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

搜索文档
从“初心不改,路径要变”看传统车企的突围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2 14:06
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造就了汽车行业的新势力,也让汽车的电子消费品特征逐渐显现。而一些传统车企由于难以割舍原有优势等原因呈现出"船 大调头难"的局面。同时,面对汽车消费的新需求、新特征,它们往往也容易落后一拍。于是,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主动求变成为传统车企当前的发 展重点。 但笔者认为,在求变的过程中,传统车企也要有所坚持,不能盲目的摒弃优良传统与有益经验,而是要有所坚持、汲取精华,才能在转型中保留"底色"。 就像广汽集团在当前的变革中强调的——"坚持好自己的坚持"。 在这方面,智能化功能的不断提升和丰富是利器。例如,智能座舱的打造,使得用户在出行之际还可以娱乐、工作;汽车也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了 解用户,能与用户产生共鸣的"伴侣"。传统车企需要认识这种变化,拥抱这种变化,为自己的产品注入这些新的功能价值,为用户创造新的情绪价值,从 而使转型突围水到渠成。 造车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销量落后并不可怕,关键是能有所坚持,勇于改变,打造出满足用户情绪价值的高质量产品,才能保持长久发展的竞争力。 笔者希望,"初心不改,路径要变"能成为更多传统车企变革突围的"底色"。 文:王金玉 编辑:庞国霞 版式:齐萌 ...
中国工程机械类产品进出口数据看板(2025年1-5月)
工程机械杂志· 2025-07-22 08:47
挖掘机进出口情况 - 1-5月挖掘机进出口总额41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出口40亿美元(同比增长22.3%),进口1亿美元(同比下降10.8%),贸易顺差39.1亿美元[1] - 出口方面:履带式和轮胎式挖掘机当月出口额均大幅增长,印尼市场持续增长,俄罗斯市场当月和累计出口增长显著[1] - 进口方面:累计进口额同比下降但5月单月进口额同比增长21.6%,履带式挖掘机进口占比超99%,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日本[1] - 区域市场表现:一带一路地区出口额30.9亿美元(占比77.05%),RCEP地区(不含中国)出口额9.7亿美元(占比24.27%),亚洲地区出口额16.1亿美元(占比40.13%)[1] 铲土运输机械进出口情况 - 1-5月铲土运输机械进出口总额29.3亿美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8.3亿美元(同比增长0.5%),进口1.1亿美元(同比下降7.3%),贸易顺差27.2亿美元[2] - 出口方面: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0.8%但单月出口额同比下降8.2%,俄罗斯、美国市场大幅下降,巴西、印尼、哈萨克市场单月同比下降[2] - 进口方面:累计进口额同比下降但单月进口额同比增长117.2%,履带式推土机单月进口额同比增幅达三位数[2] - 区域市场表现:一带一路地区出口额22.4亿美元(占比79.38%),RCEP地区(不含中国)出口额4.6亿美元(占比16.37%)[2] 起重机械进出口情况 - 1-5月起重机械进出口总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出口22.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进口0.4亿美元(同比下降25.8%),贸易顺差22.1亿美元[3] - 出口方面:印度、巴西市场单月同比下降,俄罗斯市场持续下滑[3] - 进口方面: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法国、德国[3] - 区域市场表现:一带一路地区出口额16.5亿美元(占比73.31%),RCEP地区(不含中国)出口额3.5亿美元(占比15.71%)[3] 工业车辆进出口情况 - 1-5月工业车辆进出口总额36亿美元(同比下降1.2%),其中出口35.3亿美元(同比下降1.4%),进口0.7亿美元(同比增长15.3%),贸易顺差34.6亿美元[4] - 行业特点:电动工业车辆出口已超过工业车辆出口总额的50%[4] - 出口方面:俄罗斯、荷兰市场持续同比下降[4] - 进口方面:单月进口额同比大幅下降38.9%[4] 路面施工机械进出口情况 - 1-5月路面机械进出口总额7.2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出口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进口0.05亿美元(同比下降16.8%),贸易顺差7.1亿美元[5] - 出口方面:俄罗斯、美国市场出口额同比持续下降,印尼单月同比增长,越南、阿尔及利亚等市场增幅达三位数[5] - 进口方面:进口量71台,进口额509.7万美元[5] 混合搅拌机械进出口情况 - 1-5月混合搅拌机械进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出口10亿美元(同比增长24.5%),进口0.12亿美元(同比增长27.9%),贸易顺差9.8亿美元[6] - 出口方面:越南市场已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6] - 进口方面:固体矿物质混合或搅拌机器进口额同比增幅达三位数[6] 凿岩掘进桩工及工具进出口情况 - 1-5月凿岩掘进桩工及工具进出口总额6.3亿美元(同比下降8.4%),其中出口5.5亿美元(同比下降9.4%),进口0.8亿美元(同比下降0.1%),贸易顺差4.8亿美元[7] - 出口方面:中国香港、莱索托市场同比大幅增长,新加坡、美国市场单月同比下降[7] - 进口方面:单月进口额同比增长67.1%[7] 