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

搜索文档
荣获四大奖项,银河M9将于9月17日上市
中国青年报· 2025-09-14 13:35
产品获奖与认可 - 吉利银河M9在2025中国十佳底盘及十佳车身评选中荣膺年度十佳底盘 十佳车身 最佳安全奖项 [2] - GEA Evo架构获评最佳架构奖 [2] 产品性能与技术特点 - 吉利银河M9基于GEA Evo架构开发 是AI科技大六座旗舰SUV 搭载同级独有的AI数字底盘 [2] - 产品得到路特斯团队全球深度调校 实现操控精准性与舒适性平衡 整车高速不晃 过坎不颠 过弯不甩 [2] - 采用雷神EM-P AI电混系统 拥有CLTC工况百公里4.8升馈电油耗 超1500公里综合续航 4.5秒破百性能 [2] - 配备同级独有的分布式三电机系统 支持华尔兹式掉头 漂移泊车等极致操控体验 [2] 产品上市计划 - 吉利银河M9将于9月17日正式上市 [2]
Momenta亮相德国IAA展,大秀中国AI科技“肌肉”
南方都市报· 2025-09-10 09:10
全球市场拓展 - 在欧盟市场与超过20家全球主流车企建立深度合作 [1] - 智己L6海外版IM5与LS6海外版IM6在英国成功上市并搭载公司辅助驾驶系统 [1] - 与Uber战略合作计划2026年在慕尼黑启动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商业化运营 [1] 技术创新突破 - R6飞轮大模型实现端到端强化学习大模型量产落地 具备超越人类驾驶水平的潜力 [2] - 推出中国首例"无图端到端"方案 不依赖高精地图实现全球快速部署 [2] - 与法雷奥联合开发中高阶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及自动驾驶产品 [2] 商业化进展 - 智能驾驶系统总搭载量已超40万辆 第三个10万辆装机仅用不到三个月 [2] - 从首个10万辆耗时两年到近期装机速度显著提升 显示规模化落地加速 [2] - 通过Robotaxi商业化运营计划重塑欧洲出行方式 预示自动驾驶服务规模化落地 [1] 行业地位展示 - 在IAA Mobility 2025展示中国AI科技实力与全球化布局 [1] - 成为智能驾驶技术出海的首例企业 体现全球影响力 [2] - 与全球伙伴合作深化持续巩固自动驾驶领域领先地位 [2]
创新科技走向世界舞台 美菱AI家电亮相德国IFA
财富在线· 2025-09-08 01:16
公司产品与技术 - 美菱在德国IFA展会推出最新AI保鲜科技冰箱及洗烘套装洗衣机 吸引全球参展客户关注 尤其欧洲客户对新科技兴趣浓厚 [1][3] - 冰箱创新应用AI云保湿科技 模拟熊猫栖息地湿润环境 确保果蔬7天脆嫩如初 [5] - 洗烘套装运用3倍力洁净技术 模拟幼崽揉搓竹叶灵动姿态 通过一揉二打三冲洗实现自然洁净 [5]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公司从产品输出转向AI科技赋能 以全新姿态在全球消费市场书写出海新篇 [5] - 冰洗产业形成国内国外双轮驱动 在亚太欧洲美洲等核心市场保持稳定规模并持续增长 在中东非洲等新市场逐步取得突破 [5] - 围绕创新驱动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内外融合经营方针 力争规模增长超行业平均水平 在海外市场聚焦产品差异化打造独特价值产品 [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0.72亿元 同比增长20.80%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17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0.26% [5] 行业发展与竞争 - 中国家电企业从30多年前赴欧洲学习观察 转变为如今与全球家电工业同台竞技 自信展现硬实力 [3] - 中国家电品牌出海故事持续演进 美菱与中国家电企业携手在全球家电产业版图描绘更多精彩故事 [7]
【脱水研报】对比历史上成长板块上行波段,探讨当前科技行情位置和节奏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9-06 12:04
