化AI技术在机械制造与数字营销两大业务板块的应用创新 [1] - 核电联合研发/液冷产品落地/AI行业应用将释放"双业务+AI"协同价值 [5]
江西铜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42%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3:03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569.59亿元,同比减少4.94% [1] - 净利润41.75亿元,同比增长15.42% [1] - 董事会建议半年度分红每股0.40元(含税),合计派现13.81亿元,占归母净利润33.08% [3] 主要产品产量 - 阴极铜产量119.54万吨,同比增长1.74% [1] - 白银产量703.71吨,同比增长11.14% [1] - 硫酸产量346.18万吨,同比增长8.10% [1] - 铜加工产品产量95.65万吨,同比增长9.72%,其中铜杆产量84.14万吨,同比增长6.63% [1] - 自产铜精矿含铜产量9.93万吨,同比微降1.68% [1] - 黄金产量49.97吨,同比下降30.66% [1] 资源拓展与投资并购 - 成为索尔黄金加拿大公司第一大股东,增厚资源储备 [2] - 推进银山矿业、城门山铜矿、德兴铜矿资源预测与勘查增储工作 [1] - 联合地质机构申报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 银山矿业尾矿库加高扩容工程竣工,支撑1.3万吨/日生产规模 [2] - 哈萨克斯坦巴库塔钨矿项目投产并打通销售渠道 [2] - 江西电缆500KV超高压交联电缆扩产项目投产,实现电网改造电缆本地化供应 [2]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 两个科研项目入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 [3] - 布局大尺寸碲锌镉晶体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3] - 推动关键金属选冶与高纯制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3] - 累计获得专利授权986项(发明专利233项) [3] - 建设安全环保数字化平台与危险作业智能化管控系统 [3]
一瓶“溶剂”里的产业跃迁与城市新篇
齐鲁晚报网· 2025-08-28 10:48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生产商 全球市占率超40% 位居全球产能首位[2][3] - 公司主营产品电解液溶剂已完成全五类产品的一站式供应 产品最佳纯度可达99.999%[1][4] - 公司成功打破海外垄断 成为国内首家自研并工业化量产生物基1,3-丁二醇等高端化学品的公司[3] 研发与技术实力 - 公司研发中心拥有128项专利证书 由110多位专业人才组建研发团队[4] - 近四年研发投入增长超2倍 持续推动产品纯度达到99.999%的极限水平[4] - 配合国际巨头如比亚迪、天赐材料、三菱宇部等研发高品质电池材料 进入特斯拉、宁德时代、LG、三星SDI供应链体系[4] 可持续发展实践 - 公司通过创新工艺将捕集的二氧化碳固化到电解液溶剂产品中 每年消耗二氧化碳30万吨[2][3] - 东营基地每年可消耗10万吨二氧化碳 湖北及江苏基地共同形成规模化碳消耗能力[3] - 实现变废为宝的生态闭环 电池报废后所含二氧化碳不会再次排放[2] 产业链与区域影响 - 公司依托东营化工基础与完善供应链体系 形成从基础原料到终端应用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链集群[2][5] - 带动本地企业向高端材料延伸 实现从基础化工向高端材料的产业跨越[5] - 公司以技术突破引导行业发展 从配合企业转向引导企业的角色转变[4]
商务部:前7个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同比增长10.2%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09:13
贸易繁荣 - 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3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1] - 中方支持非洲最不发达国家享受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1] - 非洲特色产品如肯尼亚牛油果、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喀麦隆可可豆通过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 [1] 产业链合作 - 中资企业在埃及、几内亚、津巴布韦投资建设氧化铝厂、钢铁厂等工业项目 [2] - 中非合作推动非洲本地加工率从15%提升至45% [2] - 中非贸易每年为非洲经济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 [2] 绿色发展 - 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品在非洲市场受到青睐 [2] - 中国金融机构设立绿色产业链专项资金支持非洲清洁能源项目 [2] - 中非合作推动电子商务培训和数字验证平台建设 [2]
到2035年,山西省黄河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1.79万亩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08:49