电梯与扶梯进出口情况 - 1-5月电梯与扶梯进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出口9.9亿美元(同比增长12.8%),进口0.15亿美元(同比下降7.6%),贸易顺差9.8亿美元[8] - 出口方面:俄罗斯、阿联酋、沙特市场保持同比大幅增长,印度、马来西亚市场单月同比下降[8] - 进口方面:单月进口额同比增长47.4%,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日本、韩国、瑞典等[8] 其他工程车辆及设备进出口情况 - 1-5月其他工程车辆及设备进出口总额7.5亿美元(同比下降10.7%),其中出口7亿美元(同比下降11%),进口0.42亿美元(同比下降3.9%),贸易顺差6.6亿美元[9] - 出口方面:马来西亚、泰国市场持续同比大幅增长,俄罗斯、美国市场持续下降[9] - 进口方面:单月进口额同比大幅下降42.5%[9]
吉利汽车(00175):交接覆盖:合并极氪夯实电动化核心资产,集团平台战略进一步强化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2 08: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28.85港元 [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销量达140.9万辆,下半年新品发布节奏加快,预计全年销量大幅提升,有望超300万辆指引,2025 - 2027年汽车交付量为311/356/4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56%/57%/65%,EPS分别为1.65、1.91、2.07元/股,给予2025年16倍PE,对应目标价28.85港元,交接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吉利与极氪合并情况 - 2025年7月15日,吉利汽车与极氪签署合并协议,收购极氪全部已发行股份,总代价约24亿美元,极氪股东可现金或换股,换股有望成主流,私有化后极氪成吉利全资附属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落实“一个吉利”战略 [5][16] 合并战略意义 - 技术协同效应显著释放,极氪与领克领先技术向吉利、银河等品牌渗透,架构双轮驱动放大研发与生产规模效应 [6][19] - 资源整合与降本增效成效初显,一季度极氪科技集团综合毛利率达19.1%,品牌毛利率达21.2%,预计合并节约研发费用10亿元,SG&A成本降低,生产成本下降超3%,研发效率提升10 - 20% [6][19] - 终结资本分散,统一价值锚点,极氪价值融入吉利汽车整体市值,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与决策稳定性 [6] - 保障核心资产自主可控,极氪从纽交所退市回归港股,规避国际市场政策与波动风险 [6] 下半年产品周期 - 2025年下半年新车周期密集,覆盖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如银河A7 EM - i、银河M9、极氪9X等多款车型将上市,助推全年300万辆销量目标实现,提升国内市场份额 [7][17][19] 主要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交付量假设:预计2025 - 2027年汽车交付量为311/356/4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56%/57%/65% [9] - 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假设:预计2025–2027年营收达3221/3747/4270亿元,同比增速34%/16%/14%,毛利率逐年提升至16.5%/16.7%/16.8% [9] 财务报表分析及预测 -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对2024 - 2027年财务指标进行预测,如营业收入、净利润、货币资金等指标变化 [13] ESG表现 - 环境方面,2024年吉利单辆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20年降18%,新能源车占比40.8%,有12个绿色和11个零废物工厂,目标2025年减排25% [20] - 社会方面,2024年提供185万小时员工培训,推广多元化清洁出行方案,350辆甲醇混合动力车用于2025年亚冬会 [20] - 治理方面,采用双重重要性披露框架,“吉利碳云”平台扩展到超1600家供应商,获MSCI ESG AA评级 [21]
汽车创新链:链接上下游,链动中外“朋友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2 01:37
智能汽车产业链展示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聚焦智能汽车产业链,汇聚30余家企业和机构,展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创新技术 [2] - 黑芝麻智能展示华山系列和武当系列芯片产品,行业对汽车智能化认知更深刻 [3] - 小鹏汽车展示飞行汽车和陆地航母产品,提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战略目标 [3] - 特斯拉展示机器人、汽车及超级工厂三大板块,强调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公司定位 [3] - 高通公司通过骁龙数字底盘技术与中国主流车企合作推出超210款车型 [4] - 视比特机器人展示PaintPro漆面缺陷检测系统,采用AI+3D视觉技术 [4] - 亿航智能展示飞行汽车,2023年交付216架无人驾驶航空器并实现盈利 [4] 电动化技术创新 - 多氟多新能源展示第三代"氟芯"大圆柱电池,优化温升和循环性能 [5] - 博世展出智能集成制动系统、DPB 2.0制动系统等本土化电气化创新成果 [5] - 