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千里沃野有了“科技范儿” 各式各样的农业“黑科技”让秋收更添智慧
央视网· 2025-09-28 11:34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沃野流金。从江南水乡到塞北草原,从东南沿海到华北平原,广袤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丰收的背后离不 开科技的赋能,各式各样的农业"黑科技"让秋收更添智慧。今天的《关注观察》一起感受丰收里的科技范儿。 新疆阿拉尔:棉桃吐絮迎丰收 21米"钢铁翼"忙脱叶 眼下,新疆南部棉花生长正值关键的脱叶作业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拉尔市,当地运用大型智能机器人进行脱叶剂喷施,助力后 续棉花大规模机械化采收。 水肥精准"喂"板栗 无人机轻松"送"下山 智慧化、智能化带来的是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河北,板栗的生产实现了从精准化生长到高效率运输的转型发展。 在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的板栗科技示范基地里,一棵棵果实饱满的板栗挂满了枝头,经过林业专家测算,示范基地的板栗产量逐年增长, 今年亩产最高达到1000斤。板栗大幅增收得益于智能水肥控制系统的应用,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该系统可以实现水、 肥的精准施用,并能在手机终端进行远程操控。 板栗丰收了,无人机低空运输也来帮忙,有效解决了过去板栗"下山"全靠肩挑背扛的运输难题。 黑龙江抚远:打果机高效作业 助力蔓越莓采收 在位于黑龙江抚远市的蔓越莓种 ...
藏粮于技,大江南北奏响丰收“科技曲”
科技日报· 2025-09-28 09:47
金秋时节,大江南北遍野金黄,处处洋溢着丰收欢歌。从西北盐碱地改良示范区的由"荒"转"丰",到长 江三角洲新技术为水稻生产"撑腰";从华北平原人工智能(AI)株间除草机器人的应用,到祁连山南麓 食用菌供不应求……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农业生产每一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我国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藏粮于地、藏粮于 技,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为端牢中国饭碗注入了最坚实的底气,也描绘出了一幅动人的乡 村振兴图景。 科技点金,盐碱地成"新希望田" 如今,科技进步正为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增动力、添活力。 眼下,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南湖镇麻莲井村的盐碱地改良示范区,迎来由"荒"转"丰"的时刻。马铃薯种 植基地里,两台大型采收机平稳推进,饱满结实的马铃薯破土而出。 种植大户高万会满脸喜悦:"你们看这薯块,个头大、形态匀称,品相非常好。更可喜的是,内在品质 也过硬呢。" 地处河西走廊的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长期饱受盐碱化侵蚀之苦。 "我们采用有机硅新材料加有机肥方式,改良土壤。"大安市一盐碱地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董要东说,今 年,水稻长势非 ...
农业施肥“根治有道”,南林科研团队让科技扎根田野
扬子晚报网· 2025-09-28 09:17
赣州龙灵农场的农场主门写了感谢信:"刚开始我还担心这机器不好用,没想到团队一次次操作,效果一次比一次好。以前橙子有病害,个头小、口感 差,现在果个均匀,甜度高,客商都直接到园里收,再也不用愁卖了!" 这不是南林大科研团队首次通过科研助农。"根治有道"团队负责人石缘说:"我们就是想帮果农解决实际问题,现在全国5个省份28家果园都在用,未来还 要让更多果农用上这'省心技术',让果树长得好,果农挣得多!让科技扎根田野间,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甜子 校对石伟 南京林业大学"靶向根系精准施药机"进驻农场后,通过"精准诊断、靶向施药、成本可控"的技术落地,让这片千亩脐橙园焕发新生,不仅病害治愈率提升 至90%,年节省成本超115万元,还成功打响"绿色有机脐橙"品牌,成为赣南脐橙产区技术推广的标杆案例。 据悉,"靶向根系精准施药机"由南林大"根治有道"团队自主研制并完成田间验证,目标是让每一滴药剂都精准直达根部病灶。团队负责人石缘老师介绍, 传统撒施或灌根方式,容易受表层覆盖、雨水淋洗、土壤孔隙结构等因素影响,药剂难以到达关键根域。"根治有道"团队从源头改造作业链路:把"到哪 儿去、到多深、 ...
