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

搜索文档
重磅!白宫指责穆迪缺乏声誉
Wind万得· 2025-05-17 02:21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展望调整为"稳定",主要因政府债务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导致偿债成本激增 [1] - 穆迪是三大评级机构中最后一家剥夺美国AAA评级的机构,标普于2011年降级至AA+,惠誉于2023年8月取消AAA评级 [1] - 白宫和特朗普政府公开批评穆迪决定,指责该机构缺乏声誉,并质疑其在过去金融灾难中的沉默 [1] 美国财政赤字与债务问题 - 美国政府年度财政赤字接近2万亿美元,占GDP比例超过6%,债务规模已超过经济总量 [3] - 穆迪预计到2035年联邦赤字将扩大至GDP的9%(2024年为6.4%),债务负担升至GDP的134%(2024年为98%) [3] - 耶鲁预算实验室预测共和党新税收法案可能在未来十年增加3.4-5万亿美元债务,若条款永久化则2055年债务/GDP比达200% [4] - 美国财长贝森特承认债务问题不可持续,警告可能导致"信贷全面消失,经济突然停滞" [3] 美联储与经济数据 - 美联储计划未来几年裁员约10%,以配合政府精简政策 [5] - 美国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降至50.8,创历史第二低水平,短期通胀预期升至7.3%,长期预期升至4.6% [6] - 近75%受访者提及关税影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持续主导消费者经济看法 [6]
帮特朗普2.0算笔账,任内需要搞多少钱?中国为何能稳坐牌桌?
搜狐财经· 2025-05-17 01:20
许多人以为中美贸易战已经结束,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误解。5月12日,中美双方互相降低关税,虽然似 乎代表着贸易战谈判的突破,但这只是本轮贸易战的第一步,未来特朗普很可能会继续反复施压。 回顾2018年的贸易战,特朗普便已反复了三次,直到那时贸易战才接近尾声。2019年1月,在中美签署了 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时,市场一度乐观,认为贸易战即将结束。然而,仅仅四个月后,特朗普便再次加征了 关税。 为何特朗普会反复加码?他的背后逻辑是如何支撑的?为什么这次谈判仅一个月就迎来破冰,而上次则花 费了近十个月?以下通过数据解读其根本原因。 普的减税政策下,富人群体得到了相当的税收优惠,导致财政收入每年减少约2000亿美元。这使得赤字与 美债利息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财政赤字的增加直接推动了美债发行量的增加,进而带动美债利息上升。 如今,美国的美债总额已经从20万亿美元增加至36万亿美元,利息也从3000亿美元飙升至近9000亿美元, 远超特朗普1.0时期的水平。 与此相比,2020年疫情期间,美联储通过降息来应对经济衰退,尽管美债总额急剧增加,但由于低利率, 利息却几乎保持不变。特朗普面临的财政困境愈发严重,而美联储的加息政策让债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至Aa1,担忧政府赤字,美国股债汇盘后齐跌
搜狐财经· 2025-05-16 23:44
评级下调 - 穆迪将美国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 并将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 [1] - 此次下调意味着全球三大评级机构均已将美国评级调至AAA以下 [5] - 评级展望调整为"稳定"表明在Aa1评级下正负风险大致平衡 [9] 市场反应 - 纳指和标普500 ETF美股盘后下跌0.4% [1]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44%升至4.48% 涨幅扩大至5个基点 [1] - 两年期美债收益率涨4.5个基点至4.0037% [1] - ICE美元指数短线下挫约15点 [1] 财政状况恶化 - 美国政府债务与利息支付比例持续攀升 远高于同等级别主权国家 [6] - 预计联邦财政赤字将从2024年占GDP的6.4%扩大至2035年的近9% [7] - 联邦债务负担预计将从2024年占GDP的98%升至2035年的134% [7] - 2024年广义政府利息负担占总收入的12% 而Aaa级国家平均水平仅1.6% [8] 支出与收入失衡 - 福利类支出增长而政府收入维持平稳 导致赤字扩大 [6] - 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若延续 将额外增加4万亿美元结构性赤字 [7] - 预计2035年强制性支出将占政府总支出的78% 高于2024年的73% [7] - 联邦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例将从2024年18%升至2035年约30% [8] 信用优势 - 美国经济规模庞大 具有韧性和活力 [9] - 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带来融资优势 [10] - 人均收入高 增长潜力强 创新能力持续 [10] - 美元主导地位预计将在可预见未来保持 [10]
喀麦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计划的新担忧
商务部网站· 2025-05-16 15:47
IMF审查情况 - IMF工作组对喀麦隆进行第八次ECF-EFF和第三次RSF计划审查 评估经济表现与财政政策 重点关注财政赤字 债务可持续性和公共财政管理 [1] - IMF质疑喀麦隆在量化与结构性指标上的滞后进展 特别指出2024年财政赤字反弹至0.8% 偏离中期预算框架设定的0.4%目标 [2] 财政问题分析 - 财政赤字恶化主因是预算外支出超支 导致应付账款激增 2024年12月应付账款达6798亿中非法郎(11.33亿美元) 较10月增长5.2% [2][3] - 石油收入下降与安全危机加剧支出压力 西北 西南和极北大区安全危机被归咎为财政失控原因 [3] 债务与改革挑战 - 喀政府2024年发行3350亿中非法郎(5.58亿美元)债券清偿内债 但债务清偿效果有限 [3] - 结构性改革滞后 包括国企改革(如SONARA炼油厂停产) 私营部门发展和金融领域整改 可能影响新计划谈判 [3]
