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晶科能源姚臣谌:ESG会从“成本中心”重塑为“利润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0:57
行业背景与共识 - 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和"巴黎协定""双碳目标"推动绿色能源转型成为共识,"新三样"在此背景下爆发成长 [3] - 光伏行业通过技术创新使系统平均成本过去10多年下降超过90%,推动净零转型从口号变为可能 [3] 企业ESG战略与实践 - 光伏企业经营业务本身即是对地球和人类最大的ESG,可持续经营方式可将业务发展与ESG目标结合形成商业向善的力量 [4] - 晶科能源作为首个加入RE100的光伏企业,2023年底通过"近期、远期、净零"减碳目标审验,绿电使用比例从不足20%提升至超过50%,绝对值增量过去5年超10倍 [4] - 部分企业已完成ESG认知跃迁,将其从"成本中心"重塑为"利润中心"并获益 [4] 能源企业ESG发展路径 - 需强化认知迭代能力,将技术创新与ESG共同纳入核心竞争力体系以避免错失转型窗口 [5] - 需夯实技术与数字化基础,缩短研发到产业化周期,通过AI和数字化实现ESG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以支持决策 [5] - 需构建ESG生态能力,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并参与标准制定、技术服务等以融入全球绿色治理 [5]
深石资本张天:消费侧新能源资产正成为机构配置“新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0:53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联动 - 绿色转型是投资的核心目标和定性衡量手段 技术创新是实现转型落地的工具 两者与ESG呈"齿轮式联动"关系 [1] - 投资决策中最重要的维度是绿色转型潜力 直接影响最终投资收益率和效果 [4] - ESG表现在资本端估值和认可中起重要作用 [4] 深石资本投资策略 - 专注于城市碳中和转型的投资 运营和资产管理 强调ESG兼具社会价值与资本价值 [4] - 当前资产类投资更倾向成熟技术 前沿技术商业化需要孵化场景 [4] - 以深圳大梅沙"生物圈三号"项目为试验田 落地整合波浪能 生物质循环等前沿能源技术 [4] 新能源资产发展趋势 - 消费侧新能源资产如碳中和园区带动的光伏 储能 充电设施将成为主流资管平台大类配置重要组成部分 [5] - 中国已形成数万亿级新能源资产 消费侧资产市场化和交易化属性凸显 [5] - 新能源资产数字化 信息化水平高 可与区块链技术结合 实现数据可追溯 不可篡改 [5] - RWA等区块链金融创新有望助推新能源资产发展 深石资本探索将碳中和园区资产通过RWA形式实现多元化融资 [5]
上海惠企政策成效如何?欢迎订阅《澎湃城市报告》第26期
搜狐财经· 2025-08-19 10:41
惠企政策研究 - 上海政府日益关注惠企政策成效和影响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调研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使用者 [5] - 研究涵盖政策制定、执行和反馈三方面 分析政策基本内容、构成、性质及客观影响 [5] - 调研政策信息传递和实施执行过程 涉及政策制定部门、"随申兑"平台、园区/楼宇及服务中介角色 [5] - 基于问卷和企业调研呈现使用者对政策及执行的看法、感受和评价 [5] 北外滩商圈发展 - 北外滩商圈是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 与外滩和陆家嘴形成"黄金三角"之势 [9] - 定位为"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和上海"中心辐射"新引擎 经历从产业功能区向中央活动区转型 [9] - 访谈34位消费者包括游客、本地居民、白领和商务人士 了解消费需求和满意度评价 [9] - 结合"七普"数据和POI分析商圈业态特点及问题 采访管委会及学者提出能级提升建议 [9] 绿色航运转型 - 上海推进绿色燃料认证服务和国际合作 增强国际绿色航运燃料市场影响力 [12] - IMO于2025年4月批准全球航运净零排放法规 首次将强制性减排目标与温室气体定价结合 [12] - 上海港作为全球集装箱年吞吐量最大港口 是绿色航运走廊建设重要节点 [12] - 2025年5月至7月采访能源、船舶、航运、金融等领域专业人士 讨论航运绿色转型 [12] 研究报告背景 - 《澎湃城市报告》于2022年8月创刊 坚持"真问题,深研究"的原创研究产品 [15] - 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 采用调研方式用"脚力、脑力、笔力"完成报告 [15]
东方证券绿色金融研究院顾高臣:金融是ESG建设的“润滑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9:41
核心观点 - 金融在绿色转型、技术创新与ESG建设中扮演"润滑剂"和"加速器"角色,通过引导资金投向绿色产业和技术创新实现价值增值 [1] - 当前绿色金融产品主要覆盖传统能源转型和成熟新能源项目,但对前沿技术方向覆盖不足 [2] - 用户侧绿色低碳转型将带来更多市场机遇,政策发力点正从能源供给侧转向需求侧 [2] 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 - 绿色转型为技术创新指明方向并创造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则为绿色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1] - 资本市场自"十四五"以来持续优化政策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融资 [1] - 建议对绿色金融产品考核进行差异化处理,不以盈利为第一目标 [2] - 需建立前沿绿色能源技术的评价体系以引导资金投入 [2] 用户侧转型机遇 - 零碳园区建设政策提出8大任务,包括用能结构转型和园区节能降碳,要求各地提供资金支持 [2] - 用户侧对降碳急迫性提高,政策发力点向需求侧转移将创造新市场空间 [2]
上海大学吴华:NbS有望成为企业零碳发展的“最后一里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8:4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实习生朱泓慧上海报道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战略 支持的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办。 吴华表示,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超过一半的世界500强企业以各种形式成立了自己的森林、生物多样 性保护等方面的投资基金或者公益基金。目前,中国很多企业也开始在这条路径上迈进,NbS最有可能 成为未来国际公认的企业零碳发展的"最后一里路"。 吴华也指出,虽然现在陆续已有NbS的实践案例出现,但目前国内仍以政府投资实施为主,企业实践案 例较少。"这需要把NbS大框架落实到具体可执行的方法学上,所以我们也和国际学术组织一直在推动 基于NbS的高整合性自然解决方案的国际标准森林碳汇开发方法学在国内落地,目前已设置了三个绿色 新经济试验区,并且已成功帮助部分国际化发展企业形成完整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解决方 案。"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吴华表示,绿色转型一直是企业稳定不变的趋势,而ESG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在这一背景之下,技术 创新的主要功能导向之一就是服务于企业的减碳。 吴华认为,如今企业主要 ...
