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仙桃在重庆举行招商推介会,20个项目签约投资额达105.7亿元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08:31
招商活动概况 - 仙桃市在重庆举办招商推介会 吸引200多名楚商及重庆火锅产业链代表参与[1] - 会议旨在展示仙桃发展潜力并推动楚商回乡投资 共签约20个项目 计划投资总额达105.7亿元[3] - 仙桃市处于战略机遇集聚期、产业升级窗口期等"五期叠加"关键发展阶段[1] 产业投资领域 - 签约项目覆盖智能制造、新能源、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 - 农业特色产业中仙桃黄鳝表现突出 与重庆两江生态渔业等渠道商签订意向协议[4] - 数鲜云冻项目计划9月在张沟投产 目标3年内实现5亿元产能并拓展海外市场[4] 企业合作动态 - 湖北星瀚科技认可仙桃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实力 重点关注电驱动系统与智能制动领域[5] - 云南竹之源食品选择落户仙桃 主要因区位优势突出及食品相关手续办理高效[5] - 重庆两江生态渔业计划在郭河建设基地 通过湖北强农食品存养实现错峰销售[4] 政府支持措施 - 仙桃市承诺秉持"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服务理念 提供优质企业服务支撑[2] - 通过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等部门现场推介 展示农业、文旅等领域投资机遇[3] - 未来将加强楚商沟通协作 优化营商环境并落实政策支持签约项目落地[5]
双星新材(002585.SZ)发布2025年中报:持续聚焦高价值领域 MLCC离型膜收入同比大增144.4%
新浪财经· 2025-08-28 03:5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49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 [1] - 经营业绩承压主要受产品销售价格周期性波动及新项目转固等因素影响 [1] MLCC离型膜业务突破 - MLCC离型膜销售量同比增长118.6%,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4.4% [1] - 高平滑度离型膜在微容科技完成导入并批量替代进口品,打破日韩企业垄断 [2] - 通用级离型膜在微容科技、三环集团实现稳定批量供货,在村田、三星、太阳诱电等国际客户处于验证和批量供应阶段 [2] - 一期产能规划5亿平米将于年内完成,未来整体项目规模达20亿平米 [2] 行业环境与政策导向 - 国家反内卷政策持续推动,包括防止恶性竞争、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等 [3] - 反内卷政策有望缓解BOPET行业供需失衡与价格压力,加速国产厂商向高端化升级 [3] - 2025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预估达311.5亿元 [2]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06亿元,新增专利申请39件、授权专利15件 [3] - 实现新产品持续开发量产10项,包括复合集流体材料等重点项目专利获批授权 [3] - 2025年7月入选"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榜单 [3] 新产品与产业布局 - 载体铜箔产品在研发与技术创新层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已获得初次客户认可并即将落实第二笔采购合同 [4] - 产品覆盖60多个系列、100多种产品和500多个规格,涵盖光学材料、节能窗膜、新能源材料等五大领域 [4] 发展前景 - 公司凭借MLCC离型膜产能释放和技术创新,有望抓住行业反内卷政策及产业升级机遇 [4] - BOPET行业产能增速逐渐放缓,在政策刺激下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
临平:听烽火烙印与产业新城的双重交响
杭州日报· 2025-08-28 02:49
历史事件与纪念设施 - 1938年2月18日日军制造乔司大屠杀导致1360余名平民遇难和7000余间房舍被毁 [2] - 1941年当地建立戊寅公墓(千人坑)以收敛遗骸 [2] - 2015年实施综合保护工程修缮公墓、保庆桥、凉亭并新建遇难同胞纪念馆 [3] - 纪念馆基地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及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 - 20世纪90年代起依托地理优势发展小型服装加工成为杭派女装核心腹地 [4] - 2021年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构工业用地和耕地为都市田园项目 [4] - 通过环境专项治理打造生态水系并腾退低效企业为算力小镇、艺尚小镇等新经济载体腾挪空间 [4] - 产业升级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形成本地居民与外来建设者共同发展局面 [4]