海证期货:多重因素制约,黄金短期难以突破
期货日报· 2025-05-16 00:48
回溯市场脉络,4月初"对等关税"政策调整阶段,全球投资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下降,黄金市场遭遇明显 抛售压力。4月9日,美国经济下行压力与贸易摩擦加剧,引发市场对美国偿债能力的担忧,庞大且持续 扩张的债务规模开始面临市场审视。在此背景下,4月7日至4月11日,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美国国债市 场出现逆转,长期美债价格在三个交易日内累计最大跌幅达8.7%,充分反映全球投资者对市场预期的 转变。受此影响,黄金避险资产属性再度凸显,4月9日至4月22日期间,市场配置需求激增,推动黄金 价格显著上扬。 随着贸易局势的发展,金融体系潜在风险与政策制约因素逐步显现。4月底,市场情绪趋于稳定,黄金 价格也随之回归理性区间。后续贸易关税谈判持续推进,随着超预期信号的出现,黄金价格延续下行趋 势。从当前市场格局研判,短期内黄金或难以形成单边趋势性突破。 黄金市场未来上行空间的拓展,高度依赖美国贸易、经济及财政赤字等领域的风险演变态势。一旦这些 领域出现系统性风险,并伴随风险外溢效应的产生,将形成驱动黄金价格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的核心动 力。 回溯美国财政数据,自2020年起,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呈现加速扩张态势。2024年,美国联邦赤字规模达 ...
【环时深度】计划难产,美国离成立主权财富基金有多远?
环球时报· 2025-05-15 22:49
美国主权财富基金计划 - 特朗普政府要求财政部和商务部在90天内提交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计划,但部分内容被白宫拒绝,短期内难有显著进展 [1][3] - 计划需包含融资机制、投资策略、基金结构和治理模式建议,并评估法律问题 [3] - 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基金可能在12个月内成立 [3] 基金规模与资金来源 - 特朗普提议基金规模应接近或超过2万亿美元,超过目前全球最大的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1.743万亿美元) [4][7] - 资金来源可能包括关税收入 [4] - 2024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1.83万亿美元,贸易逆差为9184亿美元 [4] 潜在投资方向 - 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制造业及医学研究 [4] - 可能用于收购TikTok [5] - 可能建立国家战略比特币储备 [5] - 推动对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等关键地区的"收购"进程 [5] 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现状 - 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资产超过13万亿美元,相当于德国、日本和印度GDP总和 [6] - 主要投资政府债券、股票、房地产,近年关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电动汽车 [6] - 资金来源包括国家预算盈余、自然资源收入、银行储备及外汇储备 [6] 全球主要主权财富基金 -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规模1.743万亿美元,2023年利润2130亿美元 [7] -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位居前列 [7] - 阿布扎比投资局规模1.11万亿美元,科威特投资局规模9690亿美元 [7] 美国地方主权财富基金 - 全美23个州设立地方主权财富基金,总规模约3320亿美元 [8] - 阿拉斯加永久基金规模796亿美元,每人每年可领取约1700美元股息 [9] - 亚拉巴马州信托基金利用能源公司特许经营费资助公共项目 [9] 潜在战略意义 - 可稳定财政、提升经济竞争力、增强全球竞争力、减少对外国投资依赖 [10] - 投资重点建议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可再生能源、关键矿物开采和半导体等行业 [11] - 可能成为"美国经济外交的有力工具",用于建立战略伙伴经济联系 [11][12]
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中国经济动能强劲 助推股市稳步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5-15 17:36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正式发布,中美双方同意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14日, 中美双方正式调整了关税政策。 从需求端看,美国一季度个人消费支出仍维持1.8%的增长,虽然看似保持韧性,然而消费结构已显现 明显分化——医疗保健、住房等刚性需求推动服务消费增长1.63%,而耐用品消费则下滑0.65%,特别 是汽车等大额支出显著收缩。联邦基金利率维持4.5%高位的压制,印证了信贷成本攀升对大宗可选消 费的挤出效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增长主要依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效应支撑,奢侈品消费虽保持增长但仅集中在高 净值群体,大众消费已现疲态。在此背景下,随着信用卡违约率攀升和超额储蓄耗尽,中产阶级实际购 买力面临双重挤压,较为明显的反映是消费者信心指数已创下近三年新低。"这意味着,美国经济或将 从'抢进口'带动的浅衰退转向由内生性消费收缩主导的深度调整。如此一来,美联储将陷入两难局面, 一边是经济衰退的压力,另一边是外贸政策不确定带来的通胀漩涡。"杨博光说。 在财政政策方面,杨博光认为,尽管由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取得的成绩显示,财政支出 同比增速有所下行,财政赤字也呈现下降趋势,但2025 ...