核心观点 - 当前科技行情第四波已充分演绎 提示短期调整风险 盘整后期待第五波行情 [1][2] - 市场对AI科技持续上行预期过高 需更强边际催化和基本面验证 [3] - 短期面临交易拥挤度高 事件催化减少和基本面验证空窗期等调整风险 [3] 历史行情对比分析 - 2025年4月调整后至8月末 科技指数上涨近100个交易日 涨幅近60% [4] - 对比历史成长板块第四波上涨阶段:2018年10月-2021年半导体/CXO/光伏/电池 以及2012年-2015年TMT 第四波上涨时间平均70个交易日左右 涨幅平均60%左右 [4] - 历史第五波启动前调整平均耗时30-40个交易日 回踩幅度15%-30%不等 [4] - 具体历史数据:半导体在2020年3月30日至7月14日上涨80%(71个交易日) 光伏设备在2020年3月30日至2021年1月25日上涨294%(203个交易日) 电池在2020年9月11日至2021年1月25日上涨102%(90个交易日) [7] - TMT板块历史表现:传媒在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6月3日上涨165%(103个交易日) 计算机在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6月3日上涨214%(103个交易日) 通信在2014年5月19日至2015年6月12日上涨243%(264个交易日) 电子在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6月12日上涨141%(110个交易日) [7] 资金与市场情绪指标 - 成交额占比:截至8月末科技成交额占比40.7% 超过2024年10月的38.5% 接近2月deepseek行情45%水平 [8] - 换手率:8月TMT日均换手率6.3% 略低于年初7.5% 但接近2019和2020年初6.5%水平 [8] - 融资盘:8月末科技板块融资余额占比28.1% 超过年初27.9%高点 融资买入占成交额比例近期达11.5% 超过年初2月份水平 [8] 行业表现与展望 - 第四波人工智能行情自4月9日低点上涨近100个交易日 一级行业涨幅50%-100%不等 [11] - 短期看好科技应用端:智能驾驶 金融科技 机器人等性价比方向 [11]
金融消费领衔,变局下如何探寻品牌发展之路?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2:1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最佳品牌排行榜上榜品牌总价值34278.02亿元 同比增长1.68% [1][4] - 腾讯 阿里巴巴 中国平安位列品牌价值前三甲 [1][4] - 中国品牌通过AI科技应用 多品牌组合优化 品牌出海本地化三大维度实现品牌精度跃升 [2][3][4] 品牌价值数据 - 上榜品牌总价值34278.02亿元 较2024年度增长1.68% [1][4] - 腾讯品牌价值9151.37亿元 位居榜首 [4] - 阿里巴巴品牌价值6658.33亿元 排名第二 [4] - 中国平安品牌价值1758.50亿元 以5%增速升至第三 [4] - 安踏 美团 拼多多 海尔 比亚迪 宁德时代 吉利7个品牌实现两位数增长 [5] 行业分布特征 - 金融与消费行业品牌数量达23家 [4] - 科技品牌占据9席 [4] - 高增长品牌集中分布于新能源汽车 互联网科技 家电及零售消费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5] AI科技应用趋势 - AI从企业能力符号转向战略深度应用 [3] - 通过用户画像生成和消费行为分析技术精准挖掘用户需求 [3] - 构建从需求洞察到品牌营销落地的全链路闭环 [3] 多品牌组合策略 - 从"全品类覆盖"转向"场景复合型协同"模式 [3] - 深耕细分场景与垂直圈层 解决具体用户痛点 [3] - 优化矩阵整体效能并释放细分赛道品牌势能 [3] 品牌出海演进 - 告别"大一统"打法 转向本地化核心战略 [4] - 保持全球品牌形象一致性同时深度融入本土生态 [4] - 根据目标市场重要性层级和竞争格局制定差异化策略 [4]
全市超3800只个股上涨,创业板ETF天弘(159977)、中证A500ETF天弘(159360)、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集体走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05:48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高 全市超3800只个股上涨 [1] - 创业板ETF天弘涨3.69% 成交额超1.7亿元 成分股天华新能、先导智能涨超16% [1] - 科创综指ETF天弘涨2.05% 成交额超2800万元 成分股誉辰智能、天岳先进、腾景科技华盛锂电等股涨停 [1] - 中证A500ETF天弘涨1.03% 成交额超9500万元 成分股胜宏科技、晶盛机电等股涨幅领先 [1] 开户数据 - 2025年8月A股新开户265万户 同比环比大幅增长 [2] - 前8个月A股新开户数合计1721万户 [2] - 8月新开户中个人投资者264万户 机构投资者1万户 [2] - 8月开户规模创今年4月以来阶段新高 [2] 市场流动性 - 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 居民存款搬家持续 [2]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较高 若兑现将改善全球流动性环境 利好A股尤其大盘成长风格 [2] 宏观经济 - 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制造、消费新动能加速壮大 [3] - 工业增加值等数据显示经济强劲复苏 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 高端智能化设备产量大幅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显著 [3] - 消费新动能持续释放 家电、金银珠宝等商品零售增速强劲 文娱服务消费表现良好 [3] 行业景气度 - 上市公司财报反映AI科技、装备制造、新消费等行业营收和盈利增长较快 [3] - 政策支持和产业升级趋势支撑景气方向 部分行业估值具有较高性价比 [3] 指数特征 - 创业板指数由100家创业板上市企业组成 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 成长性突出 [3] - 科创综指对科创板市值覆盖度约97% 成分股覆盖小市值硬科技企业 表征性强且具成长属性 [3] - 中证A500指数从各行业选取500只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证券 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3]
港股日评:港股整体承压,港股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领涨-20250905
长江证券· 2025-09-04 23:30
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4日港股市场整体承压,三大股指均下跌超1%,恒生指数下跌1.12%至25058.51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85%至5578.86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1.25%至8937.09点,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下跌0.77% [2][6] - 港股市场大市成交额达到3022.3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7.06亿港元 [2][8] - A股市场同样表现疲弱,上证指数下跌1.25%,沪深300指数下跌2.12%,万得全A下跌2.02%,但红利指数逆势上涨0.55% [6] 行业表现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领涨中信港股通一级行业,涨幅达1.46%,综合行业上涨1.06%,纺织服装行业上涨0.46% [6] - 有色金属行业跌幅最大,下跌4.94%,医药行业下跌4.01%,汽车行业下跌3.14% [6] - 概念板块中大气治理指数上涨3.72%,文化传媒指数上涨1.35%,光伏太阳能指数上涨1.08%,而汽车经销商指数下跌8.14%,工业4.0指数下跌6.92%,富士康指数下跌6.62% [6] 板块轮动与资金流向 - Wind香港半导体和Wind香港医药生物等前期涨幅较大板块显著回调,主要因短期估值偏高导致部分资金获利了结 [2][8] - 具备稳定现金流与高防御属性的板块逆势走强,Wind香港公用事业Ⅱ、Wind香港煤炭Ⅱ及Wind香港银行等板块表现突出 [2][8] - 市场风格切换推动资金向高股息策略偏好升温,稳定防御属性较强的行业成为资金聚集方向 [8] 市场展望 - 未来港股创新高核心方向包括AI科技与新消费领域,参考日美经验,这些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8]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边际定价能力上升,若中债利率在ERP模型中权重上升叠加国内低利率环境,将吸引更多资金配置港股 [8] - 中国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过程中,若美国进一步降息改善全球资金流动性,且AI产业业绩兑现,将支持港股市场上涨 [8] - 在信用扩张前,"反内卷"政策加速供给端出清,相关行业底部反弹后有望补齐牛市"短板" [8]
百亿私募二季度调仓动向曝光,后市聚焦哪些投资机会?