李哥庄的“头”部产业链(神州看点·小物件里探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8-27 22:19
行业规模与地位 - 全球每三顶运动帽就有一顶产自李哥庄镇 年产量近5亿顶 产值约35亿元 [1] - 产品远销欧美 日韩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全镇共有400余家制帽企业及200余家配套企业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2家 [2] - 全镇12万人口中有30%从事制帽业 [2] 生产与技术能力 - 通过5G+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传统制帽工序压缩至8小时完成 良品率提升至99.6% [1] - 绣眼 合衬等60%关键工序已实现自动化 [2] - 智慧共享工厂配备130余台智能设备 可替代人工完成18道工序中的10道 [3] -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使总体生产成本降低约30% 生产效率提升约4倍 [3] 产业链发展 - 制帽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85年成立首家制帽企业 3年成为行业龙头 [1] - 完善的产业配套具备低成本 高品质 短工期的显著优势 [2] - 形成从进料 绣花 制线 帽盖 帽扣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1] 标准化与创新 - 主导编写六片运动帽轻工行业标准 实施后产业产值提升20% [5] - 从原材料采购 生产工艺到质量检测建立完整标准体系 [5] - 采用数码印花技术替代丝网印花 成本更低品质更高且满足个性化定制 [3] 订单与交付能力 - 单批欧洲订单达3万顶运动帽 要求5天交付 [1] - 数字化排产系统自动协调7家配套企业联动生产 [1] - 年出口各式帽子超1100万顶 [1]
把握中国经济的新变化与新机遇(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27 21:48
区域发展新机遇 - 重庆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92.3万人次,同比增长77.2% [1] - 河南上半年消费增速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2] - 湖北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分别增长5.9%和5.6% [2] 产业升级与出口表现 - 河南出口增长38.8%,其中机电产品增长59.8%、汽车出口增长65.7% [3] - 湖北出口增长38.5%,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增长1.1倍 [3] - 安徽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崛起,河南郑州通过微短剧产业形成"竖店"品牌 [4] 消费新趋势与市场潜力 - 柔性制造模式兴起,冰箱企业可同时组装200多台不同型号产品 [4] - 90后、00后网络购物使用率分别达95.1%和88.5% [6] - 中国14-35岁青年群体规模达4亿人,持续释放新消费潜力 [6] 经济结构调整与创新驱动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流动,中西部战略腹地发展潜力被激活 [1][3] - 产业追"高"向"新"成为后发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路径 [1][4] - 新供给与新需求形成共振效应,为经济迭代升级注入内生动力 [6]
牛市还在吗?大跌之下,暗藏生机
搜狐财经· 2025-08-27 14:44
上证指数在逼近4000点关口时出现回调,截至8月27日收盘,沪指跌1.76%报3800.35点。市场情绪骤然 降温,投资者们面面相觑:牛市还在吗? 数据显示,自4月低点以来,A股累计涨幅仅20%左右,远未达到典型牛市70%以上的涨幅阈值。历史告 诉我们,此刻的调整不是终点,而是市场健康成长的必要过程。 一根中阴线划破连日上涨的曲线,市场骤然安静。这不是恐慌的时刻,而是观察市场真谛的绝佳窗口。 市场调整是去伪存真的过程。当潮水退去,才能看清谁在裸泳。大跌挤压投机泡沫,价值投资重获主 导。 2015年牛市期间,市场经历了17次单日跌幅超过3%的调整,但每次调整后,优质标的都率先反弹并创 出新高。当前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分化加剧,调整反而加速这一健康进程。 从资金结构看,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等长期投资者占比持续提升,他们对市场波动的容忍度更高,更注 重长期价值。这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压舱石。 市场脉络:为何发生大跌? 大跌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从技术面看,连续出现的缺口和中阳线积累了获利回吐压力。4000点不仅是 整数关口,更是心理防线,市场行进至此,自然产生震荡。 资金流动数据支持这一判断。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出,但本 ...