国土空间规划目标 - 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1.79万亩 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325.47万亩 [1]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44万平方千米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267.44平方千米以内 [1] 国土空间体系构建 - 推动沿黄流域 汾河流域 沁河流域 涑水河流域协同发展 增强区域竞争力 [2] - 加强与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协同联动 [2] - 建设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和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引领区 [2] 农业与生态布局优化 - 巩固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和吕梁山 太行山特色农区建设 [3] - 推进水源 山脉 森林 草原 湖泊 湿地系统保护修复 [3] - 加强太行山 吕梁山等重要生态屏障修复 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3] 空间管控与产业发展 - 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 实施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 [4] - 推动沿汾生态经济带优化人口 资源 产业配置 [4] - 依托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4] 基础设施与文化保护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建设 [4] - 弘扬黄河文化 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 [4] - 将各类遗产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4]
武汉:以产业能效指南领跑“双碳”新赛道——科技赋能构建绿色工业新范式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08:44
政策与指南发布 - 武汉市发布华中地区首部综合性产业能效指南《武汉产业能效指南(2025版)》,覆盖全市150个工业行业、94类产品及1107种型号设备 [1] - 指南创新构建“基准值+引导值”与“准入水平+节能水平+先进水平”三级能效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从设备选型到工艺优化的全周期绿色导航 [1] - 该指南被确立为全市工业领域的“绿色通行标准”,推动能效管理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升级 [1] 技术赋能与应用成效 - 武汉市开发“能碳通”AI交互模块,依托腾讯元宝大模型,将传统耗时数小时的人工能效对标流程压缩至1分钟完成,效率提升超300倍 [2] - 在武汉电气智慧园区应用后,光伏发电利用率从75%提升至85%,日均新增发电量800度,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26吨 [2] - 通过淘汰老旧高耗能设备,新采购的一级能效空压机每年可省电1万度,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吨 [2] 产业转型与经济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24.6% [3]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1% [3] - 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大幅增长:锂离子电池同比增长98.9%,工业机器人增长84.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77.3%,平板电脑增长22.4% [3] 行业节能改造成果 - 自指南发布以来,武汉钢铁行业吨钢能耗较2020年下降11% [2] - 光纤、锂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能耗水平稳居国内领先地位 [2] 未来发展规划 - 武汉市以指南为核心抓手,全力构建“965”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用能单位开展设备能效水平填报与对标工作 [4] - 下一步将构建“宣贯+智能+产业”三位一体推进体系,通过专项培训、升级AI工具、指导能效诊断等方式,重点探索构建碳效评价体系,力争形成可复制的“武汉标准” [4]
(上合天津峰会)哈萨克斯坦学者:上合组织为中亚国家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06:07
上合组织平台作用 - 上合组织正成为推动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 为中亚国家发展带来新机遇 [1] - 本次峰会将展现上合组织在多极化世界中的作用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注入动力 [1] - 上合组织为各国提供对话与合作平台 有助于以和平方式化解矛盾深化合作 [1] 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 - 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是当前上合组织合作亮点 为中亚国家经济多元化创造新机遇 [1] - 跨境电商和智慧物流发展带动哈萨克斯坦加快融入区域市场 [1] - 哈中新能源合作项目落地为哈萨克斯坦探索绿色转型增添动力 [1] 规则制定与能力建设 - 哈萨克斯坦应把握机遇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和制度建设 [1] - 需加强人才培养并深化区域协作 [1] 人文交流合作 - 青年与文化交流在推动成员国民心相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上合组织青年论坛和文化节等活动为青年搭建沟通桥梁 [2] - 交流活动增进不同国家民众理解与认同 为上合合作夯实社会基础 [2] 中国主席国贡献 - 中国在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期间积极推动各领域合作 [2] - 在基础设施 清洁能源 人文交流和安全领域推动一系列项目 [2] - 中国推动的项目促进区域合作并给中亚国家带来实际成效 [2] 天津峰会预期成果 - 各方期待会议在互联互通 绿色发展 粮食与能源安全 人文交流等方面达成新成果 [2] - 上合组织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展现更大价值 [2]