中国科学管理学会吕建中:ESG正成为新商业文明时代的主战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8:34
ESG正成为新商业文明时代主战场,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吕建中指出,ESG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框架,推动社会与 商业价值融合,转型升级应聚焦更具韧性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上海环境(601200)能源交易所战略支持的第三届 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办。 作为以"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平衡术"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主持人,管理学专著《可持续商业战略与实践》作者、中国科学 管理学会可持续专委会副主任吕建中谈到,在全球能源变革的背景下,绿色转型已经成为能源行业发展的核心方向,ESG以及 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吕建中在剖析绿色转型、技术创新以及ESG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指出,"ESG正成为新商业文明时代中商业进化阶段的主战 场,由此带来了更加聚焦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融合的创新空间。" 吕建中认为,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ESG为这一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参照的框 架性对标路径,比如产品多元脱碳、产业协同减碳、全球经营零碳。" 吕建中也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
协鑫科技刘涛:技术创新是落实ESG建设的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7:44
论坛背景 - 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战略支持 [1] 协鑫科技ESG与技术创新实践 - 新能源企业在绿色转型中面临长期和短期发展矛盾,技术创新是实现统一的关键 [1]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在成本、质量和碳减排方面实现长期发展 [1] - 协鑫中央研究院建设初衷为解决短期与中长期技术创新和ESG可能出现的矛盾 [2] - 研究院进行长期人才储备,目前全球硅基材料研究总院约140人,其中20人负责国外运营 [2] 新能源材料行业发展 - 中国新能源上游材料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规模和技术领先地位 [2] - 未来可通过AI提升催化剂材料反应转换效率 [2] - 需要实现新能源上游材料统一研发节奏 [2] 公司ESG成果 - "应对气候变化——颗粒硅赋能全产业降碳"入选21世纪"活力·ESG"环境友好案例 [2]
发生了什么?这家知名上市胶企2025上半年净利暴跌246%
搜狐财经· 2025-08-19 07:1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下降10.70% [1][2] - 归母净利润亏损830.16万元,同比大幅下滑245.98%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903.16万元,同比恶化249.14% [2] - 基本每股收益-0.0217元/股,同比下降248.63% [2] 业务结构分析 - 建筑类用胶收入2.87亿元(占比53.87%),同比下降10.74% [3][6] - 工业类用胶收入1.04亿元(占比19.55%),同比下降14.88% [3][6] - 涂料收入1.39亿元(占比26.18%),同比下降7.79% [3] - 其他业务收入210.52万元,逆势增长52.88% [3] 新能源业务突破 - 新能源用胶及两轮车用胶收入1519.78万元,同比增长116.50% [6] - 新能源汽车领域已配套比亚迪等头部车企,提供电池防火、轻量化解决方案 [6] - 储能领域推出水性气凝胶保温涂料,获得许继电科等客户认可 [6] - 逆变器领域与安特源等客户达成合作,配套铜改铝产品升级 [6] 国际化与新兴领域 - 海外收入1724.53万元,同比增长29.74%,主要受益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拓展 [3][5] - 低空经济领域为eVTOL飞行器提供胶漆一体化解决方案,已通过小鹏汇天验证 [6] - 绿色涂料应用于中石化天津原油储备基地等项目,粉末涂料入围中集集团供应链 [7] 产能与研发投入 - 安庆新材料基地转固,固定资产增至6.74亿元 [11] - 从化高端新材料智造基地投资3亿元,预计2025年底投产,首期规划年产2万吨聚氨酯胶 [11] - 研发投入2394万元,新增绿色产品认证1项,启动航空密封胶国产化项目 [11] 战略发展方向 - 下半年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高增长赛道 [7] - 通过技术迭代提升工业胶占比,降低传统业务周期性影响 [7] - 家装渠道收入5504.76万元,同比增长51.98%,官方电商注册用户达8.88万人 [6]
发展航船破浪行则必至
长江日报· 2025-08-19 02:03
