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最新基金经理主观投资榜揭晓!梁宏、王文、但斌等上榜!
搜狐财经· 2025-08-06 10:19
市场表现 - 自4月7日美国关税冲击后A股一路上行 上证指数一度站上3600点[1] - 截至7月25日 主观私募产品近1个月收益均值为5.74% 量化私募产品近1个月收益均值为4.74%[1] - 主观私募在趋势性行情中收益弹性更明显 因能集中投资优势个股并把握结构性机会[1] 50亿以上规模私募 - 50亿以上规模私募旗下162只主观多头产品今年来收益均值高达11.91% 正收益占比96.30%[1] - 同犇投资童驯管理的3只产品合计规模3.02亿元 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一[1][3] - 复胜资产陆航管理的5只产品合计规模11.09亿元 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二[1][3] - 日斗投资王文管理的14只产品合计规模80.60亿元 近1个月业绩涨幅明显[4] - 希瓦私募梁宏管理的20只产品合计规模42.84亿元 旗下多数产品触及历史新高[4] - 东方港湾但斌管理的78只产品合计规模96.64亿元 重仓英伟达创新高 收复年内失地[4] 20-50亿规模私募 - 20-50亿规模私募旗下147只主观多头产品今年来收益均值高达15.32% 正收益占比91.16%[5] - 深圳市梦工场投资徐红兵管理的6只产品合计规模14.96亿元 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一[6] - 神农投资陈宇管理的3只产品合计规模9.63亿元 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二 得益于创新药行情[7] - 香橙资本何潇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三[5] 10-20亿规模私募 - 10-20亿规模私募旗下197只主观多头产品今年来收益均值高达27.08% 全部实现正收益[7] - 能敬投资控股孙杰管理的4只产品合计规模1.65亿元 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一[8] - 榕树投资翟敬勇管理的5只产品合计规模1.78亿元 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二[9] - 晨耀私募丁玉帅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三[7] 5-10亿规模私募 - 5-10亿规模私募旗下287只主观多头产品今年来收益均值高达22.88% 正收益占比91.99%[10] - 富延资本刘祥龙管理的7只产品合计规模6.44亿元 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一[11] - 优波资本陈龙管理的6只产品合计规模7.12亿元 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二[12] - 一久私募基金韩勇锋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三[10] 0-5亿规模私募 - 0-5亿规模私募旗下922只主观多头产品今年来收益均值为18.36% 正收益占比90.24%[13] - 沁昇基金姚勇管理的6只产品合计规模8618.86万元 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一[14] - 微方基金冼礼生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二[13] - 信迹投资李林凯今年来收益位居第三[13] 投资策略与方向 - 同犇投资童驯擅长大消费投资 曾连续五年荣获新财富食品饮料行业最佳分析师第一名[4] - 复胜资产聚焦新型消费的智能化提升和品质化提升两个维度[4] - 榕树投资聚焦消费、新能源、互联网、医药四大领域 选择具备顶级商业模式企业[9] - 富延资本上半年持股以港股新消费为主[12] - 优波资本持仓以低估值高成长策略为主 重点配置现代煤化工等行业[12]
百亿量化与主观差距再次拉大!44VS39!7月百亿量化再增2家!3家百亿主观掉队!
