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巴巴再调整集团业务;美团回应“退款未到账”丨科技风向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02:23
巨头动向 - 马斯克宣布xAI开源Grok 2.5模型并计划六个月内开源Grok 3 同时Grok App图像生成速度提升且Vision模式向所有Android用户开放 [2] - 华为云调整组织架构 聚焦"3+2+1"业务 包括通算/智算/存储/AI PaaS/数据库/安全 [2] - 阿里巴巴重组业务架构 从六大业务集团收缩为四大类别:中国电商/国际商业/云智能/其他业务 饿了么并入中国电商 高德菜鸟等划归其他业务 [2] 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宣布9月推送ADS 4与Harmony Space5 中国汽车辅助驾驶渗透率达50%用时5年 [3] - 周鸿祎称OpenAI开源是因中国大模型厂商逼迫 Deepseek等开源使成本近乎为零 美国企业与高校已采用国产模型 [6][7] - 英伟达推出Spectrum-XGS以太网技术 支持跨区域扩展AI数据中心 解决高延迟与性能不可预测问题 [9] 企业运营与合规 - 美团回应"退款未到账"问题 成立专项团队修复信息滞后 部分退款失败订单将退回美团余额 [4] - 中兴通讯公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声明生产经营正常且无未公开重大信息 [5] - OPPO回应苹果起诉前员工窃密 否认侵犯商业秘密并将配合法律程序 [8] 资本运作与投资 - 景旺电子拟投资50亿元建设珠海金湾扩产项目 聚焦AI算力/汽车智驾等领域 税后回收期约7.5年 [10] - 舜宇光学拟通过股权置换持有歌尔光学33.33%股权 已签署谅解备忘录 [11] - Databricks进行超10亿美元K轮融资 估值超1000亿美元 较八个月前增长超60% 资金用于AI战略与全球扩张 [12] - 开普云拟现金收购南宁泰克70%股权 新增存储产品业务 [13]
城与人的双向奔赴:以普惠金融之力,圆新市民城市安居梦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01:45
新市民群体规模与特征 - 新市民群体规模突破3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比例超20% [2] - 主要包括进城务工人员 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未获当地户籍或户籍不满三年群体 [3] - 广泛分布于制造业 建筑业 批发零售业 交通运输业等第二三产业 [5] 新市民金融需求痛点 - 存在小额 高频 急需的金融需求 常因缺抵押物和信用数据分散被传统金融服务拒绝 [2] - 传统金融机构信贷门槛高 其流程长审批慢特点难以匹配新市民资金需求特性 [5] - 近四成新市民使用储蓄和消费贷款 但担心渠道不正规影响金融服务获取 [5] 政策支持导向 - 2022年3月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文要求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与便利性 [4] - 2024年11月多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推动农民工城镇落户并优化住房金融服务 [4] - 政策强调加强随迁子女教育保障和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4] 马上消费业务数据 - 截至2024年底服务近1亿新市民 超1000万信用白户建立首份征信档案 [3] - 平均单笔贷款额度3000元以下占比达66.37% 契合小额高频需求特征 [6] - 累计服务超2亿用户 带动商品交易额超万亿 [7] 科技赋能风控体系 - 搭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能风控平台 覆盖贷前审批至贷后管理全流程 [9] - 应用隐私计算技术破解跨域数据隐私保护难题 融合多模态数据要素 [9] - 零售金融大模型迭代至3.0版本 渗透智能客服等八大核心场景 [10] 场景化服务生态 - 与200余家互联网平台及20余万家线下商户合作 嵌入购物医疗等消费场景 [7] - 向400余家金融同业开放数字能力 降低零售金融准入门槛和获取成本 [7] - 推出消费升级贷 安逸生活贷等专项产品 覆盖家电以旧换新 房租垫付等场景 [6] 差异化服务措施 - 对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实施免息 降息或调整还款周期等差异化帮扶政策 [8] - 通过智能决策模型精准识别困难用户 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 [8] - 提供全天候纯线上零接触金融服务 满足城乡低收入群体需求 [7] 就业帮扶创新 - 搭建免费就业公益平台逸骊Job 累计访问量达810万人次 [10] - 服务267万用户 为60万新市民推荐工作机会 [10] - 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就业帮扶力 成为新市民城市立足的跳板 [10]