中国四大巨头,加起来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
虎嗅APP· 2025-08-27 13:37
中国钢铁行业产量与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 占全球总产量53.38% 连续5年成为十亿钢铁大国 [4] - 全球粗钢产量TOP10企业中 中国钢企独占6席 [4] 中国钢企盈利能力的挑战 - 中国最赚钱的四家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024年净利润总和不及日本制铁一家 [4] - 宝钢股份净利润3.02亿元 南钢股份净利润16亿元 中信特钢净利润22.61亿元 华菱钢铁净利润20.32亿元 [6] - 日本制铁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合人民币164亿元 [6] 日本钢铁产业发展历程 - 日本钢铁产业在1946~1973年间爆炸式增长 1973年产量达1.19亿吨 [11] - 日本制铁经历多次合并重组 2019年由新日本制铁更名为日本制铁 [11] - 日本钢铁企业曾经历产能过剩阶段 2018年出现严重亏损 [7] 日本钢铁企业扭亏为盈的策略 - 深度介入铁矿石资源投资 与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签订长期供应协议 [17] - 关停4座高炉 调整生产线 员工规模从1992年3.73万人减少至2015年1.43万人 [19][20] - 人均粗钢产量从约677吨/人提升至约2000吨/人 [20] - 优先生产高附加值钢材 如电工钢、镀锌板、镀锡板等 [17][21] - 2020年日本特殊钢产量占比20.96% 中国仅12.31% [25] - 与客户协商提高长期协议钢材价格 [25] - 2019财年亏损4061亿日元 2020财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13亿日元 2021财年利润达8409亿日元 [26]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出口钢材1.107亿吨 平均价格755.4美元/吨 [29] - 呈现"量增价跌"态势 出口量增长但总金额下降 [31] - 严重依赖进口铁矿石 2024年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2.37亿吨 平均价格106.9美元/吨 [31] - 铁矿石前三大来源国为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 [31] 中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举措 - 宝武集团参与西芒杜铁矿项目 预计提高高品位矿石自给率3%~5% [33] - 成功突破技术壁垒 生产LNG船用殷瓦钢、圆珠笔钢、航母甲板钢等高附加值钢材 [33] - 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 帮助钢铁企业转型 [33]
【广发宏观王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降幅收窄,三季度末预计小幅转正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8-27 13:26
工业企业营收表现 - 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当月同比增长0.9%,与5-6月的1.0%基本持平,呈现小幅震荡特征 [1][6][7] - 前7个月营收累计同比增速为2.3%,略低于上半年的2.5% [1][6][7] - 4-7月营收累计同比连续4个月小幅放缓 [7] 工业企业盈利趋势 - 7月利润总额当月同比下降1.5%,较6月的-4.3%降幅收窄2.8个百分点 [1][7][8] - 前7个月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下降1.7%,与上半年的-1.8%基本持平 [1][7][8] - 利润同比趋势呈现1-4月上行、5月大幅回调(-9.1%)、6-7月连续修复的特征 [1][7][8] 盈利驱动因素拆解 - 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季度末较高,呈现波动特征 [1][10] - PPI同比在6-7月处于年内低位,价格单边放缓 [1][10] - 利润率6-7月明显好转,1-7月每百元收入中成本同比增加0.24元,增幅低于1-6月的0.26元 [1][10] - 毛利率由6月的-1.3%转为7月的0.1% [1][10][11] - 1-7月营收利润率为5.15%,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10] 行业利润表现分化 - 前7个月利润正增长行业包括:有色采选(39.1%)、黑色冶炼(5175.4%)、交运设备(36.8%)、废弃资源利用(22.9%)、电气机械(11.7%)、计算机通信电子(6.7%)等 [2][14][15] - 利润降幅最大行业集中在:煤炭(-55.2%)、黑色采选(-36.2%)、家具(-23.1%)、造纸(-21.4%)、纺织服装(-12.9%)等 [2][16] - 采矿业利润同比下降31.6%,制造业和公用事业分别增长4.8%和3.9% [14] 7月行业边际变化 - 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当月同比由6月的-5%回升至36.9%,其中黑色冶炼和石油炼焦扭亏为盈,非金属矿制品利润同比由-26.7%收窄至-6.7% [3][17][18] -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当月同比由-4.7%回升至-1.7%,食品制造和家具利润达到两位数增长 [3][17][18] - 中游制造保持快速增长,计算机通信电子增长30%,交运设备增长24.8%,航空航天器、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等增速均在20%以上 [3][17][18] 库存与资产负债状况 - 7月末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4%,较6月末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呈现去库特征 [4][20] - 实际库存同比大幅回落0.7个百分点 [4][20] -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5.7%为年内最低增速,季调环比0.38%仅高于4月关税冲击时 [4][20] - 资产负债率57.9%持平前值,同比上行0.2个百分点,负债同比增长5.1% [4][22] 季度展望与市场影响 - 三季度利润增速大概率好于二季度,8-9月基数较低(算术平均-22.5%),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5][25] - 三季度末利润累计增速可能小幅转正,2022-2024年利润年增速均为负增长(-4.0%、-2.3%、-3.3%) [5][25] - 万得全A指数较去年底上行20.6%,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2个基点 [5][25]