经济表现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592.8亿元 增速5.5% 高于全国水平0.2个百分点 规模和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5 [3][15] -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 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 [16]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增长13.5% 上半年召开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对接会52场 [16] 新质生产力发展 - 低空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同比增长20%以上 汇聚170余家代表性企业 获批32条商业试点航线 [4][17] - 北斗产业规模约339亿元 同比增长31% 集聚企业超300家 全球首款北斗优先全频点高精度芯片发布 [5][16] - 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同比增长约20.1% [5][16] - 构建超630家创新平台 形成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7][16] 现代化产业体系 - 实施"965"产业链链长制 形成"一链一表"任务清单 建立"链长+链主+链创"长效机制 [7] - 市级重大项目中产业项目总投资占比58.5%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较上年增长26.7个百分点 [16] -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武钢等重点企业能效改造后单位GDP能耗较2021年累计下降超10% [12] 物流枢纽建设 - 成为全国首个集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省会城市 物流业增加值增长37.1% [7][9]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整体水平1.9个百分点 达12.2% [9] - 中欧班列连续两年发行超千列 辐射欧亚大陆40国120城 [9] - 阳逻港设计通过能力超280万标箱 合作覆盖国内35个港口 120余个铁路场站 [9][17] 区域协同发展 - 印发《武汉都市圈发展2025年重点工作清单》 明确103项年度任务 [10] - 武汉都市圈"一圈通办"办件量超80万件 设立6个离岸科创园 支持8个协同创新项目资金400万元 [11] - 形成"主链在武汉 配套在都市圈"的产业发展格局 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市协同 [10] 绿色低碳转型 - 氢能示范线累计加氢超120吨 车辆行驶超125万公里 减碳约1300吨 [11] - 上半年建设改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9万个 超时序进度11.2个百分点 [17] - 1-5月绿电购买量同比增长55% 绿证购买量为去年全年的2.6倍 [17] - 构建15个氢能创新平台 在3.8平方公里核心区聚集70余家机构 [12] 营商环境优化 - 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 推动市场法治开放政务产业科创等6方面111条工作任务 [7] - 加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持续优化对外贸易营商环境 [7] - 19家供应链平台运行平稳 其中长江国贸营收同比增长62.1% [17]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绿色领域应避免加征更多关税,希望中国企业加大全球投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1:44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中国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改变了以往二者只能二选一的局面 [5] - 太阳能已成为全球成本最低的能源之一,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低于传统燃油车,找到了生态与经济发展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5] - 中国环境质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多数城市空气清新,大多数河流水质得到极大改善,归功于通过呵护自然环境来推动经济发展的理念 [6] 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的地位 - 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环境质量改善显著,拥有庞大完善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珍稀物种 [7] - 在绿色发展领域,中国已从后排走到前排,成为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推荐目的地 [7] - 中国在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方面已领先其他国家一大截,全球电池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和韩国 [11] 全球绿色转型趋势与影响 - 全球绿色转型浪潮势不可挡,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美国相关举措只会减缓自身转型速度,对全球影响不大 [7][8] - 去年美国约80%的新增发电量来自太阳能和电池储能技术 [8] - 向太阳能转型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特别安全,太阳属于全人类,而依赖化石燃料会降低国家能源安全性 [10]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与领导力 - 在美国未能发挥领导作用的情况下,中国和欧洲最有可能在气候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中欧合作可以引领全球伙伴关系 [11] - 中国最重要的角色是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其他地区有更多投资,传播技术并为当地提供就业 [11] - 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显著优势,正使其成为欧洲绿色转型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12] 绿色贸易与产业合作 - 需要消除“中国技术能力过剩”等毫无根据的言论,中国在绿色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全球有益 [13] - 每个国家在某些领域具有优势是国际贸易存在的基础,不应抱怨中国积极进入绿色领域 [13] - 最关键的是避免对绿色产品加征更多关税,否则将严重影响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速度,延长转型时间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