今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40% 产业链相关环节迎来增长机会
新浪财经· 2025-08-25 00:14
从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了解到,中国算力平台正加快建设。目前,已有山西、辽宁、上海、江苏等10个 省区市的算力分平台正式接入。通过算力应用大赛累计征集的创新算力项目已经超过2.3万个,在工 业、金融、医疗、能源等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复制推广。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过 40%。 华工科技光模块年产能超过3000万只,为全球最大的光模块生产厂商之一,已成功开发出400G、 200G、100G全系列产品。 据智通财经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光迅科技800G产品已有部分客户在用,公司1.6T光模块产品已开发完成,产品已在OFC2023 DEMO, 目前正在推进送样测试工作。公司推出了可用于算力中心网络的全光交换机产品。 根据中国智算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AI大模型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商用进程加快,智算中 心市场增长动力逐渐由训练切换至推理,预计2028年中国智算中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86亿元。IDC与 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 1037.3EFLOPS,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2781.9EFLOPS。甬兴证券研报认 ...
【私募调研记录】源乐晟资产调研华测检测、四维图新
证券之星· 2025-08-25 00:10
华测检测调研要点 - 海外并购加速 签约越南Openview 欧洲Emicert 南非Safety SA 推进国际化战略 提升海外业务收入占比[1] - 食品板块增长受益于123战略 大客户策略 国际化布局和创新投入 消费品板块多个细分领域增长 德国易马二季度好转 全年有望延续良好态势[1] - 芯片半导体发展潜力被看好 核心管理团队优化完成 FA与MA能力建设完成 收入较去年同期提升[1] - 医药医学行业开始修复 CRO业务签单较好 生物安全业务增长强劲 医疗器械业务加大投资[1] - 环境检测板块上半年受三普业务高基数影响 剔除后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 下半年有望恢复性增长[1] - 现金流改善得益于加强收款工作和政府政策支持 预计全年收款情况将持续改善[1] - 毛利率提升依赖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升级 计划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引入新技术[1] - 通过开发新服务 进入竞争较少领域应对价格压力 构建长效发展体系[1] 四维图新调研要点 - 2025年上半年智能驾驶行业呈现技术下沉 I驱动 政策支持等核心趋势 L3级自动驾驶进入商业化元年 技术下沉至中低端市场[2] - I大模型优化决策 传感器与算力需求增长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2] - 车厂选择解决方案时更关注中高阶产品体验 性价比 硬件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 并重视安全[2] - 智云业务因全球化数据合规解决方案和L4领域拓展而高速增长[2] - 杰发科技MCU技术创新聚焦功能安全 极致性价比 I适配 架构从单核向多核异构演进[2] - 通过车规基因 定制化敏捷 本土化生态打造差异化优势[2] -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快速发展 拥有8015 8025 8025E等核心产品 模拟IP自研率100% 数字IP自研率超90% 推进全链条国产化[2] - 车规级芯片价格仍在下探 但长期看单纯价格战不可持续[2] - 与云厂商合作围绕数据闭环和数据合规 结合各自能力服务车厂 科技公司等客户[2] - 数据合规业务因智能驾驶普及而高速增长 按车型 平台收费 未来增长潜力大[2] - AI新基建架构由数据合规层 数据增强层 I训练层构成 推动行业效率提升[2] 源乐晟资产机构概况 - 西藏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北京源乐晟平行公司 股东结构 公司架构与人员组成一致[3] - 管理资产规模70亿元 2009至2012年四年期阳光私募业绩冠军[3] - 首只产品"乐晟股票精选"2008年7月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超500%[3] - 2011 2012 2013连续三年获颁"金牛"阳光私募管理公司奖[3] - 除管理集合类阳光私募产品外 还是国内多家大型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委托管理人[3]
