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时隔10年,A股出现重大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5:46
A股市场表现 - A股融资余额达到20122亿元,创年内新高,为2015年7月以来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 [1] - 上证指数收涨0.5%,报3665.92点,创年内收盘新高 [1] - 7月A股融资余额单月增加近1300亿元,8月继续活跃 [2] 杠杆资金流向 - 杠杆资金主要流入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有色金属、计算机等行业,其中电子、医药生物净流入超200亿元 [3] - 申万二级行业中,半导体、小金属、通信设备、化学制药、软件开发融资净买入额居前 [3] - 融资资金年内对顺周期板块和科技成长领域均有加仓,非银金融与计算机行业净买入占比达24% [3] - 个股层面,北方稀土、新易盛、胜宏科技、宁德时代净流入金额分别为30.75亿元、29.95亿元、21.30亿元、21.21亿元 [4] 市场情绪与资金结构 - 两融平均维保比例约为280.56%,较前一周上升3.4个百分点,处于近三年历史分位数92.46%的水平 [5][6] - 当前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略多于2%,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为10.55%,低于2015年峰值19.47% [7] - 本轮融资资金66%流向信息技术、工业、材料三大领域,半导体、算力、新能源等硬科技赛道占比超45% [8] 后市展望与投资逻辑 - 市场处于"资金驱动"向"盈利驱动"的过渡阶段,慢牛趋势有望逐步形成 [9] - 机构建议关注AI/算力、创新药、军工、有色等高景气板块,以及券商、保险等受益于居民资金入市的行业 [12] - 投资者可采取"哑铃型"策略,在科技成长与高股息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13] - 中长期建议同时关注A股和港股市场,把握科技股机遇 [13]
A股重大信号!融资余额时隔十年重回2万亿,杠杆资金流向何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2:48
杠杆资金流向 - A股融资余额达20122亿元创年内新高 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 [1] - 7月单月融资余额增长近1300亿元 8月继续活跃突破2万亿元 [2] - 单日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维持在10%左右 [3] 重点行业分布 - 电子 医药生物行业获杠杆资金净流入超200亿元 电力设备 机械设备 有色金属 计算机行业净流入均超120亿元 [3] - 半导体 小金属 通信设备 化学制药 软件开发为二级行业中融资净买入额居前板块 [3] - 信息技术 工业 材料三大领域吸纳本轮融资资金的66% 半导体 算力 新能源等硬科技赛道占比超45% [8] 个股资金动向 - 北方稀土 新易盛 胜宏科技 宁德时代分别获净流入30 75亿元 29 95亿元 21 30亿元 21 21亿元 [4] - 药明康德 江淮汽车等6只个股净流入额介于11亿至16亿元区间 [4] 市场结构特征 - 两融平均维保比例升至280 56% 近三年历史分位数达92 46% [5] - 当前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仅2% 融资买入额占比10 55%显著低于2015年峰值19 47% [7] - 融资资金投向转向高研发转化率企业 与2015年炒作并购重组概念形成差异 [8] 投资策略建议 - 科技成长估值修复受关注 重点布局AI应用 算力链 光模块等TMT方向及创新药CRO领域 [11] - 建议采用"哑铃型"策略 平衡科技成长与高股息配置 跟踪政策信号与外资动向 [12] - A股供应链企业与港股科技互联网平台形成互补 可协同把握科技股机遇 [13]
汇通能源:牵手“芯片教父”张汝京,以1.95亿元布局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
新浪财经· 2025-08-12 08:18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剥离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后 主营业务转为房屋租赁 物业服务及美居装修等轻资产业务 [3][4] - 公司通过子公司汇德芯源投资3000万元参与元禾璞华产业基金 布局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 [3] - 公司拟以1.95亿元总对价获得兴华芯7.43%股权 首次直接对半导体企业进行投资 [1] 投资交易细节 - 公司以4500万元受让绍兴芯兴持有的兴华芯1.82%股权 对应注册资本3000万元 [2] - 公司以1.5亿元认购兴华芯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 每股价格1.5元 [2] - 当兴华芯月交货量达到设计满产水平后 公司可按不高于2元/股价格继续增资或收购股权 [2] 标的公司情况 - 兴华芯成立于2022年11月28日 从事半导体光罩制造 2024年2月入选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 [1] - 兴华芯实际控制人为张汝京 曾创建中芯国际等多家半导体公司 [1][2] - 兴华芯2023年3月土地摘牌 12个月产出首张样片 2024年底进入生产 已实现40nm及以上全制程光罩研发与生产 [2]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兴华芯目前产能和销售处于爬坡期 营业收入尚处起步阶段 尚未实现盈利 [3] - 公司股票截至8月12日收盘报38.66元 跌幅5.20% 总市值约80亿元 [4]
汇通能源股权投资兴华芯 进军智能制造赛道
证券日报网· 2025-08-12 07:40