宁德时代展示钠离子电池技术,强调绿色回收和循环再生理念 [5][6] - 广汽零部件和宁德时代等企业以"阵营"形式参展,展现多领域协同发展 [5] 上游材料与核心技术 - 贝特瑞发布BTR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解决锂串扰效应等行业痛点 [7] - 瓦克化学推出4款新能源汽车材料新品,包括耐火材料和导热硅胶等 [7] - 力拓与宝武联合展示西坡铁矿项目,强化上游材料供应链 [7] 产业协同与多元发展 - 吉利汽车展示"醇氢科技",包括甲醇汽车和醇氢电动动力链等创新技术 [8] - 溧阳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区建设测试场地,推进干线物流和Robotaxi项目 [8] - 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示范区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等"3+1"主导产业 [8]
下游订单放量 多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喜
证券日报· 2025-07-21 16:43
行业整体表现 - A股59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38家预喜(27家预增、6家略增、5家扭亏),21家预减或亏损,呈现两极分化态势[1] - 20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1] - 业绩向好的公司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带动订单放量[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长源东谷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55亿至1.8亿元,同比增长62.65%-88.88%,主要得益于商用车客户需求稳定及新能源混动缸体缸盖销量提升[2] - 江苏博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3.41亿至3.87亿元,同比增长47%-67%,主要由于订单充足及新能源车身模块化产品收入增长[2] - 产品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升和海外业务拓展成为订单增长关键因素[2]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产业正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方向发展,将推动零部件企业向高精度电机电控系统、智能驾驶传感器与算法集成、新型材料应用三个方向突破[2]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零部件产业链需求爆发,技术领先、绑定头部车企的企业率先受益[3] - 传统燃油车产业链因市场萎缩面临订单压力[3] 企业分化与转型建议 - 知名品牌和技术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产品同质化企业面临经营挑战[1] - 行业两极分化将加剧,技术迭代能力与市场响应速度成为核心竞争力[3] - 业绩承压企业需加速向新能源赛道转型,优化产品结构,注重降本增效并拓展海外市场[3]
大涨200%!1.2万亿大机会,10倍股来了?
格隆汇APP· 2025-07-21 07:59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 1 2万亿工程带来的设备需求 - 雅江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 2万亿元 施工量接近5亿立方 设备在总投资中占比可能接近20% 对应约两千多亿的市场空间 [2] - 前期土方作业需要大挖设备、装载机、推土机等"千台级"设备 以及刚性矿卡、矿用自卸车等大型机械 [3] - 主体建设阶段将大量使用混凝土机械如搅拌车、泵送设备 同时盾构机、掘进机需求因隧洞引水方案而增加 [3] - 新能源装备和无人装备将成为需求重点 国内主机厂已针对项目进行定制化设计 [3] 行业周期与项目叠加效应 -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自去年3月起进入上行周期 挖机销量同比持续转正 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械二季度后销量增速达双位数 [4] - 雅江工程1 2万亿投资规模 十年以上建设周期 将为行业提供重要增量需求 但核心驱动力仍是设备更新换代周期 [4] - 电动化改造和二手机出口加速推动行业复苏 未来三到四年国内周期预计持续上行 [4] 出口与内需双轮驱动 - 工程机械行业52%收入来自出口 贡献70%以上利润 挖机出口自去年8月转正 今年二季度增速优于一季度 [5] - 新兴市场表现强劲 拉美、非洲、东南亚需求旺盛 欧洲市场6月对西欧出口同比增长29% 小松挖机欧洲开机小时数10个月持续增长 [5] - 北美市场去库存接近尾声 国内主机厂通过海外基地建设、渠道完善提升全球竞争力 [6] - 行业估值回调至历史中位数下限 雅江工程增量叠加出口景气 板块性价比凸显 [6]
决战“电动、智能、海外” 车市下半年聚焦三大增长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02:03