机器人如何自主料箱搬运?带你探访人形机器人仿真训练场
央视新闻· 2025-08-24 20:38
赛事规模与形式 - 全国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专项赛 覆盖100多所高校的200余支队伍和320多台人形机器人 [1][6] - 比赛全程无遥控 依靠机器人全自主识别环境完成多地形通行、智能避障与高效搬运任务 [1][2] - 场地模拟真实工业场景 包含碎石路面、减速带、台阶、上下坡及自主导航避障等复杂地形考验 [2] 技术进展与突破 - 机器人运动能力显著提升 从蹒跚学步进化至大步流星奔跑 速度达每小时7.2公里 [12][14] - 脚踝关节实现360度旋转 适应草地、鹅卵石、斜坡、台阶等多种路面 [14] - 感知系统融合头部摄像头与激光雷达 可在黑暗环境中精准识别物体和定位 [14] - 工作续航达2-3小时 支持不停机电池更换 抓取动作可精准计算箱子大小重量和力度 [18] 应用场景拓展 - 赛项设置源于工业生产实践 涵盖工业工厂、公共服务、康养家庭等领域 [4][6] - 表演展示环节呈现外卖员、农夫、环卫工人、厨师等多元化应用场景 [8] - 1:1复刻车企生产车间 实现从搬运小车精准运送箱子至流水线的完整作业流程 [16]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人形机器人销量将首次突破1万台 2025年预计销售1万台且同比增长125% [7][12] - 行业进入规模化落地元年 未来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 [7] - 技术路线从"基于模型"与"基于学习"深度融合 兼具拟人化动作与标准化精准执行优势 [10][12] - 发展重点从注重小脑控制平衡转向AI大模型赋能 实现感知、决策和控制一体化 [12][20] 研发训练体系 - 通过仿真训练场进行高强度迭代 摆脱初期绳索保护阶段并完成高难度任务 [20] - 首次对媒体开放仿真实训场所 体现技术进化程度的自信 [13] - 引入具身智能、开源鸿蒙等热点技术 重点考核运动控制、图像识别与路径规划能力 [6]
华为云助力机器人:泛具身智能引领制造业升级,商业闭环何时成型?
搜狐财经· 2025-08-24 20:03
文章核心观点 - 华为云通过提供云计算能力和智能解决方案助力泛具身智能发展 为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商业化落地构建高效闭环 [1][8] - 人形机器人产业遵循供给端技术突破驱动产业热潮的逻辑 商业化落地需通过成本优化重构经济可行性 [10][19] - 制造业面临人工成本高企等困境 人形机器人可无缝适配生产环境 若成本降至3万美元/台则在中国等市场2-3年内可实现盈亏平衡 [1][19] - 人形机器人在新能源车制造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远期全国制造业需求量达2795.81万台 市场规模达3.91万亿元 [4] 技术突破与产业热潮 - 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与AI大模型发展轨迹相似 均从2022年开始持续加速 [10] - 大模型技术赋能机器人"大脑"和"小脑" 使其从单一动作执行升级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通用智能体 [11] - 2022年后人形机器人进入具身智能新纪元 美国和中国的头部企业引领行业发展 [11] - 算法方面大模型的Scaling laws和RLHF重构AI开发范式 算力方面全球智算需求激增驱动服务器市场扩张 数据方面积累大量资源为持续学习迭代提供语料库 [14] 商业化落地挑战 - 当前人形机器人定价水平构成消费端普及实质性壁垒 现有成本/售价普遍在20万元以上 [25] - 家庭场景要实现大规模普及 售价需跌破2000美元才具备市场竞争力 与当前BOM成本存在近10倍差距 [25] - 特斯拉Optimus目标成本2万美元 但当前物料清单成本仍超5万美元 [19][25] 制造业应用前景 - 制造业存在强烈降本诉求 人形机器人可无缝适配生产环境 投入有望实现3年内回本 [1][3] - 新能源车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有望率先在人工参与度高的半柔性工序中落地 如电池制造和总装等环节 [4] - 通过对单条产线建模分析 人形机器人在工序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70.3% [4] - 人形机器人能够配合机械臂承担搬运、质检、工站衔接和基础组装等低自动化工种 [4] 华为云赋能作用 - 华为云通过提供强大云计算能力和智能解决方案 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更高效数据处理、更精准决策制定以及更灵活任务执行 [8] - 华为布局AI全栈技术 打造机器人"教培" 华为云正式推出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 [3][7] - 华为云赋能泛具身智能 合作伙伴包括优必选、信捷电气、亿嘉和、埃夫特、拓斯达、道通科技、乐聚等企业 [3]