交易概况 - 公司拟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方式获得兴华芯7.43%股权 总交易对价为1.95亿元 [1] - 后续随着兴华芯产能提升 公司将继续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方式增持 [1] - 交易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公司账面资金充足 交易不会对资金状况造成重大影响 [1]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末货币资金达到14.6亿元 [1] - 主营业务包括房屋租赁、物业服务及美居装修等轻资产业务 [1] - 近年来有多处房产被征迁 [1] 战略布局 - 交易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规划 为奠定战略转型基础 [1] - 拟进一步增加在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的产业布局 [1] 标的公司情况 - 兴华芯成立于2022年11月 从事半导体光罩制造的生产制造企业 [1]
财通资管李晶的抗周期锚点:寻找定义行业的“万能接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06:3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娜娜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具身智能机器人流畅互动、AI终端设备百花齐放、大模型应用场景加速渗 透……这场全球瞩目的科技盛宴,生动诠释了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千行百业。 对于财通资管基金经理李晶而言,这场盛会不仅展示了AI应用的无限可能,更强化了她的投资信念: 真正的抗周期力量,往往蕴藏在连接不同产业、支撑多元场景的"万能接口"之中。 李晶相信,如同改变世界的晶体管,那些具备跨场景通用性、掌握共性底层技术、能够定义行业而非被 客户定义的"接口型"公司,才是科技投资中抵御波动、实现长期均衡收益的"抗周期锚点"。它们可能不 总是站在舞台中央,却如同无声的引擎,驱动着整个AI生态乃至更广泛科技领域的持续创新与繁荣。 目前,李晶共执掌三只基金,展现了较强的组合管理能力和中长期超额收益挖掘能力。 "从1到100,再从100到1" 深耕TMT等科技成长领域超16年的李晶,拥有7年卖方研究经验(曾任职于申银万国、民生证券),她 所在的团队曾于2010、2012年两度摘得新财富计算机行业第一团队桂冠。 彼时,一颗转向投资的种子在她心中悄然萌发。"研究终须落脚于投资,我希望见证研究成果转化 ...
汇通能源再出手:收购兴华芯部分股权,向硬科技领域探索转型
财富在线· 2025-08-12 03:50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拟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方式获得兴华芯7.43%股权 并计划随产能提升继续增持 [1] - 本次投资是公司首次直接对半导体行业实体公司的投资布局 [1][4] - 公司子公司汇德芯源投资3000万元参与元禾璞华产业基金 已于7月完成工商和备案变更 [3] 公司业务转型 - 公司前身为上海轻工机械公司 2006年转向风电领域 2019年发展房地产 2023年剥离地产业务收回6.16亿现金 [2] - 当前主营业务包括房屋租赁、物业服务及美居装修等轻资产业务 [2] - 公司多处房产被征迁 截至2024年末货币资金达14.6亿 [2] 标的公司概况 - 兴华芯成立于2022年11月 从事半导体光罩制造 其项目入选2024年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 [1]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张汝京博士 控股股东为绍兴芯兴 [1] - 2023年3月土地摘牌 12个月产出首张样片 2024年底进入生产 [5] 技术能力与产能 - 已实现40nm及以上全制程的光罩研发与生产 [5] - 经过半年产能爬坡 目前月产能已过千片 预计年底达到第一期满产 [5] - 规划二期生产线 满产后月产能将达到3000片 [5]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光罩是半导体前道材料第三大耗材 直接关系到芯片产品质量 [5] - 全球独立光罩市场集中度高 海外头部寡头垄断 国内面临先进光罩"卡脖子"难题 [5] - 投资符合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及国产替代政策导向 [6] 合作方背景 - 张汝京博士曾创建中芯国际、新晟半导体、青岛芯恩等半导体企业 [5] - 元禾璞华是深耕半导体领域10余年的专业投资机构 培育上市企业超50家 [3]
汇通能源: 关于对外投资暨签订投资框架合同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1 16:37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方式获得兴华芯7.43%股权,总交易对价1.95亿元,其中4500万元受让1.82%股权,1.5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1][2] - 交易估值按注册资本1.5倍计算,每股价格1.5元,未来若标的公司一期产线月交货量达满产水平,公司拟以不高于2元/股继续增资或收购股权[2] - 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需经公司董事会及标的公司股东会审议[1][2] 交易标的情况 - 兴华芯成立于2022年11月,注册资本16.5亿元,控股股东绍兴芯兴持股25.21%,主要业务为半导体光罩制造[5][6] - 半导体光罩是光刻工艺核心耗材,直接影响芯片质量,产业链覆盖IC制造、封装及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5] - 标的公司2024年Q4开始生产销售,目前处于产能爬坡期,尚未实现盈利[5][7] 交易对方信息 - 交易对手绍兴芯兴成立于2022年11月,注册资本2126.97万元,由张汝京控股,与公司无关联关系[3][4] - 绍兴芯兴注册地址为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咨询及信息服务[3] 交易影响 - 本次投资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不会对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7] - 交易不涉及管理层变动、关联交易或同业竞争[7] - 公司计划通过本次交易布局半导体和智能制造领域,推动战略转型[2]