盐城盐都:筑牢生态屏障 让绿色红利惠及民生
扬子晚报网· 2025-08-28 03:58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守生态立区战略,主动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 走在前列"的生态环保使命。在全市率先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垃圾处理全覆盖,建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调度中 心1个、畜禽粪便处理中心6个、垃圾中转站18座,生活垃圾收运智能管理模式获住建部全国推广。盐都区推行垃圾分类市场化服务, 餐厨废弃物预处理率达87.7%,同步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与农业废弃农膜回收无害化集中处理。持续推进植树造林,成功创成国家园 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林木覆盖率达26.24%,获省造林绿化成效显著区表彰。 垃圾中转站是连接垃圾前端收集与终端处理的关键节点,关系着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和群众切身利益。日前,记者来到盐城市城西环卫 服务中心生活垃圾中转站,只见一辆辆满载生活垃圾的清运车依次驶入,经称重、分配、卸料、转运等流程,十分钟不到就完成了压 缩处理。据了解,该站主要承担潘黄街道、盐龙街道及大市区部分板块的生活垃圾压缩处理任务,目前每日使用二级转运车6辆,转 运车次达25次,转运垃圾量约350吨。 "我们中转配备了生活垃圾压实器、专业除臭系统等多套先进设备,创新 ...
5124亿美元、超3000家!志合越山海 “数”里行间看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合作
央视网· 2025-08-28 03:15
贸易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额达5124亿美元 同比增长2.7% 是2018年青岛峰会时的两倍 [1] - 中国自其他成员国进口能源产品近900亿美元 占中国进口总额约五分之一 [4] - 中国向其他成员国出口机电产品2100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63% [4] 投资与产业合作 - 截至2025年7月中国对其他成员国各类投资存量超840亿美元 [5] - 中国企业在其他成员国设立企业超3000家 年均创造就业岗位超20万个 [5] - 合作领域从油气、矿产、加工制造等传统领域拓展至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 [5][7] 基础设施与供应链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1万列(截至2025年6月) 途经多数上合组织成员国 保障地区供应链稳定畅通 [4] - 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互联互通网络 [4] - 实施项目覆盖传统领域(油气、农业、基建)与新兴领域(新能源、绿色矿产、数字经济) [7] 合作成效与展望 - 贸易合作促进成员国工业化进程、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 [4] - 未来将推进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项目 助力各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互联互通 [7] - 增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7]
国网江苏电力:以“三色动能”赋能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网· 2025-08-28 02:43
核心观点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通过产业金、生态绿、协同蓝的"三色动能"战略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在产业集聚、绿色转型和电网互联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2][3] 产业金战略 - 江苏产业基础厚实 形成南京顶山—滁州汊河产业集聚区包含138家企业 [1] - 采用无人机与人工协同巡检模式 依托电力大数据提供能效服务 [2] - 推行零证办电服务 加强业扩服务时限管理 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和开工即送电 [2] 生态绿战略 -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达43.14兆瓦 年产生绿电5000万千瓦时 [1] - 开展春风送暖活动 组织供电加能效服务团队提供一对一能效诊断 [2] - 首创政企协同加网格覆盖模式 建成基层绿电服务网络并扩大绿证交易规模 [2] 协同蓝战略 - 长三角配电网实现跨省互通 最大可转供负荷约4000千瓦 [3] - 江苏电网有13条配电网线路与省外互联 累计开展跨省供电14次 [3] - 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办电服务专窗 将电网边缘地带转化为交汇点 [3] 区域发展影响 -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上海—苏州集群位列全球第五 南京集群首次进入前十排名第九 [1] - 三地供电公司对配电网实施互联互通改造升级 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 [3] - 通过全流程闭环专项能效服务模式精准掌握企业用能情况 定制降本增效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