金色丰收季 创新促振兴——2025大北农集团丰收节在京启幕
新华网· 2025-09-28 00:50
活动概况 - 2025年大北农集团丰收节于9月23日在北京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开幕 主题为"创新强农 美好生活" [1] - 活动由大北农集团 中国农民研修学院 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专委会联合主办 大有谷集团承办 [1] 公司战略与成果 - 大北农集团创业32年来始终以"强农报国"为使命 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 [4] - 旗下大有谷平台持续构建全球高品质食品供应链 助力实现"农民增收 市民享优"愿景 [4] - 大北农在种业振兴 饲料研发等领域取得突破 推动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 [5] - 集团展现农业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实践成果 彰显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责任担当 [13] 行业合作与科技推广 - 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乡村振兴专委会推动创新技术深入田间地头 为现代农业注入新动能 [4] - 中国农民研修学院肯定大北农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引领作用 呼吁加强产学研合作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4] - 活动集中展示智能农机 数字农业等前沿技术 呈现农业科技新成果 [1][12] 产品展示与渠道建设 - 嘉年华设立"5F"主题展区 依托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沉浸式体验平台 [7] - 六大特色展区包括:大有谷系地理标志产品展区(盐田虾 五常大米) 农业科技创新展区 特色农产品展区 [12] - 特色农产品展区汇聚全国45家企业500余款优质农品 邀请三农达人现场直播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 [12] 未来发展重点 - 公司将继续聚焦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支撑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 [13] - 通过宠兰科技爱宠集市 农业教育文创街等互动区域为不同年龄段游客提供丰富体验 [12] - 活动持续至10月6日 实现线上线下共享丰收 [12]
海报|农机“黑科技”,带你感受智慧秋收的“丰”采
新华社· 2025-09-27 02:09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最美丰收时。从白山黑水到江南丘陵,从东海之滨到黄土高原,各式各样的农 机"黑科技",让秋收告别曾经的肩挑背磨、挥汗如雨。各具特色的科技赋能,让今天的秋收更添智慧、 更具"丰"采。我们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跟随这组海报"零距离"感受智慧秋收的科技范儿。 留 茬 采用轻量化割台、低损摘穗、模块 化智能监测技术,果穗损失率、含 杂率低,剥皮效率高。作业效率每 小时4至6亩,适配东北、西北、 云贵川渝等丘陵山区玉米摘穗机械 化作业需求。 新华社 球队版 能高效完成水稻、小麦、玉米、大豆 等多种农作物的收获作业,环境适应 性强。智能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可 完成机群集中作业。 凯华斯 直行碾压率仅为24%,显著提升再 生季产量。具备留桩高度自动调 控、升降底盘全姿调节、作业性能 在线监控等智能化功能,实现丘陵 山区再生稻机收减损。 新华社 I 精 准 球队版 UK THE 损 (效) 能高效完成甘蓝切割、自动输送、 集箱转运等连贯作业,还可与转运 车高效衔接,一小时可收5至8吨 甘蓝,适配规模化种植地块的集中 采收需求,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部华社 t first 【新闻网】 TH 碳 = 智 独创 ...
沃野金黄、瓜果飘香、渔获满仓铺展喜人“丰”景 “科技+”让农业向“智”而行
央视网· 2025-09-26 04:14
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两成左右,中稻收获过三成,玉米大豆过一成。其中,西南近六成,长江中下 游过两成,华南、西北近两成,东北、黄淮海零星收获。 内蒙古通辽:从"看天收"到"稳增收" 玉米新品种成增产提质密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国玉米种业创新发展,一些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成为秋粮增产提质的新密码。内蒙古通辽位于世 界三大黄金玉米种植带,眼下,那里的玉米即将迎来大规模收获。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看一看。 蒋纯喜种植的玉米品种名叫"中玉303",2024年开始在内蒙古东部大面积推广。去年蒋纯喜第一次试种了200多亩,今年又扩种了1400多 亩。 据了解,玉米最早起源于美洲,我国的玉米种质资源并不丰富。近年来,农业科技人员广泛考察,引进不同类型的玉米种质资源,反复试 验后有了很大突破。 内蒙古通辽:从田间到赛场 农民晒出"丰收王中王" 农民丰收节期间,一场特殊的比赛在内蒙古通辽市举行。种植户们带来自家今年刚刚丰收的农产品现场比拼。具体比的是什么?参赛选手 们又有哪些收获?一起去现场看看。 走进"赛丰收"活动的现场,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地测量西瓜、南瓜、螃蟹的重量。参加比赛的农产品有 ...