中国车市上半年表现 - 上半年中国车市销量达1500万辆 同比增长超过10% [2] 增长驱动因素 - 电动化 智能化和海外市场成为推动中国车市增长的三大核心动力 [3] - 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受益于环保意识增强和政府政策支持 [3] - 智能化技术包括自动驾驶 车联网和人工智能使汽车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 [3] - 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影响力扩大 凭借产品品质 售后服务和价格优势赢得消费者青睐 [3] 下半年企业战略布局 - 企业将围绕电动化 智能化和海外市场三个领域积极布局 [4] - 电动化方面将加大新能源车型研发 优化电池技术并提升续驶里程 [4] - 智能化领域将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 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 [4] - 海外市场方面将完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 打造国际影响力品牌 [4] 电动化发展态势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690万辆 增速超过40% [5] - 下半年将是电动化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上市的黄金期 [5] - 新能源汽车依然是车市发展关键 企业需深耕该市场 [6] - 竞争从价格转向产品 技术和质量 包括电池安全 充电速度和续驶里程 [6] - 电动化底盘平台技术应用优化驾乘体验并加剧技术竞争 [6] 技术路线竞争 - 插电混动汽车凭借可油可电 长续驶里程和便捷补能优势赢得消费者青睐 [7] - 纯电动技术因技术进步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完善将在下半年迎来新高潮 [7] - 纯电动和插混汽车将围绕不同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展开竞争 [7] 市场竞争格局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五的企业集团合计销量占比达95.1% 高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 [8] - 头部企业竞争格局变化 尾部企业淘汰风险增加 [8] - 大部分新能源车企尚未实现盈利 下半年头部企业盈利目标成为市场热点 [8] 智能化发展 - 前4个月新能源乘用车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77.8% [9] - 下半年辅助驾驶功能将向低价位车型下沉 竞争核心围绕使用体验 [9] - 纯视觉辅助驾驶方案因高性价比推动技术下沉 [9] - 数据管理成为提升辅助驾驶体验的核心 也是下半年竞争关键 [10] - 智能化不再是新能源车型专属 燃油车也需具备智能化功能以应对市场竞争 [10] - 自主车企推进端到端大模型和技术下沉 外资品牌推动合资品牌建立中国本土化智能化体系 [11] - 下半年将以Robotaxi为代表推进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市场化 [11] 海外市场表现与策略 - 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 同比增长10.4% [12] - 欧洲市场一季度销量14.8万辆 同比增长78% 市场份额从2.5%升至4.5% [12] - 插混车型在欧洲销量同比激增368% 成为增长核心引擎 [12] - 插混车型因适用10%基础关税成为开拓欧洲市场利器 [12] - 自主车企加快海外本土化步伐 例如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并布局欧洲经销商网络 [13] - 上汽集团调整产品结构 计划24个月内投放14至15款车型至欧洲市场 [13] - 长安汽车构建研产供销运一体化本地运营体系 确保72小时内响应售后需求 [13] - 自主车企在东南亚 巴西等市场推进本土化生产和全产业链协同出海 [14] - 海外本土化发展需加强与当地合作 规避贸易风险并适应当地标准法规 [15]
二手车如何成为汽车消费第二增长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01:12
行业趋势 - 新车与二手车交易规模差距逐渐缩小,二手车行业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第二增长曲线 [1][5] - 2024年7月后以旧换新、报废更新政策带动超1000万辆新车享受补贴,同时为二手车市场提供优质车源 [5] - 2025年1~6月二手车累计交易量957.01万辆(同比+1.99%),交易金额6232.38亿元,与新车比值持续缩小 [5] - 新能源二手车交易规模首破百万辆级,2024年渗透率47.6%,2025年上半年达44.3%,二季度单月交易量连续超11万辆 [6] 市场结构 - 二手车经销商呈现连锁化趋势(如澳康达、淘车车等),经营品类聚焦ABB、蔚小理等品牌,新能源专营店涌现 [7] - 交易市场从收租模式转型为综合服务模式,提供检测、融资、售后及数字化工具赋能 [8] - 经销商集团因新车利润下滑加大二手车业务投入,车企加速官方认证二手车业务迭代(如沃尔沃、雷克萨斯) [8] 消费者行为 - 41%消费者因性价比选择二手车,37%因保值率高,55%购车用于代步,34%用于载货 [9][10] - 购车渠道分布:线下车商占58%,线上平台15%,4S店14%,个人交易13% [10] - 41%消费者要求附带检测报告,37%需求过户服务,德系车占交易量34.43%(2025年1~5月) [10][11] - 三线城市二手车交易占比超37%,成为重点潜力市场 [11] 国际比较与挑战 - 中国二手车析出率5%~6%(2024年),显著低于日本(13.8%)、美国(13.4%)、德国(15.6%) [13] - 中国新车/二手车销量比值0.62(2025年),远低于日/美/韩/德的1.55~2.5区间 [13] - 行业需强化诚信体系、服务重构(如售后质保)、生态协同及数字化能力提升 [12][13]
汽车产业创新动能活跃
经济日报· 2025-07-20 21:59