曾看好特朗普削减赤字,市场老兵“很沮丧”:或许只有来一场债券崩盘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15 00:21
美国财政赤字与债市风险 - 资深市场分析师Stephen Jen警告,可能需要美国债市崩盘(如收益率突破5%)才能迫使政府正视赤字问题,此前他对特朗普政府控制赤字的乐观预期已转为悲观 [1] - 2022年英国特拉斯政府因激进减税引发债市抛售(收益率飙升150基点)导致垮台,Jen认为美国可能面临类似危机 [1] - 特朗普政府当前减税计划与支出削减不匹配,国会新一轮减税或使债务增加3.3万亿美元,2034年赤字占比将超GDP的7% [2] 美国财政现状数据 - 美国近两年赤字占GDP比例超6%(2023年6.2%,2024年6.4%),非战争/衰退时期属异常高位 [2]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因债务担忧逼近5%,反映市场对长期偿债能力的恐慌 [3] 政策与市场反应 - 共和党拟7月初通过减税法案,但预算委员会测算其将显著加剧债务负担 [2] - Jen质疑政界与公众对债务危机的认知滞后性,认为需市场剧烈波动才能触发政策调整 [2]
大涨背后的裂痕:今夏美国再现股债汇三杀?
搜狐财经· 2025-05-14 04:44
政策组合与财政赤字风险 - DOGE政策旨在削减开支而关税政策旨在增加财政收入 这些政策协同工作以允许在不显著增加财政赤字的情况下实施更大规模减税[5][6] - DOGE和关税政策实施导致快速反转 虽然对风险资产积极但暗示最终版减税法案可能导致比预期更大的财政赤字[6] - 减税推进加剧市场对债务忧虑 当前美国期限溢价处于高位且历史显示溢价飙升可能持续较长时间[7] 外国投资者需求与市场阻力 - 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需求仍是阻力 这进一步增加了市场风险[7] - 财政赤字扩大可能引发另一轮期限溢价飙升 同时经济数据疲软可能开始显现[8] - 劳动力市场数据进入季节性疲软时期 5月报告可能显示近期政策负面影响 而中国关税率下降减轻通胀风险[8] 夏季市场风险与资产表现 - 夏季可能出现"减税+就业数据恶化"组合 导致美联储政策重新定价为更偏鸽派 市场对2025年降息预期从100基点调整至略高于50基点[8] - 美股下跌和美债收益率上升组合对美元负面 结合美联储降息预期对美元造成双重打击 可能推动欧元兑美元向1.20迈进[9] - 美国科技股持续走高但美债收益率逼近高点 美元无视美股和利率上涨反而下跌 显示市场裂痕已出现[9]
高盛 :人民币走强,台币暴涨,下一轮异动的又是哪个
智通财经· 2025-05-13 13:20
台币暴涨与亚洲汇市震荡 - 5月初USD/TWD连续两日暴跌7-8%,创历史波动纪录,引发亚洲整体汇率波动放大 [1] - 中国台湾央行称台币升值主要由出口商集中结汇推动,未受美方施压 [1] - 股市资金流入与VaR冲击(风险值波动)进一步强化台币升势 [1] 台湾寿险机构美元资产配置 - 台湾寿险机构持有约7000亿美元海外资产,占其总资产的61% [5] - 尽管台币升值和对冲成本上升挤压利差,但美债仍是稀缺的长久期资产,短期内不太可能抛售美元资产 [1] - 外汇准备金消耗殆尽或将促使其提高避险比例,但整体资本充足率仍远高于监管要求 [1] 亚洲货币潜在异动焦点 - 台币(TWD)与马币(MYR)因高比例美元存款且出口结汇潜力大,有望继续受益 [2] - 韩元(KRW)因与USD/CNY高度联动,在美元及人民币下行趋势下具补涨空间 [2] - 新加坡元(SGD)受益于央行资产多元化配置与AAA信用评级,长期表现坚实 [2] 人民币与港币走势 - 人民币将稳中趋强,高盛将USD/CNY12个月预测下修至7.0 [2] - 港币维持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偏强一端,金管局连续注资导致结余大增至1740亿港元 [2] 其他亚洲货币表现 - 印度卢比(INR)承压于印巴局势紧张及印度央行或重启外汇储备积累 [2] - 印尼盾(IDR)被低估,财政赤字风险可控、油价走低减少补贴支出,有望补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