第一财经· 2025-09-04 11:20
百亿私募二季度持仓概况 - 31家百亿私募现身175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 合计持股市值658.29亿元 [1][2] - 新进上市公司32家 增持29家 91家持股数量不变 23家遭遇减持 [1][2] - 重仓股行业集中度较高 电子(28家)、医药生物(20家)、计算机(17家)、机械设备(15家)、基础化工(15家)为前五大行业 [1][2] 头部私募持仓动向 - 高毅资产持仓市值最高达260.54亿元 现身18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 新进太极集团(4.26亿元)、新城控股(1.30亿元)、潮宏基(0.87亿元) [1][2][3] - 玄元投资重仓数量最多达27只个股 合计持仓市值71.65亿元 其中21只持股数量不变 主要增持史丹利等4家公司 [1][3] - 国丰兴华新进中国石油(18.57亿元)和中国神华(21.16亿元) [3] 行业配置变化 - 电子、煤炭、医药生物、非银金融板块整体持股数量较上期明显减少 [2] - 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板块新进个股集中 环保、有色金属板块整体持股数量明显增加 [2] - 中小市值公司受青睐 175只重仓股中近七成(103家)总市值在百亿以下 千亿市值公司仅10家 [4][5] 未来投资方向 - 聚焦三类机会:盈利底部修复、低利率环境下红利策略、新产品与新技术增长型机会 [5] - 重点关注新兴成长领域具备业绩持续性的优质公司 包括AI科技、新消费、创新药等细分行业龙头 [6] - 周期领域中竞争力突出、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头部企业 以及低估值龙头重估机会 [6] - 全球美元走弱背景下有望受益的周期类资产 [6]
7月来制约港股行情的利空接近尾声 张忆东:中长期A股港股将走出超级长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3:59
港股市场表现 - 2024年以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约50% [1] - 8月恒生指数围绕25000点震荡 [1] - 9月港股补涨动力积蓄 震荡向上慢牛行情有望延续 [5][6] 流动性环境 - 港币汇率脱离7.85弱方保证区间 金管局不再需要回笼流动性 [1] - 美元SOFR与港币HIBOR隔夜利差降至0.36% 处于正常历史区间 [1] - 香港流动性进一步大幅紧缩概率较小 [1] 基本面与盈利预期 - 恒生指数2025年EPS同比增速预期从7月初6.7%下修至8月31日2.35% [2] - 外卖市场竞争加剧和互联网利润预期下调是主因 [2] - 港股通成分股中原材料和医疗保健行业盈利预期大幅上调 [2] - 阿里巴巴中报后即时零售对互联网巨头业绩冲击将缓解 [2] 中长期展望 - A股和港股将走出超级长牛 [1][3] - 中国社会财富从避险资产向股市配置 社保保险理财积极增持 [3] - 全球资金回流港股和A股潜力巨大 [4] - AI科技军工科技创新药机器人呈现整体性突破 [3] 投资机会领域 - 互联网为代表的恒生科技指数权重股具补涨动力 [5] - 创新药行业中期景气持续 9月是布局良机 [9] - 新消费行业需关注业绩表现 [10] - 价值领域从银行向非银有色化工及出口链扩散 [10] 行情驱动因素 - 补涨动力来自恒生科技重估和全球资金配置需求 [5] - 中国AI科技持续引领国产算力链和半导体 [3] - 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3]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战略机遇 [3]
张忆东:A股和港股都有望走出超级长牛
新浪财经· 2025-09-04 03:11
港股行情展望 - 7月以来制约港股行情的利空因素接近尾声 [1] - 资金面趋紧的影响正在改善 [1] - 互联网补贴大战等负面影响的改善趋势显现 [1] 中国股市中长期前景 - 中国股市将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1] - A股和港股市场有望走出超级长牛行情 [1] - 得益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支撑 [1] - 社会财富向股市进行资产配置的趋势形成 [1] - AI科技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动力 [1] - 全球资金回流中国市场的潜力逐步显现 [1]