科创综指年内上涨22%!资本市场“科特估”逻辑逐步深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8-11 12:51
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 2025年以来,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表现亮眼,科创板凭借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优势,成为本轮科 技股上涨的核心载体。 截至8月11日,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大幅领先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科创综 指、科创100、科创成长等指数近期更率先创造去年"9・24"以来的新高点。 上市公司及行业的成长性是估值的重要依据。以科创芯片指数重要成分股寒武纪、海光信息为例,凭借 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两家公司迎来业绩兑现。 寒武纪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已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盈利,库存规模亦攀升至近28亿元。 海光信息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关口,期末合同负债超30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2.4 倍,对日益旺盛的国内高端芯片市场需求形成了有效供给。 市场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科创板相关指数整体的上行行情,是资本市 场对"科特估"逻辑的积极投票,显示市场资金正坚定看好这片"硬科技"的"新蓝海"。 科创板成为本轮科技股行情的中流砥柱 自开板以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历经六年磨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攀 ...
科创板投资吸引力跃升 与投资者共享科技资产发展红利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12:49
科创板创新药企的股价表现也成为今年科技股行情中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科创新药指数自年初以来 涨幅已突破75%,是上证生物医药指数年内涨幅的3倍多;成分股百利天恒、特宝生物、艾力斯相对发 行价涨幅分别达到11倍、9倍和3倍。 资本市场"科特估"逻辑逐步深化 "改革、创新、出海、并购"多线并进的发展优势,让科创板公司始终保有强劲有力的成长动能,也为科 技资产定价提供更为丰富的估值锚。 本报讯(记者毛艺融)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与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然成为驱动经济增 长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 2025年以来,A股市场科技股行情表现亮眼,科创板凭借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的双重优势,成为本轮科 技股上涨的核心载体。 截至2025年8月11日,科创综指年内涨幅达22%,大幅领先沪深300、上证50、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 科创综指、科创100、科创成长等指数近期更率先创造去年9月24日以来的新高点,市场资金正坚定看好 这片"硬科技"的"新蓝海"。 科创板成为本轮科技股行情的中流砥柱 自开板以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历经六年磨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上市公 ...
科创板指数产品“百花齐放” 吸引长期资金加速配置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11:43
科创板指数产品发展现状 - 科创板指数达32条 构建覆盖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的多层次产品矩阵 [1] - 境内科创板ETF上市超80只 总规模超2500亿元 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 [1] - 吸引约200万投资者参与配置 [1] 指数产品结构与特征 - 科创综指为首只全面刻画科创板生态指数 覆盖科技产业链多个关键环节 [1] - 科创民企指数凸显民营企业占比超七成特征 [1] - 科创板专精特新指数反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六成特点 [1] 政策推动与规模增长 - 2024年"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57只科创板ETF 较政策前数量增加近两倍 [1] - 基金产品规模涨幅超60% [1] - 2025年6月底中长期资金配置科创板ETF规模超400亿元 保险和企业年金持仓占比增长迅速 [2] 投资配置偏好 - 中长期投资者对跟踪科创50指数的ETF配置意愿较强 [2] - 科创50ETF持仓市值和持仓户数连续五年实现正增长 [2] 行业投资热点 - AI/芯片/创新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持续火热 [2] - 指数产品成为锚定科技创新风口和抢占产业升级先机的重要渠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