闯关港股上市的极飞科技:业绩快速增长,两年合计被罚超640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9-26 01:20
来源|贝多商业 9月25日,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极飞科技")递交招股书,报考在港交所上市,华泰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据贝多商业了解,极飞科技曾计划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于2022年5月终止。 根据早前招股书,极飞科技的定位为农业科技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研发、制造并销售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设备等在内的智能 农业装备和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此次报考港交所上市,极飞科技的定位则变更为"农业机器人公司"。据招股书介绍,极飞科技的主要产品包括农业无人飞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以 及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等。 具体而言,极飞科技于2021年11月递交招股书,拟在科创板上市。早前招股书显示,极飞科技原计划募资15.09亿元,将用于数字农业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广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 截至2025年6月30日,极飞科技的经销商网络在国内已经覆盖全国超900个县。同时,极飞科技通过分布在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对美洲、亚洲、欧 洲、大洋洲等进行覆盖。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极飞科技以10.7%和17.1%的市占率在世界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飞机行业分 ...
记者手记:科技扎根黑土地
新华网· 2025-09-24 01:53
金秋九月,又是东北大地丰收的季节。驱车穿行在辽宁的田间地头,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遍野的金黄,而是农田里忙碌的农机、空中嗡鸣的植 保无人机,以及各类精准监测的农业设备。科技,究竟如何在这片黑土地上扎根,又结出了怎样的硕果?在这个丰收季,记者找到了答案。 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土壤以沙土为主,过去常与"贫瘠"二字挂钩。"往年玉米亩产能达到一千斤,就算很不错了。"彰武县同心创 展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孙继刚回忆道。 辽宁省自2022年启动"头雁"培育项目以来,目前已累计培育"头雁"学员1900名。其中,有84名"头雁"被聘任为农民技术员,有430余名"头 雁"学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近日,辽宁省农科院展出的农业新品种。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摄 今年7月7日,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收割机在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受访者供图) 这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正在更大范围开花结果。多年来,辽宁省农科院已育成新品种1600余个,在辽宁省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700 余个,每年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辐射面积达3000万亩。 科技扎根,还需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四届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从绿色生物 ...
“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18
岁稔年丰,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充足底气。走进金秋的田野,感受丰收中国的斑斓色彩、大国 粮仓的殷实稳固。 品丰收味道 丰收是什么味道? 斗柄西指、虫鸣渐歇,从云贵梯田到秦岭山区,从黄淮海平原到东北黑土地,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籽 粒渐丰。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习近 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念兹在兹。 "十四五"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始终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4万亿斤。今 年,夏粮创下历史第二高产纪录;早稻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作物长势正常偏 好,夺取新一季丰收有基础、有条件。 政策更硬核——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党政同责考核持续发挥"指 挥棒"作用,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精准投向防灾救灾、促进稳产等领域……从 顶层设计到制度约束,政策举措集中发力,"米袋子"愈发牢靠。 "十四五"以来,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粮食播种面积连年保持增长,2024年31个 省(区、市)有26个省份增产,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74 ...
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12
斗柄西指、虫鸣渐歇,从云贵梯田到秦岭山区,从黄淮海平原到东北黑土地,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籽 粒渐丰。 岁稔年丰,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充足底气。走进金秋的田野,感受丰收中国的斑斓色彩、大国 粮仓的殷实稳固。 品丰收味道 丰收是什么味道? "中原粮仓"河南,种粮大户崔立伍剥开玉米苞叶,清甜扑鼻而来。 漯河市临颍县三家店镇崔庄村,站在自家地头,看着即将"定格"的丰收景象,崔立伍感慨:"这甜是拼 出来的!" 将近200亩地,一季麦子、一季玉米,今年崔立伍一直和旱情"赛跑"。 种夏粮,持续的高温少雨导致小麦灌浆期缩短,成熟期提前。"麦收不等人,光靠人工根本收不过 来。"崔立伍说,多亏镇里协调了10多台联合收割机"抢收","效率比往年高出一大截"。 种秋粮,旱情持续,正当崔立伍为玉米叶片因高温发黄打蔫忧心,河南打响"夺粮保卫战":农田里喷灌 设备昼夜不息;水库调水,把水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崔立伍地里的庄稼,"喝"上附近五里河抽上来的 水。玉米灌浆后期,田间布设滴管,细细水流带着可溶性肥料,把养分精准送到玉米根部。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习近 平总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