私募排排网· 2025-08-06 07:00
百亿私募行业格局 - 截至2025年7月25日,百亿私募总数达90家,量化与主观策略机构占比分别为49%(44家)和43%(39家),量化机构净增2家而主观机构净减2家,显示量化策略持续扩张[2] - 上海以39家百亿私募成为区域分布首位,远超北京的24家和深圳的6家,杭州与澄迈各5家,形成"北上深"核心聚集格局[8] - 股票策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69家机构采用该策略,多资产策略12家,债券策略6家,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仅2家[9] 机构变动情况 - 7月退出百亿阵营的3家均为主观策略机构:红筹投资(深圳/股票策略/1997年成立)、遂玖私募(杭州/多资产策略/2013年成立)、合远基金(上海/股票策略/2022年成立)[4][6] - 新晋百亿私募中量化占主导,千衍私募(上海/股票策略)与上海波克私募(上海/多资产策略)为量化机构,后者成立仅三年即跻身百亿;久期投资(上海/债券策略)是唯一新晋主观机构[5][6] - 上海波克私募核心团队由新财富分析师领衔,具备公募与券商背景,专注多资产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体现新生代量化机构的复合策略优势[7] 机构运营特征 - 员工规模超百人的百亿私募共11家,北京外贸信托以224人居首,九坤投资(165人)、佳期私募(156人)、灵均投资(155人)和高毅资产(155人)构成第一梯队[9][13] - 量化机构在业绩表现上全面领先,30家符合排名规则的量化私募平均收益显著高于10家主观同行,其中稳博投资、天演资本、阿巴马投资位列量化收益前三[17][18] - 主观策略机构中复胜资产表现突出,包揽主观榜与总榜双料冠军,其团队拥有20年跨市场投资经验;日斗投资以15只产品规模位列主观第三,东方港湾则以78只产品数量成为规模最大的主观机构[17][21] 头部机构业务模式 - 复胜资产坚持"复利致胜"原则,专注境内外二级市场股票投资,通过业绩驱动型价值投资策略多次获得金牛奖等权威奖项[17] - 稳博投资采用多策略量化模型,覆盖商品期货、股指、证券、期权等领域,独创的高频量化与趋势策略使其成为量化收益冠军[19] - 量化头部机构普遍具备技术密集型特征,如九坤投资、灵均投资等均配置超150人团队,反映行业对人才与算力的高投入需求[13][18]
美股8月魔咒再现?大A机会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06 06:44
美股市场季节性调整 - 标普500指数从4月低点反弹29%,纳斯达克指数大涨40% [1] - 历史数据显示8月回报率在全年排名第11位,大选后年份平均下跌1.2% [3] - 标普500指数跌破20日均线,BTIG首席分析师预测可能回落至6100点,跌幅约5% [3] 市场分析与定价权 - 市场走势核心是定价权,定价权掌握在机构手中 [4] - 机构资金的意愿决定了股价走向,而非表面的利好或利空 [7] - 通过量化工具观察机构交易行为的变化规律,才能找到市场确定性 [13] 白酒板块案例研究 - 2025年5月19日白酒板块跳空低开,此后20个交易日平均跌幅超过6% [5] - 在限酒令出台前,机构资金活跃度数据已显示机构不再积极参与白酒交易 [9] - 板块反弹未伴随机构库存数据活跃,表明机构资金不看好 [9] 机构资金行为案例 - 诺泰生物在被ST后复牌,四天内最大涨幅超过25% [10] - 该股低开高走,数据显示机构早已进场,利空出尽变利好是机构运作的结果 [12] - 决定股价的是机构资金的运作轨迹,而非新闻标题 [12]
百亿量化先锋信弘天禾:AI驱动,管理赋能,勇夺多个榜单第一!
私募排排网· 2025-08-06 03:31
公司概况 - 信弘天禾成立于2012年,以数理统计和机器学习为理论基石,融合华尔街和中国资本市场投研经验,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编号:P1019933),管理规模超过100亿 [13] - 公司发展历程分为初创期(2012-2020)和发展期(2020-2023),初创期奠定策略根基,发展期实现规模突破并获奖 [16][17][18] - 核心投资理念为"独立、简约、思辨、分散",强调策略独立性、模型简约性、技术思辨性和策略分散性 [20] 核心投研团队 - 基金经理张华和章毅为核心团队成员,张华负责全面管理和策略研发,章毅负责研究管理和量化模型搭建 [28][29] - 团队多学科专业融通,成员毕业于清北复交等国内外知名院校,专业涵盖数学、物理、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工程、机器学习等 [35] - 团队具备多专业、跨领域的AI研发经验,曾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获奖 [35] 投资策略与产品线 - 量化选股策略基于机器学习,目标构建收益回撤比最高的一揽子股票,行业覆盖申万一级所有行业 [40] - 指数增强策略在量化选股基础上加入对标指数风控模型,包括中证全指指增、中证500指增、沪深300指增等 [43] - 量化对冲策略使用股指期货对冲指数β风险,旨在获得超额α收益及部分市场β收益 [46][49] - CTA策略基于量价和基本面数据,以数理统计和机器学习发现价格变动规律,危机Alpha特征显著 [50] 核心优势 - AI驱动管理赋能,合伙人团队分工明确,投研团队采用高级研究员制度,重视团队协作 [56] - 跨域融合金牌实力,策略基因深度融合AI技术,对产品业绩贡献显著 [57] - 7*24小时模型迭代,自建AI训练算法平台和交易优化平台,确保数据安全与极速处理能力 [58] 其他信息 - 公司旗下基金产品多次荣获行业奖项,包括"金牛奖"、博鳌金融论坛最佳私募投资机构、"金排奖"等 [60] - 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开展"陪你长大"、"小星星行动"、"七色花"等公益项目,为藏区孤贫儿童提供教育、生活、医疗帮助 [61][62][63]
业内首批!今日开售!增强型ETF再扩容
新浪基金· 2025-08-05 23:49
华宝创业板综合增强策略ETF发行 - 华宝基金旗下首只指数增强型ETF"华宝创业板综合增强策略ETF"(认购代码159292)于8月6日正式开售,这是全市场首批以创业板综合指数为标的指数的指数增强ETF [1] - 该ETF是华宝基金在权益类ETF规模突破千亿元后的新产品布局,待成立后将以"创业板综增强ETF华宝"的场内简称在深交所上市交易 [1] - 创业板综合指数近期进行了修订,引入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机制和ESG负面剔除机制,提升了指数的可投资性 [1] 指数增强ETF产品特性 - 指数增强ETF结合了ETF的交易灵活、费用低廉、持仓透明等优点,同时通过主动管理策略争取超额收益,介于完全被动和完全主动管理之间 [2] - "创业板综增强ETF华宝"可通过调整成份股权重结构,超配多因子得分高的股票、低配得分低的股票,以获取超越创业板综合指数的表现 [2] - 目前全市场已有40余只指数增强ETF,但标的均为宽基指数,该产品在宽基指数ETF布局上具有市场稀缺性 [2][3] 基金经理及量化团队实力 - 拟任基金经理王正拥有11年投资管理经验,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徐林明共同管理的华宝沪深300增强A过去5年实现6.88%收益率,较基准超额4.35个百分点 [4] - 华宝基金量化团队自2005年开始研究,近20年积累形成本土化量化研究成果,王正将管理第三只基金产品 [4] - 投资策略将综合考虑估值、成长、盈利质量等基本面因子和量价等技术面因子,通过量化模型构建组合 [5] 创业板综合指数优势 - 创业板综合指数覆盖近1300家创业板公司,总市值覆盖率达98%,行业分布均衡(最大行业占比约20%),包含战略新兴和专精特新企业 [6][8] - 自基日(2010.5.31)至2025年7月底累计收益率220.41%,显著跑赢沪深300和中证500,近1年上涨49.28% [8] - 当前市净率3.77倍处于近10年38%分位,估值相对低位,涵盖的AI、机器人、医药、新能源等板块有望迎来景气拐点 [8]
以主动管理为锚、量化智慧为帆,华商基金“指数增强家族”构建全谱系产品矩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3:24