汽车产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500万辆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40% [1] - 汽车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总体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 [1][2] 新能源汽车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 [1]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1] - 新能源车型平均续航里程接近500公里,15分钟充电80%的快充技术量产应用 [1] - 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2]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完善 - 行业需加速全固态电池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1] - 需完善充电设施、金融保险、维护维修、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等服务体系 [1] - 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服务各环节 [1] - 需加快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技术研发,构建智能网联新生态 [1] 国际化合作与品牌发展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开放创新姿态参与全球合作 [2] - 品牌全球化和运营本土化成为拓展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为全球提供绿色化、多样化出行选择 [2] - 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本土汽车工业,实现产业互补、资源共赢 [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从技术创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品牌文化等多维度发力 [2] - 培育新的产业价值增长极,助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更中国”的丰田,上半年在华销量逆势增长7%
观察者网· 2025-07-20 02:12
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品牌现状 - 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品牌整体面临严峻挑战,市场份额一度下滑至30%以下 [1] - 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逆势复苏,上半年销量达83.77万辆,同比增长6.8% [1] - 丰田在华累计销量突破2500万辆,成为首个达到这一里程碑的日系车企 [1] 丰田在华销售表现 - 广汽丰田上半年累计销售36.42万辆,同比小幅增长 [3] - 凯美瑞6月销量突破2万辆,赛那连续4个月销量破8000辆 [3] - 三大旗舰车型(凯美瑞、汉兰达、赛那)上半年总销量达18万辆,占品牌总销量近一半 [3] - 一汽丰田销量达37.78万辆,同比增长16% [3] - 电动化车型销量18.52万辆,占比接近一半 [3] - TNGA-K平台及以上高端车型销量22.66万辆,占比提升至60% [3] - 雷克萨斯上半年销量超8.5万辆,成为唯一销量正增长的进口豪华车品牌 [3] 丰田在华战略变革 - 管理层调整:董长征担任副董事长,李晖出任总经理,首次由中国人担任高层管理职位 [5] - 研发体系整合:将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和比亚迪丰田的研发机构与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整合,构建独立研发体系 [5] - 建立"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由中国人担任车辆开发负责人 [5] - 上海车展期间,四款重量级车型的中国首席工程师首次公开亮相 [5]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油电同智"双轨并行战略: - 燃油车领域强化卡罗拉、凯美瑞、汉兰达等传统优势车型 [7] - 新能源赛道中,铂智3X起售价不到11万元,6月交付超6000辆,累计订单破3万份,累计交付量破2万辆 [7] - 推出"活力系列"和"城市系列"改装方案,满足户外出行和年轻消费者需求 [7] 本土科技企业合作 - 汉兰达、凯美瑞等车型接入腾讯智能生态 [7] - 铂智3X与Momenta合作开发的辅助驾驶系统将在年内通过OTA升级,新增近50项功能 [7] - 广汽丰田成为首家同时与华为、小米合作的合资厂商 [7] - 铂智7将接入小米"人车家"生态,未来搭载小米智能对讲机、车载手机支架等设备 [7] - 广汽丰田将全面上车鸿蒙智能座舱5.0,并使用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首款搭载车型为铂智7,预计2026年一季度上市 [7] 电动化布局 - 在上海投资建设独资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工厂,由丰田纯电动汽车工厂总裁加藤武郎担任总经理 [9] - 雷克萨斯全新一代ES首次于中国举行全球首发 [9] - 丰田章男强调将认真对待纯电动车开发,让全球领导者亲自打磨电动车产品 [9] 长期战略与展望 - "立全球 更中国"成为丰田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主导思想 [9] - 累计2500万辆的里程碑背后,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变革仍在持续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