中炬高新: 中炬高新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3:10
公司核心业务与行业定位 - 公司核心业务为调味品生产销售,2025年上半年调味品板块销售收入达20.98亿元,占整体业务主导地位[3][5] - 公司调味品业务涵盖酱油、鸡精鸡粉、食用油等10余个品类,其中酱油销售额占比65.12%,鸡精鸡粉占比12.82%,食用油占比5.46%,其他调味品占比16.60%[5] - 公司拥有中山和阳西两大生产基地,整体年产销量超70万吨,多品类发展格局逐步形成[5] 财务表现与经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32亿元,同比下降18.58%,主要因调味品收入下降及主动优化供货策略实施去库存[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亿元,同比下降26.56%,基本每股收益0.33元/股,同比下降26.17%[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0亿元,同比下降54.36%,主要受收入下降影响[14] - 货币资金8.3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93%,交易性金融资产5.43亿元,增长304.68%,主要因购买银行理财产品[15] 行业发展趋势与竞争环境 - 调味品行业朝健康、高端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有机、低盐等创新产品比例攀升,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紧密[4] - 行业面临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新进入者及外资品牌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公司需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以实现差异化[17] -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公司房地产项目位于岐江新城核心区域,未来土地价值提升潜力显著[5] 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 - 公司主打厨邦品牌,2025年品牌价值达292.89亿元,连续6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主打中高端市场[9] - 上半年签约谢霆锋为品牌代言人,通过央视广告、社交媒体等多平台共振策略提升品牌形象[8] - 推出厨邦减盐30%特级生抽、沃集鲜有机酿造料酒等健康产品,并针对餐饮定制开发厨邦丸滑生抽等新品[12] 渠道拓展与营销网络 - 经销商数量达2,799个,净增245个,区县开发率86%,地级市开发率97.9%,实施"一户一策"客户分级管理模式[13] - 线上业务核心品类增速超60%,打造十余款线上专供产品,积极适应即时零售快速增长趋势[13] - 海外业务通过本地化营销和团队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为海外拓展提供保障[9] 研发与技术实力 - 公司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及国家认可委认定实验室,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0余项[11] - 截至报告期末拥有国家授权有效专利232项,在有机、减盐、高温瞬时灭菌等技术领域深入研究与应用[11] - 研发团队由高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等组成,强化与采购、生产、营销等部门联动确保效益最大化[11] 重大项目建设与投资 - 阳西生产基地累计投资15.59亿元,中山厂区技改扩产项目累计投资6.79亿元,孵化集聚区项目累计投资1.56亿元[16] - 报告期内终止2021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原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79.3亿元[21] 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 - 董事会完成换届选举,黎汝雄当选董事长,余健华任副董事长[17][18]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因部分激励对象离职及业绩考核未达标,回购注销423.12万股[19][22] - 公司于2025年7月实施2024年度现金分红3.25亿元,占2024年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36.44%[17]
上半年研发累计投入1.06亿元 电科芯片锚定“自主可控”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战略
证券日报网· 2025-08-27 12: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8亿元同比下降8.53% [1] - 产品毛利率33.69%较上年同期31.00%提升2.69个百分点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2.24万元同比下降78.05% [1] - 其他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30.27% [1] 研发投入 - 研发累计投入1.0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3.74%同比提升3.48个百分点 [1] - 研发资金重点投向卫星通信与导航 安全电子 工业控制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2] - 突破高集成度多模卫星通信收发链路设计及低杂散设计技术 [2] - 布局多波束相控阵收发芯片 高性能毫米波变频芯片等套片解决方案 [2] 技术突破 - 开发双模语音卫星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产品 [2] - 突破毫米波多波束集成技术及低功耗设计技术 [2] - 拓展高压非隔离栅驱动芯片覆盖40-600V宽工作电压范围 [2] - 研发适用于GaN SiC等第三代半导体驱动的隔离栅驱动系列芯片 [2] 产品应用 - 形成上千款系列化方案化集成化的单片和模块产品 [3] - 产品覆盖卫星通信与导航 蜂窝与短距通信 能源管理等细分领域 [3] - 子公司北斗三号短报文卫星通信SoC芯片获2025中国创新IC突破奖 [3] 行业前景 - 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11.2%达7009亿美元 [4] - 2026年市场有望增长8.5%达7607亿美元 [4] - 增长动力来自人工智能 高性能计算 5G和物联网技术推动 [4] 发展战略 - 实施自主可控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战略 [4] - 聚焦高端芯片设计能力与特种工艺制造核心技术 [4] - 致力于打造全场景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