四维图新20250822
2025-08-24 14:47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智能驾驶与汽车芯片行业 公司为四维图新[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 同比增长约6%[2][5]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1亿元 但总体亏损较去年改善约8,000万[5][14] * 上半年综合毛利率基本持平 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9,000万元[14] 业务板块表现 * **智云板块**:实现营收12.65亿元 同比增长近25% 其中数据合规业务增长显著 实现100%增值[2][5][14] * **芯片业务**:增幅为2% 主要来自MCU出货量和收入的大幅增长接近50%[14] * **智舱业务**:因商用车剥离影响 收入下降55% 毛利率阶段性下降[14] * **智驾业务**:收入下降37% 主要因L2级别产品在比亚迪上的出货接近尾声[14] 核心业务进展与战略 * **地图业务**:持续引入多元化高精数据源以降低成本 搭建高精度地图基础平台服务车路云项目 并与自然资源部合作推进试点城市部署[2][7] * **智舱业务**:技术路径明确 从基础行车解决方案升级到舱驾一体 面向长城的L2基础行车解决方案已量产 并获得基于高通8155芯片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订单[2][8] * **智驾业务**:基于地平线Gou6B芯片推出新一代行泊方案 以极致性价比获得头部客户全球首发定点 预计2026年进入量产周期[9] * **芯片业务**:杰发科技SoC芯片累计出货量达9,000万套 覆盖国内95%以上车型 MCU新品7870实现突破并推进量产 累计出货量达8,000万颗[2][11][12] * **数据合规业务**:商业模式从云端计算资源搭建转向增加车端SDK软件销售 按license或服务方式收费 展现出巨大增长潜力[3][23] * **组织架构**:引入PDT(产品开发团队)架构 整合市场、研发等跨职能团队 以加速产品开发节奏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10] 技术创新与产品 * 推出Vlink 3.0防控系统 实现跨终端双向数据交互与控制[8] * 新增来自北汽的60万台舱驾定点订单[8] * 推出多模态感知助手 通过自由编排组合拟人化决策提升用户体验[8] * 推出舱驾一体芯片AC8025AE 集成智能座舱与L2+辅助驾驶功能[11] * 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用户需求 如停车场记忆功能、自然语音车控系统等[9] 生态合作与产业协同 * 与阿里云签署五年战略协议 共建辅助驾驶、车联网及智能交通领域的数据闭环[3][13] * 与火山引擎、大疆卓越等企业进行战略发布 加强硬件制造及智驾产业协同能力[3][13] * 在内部推行KAKP机制 将核心客户扩展至国际车厂、新势力(如小鹏)及跨界领域(如华为、小米)[13] * 与航盛电子、高通等重要战略资源协同合作[13] * 作为云中立服务商 与不同云厂商(火山云、阿里云、华为云)形成数据合规闭环及技术框架合作[21] 市场竞争与应对策略 *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 公司实施积极降本增效策略 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强化供应链管理及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运营效率[15]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实现同比下降[14][15] * 在芯片领域坚持不卷入低端价格战 而是在量价平衡上找到适合公司发展的节奏[17]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杰发科技在国产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建立了完整的合作伙伴链条和生态环境 实现了从晶圆到封测的全链条国产化布局[19] * 公司预计2025年MCU出货总量将突破一亿颗[16] * 四维智联(从事智舱业务)已从公司脱表 公司是其第一大股东 其成功IPO有助于缓解上市公司的自动驾驶研发资金压力[24]
快手-W(01024):业绩超预期,看好可灵及AI赋能生态变现