行业趋势与产品表现 - 指数增强基金结合被动跟踪与主动管理优势 成为资管市场新增长极 具备低成本 高透明和风格稳定特性 同时通过量化模型追求超额收益 [1] - 今年以来新成立指增基金83只 创历史纪录 近10只产品超额收益率超过5% 基金规模显著增长 [1] - 国内被动指数型基金总规模达3.55万亿元 同比增长40% 一年内增长1.42万亿元 [2] - 主流指数增强产品年化超额收益率普遍在3%-8%区间 波动率中位数低于对应ETF [2] 华商基金产品布局 - 构建覆盖宽基与科创赛道的指数增强产品矩阵 包括行业首批获批基金 [2] - 科创领域布局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和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 聚焦半导体 医药 电力设备等尖端科技企业 [2] - 宽基领域形成梯度覆盖:中证A500指数增强聚焦中盘成长 中证500指数增强深耕中小盘价值 中证800指数增强覆盖800只核心标的 总市值近70万亿元 [3] - 华商基金是首批获得中证A500指数增强型基金资格的四家基金公司之一 其产品为4只获批基金中最早发行 [3] - 沪深300指数增强于8月4日正式发行 实现从科创到宽基 从小盘到大盘的全场景覆盖 [3] 量化投资体系 - 采用量化多因子选股框架 基于超300个因子 涵盖宏观 基本面 价量和另类信息 [4] - 通过主观逻辑加人工挖掘主导因子挖掘 形成完善挖掘 合成 回测 优化与风险控制体系 [4] - 应用AI技术构建大模型机器人 将机器学习应用于价量数据挖掘 实现多模型协同优化 [4] - 行业配置采用行业轮动策略 结合估值 景气度 拥挤度等因素长期判断 并对市场拐点和交易因素短期监控 周频调仓 [5] - 风格配置采用风格轮动策略 包括成长价值轮动和大小盘轮动 [5] 投资团队构成 - 量化投资总监邓默拥有14年证券从业经验 近10年证券投资经验 采用均衡配置型风格 以量化模型为主线 重点关注成长和盈利因子 同时考虑估值 [5] - 艾定飞拥有11年证券从业经历 曾任职高盛集团 擅长将AI算法与量化模型结合 以深度学习优化组合构建 产品在波动市中控制回撤和捕捉超额特点显著 [6] - 海洋深耕量化研究多年 专注行业比较与轮动 善于挖掘产业周期向上赛道 产品平衡成长风格与风险控制 [6] 公司业绩与资质 - 主动权益类产品近7年收益147.27% 行业排名3/115 主动固收类产品收益75.14% 行业排名1/103 [7] - 获得天相投顾2025年二季度基金管理人三年期综合评级5A评级 并以最高综合得分位列首位 同时在主动股混和主动债券细分领域均获5A评级 [7] - 公司成立于2005年 坚持稳健发展思路 以主动管理能力为核心竞争力 形成股债双优的主动管理能力 [7]
虚开发票超1455万!量化私募平方和投资被处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3:05
量化私募行业现状 - 今年以来量化私募行业高歌猛进,部分量化私募因亮眼业绩频繁出现在机构排行榜前列 [1] - 量化私募的中性策略高度依赖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工具,2017年后因限制逐步放开才有生存空间 [7] - 2024年9月底中性策略量化私募曾普遍遭遇大幅回撤,但2025年4月关税冲突下部分公司逆向走出好行情 [7] 平方和投资税务问题 - 公司创始人吕杰勇通过多家外部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价税合计1455万元,被处以167万元罚款 [2][3] - 具体操作链条为:公司转账给开票方,对方扣除7%开票费后余款转回指定账户,涉及173份虚开发票 [3] - 2019-2020年度虚开发票导致少缴个人所得税335万元,公司已补缴税款及滞纳金但仍被处0.5倍罚款 [4] 平方和投资业务与业绩 - 公司主打指数增强与市场中性策略,管理规模约70亿元(30亿元指增+40亿元中性),员工45人且70%为投研团队 [5] - 旗下A500指增产品2020-2024年每年超额收益均超两位数,中证500指增产品2025年收益达29% [7] - 中性策略代表产品近一年收益超20%,最大回撤仅3.86%,2025年关税冲突中表现突出 [7] 平方和团队变动与背景 - 2025年3月国际量化巨头世坤投资原高管方壮熙加盟,吕杰勇不再担任投资总监 [8] - 创始人吕杰勇为北大数学/计算机硕士,曾任职腾讯、博时基金、中信证券,2015年创业 [8] - 前投研总监梁劼2023年底离职后现身上海孝庸私募,持股20%,其与方壮熙均出身世坤投资 [8][9] 市场影响与行业警示 - 税务风波对公司十年积累的声誉造成冲击,正值成立十周年之际 [2][5] - 行业人士认为若业绩持续领先则规模影响有限,但同质化竞争下负面事件或导致销售遇冷 [11] - 2024年初灵均投资因异常交易被通报后,当年新代销渠道拓展难度明显加大 [11]
比特币巨鲸再出手,数字货币概念再来一波?