东吴证券· 2025-08-24 07:3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Q2业绩超预期,收入同比增长13.1%至350.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0.1%至56.1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提升0.9个百分点至16.0% [8] - 可灵AI商业化进展亮眼,Q2收入超2.5亿元(Q1为1.5亿元),2025年收入目标较年初翻番,资本投入预算同步翻倍 [8] - AI大模型技术赋能生态变现,OneRec推荐模型提升用户时长和留存率,DAU同比增长3.4%,日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3.9% [8] - 电商GMV同比增长17.6%至3589亿元,泛货架GMV占比超32.0%,商城日均动销商家数同比增长30% [3][9] 财务表现 - 2025Q2直播业务收入100亿元(同比+8%),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98亿元(同比+13%),其他服务收入52亿元(同比+26%) [3] - 2025年预计营业总收入1425.99亿元(同比+12.37%),归母净利润172.86亿元(同比+12.72%),Non-IFRS净利润200.16亿元(同比+12.98%) [1] - 宣派首次特别股息每股0.46港元,总额约20亿港元 [8] 业务亮点 - 可灵AI 2.1系列模型实现质量全面提升,首尾帧功能效果较1.6版本提升235% [8] - 与快手星芒短剧联合出品AI单元故事集《新世界加载中》(全球播放量近2亿),与《逆水寒》手游合作深化游戏社交场景 [8] - AI技术优化广告素材生成,推动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实现低单位数增长;多模态大模型提升电商人货匹配效率 [8] - 灵动画布新功能提供一站式创作体验,支持无限可视化空间与多人实时协作 [8] 增长预期 - 2025-2027年Non-IFRS净利润预测为200/245/296亿元,对应PE为15/12/10倍 [1][9] - 电商业务预计保持高于行业的增速,主业整体稳健增长 [3][9]
开源证券给予亚信安全买入评级,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务结构优化,打造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领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4 07:21
业务结构优化 - 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1] 战略布局 - 公司前瞻布局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业务 打造该领域领军地位 [1] 评级变动 - 开源证券8月24日给予亚信安全买入评级 [1]
开源证券:给予亚信安全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24 03:00
核心观点 - 开源证券维持亚信安全买入评级 业务结构优化与AI大模型应用交付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1][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4亿元 同比增长372.81% [3] - 归母净利润为-3.56亿元 主要受计提减值准备和对外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增加影响 [3] -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2亿元 [3] - 网络安全业务营业收入5.1亿元 毛利率59.6% 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 [3] - 数智业务分部营业收入26.15亿元 毛利率31.4% 归母净利润贡献为-4463.39万元 [3] 业务优化与成本控制 - 网络安全业务三项费用合计同比下降16.8% 其中销售费用降18.88% 管理费用降0.76% 研发费用降20.35% [3] - 控费降本增效举措成效明显 网安业务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基本持平 [3] - 通过提升标品收入占比和提高解决方案类业务工程化水平实现毛利率提升 [3] AI大模型业务进展 - AI大模型应用与交付业务收入约0.26亿元 同比增长76倍 [4] - 已签订单金额约7000万元 同比增长78倍 [4] - 与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英伟达等合作构建行业大模型端到端解决方案 [4] - 作为阿里云AI大模型星河计划合作伙伴 累计共同建设近百个项目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97亿元、2.47亿元、2.96亿元(原预测2.07亿元、2.70亿元、3.22亿元) [2] - 对应EPS分别为0.24元/股、0.62元/股、0.74元/股 [2]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4.3倍、37.1倍、31.0倍 [2] - 90天内2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目标均价33.8元 [6] 战略协同 - 收购亚信科技有望形成良好协同效应 [2] - 亚信科技在通信行业降本增效举措成效显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