搜狐财经· 2025-08-05 12:49
比特币大额买入事件 - 迈克尔·塞勒旗下公司一周内买入21,021枚比特币,总金额达24.6亿美元,平均单价为11.7万美元 [1][2] - 截至2025年8月3日,该公司比特币总持仓量达628,791枚,总价值约460.8亿美元 [2] 投资理念分析 - 市场高低点判断具有主观性,长线投资者与短线交易者对价格高低的认知存在差异 [3] - 机构资金行为数据比价格波动更能反映真实趋势,例如2022年银行股启动前机构已持续布局一年 [4][6] - 数字资产领域存在传统金融难以理解的策略,如将上市公司转型为比特币储备载体 [10] 市场行为观察 - 白酒板块自2023年10月起出现机构资金持续撤离现象 [6] - A股市场存在"越涨越买"与"跌跌不休"的分化现象,核心驱动因素在于资金行为而非技术形态 [11] 投资方法论 - 有效投资需关注大资金流向、持续性行为及量变积累过程,而非单日价格波动 [15] - 市场预期常出现偏差,实际价格走势反映真实供需关系 [15] - 量化分析系统可帮助投资者从情绪化判断转向数据驱动决策 [12][13]
对话灵均投资创始人蔡枚杰、马志宇:我们始终在从低谷向上爬的路上
经济观察网· 2025-08-05 12:21
公司发展历程 - 灵均投资成立于11年前 是A股量化私募行业的头部机构之一 [2] - 2024年2月19日因集中卖出25 67亿元被沪深交易所限制交易三天 遭遇成立以来最严峻危机 [2] - 事件后公司进行治理结构与投研体系全面升级 业绩已重回行业前5 [2][19] 危机应对与改革措施 - 事件后建立"36要义"文化体系 包含六个思维 六个必须和六个意识 [3][4] - 推行"1+5"工作思维 以目标为核心聚焦五个关键过程点 [3][4] - 彻底重构风控体系 将合规参数嵌入策略逻辑 交易系统设置硬约束 [15] - 实施全公司交易行为集约化监控 按机构整体责任要求管理风险 [15] 量化投资行业认知 - 量化本质是科技+投资 核心收益来自中长期决策而非高频交易 [12] - 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聚集数学 物理和计算机等领域顶尖人才 [5] - 当前监管环境强调长期主义 需跳出规模竞赛和短期排名执念 [20] 投研策略升级 - 强化中短期信号挖掘 实现短 中 长周期信号的均衡配置 [19] - 收紧风控标准 通过模型质量提升获取超额收益而非风险暴露 [18] - 预测模型持续升级 动态调整风险配置策略以平衡收益与波动 [18] 公司治理与文化 - 两位创始人形成互补 蔡枚杰负责文化治理 马志宇专注技术领域 [21][22] - 团队管理强调规则明确性 尊重专业人才的自驱力和责任心 [22][23] - 企业文化要求极致自我突破 保持居安思危和敬畏之心 [5][6] 未来发展规划 - 短期目标重回中国量化行业顶尖行列 [24] - 中长期愿景是成为扎根中国 辐射全球的量化机构 [24] - 在投教深度 陪伴体验等方面打造差异化服务标签 [24]
小盘增强双雄会:当量化遇上高弹性,这波行情我选择“开挂”
搜狐财经· 2025-08-05 10:43
中证2000指数表现 - 中证2000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2% 表现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 [1] - 中证2000指数成分股覆盖机器人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创新药等热门赛道 [5] 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表现 - 该ETF年内收益率达43.36% 规模暴增31倍 位居同类第一 [1][6] - 120日收益率30.26% 250日收益率101.29% 52周价格区间为0.92-1.87 [2] - 近期出现单日1500万份额申购 对应资金规模约2800万元 [1][2] 小盘股市场动态 - 两融余额接近2万亿元 杠杆资金集中流向小微盘板块 [3] - 小微盘股日均成交额仅千万级别 资金推动效率显著高于大盘股 [3] - 市场缩量时资金从大盘蓝筹转向小微盘 因阻力较小 [3] 指数增强策略优势 - 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和1000ETF增强(159680)超额收益达10个百分点 [6] - 量化增强策略通过捕捉超额α降低小盘股投资风险 [5] - 中证2000增强ETF定位小微盘冲锋 1000ETF增强定位中小盘稳定 [6] 市场估值状况 - 小盘指数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超过80%时间段的估值水平 [6] - 量能缩减可能导致风险 建议逢回调低吸或小额定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